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修持
回向,在佛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修持。回向修持,最明确的一点,就是让人法二执容易消融在无意识之中。说消融,是比较勉强的,好象真有其事似的,但我们凡夫造业就是在无中生有,于本来不可得处而执着,说“我的知见对啊”,“我的是正法”啊,这些身心执着,是可以在回向中消融的。
例如,当我们说:“我们所行的善德,皆来自于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成就者的加持力”,动这一念回向心时,人、法二种执着就消融了。有的人做一点善事就很骄慢;有的修法的人看不起那些不修法的;学教的人看不起那些不学教的;走南闯北的人看不起那些总蹲在一个地方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回向心,而是用对待骄慢产生出来的差异心,所以不平啊!
所以,回向心,或说回向修持,对于消融人法二执是很必要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有一个回向品,其中文字涉足面很广,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现在学习的净土五念门,其中第五门修法就是回向门。
在净土五念门中,回向门的因门教言为——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为什么说是“因门”呢?因为这是此门的发起状态,是其修行法则。“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即不能舍弃任何因缘、任何有情,而不管这个有情在什么状态、什么机遇中。“回向为首”,就是在我们自身于法则尚未得纯正的过程中,把佛陀圆满的果地德,不论是性德还是修德,平等地回向于有情,令有情得到安住。我们怎么能回向佛的性德、修德呢?这就是无我的大悲心啊,“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其目的即是成就无我大悲心。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这个修法比较方便,它使我们基本不会在自己个人的意识、作业、习惯、沉沦状态上滞留,或说在此处畏惧,因为我们在回向中不断亲近了诸佛不可思议的修德与性德,而亲近的过程中直接彰显出我们本来具足的修、性二法。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教言!随顺佛陀不可思议的愿力而彰显自性清净,就在这个随顺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把自性表达出来了,放出了自性之光,照耀了法界,令一切众生在无量光佛刹的的往生抉择上无有疑虑,何以故?因为这个无量光佛刹含纳了十方法界,不舍一切有情!
“不舍”,就是回向门行为的根本,不管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业缘,心中都不能生舍之念,我们在此处需要不断串习。如果这个人诽谤佛法、诋毁僧教,怎么办?不舍!这个人就是一个破灭佛法的人,不舍!这个人是你生生世世的怨对,不舍!这个人现下是在危害你,不舍!这样就很自然地、无意识地泯灭了我们的分别执着、取舍爱憎,使我们成就了顺性的修持、顺智的修持、顺悲的修持,不可思议地回施了诸佛甚深的果德,在无意识中就把佛的果德回施给大家了,在回施过程中,无意识地坦露了自性,无意识地呈现了自性的光明,无意识地于大悲心得以安住!
这就是净土第五门——回向门的因门,此门修持是我们凡夫在现缘中就可以用的,并不是到某种状态才能做得到。回向门的果门,所谓“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爱乐世间,令众生得以度脱,那就是方便力了。
感恩心也是回向心的一种表现。现在很多人学佛,不会感恩地生活,而是计较地生活。实际上,不管亲疏,不管什么样的人,能生活在同一世间,都应该感恩的。用感恩的心,我们就会生活得舒适、安乐、宁静一些;用计较的心,则会比较沉重、痛苦,就会经常在取舍中徘徊,在矛盾中磨躏着自己的心灵。如果无论好坏,我们都感激,因为顺是生活的一个助缘,逆也是生活的一个助缘,这时我们的心灵就广大、平白了。此处的回向心,又称为本净心回向。这个回向也不说阿弥陀佛什么的,就是在任何时处,不去取舍,不去爱憎,直接起用本净心,其实质和前面的修法是一样的,因为阿弥陀佛也代表着本净的抉择,无量光心、无量寿心实际就是本净心,是不可置疑、不可动摇的心。我们能不能用这种回向呢?那就是我们生活的模式了,所谓有修行的生活模式,有沉沦的生活模式,沉沦的生活模式往往就是计较,而感恩也就是修行,修什么行呢?菩萨行。
净土一法,泯灭了凡圣,泯灭了善恶,泯灭一切差别,让我们运用这颗清净平等的心来审视世间、爱乐有情,这就是建立广大清净平等国土,此心一生起来就是无量光佛刹啊。因为缘起是广大清净平等的,所以极乐世界广大清净平等。我们凡夫心,包括圣者心,都有善恶之别,净土教言直接泯灭这一点,远离分别对待,所以我们称极乐世界为“本家本国”,即是从我们本性中建立的清净国土。这个“建立”,是佛建立的,用来表明我们圆满清净的归向,同时也是我们守护的源头。
现在的人,于骄慢和卑劣两种心理中,高与低的落差很大,净土清净平等的回向法则,就使我们不再受高低的侵害了。现在学佛人中,被高低侵害的还是比较多的。崇尚于高尚,卑视于下劣,这不是学佛人的心。学佛人,应是对一切众生清净、平等,把一颗本净心回向于众生。如是守护,我们就是智者了,学佛就安乐了,否则往往就是计较,人一计较,就很难真正使自己的生命安乐地延续下去,时间一长就苦了。
学佛,的的确确需要解决我们自己心灵深处的实际问题,解决现前修法的障碍问题,而不需要贡高,也不需要自卑,就是很平等地解决自己的事情、面对自己的状态,这样对我们自己是个尊重,对法也是个尊重。修法,就是修心啊,就是明心、知心、证心啊,我们了解这个“心”了,就知法也没有来去,但是用者自知,用者自明,就会感受到其安乐与广大了。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古人说,早起赚半天。为什么,因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个小时抵得上白天两个小时。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点到五六点。早上七点到九点做事效率,比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释疑新论(二)净土释疑新论(三)净土释疑新论(四)净土释疑新论(五)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尝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5-01-25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凑合”觉得差不多就行殊不知这样做事做人,很难做出成绩学佛修行更是如此千万不能将就,跟自己“讨价还价”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最终有所成就皈
佛答时间:2025-01-25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要知道,佛陀看我们人生是最宝贵的。人生怎么样宝贵?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了凡情作祟,人间的平安就没有了,又怎么得到佛陀无上寂静之乐?有烦恼的人把烦恼当成敌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2008、12、02网络让我们更方便的了解到一些佛教活动,了解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但是真正想好好学佛,要把佛教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皈依处,甚至要修行,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1]。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学佛法以贤良的人格为前提,一个人人品不好,佛的事业没办法承担,你魔的那道关也很难过,很多时候,不是靠法过关,关键是看你的人品,人品不好的话,这个魔考的关就过不掉
佛答时间:2024-08-18
导读: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发了很坚固的誓愿,但若时间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
佛答时间:2024-08-18
1 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2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陷害我们,乃至于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6
我们自己得不退转,我们也希望人人都证不退转。不要我们一个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再来度你好了,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我们大家同成佛道,要有这种雅量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8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1、念头最善的,善中之善、第一大善是念阿弥陀佛。要想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经上告诉你,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去打妄想?把时间、精神都搞在妄想上,那叫造轮回业,生生世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1
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7
请问法师,学佛应如何寻找善知识?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世亲菩萨以及宗喀巴大师都宣说了善知识的法相。末法时期,具有全面功德的善知识较少,但最主要归纳为三点:1、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6
信众问: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仁清法师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出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对六祖说的。如果没有认识本心所在(没有亲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4
学佛一法,亦易亦难。从言教上解悟,此理甚为轻易,所谓言下顿悟。如用功适合,即亲见到自己本来面貌,亦不为难。但要获得真实受用,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随时随地自己作得主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0
还记得当年我学佛还记得16岁那年,开始问人为什么活,也记得那年自己的好友—皱瑜溺水后永远的离开,还记得青涩少年对未来充满幻想,都过去了,如烟如梦,现在的我深信佛法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6-04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么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一个好的观念,你没有好的思想观念,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想要成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