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十六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注
1、世尊⊙须菩提启请前言2、若复有人⊙倘若有其他之人3、得闻是经⊙有人见闻此经4、信心清净⊙此人一时生净信心5、即生实相⊙此时此人、彻悟真常、空色不二。无有不是真如6、当知是人⊙应当知道此人7、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此人即是完成最上难有之功德8、世尊⊙复称是进一步解说9、是实相者⊙无有不是真如意义10、即是非相⊙不可执著、已悟真常相11、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常说、一切诸相、皆是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故即姑且。姑且即暂时
偈云
若见诸相非非相 相相之中放相光
相光亦无相光相 是名无相称世尊
解 理性章 化城详法华经
称世尊者、菩提自问本心也。若复有人者、本心觉性之人也。得闻是经者、本觉能解、能悟、能行持也。能行持者、证也。信心清净者、真心无妄、本性无邪也。即生实相者、四相皆无、亦无尽也。当知是人者、当知能见本觉慧命之人也。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无成就相、亦无功德相也。世尊者、反复自问、本心真性之灵也。是实相者、非有非无、实相在其中矣。即是非相者、两边不住、中道亦无停也。是故如来者、非来、非非来也。说名实相者、实相无相、无不相也。复解。若复有人、有因缘故、方可见到闻到、如是之经。信心清净、由多劫见闻是经、而於今劫、方能清净也。清净者、无邪无苟也。即生实相者、能在邪妄之相之中、而生实相也。当知是人、当知生信心清净之人也。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者。从实相之中、而能成就也。亦复不住成就相也。复称世尊者、菩提自得菩提心也、亦无得心之相。是实相者、亦是化城也。即是非相者、非有亦非无也。是故如来、自心如如也。说名实相者、本觉恰在其中、何须论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注
1、世尊⊙菩提白佛前言2、我今得闻⊙菩提说、我方见闻3、如是经典⊙此经意义4、信解受持⊙我能信、能解、能受、能持5、不足为难⊙我不怕艰难6、若当来世⊙倘若后来之人7、后五百岁⊙经过五百年之后8、其有众生⊙那时有情者9、得闻是经⊙倘能领会金刚经中意义10、信解受持⊙能一信二解三受四持11、是人即为⊙能信解受持之人12、第一希有⊙此人在天上人间之中、当称为第一、希有难有之人
解
菩提久证大道、至今方得深解耶、的确是指受持人。如是经典、信解受持。句句真理、菩提如宝镜、信解受持恰是镜中人。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当知前五百、后五百、以及至今、有何区别。区别者、二乘也、二乘常说、去佛时遥、正法难遇。听此二句、生执著心、是二乘也。心有尘相、即去佛时遥。心相不无、即正法难遇。本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见如来、有何区别。故知二乘仍然是二乘。得闻是经者。二乘闻、二乘义、三乘闻、三乘义、大乘闻、大乘义。最上大乘闻、无闻义、亦非无义。如大圆宝镜、谁来现谁。第一无第一、是名为第一、希有之人也。
偈云
如是甚深典 难言难受持 不足为难者 善根非一劫
当知菩提心 前顾后复盼 若无菩提相 即是真菩提
经过五百岁 即是当前人 迟早与远近 是度二乘人
三世诸众生 莫须多分别 得闻如是经 是名为第一
如是第一相 万法皆虚妄 若无一切相 法法是真常
报汝学佛人 切莫求第一 若有分别相 无期出世间
菩提说妙法 以妄治诸妄 无妄无第一 是名为第一
菩提演话剧 当觉剧中诀 会者会诀趣 不会妄分别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注
1、何以故⊙菩提自问、自释前节意2、此人无我相⊙是信解受持人无我相3、无人相⊙能无我相、即无人相4、无众生相⊙能无人相、即无众生相5、无寿者相⊙能无众生相、即无寿者相6、所以者何⊙怎么讲7、我相即是非相⊙色身无常无我、故名非相8、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相是幻梦泡影9、即是非相⊙幻梦泡影、无常无我、即名非相10、何以故⊙怎么讲11、离一切诸相⊙诸相临前、无染住心12、即名诸佛⊙能无染住、一切形相心者。即名诸佛
解
此节经文、是菩提续解。能信解受持之人。信者、信色身无我。解者、解诸相无常。受者、受必有终。持者、持必有相。当知信解受持者。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哉、四相非坚、真我无相亦非无。故菩提说、即是非相。何以故、即佛经常言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可惜诸佛子、有口无性、更无心得。即言是而心非。倘能言符其实、即名诸佛速登觉地矣
偈云
菩提能演佛妙法 某甲非是路边人
非理勿理理法味 非言勿言言真诠
非行勿行行觉道 非住勿住住太虚
非离非即清凉地 谛观世法玄中玄
色相之中含妙有 无住妙有亦勿迁
实无妙法为四句 全心全性包大千
三世信解受持人 过去现未性绵绵
绵绵之中无绵相 心包性裹诸大千
倘能无见我人相 万相庄严性无边
我嘱我等无我相 真我性包诸大千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注
1、佛告须菩提佛对须菩提、答复前言意2、如是如是⊙汝如是、我亦如是3、若复有人⊙倘若复有其他之人4、得闻是经⊙得入金刚般若波罗蜜多、至要之法门5、不惊不怖不畏⊙不惊慌、难担能担、金刚至要之法。不恐怖、难放能放、金刚至要之法。不畏缩、担无担相、放无放执、金刚至要之法6、当知是人⊙当知不惊、不怖不畏之人7、甚为希有⊙其人在天上人间。甚为希有、难见之人
解
佛告须菩提、是阿难见闻记录语。如是如是、即佛答复、须菩提所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义。如是如是者、过去诸佛、如是而证涅槃。现在诸佛、与未来诸佛、亦复如是而成佛。汝如是当作佛。过去菩提以此而证菩提。现在与未来、亦复如是。一时祗树法会上、诸弟子等、亦复如是。会外诸弟子、亦复如是。现在当前之人、开卷阅读、金刚宝训之时。应如是信受奉行。未来诸佛子等、亦当如是。我当如是、汝当如是、而证其道。若复有人、得闻是经。即是得闻、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之经。不惊不怖不畏者、既离诸相、惊怖畏者、从何而来。所谓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者、确是须菩提、自悟自得、自证道性也。佛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者。确是向初二三果之人所说也。是故如来大慈、普度三世三乘之人。而非须菩提、单表得道性之人。惊怖畏者、初果不惊、见惑难断。二果不怖、闻惑难断、三果不畏、思惑难断。当知是人、初二三果之人也。甚为希有者、非是凡夫、执著肉身、当本性。得果之人、知肉身如幻梦。然而仍依赖、幻梦而得果、证其道性也。
偈云
初二三果世间希 惊怖畏中有妙谛
当知是人无我相 那有识别与心惊
倘能捐去诸情识 稳步踏破三界天
菩提证得离诸相 即是补处候补人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