离苦得乐的良药
释达观/讲述
人活著:就要活得好!就是生活要自在!若不能如此,心便会生起痛苦。身体有病当看医生,心理有病还得用心葯来医,此良葯是离苦得乐的方法,也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內容。
要解除痛苦,首先应知一切苦因的来源。可分为二大部份来谈:
壹、是自己的身心所造成。
现在先从身体上来探討,分为「病」与「死」二项。只要是人,就一定会生病。生病时,便会受到生理上的折磨,真是苦不堪言!莫非每个人都必须承受这样的痛苦?难道没有解决之道吗?我针对「病」的事实,从四个概念来解析:
※生理之病
一、自然现象-人皆有「生、老、病、死。」物皆有「成、住、坏、空。」念皆有「生、住、异、灭。」简单的说:万事万物时时刻刻皆在变化。所以生病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应该认清这个事实,而不要去逃避它,或是排斥它,应勇敢去面对它。虽然生病时,身体很不舒服,甚至很痛,但是你的心,可以选择不受折磨,真心的接受「病」的无常。就像外面的天气,不论日正当中,或者刮风下雨,人类只能坦然接受,因为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所以要如实的去看清「病」的现象。
二、病的原因-任何事情,皆事出必有因,包括病亦如此。人之所以会生病,是我们系统性的伤害自己,你可能不信,但有句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请问你平常都吃些什么?当然吃喜欢的食物!因此所摄取的营养就不够均衡。譬如你喜欢吃麻辣锅,一年四季都喜欢吃,这样对吗?我们的身体就如季节,是有变化性的,春夏秋冬四季所吃的东西也应不同,若是一样,无形中就已经伤害自己的身体。中国有一本医书《黄帝內经》中记载著:「人只要按照自然界的规律生活,人可以活百岁,而且动作不衰退。」反观现代人,三餐不正常,作息顛倒,吃饱想睡,该睡却睡不著,身体状况就產生很大的变化。各位应当了解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是活动的,活著一定要运动,请问各位每天运动吗?有句话说:「水不流会发臭,门不开会生蛀虫,活著不动就容易生病。」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饮食不正常,作息不规律,又不去运动,这不是系统性的伤害自己吗?而且我们更常犯一个毛病,生病时定会说:「若病好了我一定好好爱惜自己。」结果病好了,话也忘记了。我们號称是知识份子,什么都懂,这概念很简单,却做不到,就如同不清不楚的在伤害自己一样。
三、治的方法-国策顾问陈立夫先生,活到九十多岁,他如何照顾身体呢?他说:「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生病时要看医生,但有人却不是如此,而是找神明,我送各位一句话:「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佛不保,靠己最好。」次谈治的方法:生病时,有的人求神问卜,有人找算命先生,当然找医生之人佔大部份。我们常说中国人的算命先生就像是心理医生,始终有能力算出你什么时候会遇到难题,但是,他始终没办法帮你解决。因此苦还是自己在苦,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注意,用心生活,更要谨言慎行,心態上要正確,例如:偏方好不好?其实不能问葯好不好,不是葯的关係,而是用葯之人的关係,重点是对症下药,而非在葯上打转。有病当看医生,若是急病看西医,慢性看中医。对医生应相信,不要怀疑,否则是没有用的,故治疗病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去看医生,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不容易,主要在於各位的处理心態上,我现在病了,我应该用什么心態来面对自己的身体?因为不舒服,而產生心理的烦躁、痛苦、不安,我应该如何处理?
四、处理心態-有病看医生,看完之后,心安理得的回家静养,更当如实的告诉自己:「把身体交给医生、把心留给自己。」只凭这句话,就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这是心態问题,如果你够清楚,够了解这个心態,病了会完全接受它,而安心的养病,不再受折磨。此乃有病治病的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就是大家最不喜欢谈,也最忌讳的死。病好不了,甚至於没病也会死,但很多人却不敢面对死亡,不过人生终归一死,岂能逃避了?。大家是否探討过,为什么害怕死亡?因为不了解何谓死?也不知道死了会怎样,將去哪里?所以害怕。现在我们就死亡的问题,分做三点概念来探討:
※瞭解死亡
一、不知去向-人死了之后到底要去哪里?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又何尝知道呢?这是值得我们要深思的问题。现在我告诉各位答案:「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几乎大部份的人,都有宗教信仰,那你可否在信仰中,找到这个答案?或是只停留在一种宗教寄託,寄託谁带你去?各位啊!非谁能带你去,而是你要不要去?你若不想,谁有能力带你去呢?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突破盲点,也能很清楚的知道,我死了我將去哪里?有一本好书「旷野的声音」是真人真事,描述他们死了以后,知道將往何处,且清清楚楚,所以能心平气和的面对死亡。重点是你要明白、清楚你要去哪里?否则就像流浪汉无家可归一般。
二、心愿未了-我做过很多调查:许多的人都说自己不怕死,但一遇状况,却怕得魂飞魄散,若再追问:「为何不怕死?」他却回答说:「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心愿未了,责任未完成。」说得多么伟大堂皇啊!如圣人似的。什么叫心愿未了?责任未完?其实你走了之后,世界照常运作,日出於东,日落於西,绝对不会因为你的死亡,而天下大乱,或者为你而哭泣。古人说:「尽人事,听天命!」我们生命是无常的,並非你能够决定,既然如此,又何必掛碍心愿未了,那实在无济於事,所以应趁活著还健康的时候,多去关心家人,好好的付出,去帮社会上急需救助的人,不要等到自己出了问题时,才后悔有好多事未了,但是一般人都不会这样想,也不会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往往伤害我们最深的是我们最亲的人。反而不是陌生人。人时常在伤害自己最爱也最亲之人,却都不自觉,实在不可思议,我们出外对陌生人好,回家也应善待家人,好好把握与每个人相处时间,每个当下都要好好运用。
三、失去一切-因为不管多么辛苦打拼,终將面临死亡,世上所有的一切將一无所有,这样的概念使我们心有不甘。活著时不甘心,死时也不甘心,这就说明我们是多么的执著,这个执著到死都不放弃,由於如此即產生第一个障碍:「不论我努不努力,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我又何必努力?」第二个障碍:「我已经成功,又能怎样?我现在失败,又能如何?」不管成败与否,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啊!这个问题我们要如何突破呢?我们害怕失去,这是很简单的问题,我只要与各位分享,你也就不会觉得遗憾了,人类出生到这个世界来,並没有带来任何东西,而人走了之后,又想带走什么?人本来就该如此,不是吗?
我们在社会上,应该是「情关难过要关关过,钱关难破关关破。」例如:男女朋友在交往,若失恋即是失去「他或她」的朋友,那请问「他或她」是你的吗?根本就不是,只是你错认爱人是你的,既然本来就不是你的,那怎有失去?我们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从头至尾就只有一个人,谁也不是谁的,甚至於你自己都不是你的,如此,我们对死亡才不再恐惧。我们了解死亡,更清楚知道,「生是一个现象,死亦是一个现象」,但是生命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举个例子:不管日升日落,太阳依然是太阳,不管潮起潮落,海水依旧是海水。海水涨潮就像人出生,退潮就如人死亡。表面上有生死、有生灭,其实生命的本质不曾改变过,佛法中「心经」里有一段话,形容生命的本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这段话在告诉你、提醒你,你的生命本质不会因死亡而没有,不要被骗,也无须害怕、恐惧,如果能如实看待,你就会勇敢接受、面对死亡。
※心理之病
接著谈我们的心:「心病」,心的痛苦,很多人都不了解痛苦的含意,其实痛苦意味著二个意思,一、什么是痛?二、什么在苦?原则上,「身在痛、心在苦」名为痛苦。心的概念比身的概念更难谈,这种苦的感觉,有时候不是事实,只是你內心的一种感受,它非真实。任何的现象其实並没有苦与乐,是人自己对现象所產生的感受「苦、乐」。我们当看清楚真实的道理,痛苦原来只是內心一种感受。內在感受要如何处理呢?那是很难处理的,就如你今天听完一场演讲,你会得到一个答案,「见仁见智」,每个人想法、看法不同,代表感受、体会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同时看到一个景象,內心所起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情绪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在牛角尖打转,愈转愈厉害,所以啊!心病还是要心葯医。
我们的心实在很苦,因为每一个人都生病了,而且心与身有百分之百的关係,心和身彼此互相影响,其实真正的病痛,原则上是由心引起的,只要你心有病,那身体就一定出问题,如果心一变,身体將跟著变。现代很多人很注重健康,吃喝都讲究,有机的、生机饮食、能量水,因为怕吃到肥料,但是,这样就能健康吗?你把身体照顾的很好,而心呢?你根本就不理它,如果心生病,身也一定生病,不从心下手,你的身体还是枉然。
一、贪欲所起
原则上心的病有二个:一个是「贪」、一个是「瞋」。为什么是由贪、瞋而延伸全部呢?因为此二个是人痛苦的核心。在佛经上有这样记载:「人有八万四千烦恼,这是概括。因太广了,故浓缩为人有一百零八个烦恼,」所以佛珠有一百零八颗,唸一声佛號,断一个烦恼。一百零八又可归纳为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不正见。」此六个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所延伸,其实总归只有个「贪」。什么是贪?贪即是慾望、贪慾,心由此而病,慾望是痛苦的根源,它实在是太可怕了。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似乎知道、了解,却又告诉自己「人本来就有慾望,」由此可见,要把慾望断了是相当的困难。
慾望是什么?它到底如何?我只能这样形容:每人都想当自己主人,但是所表现方式却是「奴隶」,且认为理所当然,被慾望所控制而不知啊!其实我常做这样建议,就如现在要告诉你们:「人一定要有正確的人生观,话说回来,又有几人知道正確人生观?我们当省思啊!更应察觉。如果你深入探討这个问题,你的人生將会不一样,由於察觉使你越来越快乐,最后完全自在。换个角度来谈「慾望」,可以得到几个答案,慾望如大海永无止尽,不管有多少的沙,多少石头,永远无法把它填满,人生的慾望也是如此,若不了解慾望像大海的人,终有一天会葬身海底,溺死在大海中。慾望的概念是人类自己一直创造出来的,往往为了满足慾望而去创造慾望,身心追逐,直到筋疲力尽。
古时有三位伟大圣人,曾经针对慾望本质做这样的分析:第一位是孔子,孔子的得意门生顏回,有一次问孔子说:「何谓仁?」因孔子思想即是「仁」。孔子回答说:「所谓仁就是克己復礼。」克己-克除自己私慾,唯有克除私慾,才能恢復人本来的良知良能,这是孔子对慾望的解释。第二位是老子,他对慾望的詮释相当精譬。老子说:「天下的灾害,莫过於不知足。」天下的过失因贪慾太多而造成,老子认为人的慾望有时候比战爭还可怕,因为人类的慾望几乎可以摧毁全人类。第三位是释迦摩尼佛,世尊说:「人生苦的根本,原则上来自於慾望。」我们可以了解到,圣人对慾望的看法都有共同的认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与探討它呢!简单来说我们一般都多慾,然而透过学习之人,可以变成寡慾,直到有一天慾望自然不再生起,即是无慾。无慾不是没有慾望,但是很多人误会,就像无念,以为没有念头,那是错的,无念是无杂念,念念清净。无慾是有慾望却不执著,何谓:「有而不执著」我们一一的来理解它。
很多人解释经典或圣人的话,都很奇怪。殊不知世界上最积极的人就是懂道理之人,没有人比了解真理之人更积极。易经上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描述懂道理的人,他是非常积极且效法天地,日月运转自强不息。或许你很难理解,其实不难,例如:人,身要忙、心要閒,我们正好相反,我们大部份的人,身很閒、心却忙得要命,整天胡思乱想,一刻也不得閒。真正让我们觉得累是「心」而非「身」,积极之人工作时间都很长,却不觉得累,而一般人只要是週休二日,没有计画去玩,或做任何目標,他今天睡觉起来就会觉得很累,为何会累?那是心累,乃因你的心没有目標所致。
我们了解这些概念之后,就可以知道「什么是无慾」、「什么是有而不执著。」例如:內心不会跟別人计较的人最积极,因为他任何事都愿意做、愿意付出。「无」之意是有而不执著,无慾並非捨弃,是有而不执著,所以心甘情愿帮助別人。我们常讲「无慾则刚,」针对慾望可以作下列註解:人需要不多,想要太多。我作三种比喻:第一有水喝、第二有茶喝、第三喝好茶,这三句话那句最简单?有水喝。同理可证有饭吃、吃饱饭、吃好饭,有饭吃最容易,人有水有饭就能活,那各位一个月要赚多少呢?一个月其实你花不了多少钱,如果按照我的理论,开销应该不大,但是我们总是莫名其妙花费很多。
人要活著不困难,且相当简单,问题是你为什么活得痛苦?因为自己慾望太多。我有一位学生,月入十几万,到最后结果是负债。慾望的本质,口渴你就喝水,肚子饿即吃饭,如此生活一定简单,我常说:「生活简单便自在、那有烦恼掉下来。」现在的人类一直被自己慾望残害著,永无止尽,这就是贪所產生的痛苦。
二、瞋恨所致
其次谈瞋,就是討厌,我们內在有二个很强烈的概念,喜欢与討厌,每个人內在都是这样。若人有喜欢和不喜欢,就一定不会快乐,是痛苦的,世界上所有的人、事、时、地、物不可能都让你喜欢,不从这里打破你的观念,你的痛苦將一直存在。有句话说:「面对一切境界,皆不取不捨。」如此就能破喜欢与不喜欢的概念。贪和痴最主要在於贪,慾望不能满足,心中会起瞋。你会生气是因为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慾望,我们內在有七情六慾:喜、怒、哀、乐、爱、恶、慾,而从慾望產生情绪,每个人都有情绪,谁控制情绪能力愈好,谁就愈有成就。自古以来,愈有成就之人,情绪愈稳定。对於瞋,佛家常这么讲:「火烧功德林。」代表一个人过去所作种种一切,瞋心一起所有一切皆毁了。我们情绪分为强与弱,刚开始对一个人不满,產生討厌、生气,进而愤怒,甚至於杀人,这是非常可怕的。
人可以表达情绪,但是不能发泄情绪。人在一起难免会有误会、摩擦,原则上来自於看法的不同,道理很简单、也单纯,没有谁对或谁错,而有的人不是这样,所以要適时表达情绪。情绪层面若要破除喜欢与討厌对待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面对一切境界不取不捨。什么是「不取」?什么是「不捨」?遇到你喜欢的你不要刻意去取,想拥有它,面对你討厌、不喜欢不要起个逃避它的念头。所有失败之人皆有逃避的习惯,而对任何事情不敢勇於负责、承担。从小到大要成就、要快乐,就不应逃避,不应捨弃不喜欢的东西,对喜欢的不要刻意追求。现象本质,没有好与坏,是我们错误的认知,以环境来讲也无好、坏,是心所產生好坏,一切只是心的问题。真正的不取不捨,並非忍耐,它是一种现象本质而已,是人类对现象產生分別,造成喜欢即取,不喜欢即捨。
贰、是社会的价值观所影响。
接著谈造成「痛苦」原因的第二部分-社会:人活在社会当中,不能离群独居,也就不得不面对这个社会。社会只是统称,如果详细分別来说:
第一、別人对自己的看法-名利。
在这里別人指陌生人,讲的是社会的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如何看待我们这个人呢?用名与利,社会上常常以名利的概念,来套住或分辨、肯定一个人,这样的概念会產生很大的问题。名利是个什样概念?很多人一辈子在名利中打滚,为什么人都想要名利?很简单,名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利为了达成自己的安全感。名是成就感,利是安全感。我们时常讲「没钱」,其实就是没有安全感,很多人做得很辛苦,只是为了成就感,为了让別人肯定,人为什么要在这里打转?把名利看的如此狭隘。世人都喜欢名利,却被名利牵著走,「人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
第二、朋友对自己的看法-成败。
人常常以成败论英雄。何谓成?何谓败?有句话「成非成、败非败,成败在你心中。」当朋友与我们衡量成败时,其概念是很模糊的,所以不要轻易就让別人影响自己的志向、抱负。虽然短时间自己的志向与抱负未显现,但只要是对,且有利於社会,时间一到它自然会呈现。
第三、家人对自己的看法-前途。
家人都会担心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前途?什么是前途?其实不是行业有无前途,而是自己有没有前途较重要,所以人不要迷失在这个概念上。
第四、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苦乐。
人辛苦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到最后自己可能也不清楚。我建议各位:「既然今天已无可选择当人了,应该如何?很简单,要活得好。」什么是活得好?即是活得很自在,自在之意是处在任何环境都不受影响。所以你对自己有何看法?就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谓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自己在干嘛?自己很清楚,其他就不用谈了。苦乐你都了解,自己就要活得好。
第五、自己对环境的看法-顺逆。
环境本质是现象,环境没有好坏,是自心起好坏。我们的身体是生理现象,而心是心理现象,离开身心以外就叫做物理现象。简单来讲,不论心理现象、生理现象或是物理现象,它统称为一切现象。人只要有能力看清一切现象,就能自在。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念什么经文感应快,这是一个伪命题。念什么经文,你与经文相应,就能感应,不能相应,就不能感应。和念什么经文无关。一般来说,经文咒语都要念道以万为单位的数量才能逐渐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26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问:据说密宗行人修某尊法时,宜用某种念珠,其说是否有理?诺那活佛答:照密宗之理,修某尊法,须用某种念珠。譬如观音法用水晶,或用 菩提子念珠;修长寿佛法,用珊瑚念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