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二

慧律法师 2020-07-06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七张DVD

第九节 真心有体

这个真心有体特别的重要,前面讲:妄识无处,妄识非心,妄识无体,现在讲:真心有体,它这个含义是什么?它的重点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如自性是存在的,有体就是:它确实存在的,只是它没有形相,般若智慧是存在的,它是有体性的,的的确确是存在的。所以,真心有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如来藏性是的确存在的,般若智慧是有体性,的确存在的,只是因为它没有形相。但是,用的时候清清楚楚,要找的话找不出来,不在相,不离相;不是相,也不可以远离相,即相离相,这个就是真心有体。

经文,[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於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注释:[无生法忍]:直截了当地讲:就是内证到无生,一切法无生,[忍]就是印可,就是真正地亲证到那一种无生、不生不灭的境界。所以,这个[忍],你如果要解释[忍耐],那么,就比较肤浅一点;要讲证量那就很贴切了。简单讲:无生法忍就是证量,证到无生,这样诠释就是非常的深,而且符合佛意。[忍],忍可于心而不动。此忍是一种极高之智慧成就之相。并不是说像世间人:我要忍耐,我要忍耐!到最后,忍不住他就会爆炸。所以,众生忍耐是用压抑的;圣人的忍辱是证到无生,不需要忍,自然能够忍。一切法,能缘空,所缘境还是空,没有能缘、没有所缘,当然,一切法就是无生。所以,圣人的那种忍辱,不是用压抑的,是从内在里面爆发出般若的智慧,体悟到无生的忍。小乘修四谛之三十二缘观,成就八忍八智。诸位!我们在天台宗《教观纲宗》,已经讲过三十二缘观,成就八忍八智,我们只念一遍:(八忍: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为什么后面一个[类]字呢?[类]字是指上二界一起讨论,也就是说:色界、无色界一起讨论,叫做类;八智:苦法智、苦类智、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这个在天台宗的《教观纲宗》,我们都讲得很详细了。

大乘则有两种三忍:一、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二、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耐怨害也就是说:所有害你的,你要忍耐,这个世间就是冤冤相报的因果,环环相扣的世间。所以,前世如果有伤害众生,今生今世人家来要回去,所以,有怨害要忍下来。安受苦忍:要接受一切苦,身心俱苦的世界。谛察法忍:就是观照的意思,观照一切法:喔!原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又有五忍: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这个出自《仁王经》。以及十忍:音声忍、顺忍、无生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这个出自《华严经》。此中之无生法忍,为以智证知一切法皆悉不生不灭。诸位!这不生不灭是指心体,不是指相,说:证知一切皆悉不生不灭,所以,不生不灭在哪里讨论呢?就在心性上讨论。

而于十法界中如实知见三界内之六凡法界、及三界外之四圣法界,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不见有少法生在形容什么?在形容如如不动的本性,没有所谓的生;也不见有少法的灭,也就是也在强调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没有一种东西灭。其一一法,皆当体如如。为什么当体如如呢?内在的妄识不可得,外面的境界是缘起性空,哪一样不如呢?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无有少法可得,如是如实知见,而得成于忍。为什么讲:如是如实知见呢?就是完全看到究竟处,叫做如实知见,不是靠意识的思惟模式,是靠深层的证量,见到的究竟实相,叫做如实知见,而得成于忍。所以,圣人的忍是无忍,没有忍的观念。于是法中安忍不动,称为悟入无生法忍。

[师子座]:[师子],即狮子,这两个字是一样的。这是如来说法之座,此座并非画或雕刻了狮子之像,也不是以一头真的狮子为座,而是譬喻之词,比喻如来说法无所畏,他就是没有畏惧。为什么如来说法没有畏惧呢?因为他是一切智者。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外道,也自己称为一切智者,就像我们末法时期,各个都说有通天的本领。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外道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说:我才是一切智者!佛如如不动,默然不答。所以,印度当时候那些外道,都自己认为是最高超,悟到最究竟的,碰到了有机会,佛陀跟他辩论的时候,他都哑口无言,一切智者不怕辩论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如来说法无所畏,因为他是一切智者,是真正的一切智者),且如来所说法,一切邪魔外道皆悉恐惧慑shè伏,犹如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镇恐惊伏,吓得脚都软了,无法动弹。

[摩阿难顶]:如来摩顶有三义:一、因授记而摩顶;二、因安慰而摩顶;三、因加持而摩顶。在此属于后二义。因为阿难闻妄识非心,以为自己变成无心之人,吓坏了,所以如来摩顶安慰他。又,本经亦属密部所摄,故亦有加持之义。[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诸法之所以生起者,为唯一真心之所现,非有别物。所以,我们清净自性,六根门头,无时无刻不在作用,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说:诸法所生,其实为真心所现。但是,我们卡到一层无明,就会变成妄心所现,而妄心是无体的。师父昨天已经讲了:就像树木,一棵大树在湖边,在湖中会倒映着树的影子,这个树的影子就是指意识,微细意识;而众生能缘的心,看到的其实只是落入心中的影像,他不知道能够影像出来的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就是如来藏性,我们通常不知道。所以,师父以前用两只手来比喻,譬如说:左手就是树的根、根本,是真树,前面卡到一层意识(师父的右手代表意识,师父把右手放在左手前面)。这个真的树,这个就是倒映在湖中的树。所以,众生后面这一层如来藏性已经没有在用了,用的全部都是意识心(师父拿回左手,只把右手让大家看),意识心就是湖旁边那一棵树的倒影,你在水中也可以看到那一棵树;但是,那一棵树只是树的影子。而虽然说那是一棵树的影子,可是,背后就是一棵真树啊!意识虽然不是真心,虽然是如来藏性影现出来的意识,但是,直下无心便是道,把意识放下,清净自性就显,歇即是菩提。

我们因为意识型态动得太厉害,也就是众生的执着,执着到二十四小时,包括睡觉,那个[我]统统甩不掉,没有一时一刻,不是用影像意识在做事情,这个就是轮回心。把轮回心放下,歇即是菩提,就用这一颗心,叫做明心见性。意识的背后有更深一层的,如如不动的心性,我们没有看到。我们看到的都是晃动的执着、晃动的分别,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就是这样子。有的佛弟子,看了那个政治性的讨论节目,看到入迷了,佛忘记了,这个也是意识心。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体会这样子,我们就知道说,为什么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喔!原来一切相只是映现在心中的影像。所以,我们看到湖中的那个影子,你只要记得,不要执着,再往深处看,你就看到真树。也就是说: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影现出来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说: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这六祖讲的,你就见道了,恍然大悟:喔!原来就在眼前。

师父,您体悟了三三十年,体悟哪一句话呢?我的体悟也是这样:万法皆如幻,无有一法真,放下即见真,见真自如如。要不然,哪一样是真的呢?所以,我们生长在错觉当中不知道,我们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很痛苦的!我们今天看完了棒球,看看星光大道歌舞比赛,看完了星光大道唱歌比赛,再来看什么?看政治;再来,韩国要选总统,关心一下;它每天都会有事情发生……,可是,在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到现在有什么意义?你十年前很执着的,考试考几分。你十年前为了一点小事情,跟你的亲朋,或者是好友、挚友,因为一言怒目相视、反目成仇,你冷静想一想,没有学佛以前,所做的动作、语言,在生命当中,完全是一种负担,而且毫无意义,你不知道怎么过活。拥有了佛法才真正地懂得生命;拥有了佛法,才知道怎么样活下来。如果没有佛法,我们会把自己逼死到墙角!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自杀?有钱人自杀、名人自杀,为什么这么多人得到忧郁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活不下去?除了没有钱以外,重要的是什么?没有智慧。所以,佛法是救人、救世,可以救整个社会,可以救整个国家,也可以救整个人类的,最究竟和真理就是佛法,要不然,师父也不要找好几十年了!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一切凡圣正报之因与果,依报之大如一佛世界,小如一微尘,皆是因此真如本心,而得成其体性。因为心、物皆源自于第八识,第八识源自于如来藏性,就是真如本心。[草叶缕结]:[缕],丝、线。[结],草木成实(所结果实)。此谓:即使一草、一叶、一丝、一小果实。[诘其根元]:[诘],究,深究,推究。[元],它的来源。推究其根源,就是王阳明所讲的格物,穷究一切事物的究竟处,叫做格物;致知,致良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穷究一切事物的究竟之处,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其实王阳明的思想是抄袭佛经的,他只是换一个名词而已,只有佛陀穷究、穷尽众生跟宇宙的真理。所以,格物致知不是王阳明发明的,那其实都是佛学的思想,把它变质变成自己的。

[咸]:皆。[纵令虚空,亦有名貌]:[名貌],名称及相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性一切心],[性]字在此为动词,义为赋与体性。此言,能令一切法得其体性的心。全句之义为:更何况本自清净、妙净妙明之心,这个妙净妙明之心,能赋与一切法以体性之真心,自己本身会没有体性吗?所以,诸位!大家都可以成佛,大家都有般若的体性、真如的本心,毋庸置疑。所以,师父昨天讲:我们每一个人,晚上都抱着一尊佛在睡觉,只是自己不觉察、不知道而已。简言之,此真心既能赋与他物体性,自己怎会没有体性?

义贯:[尔时世尊]即将[开示阿难及诸]与会[大众,欲令]其[心]皆悟[入无生法忍]。于是世尊便[于师子座]上[摩阿难]之[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一切[诸法]之[所]从[生]者,乃由[唯心所现],依心而起,诸位!科学家方向刚好相反,科学家是往外,往外,往外太空一直探讨。不错,给人类更多的科学知识,对整个人类也有所贡献;但是,不能断烦恼,科学愈发达,有时候众生的烦恼愈多、病苦愈多!

有一个人年轻人,去打网咖,因为科学发明了网路,去网咖三天三夜,暴毙!太累了。还有一个人,因为职业的关系,连续看着电脑,突然中风,什么都看不到,到现在都没有医好。美国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众在邮局上班,每天都是电脑前面,眼睛这样盯,她的手就一直打键盘,结果十个指头严重退化,现在连拿汤匙、喝一杯咖啡都没办法。你说这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呢?一万年前科学没有这么发达、空气没这么污染,到处都是山林、清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免税,虽然生活有一点困苦,出去全部都是nature呢!全部都是自然的。我们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结果你看,排出来的CO2,尤其台湾,台湾的暖化,是世界的暖化的二倍!科学愈发达,到底是带给人类幸,还是不幸呢?

就变成两面的角度看,当然我们今天能够这样演讲,制造DVD、VCD,这个也是拜科学之赐了,没有高科技,我们今天哪里有办法?今天在文殊讲堂讲经,只要把它录音、录像,重新打字、上字幕,一个晚上、一天可以刻几万片喔!我今天才能够常常体会,什么叫做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三十年前学佛的时候,听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不会吧;三十年后的今天,深深体会到这一句话,真的是,如来讲的法,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一点都不错,真的是这样!还有电视一放,全国、东南亚,各地卫星都收得到,这个就是拜科学之赐,你不能说科学不好,或者是不对;但是,如果你讲到究竟之处,科学带给人类莫名其妙的文明病、空气污染、生活紧张,不是像以前的农业时代。我到东京的时候,去坐他们的地铁,去看,统统是人,suhway,统统是人,这日本的文化。到美国纽约去的时候,一下飞机,浏览车一开过去,那个墙壁到处都是涂鸭,到纽约Chinatown去的时候,感觉还可以;到最后就是台湾最好,当然,也有更好的地方,因为每一个人的福报,感受也不一定。

讲到唯心所现就是说:佛教讲的,他是往内求,他才有办法了生死、断烦恼,才真正过着什么叫做幸福快乐的日子。这六祖开悟以后讲的:长伸两脚卧,没事,大彻大悟就是没事,每一天、每一时刻所过的生活,都是enjoy,享受!真正的享受,就是寂灭涅槃妙心,世间人体会不出来。[一切]凡圣正报之染净[因果],以及依报,其大者如一佛[世界]、小如一[微尘],皆是[因]此真如本[心]而得[成]其[体]性,[阿难,若诸世界]中[一切所有]山河大地等无情器世间,[其中乃至]一[草]一[叶]一[缕]一[结]等森罗之万象,究[诘其根元,咸]各[有体性,纵令虚空],即使空无,[亦有]其[名]称相[貌],更[何况]本自[清净、妙净]妙[明]之[心],能将体[性]赋与[一切]万物之[心],反[而自]身会[无体]性?

诠论:这一段经文显示[真心有体],非常重要,尤其是它也廓清了一般很普遍的误解:以为心既无形无相,便是什么都没有。如来在破斥六识虚妄后,于此开示:[真心是有体的。]很多禅和子,见诸佛祖师开示说:[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无有方圆,青黄赤白]等,便以为心是[无体]的——对浅智之人,以无智眼,[以]就是因为,因为没有开智慧之眼,不得亲见自心之[本体]。因为没有明心见性嘛!故如来一时之权教曰:[是心无相]。然以本经实法了义之教而言,此心虽[无一般之形相],然非都无体性,若全无体性者,则便成什么都没有,此心岂不断灭?所以末法时期,不解[真心有体],而参惮、习教者,往往有堕入断灭之倾向。断灭就是外道,以执断灭故,便空喊[什么都空]。不知道因果不空,不知道缘起不空,因此[什么都无所谓],因此他便[随缘度日],什么都不爱作,或侈谈[以尘劳为佛事]。本来在家很积极,出家以后,变成很懒惰,错会了佛陀的意思。

在家很积极,出家更精进才对啊!所以,悟得不够深,他就会说:哎呀!什么都空,就随缘啦!什么都不爱做,吃一点苦,他都不要,反正什么都空,也不想教化众生,也不弘法,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他说:利益众生也是空,多的!他那个观念完全锁死!所以,什么是禅?禅不是坐以待毙,禅是主动出击,要了解禅,它是非常积极的精神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出世法搞不来,就专门搞什么呢?或者是侈谈[以尘劳为佛事],而大搞世间法。出世法没兴趣,搞世间法,日日往外驰求。跟凡夫没什么两样,很可惜,碰到了正法,却变成外道。于五欲六尘、世间名利事业中讨活计,妄称大乘,于是落入无因果邪见之行,因此坏法、自坏、坏他。是故须知:[诸法如幻,真心不幻],又,[六识虚妄,真心不妄],若得如是信解受持,乃得入于如来无上正真之道。

诸位,我们要了解,佛陀讲缘起如幻,是叫你要透视一切相的不实在性,不是无相喔,无相就坏了缘起法了。如果说:佛陀讲空,好!就没有这个身体了,诸位!拿一支针这边贯穿,戳自己看看,看看有没有?万法皆空,一支针戳下去,啊……,为什么很痛?缘起啊,它是缘起,是存在的。所以,讲缘起如幻,是叫你透视一切相的不可得,不是否定相。否定相就变成外道了,就变成断灭了,没有相,哪里有因果呢?佛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凡所有相,都是虚妄,有的人就讲:既然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就不修边幅了。女众来了,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就开始披头散发了,脸部还没有四十岁,就老化到婆婆一样了,也不稍微整理一下,是居士嘛!佛教,假相是假相,也要重视一下威仪啊,四十岁要对自己的貌相负责啊,你还没有四十,就老成这个样子了。介绍人家说:喔!这个是慧律法师的高足,学佛十几年了!人家一看那个脸,不敢学佛,走起路来头昏眼花,讲起话来像发神经一样,你说这个色相重不重要?为什么不重要呢?

诸位!没有这个色相,哪里有佛性呢?世尊叫你看开,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不是连世间的基本上的因果法则、礼貌、君臣、父子、夫妇、师徒,都坏了规矩啊,没有啊,规矩照样来啊!所以,我们文殊讲堂就是这样,悟到真心,说跟师父出国,我都这样规定:把最漂亮的穿出来,要把最漂亮的统统穿出来,这里是国际机场啊!叫做international airport, 这是我看南洋一带的英文就是这样念。这个是国际机场啊,人家看到你文殊讲堂这一团出来这种脸,没有血色,谁敢来信佛啊?所以,为了让大家有信心,女众统统给我画口红,有的已经嘴唇发黑了,要稍微修饰一下。真的!那个很简单的,你看那个佛像愈庄严的,流通就愈快,就这么简单!你说大家都不着相,没有错啊,相重不重要?是很重要的,不骗你的!相是很重要的,性、相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所以,为什么比丘要现这个庄严相?要现这个威仪相?这相不重要吗?

这个马胜比丘这样子走过去,佛陀教他威仪,他这样走过去,舍利弗在旁边看:哎呀!你的师父是谁啊?走起路来这么有威仪!连比丘现威仪相都可以度众生,你看!众生以相为主嘛,他还是开悟以前,他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如来藏性?他当然以相为主嘛!马胜比丘这样走过去,舍利弗马上感动。舍利弗跟目犍连本来就是外道的,就看到比丘的威仪相,深受感动!相重不重要?重要!所以,佛弟子,男众也不要说不修边幅。是不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没有错;但还是要按照常理来,头发太长了,就要剃一下;指甲太长了,就要修一下,要不然就会变成外道,是真的。女众出来,要涂指甲油,要恰到好处就好,不要涂得红通通的,吓死人了!要恰到好处就好,简单修饰一下。过与不及,不得中庸之道。因此我们要了解:[诸法如幻,真心不幻;六识虚妄,真心不妄],我们不可坏因果,也不可以坏缘起的。若得如是信解受持,乃得入于如来无上正真之道。

第十节 妄识无体

经文,[若汝执恡(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於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於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注释:[执恡]:[恡],同吝,吝惜,不肯舍之义。[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分别],即六识之作用。[觉],粗心之缘虑,称为觉。[观],细心之静住,称为观。[觉观],又译为[寻伺]。觉与观换言之,即是心之粗与细的动相(就是行相)。[所了知性],所能了别觉知之性。此句言,彼由六识之分别而起之觉观,所能了别觉知之性。

[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离],即于根境不和合时,亦即六尘不现前之时。[色香味触],以此四尘代表六尘,声尘与法尘亦包括在其中。[事业],业即作业、造作之义。诸尘之事业即为诸尘于心中投射其影像,令心攀缘、执取、分别见闻觉知、而起爱憎等等,皆称为此心依于诸尘所造作之事业。[全性],独立完全之自性。这一句的重点就是说:清净自性不管尘现前不现前都存在,它是亘古以来,就是不生不灭,真如的心体一直存在,就是这个意思。此句义言,如果此心是真心的话,则此心应该即使在不依六尘造诸见闻觉知分别爱憎等事业的时候,依然有自己独立完全的自性,而不是说一定要有六尘现前,它才能显现其自性,若无六尘现前,它便没有自性可得,这样一来,它的自性就完全在于六尘,依六尘的有无而存殁。举个例子,就像我们起贪瞋痴,贪瞋痴就是因为六尘引起的,六尘引起以后,变成我们的习气,这习气又作为我们将来贪瞋痴的依靠,又起现行。现行又薰成种子,种子又起现行,无量亿劫以来,就是难断难了,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因此,它的自性便根本就是依尘而起的依他起性,且既是依尘而有无,它的自性也变成是尘性,而非自心本具、昂然独立之性。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灭],离灭。由远离而息灭,或压伏。[见闻觉知],指前五识及第六识之同时意识。什么叫做同时?就是跟前五识同时起分别心,这个叫做同时意识。简言之,即一般之前六识:[见]指眼识,[闻]指耳、鼻二识,[觉],指身识,[知],指舌、意二识。[幽闲],寂静之相。此言,纵使你因离去或压伏了六尘于心所起的六识见、闻、觉、知等作用,令不起现行。就像我们现在讲的:见闻觉知都不起作用,跑到山上去,自己去静一静;意思就是:问题还是没解决,那还是意识心的意思。这些贪瞋痴暂时不起现行,而达到一种寂静的境界,譬如说:你去六龟;去阿里山住住一下木屋;去日月潭;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草原,半山腰上的草原;半山腰寂静的地方,又有一栋木屋,看起来很别致,你就在那边静一个晚上,那个叫做意识心。就是见闻觉知暂时统统不攀缘外境,跑到湖边、山上、草原,住个木屋,欣赏一下风景,静一静。而达到一种寂静的境界,于是你便在自心中守着这一片寂静之境,而以为你是守着自心的法性。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没破无明。

[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就算你跑到日月潭旁边,去租一栋木屋,什么都不理人家,暂时放下,那个仍然是落入意识的法尘。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意思就是说:那个暂时静一静,还不是真心,真心是动静一如的。[犹],仍然。[影事],尘影之事。承前,这种寂静之境,仍然不是你的真心之本相,仍然是定中之第六意识依于寂静的法尘,所作的分别之尘影之事。这个就讲得更深了,不但不攀缘外境,内心还有一点定;佛陀说:就算内心一点点定,就算定在那个地方,仍然不是真心。因为依佛法,寂静也是一种尘,只是没有声音的静。车水马龙我们说动;到深山没有人、没有车水马龙,我们就是静,一般人认为这个是动;没有车水马龙,那个叫做静。

在《圆觉经》讲:悟到无生,此是真道场。这个才是真正的道场,叫做一乘寂灭道场。诸位比丘、诸位法师,出了家以后东奔西跑,你不是也想要找到真正的道场吗?一乘寂灭才是真正的道场,你找到了真如自性,你就找到了道场。因为到哪里都是寂灭,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你的道场,山林、树下、水边,自己一个人住也是道场,自性就是佛嘛!跟大众住,也不会跟人家起冲突,也是道场。所以,出家人找来找去要找道场,没有明心见性,你就永远找不到真正的一乘寂灭的道场。《圆觉经》翻开看一看,一乘寂灭才是真正的道场。称为[静尘]:有声音的尘叫声尘,而与之相反,无声音的也是一种尘,叫静尘。又,静尘不只是指没有[音声相],乃至没有[动相]的也叫静尘。所以,我们在文殊高雄讲堂这个地方,一般来讲,外面有车子跑来跑去,那个叫[动],我们文殊讲堂在嘉陵街里面,这个叫做[静]。如果我们这个嘉陵街文殊讲堂,再跟我们南投在日月潭的旁边那个道场来比较一下,这个就变成动,木屋那又变成静了。比看看没有声音的,那是真的静吗?诸位!没有大彻大悟、没有悟,就永远找不到静,因为他的内心里面喧哗、内心里面妄动、内心里面妄执、内心里面妄分别、内心里面微细的无明,它都一直存在啊!意思就是说:他的烦恼随时会起来,埋藏在内心里面深处的种子,它随时会爆发,什么时候爆发不知道,那是真正地寂灭的道场吗?你以为跑到山上没有人的地方,就是真的道场吗?那可不!没有明心见性,你永远找不到真正的道场;你才知道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大智慧打破无明,处处都是道场。什么道场?处处相,处处无相。如果说:我们出家人,在我们功夫还不够的时候,佛陀所讲的:住在兰若,兰若就是说离城市远一点,也不是很远,也不是很近,住兰若。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我并不是要强迫、命令你一定要坚执这不是你的心。因为你用的是妄识心,妄识当体即空,就是真心的显现。[微细揣摩]:[微细],详细。[揣摩],斟酌思虑。即是要阿难自己好好地想一想下面这两件事:[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此心若离开现前的六尘,而仍有[能分别]的体性,那就许你说那是你的真心。亦即,此心不须依附六尘而存在:能不依附他人,其[自性]才是真的,才是茕然(qiónɡ rán)独立。用这句话就可以检验判别所证者究竟是不是[真心]。修行人要用真心修行,多计较,快乐就少;少计较,快乐就多。妄多,真心就少;妄灭了,真心就显,修行就是:对生灭的无常法,你放得下吗?要有那么多的意见吗?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如果这个[能分别](能了别)的性,一旦离了六尘,就没有自体性可得——尘起则有,尘灭则无——那么你那[能了别]的性则系依于前尘所作的[分别尘影]之事,并非常住真心。因为尘生灭,你的心跟着生灭;尘生灭,你的情绪跟着生灭、跟着动念,那不是常住的。所以,佛为什么一直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于一切法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应当于六尘无所分别跟执着,而生清净心,这个就一直在告诉你:离尘有体性,有一颗般若心在背后,你用得出来吗?就是这样子。并非常住真心,用这句话就能判别什么是[妄心]什么是“妄心”?简单讲就是:依于六尘而起灭,就是妄心;不随六尘起灭,就是真心。所以,简单讲:歇即是菩提,放下的人就是见到真心。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是四相(生、住、异、灭)中的异相与灭相;因为一切法要灭时,须先有变化或改变,然后才坏散、灭去。此言,六尘及其尘影并非常住不变的。如果这六尘变异、坏灭的时候,则依此六尘而生的识心。这个识包括二种力道:一个执着,一个分别。修行从哪里下手?从第六意识下手、从第七意识下手,无关于前五识,也无关于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只是个仓库,储存种子而已,真正造善造恶、解脱生死要断什么?就是第六的分别心、第七的执着心,朝这二个猛然砍下去,动念即乖,动到执着的念头,就不是真心。你要起念,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集中火力求生极乐世界,妄相愈来愈少,烦恼愈来愈少,佛号愈来愈专,你修的法就对了。如果你的烦恼愈来愈多,佛号念不下去,执着愈来愈强,那你的修行的法门就有一点问题了!自己跟自己比较一下,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那个心境,跟今天来听经闻法的心境,是不是差很多?如果你觉得说:我真的放下很多!那就对了,你走对路了,恭喜你!如果你说你三年前、五年前的烦恼今年还在,那种斤斤计较、烦恼的执着还在,那就表示你退步了,你走错路了!用自己的心境可以检视自己。

此言,六尘及其尘影并非常住不变的。如果这六尘变异、坏灭的时候,则依此六尘而生的识心,就会跟着灭去,那么这个心不就变成跟龟毛兔角一样有名无实、子虚乌有了吗?电视报道的:有时候看了众生很可怜的,没有佛法很可怜的!诸位!有的人执着那个石头,跑到深山里面捡石头;跑到海边捡石头,爱那个石头,变成愚痴的人,每天都在捡石头,因为众生没有依靠,捡石头……,爱石成痴,爱那个石头,变成愚痴,变成痴迷在这个石头里面。那要捡石头捡到什么时候呢?没有学佛,他就是这么辛苦。以前说集邮可以卖钱,我也集邮一阵子,是为了卖钱,因为家穷。后来没有这个耐性,人家邮票也不给我,好的都自己拿走,都不给我,不晓得为什么?都自己集邮,后来也没有了。如果说我们没有学佛,就集邮。

还有电视报导的:一个男众集芭比娃娃,一个大男人喔,叫做big man 喔!他集芭比娃娃,大的、小的,统统……,他还用柜子摆起来,大的,小尊的,只要以前出来的芭比那娃娃,他还会自己去把它做衣服,给它换衣服起来穿,然后集中。结果一进去他一个大男人的房间,一看,全部都是娃娃!诸位!你有没有办法想像,一个人没有学佛的时候,他就是要依靠某一种东西过日子,集芭比娃娃;不晓得你们是集什么?有的人去收集茶叶、收集石头、邮票、收集芭比娃娃,不知道为什么?

如果我们没有学佛,很简单,集什么?集名牌。电视报导的:有一个女众,身上有五十几个包包,她的床铺一散开来,从床铺的这一端看到那一边统统是包包,大的包,小的包,她就是集包包。还有的人集鞋子,象菲律宾前总统马可仕的夫人,有多少双鞋子呢?三千多双鞋子,一天[穿一双……,要穿十年才穿得完,十年,ten years,后面加s,加s就是表示很严重的意思。一个人他没有学佛,他的生命观有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悲哀、多么的无助,因为他不晓得要做什么?

有一群老年人,像师妈那一种年龄的,都是发苍苍,视茫茫,而齿牙动摇的,参加合唱团,年岁那么大了,都快往生了,还在唱歌?就是这样子。还穿旗袍,那个老人已经满脸皱纹,还开双边的,穿旗袍,还排排站,第一排站底下,第二排、第三排……,然后那个指挥,唱:独夜无伴守灯下,冷风对面吹……(法师边唱边学指挥打手势),我看到那电视新闻差点昏倒,阿嬤!你也该醒一醒了!她们不知道要做什么,就是不知道要做什么,生命完全没有依靠,真的!就是唱歌。反正众生没有学佛,就是要搞一种东西来依靠,这个叫做悲哀了!

[则汝法身同于断灭]:承前,既然你的心已随同前尘一起灭去,那么你的法身不就形同断灭了吗?因为既没有[心体],何来[法身]?[其谁修证无生法忍]:承前,又,既然心已随尘而灭,法身也断灭了。既无心体亦无法身,那么谁来修证无生法忍,乃至成就佛道、菩萨道、罗汉道?因此,诸位能够进入佛门,是值得赞叹的,你今生今世没有白来的,你找对路了,就是学佛,准没错的!

义贯:佛告阿难:[若汝]坚[执吝]惜不舍那取尘[分别]而起的粗心之[觉]与细心之[观所]能[了]别觉[知]之[性],坚持说此[必为]汝[心者],则[此心即应离]于依[诸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诸尘]而造作的见闻觉知、分别爱憎等种种[事业](意业),而[别有]独立完[全]之自[性]才对。[如汝今者]正在[承听我]说[法,此则因]所听到的[声]音[而有分别]之性。离尘毕竟无体,[纵]使你止[灭]了[一切]前六识的[见、闻、觉、知]之作用,不令现行,并以定中独头意识于[内]心中[守]着[幽闲]寂静之境,那片寂静之境,仍然不是你本心的真相,[犹为]意识对[法尘]所作的[分别]尘[影]之[事],故岂可认之为真?[我]并[非]强[敕]令[汝]一定要[执]此缘尘分别之相[为非心]。因为真心也在这个时候可以发现,[但汝]现[於]自[心]中,稍作[微细]之[揣摩]斟酌(好好地想一想):此心[若离]于现[前]六[尘]而仍能[有分别]之体[性,即]可说[真]正是[汝心],而非依他起性;然而,[若]此能[分别]之[性离]于被分别之六[尘]则[无]自[体]可得,所以[斯则]为依于现[前]六[尘]所作之[分别]尘[影]之[事],非是常住真心。常住真心不受六尘的影响,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六[尘]并[非常住]不变的,此被攀缘分别的六尘[若变]异坏[灭时],则[此心]即与之俱灭,如是此心岂非变成如[同龟毛兔角],子虚乌有,并无实体?这么一来,[则汝]之[法身]即[同於断]尽坏[灭],如是,既无心体,又无法身,[其谁]来[修证无生法忍],而入不生不灭之三乘佛道?

诠论:这一节就是教我们如何观我们的[自心相],亦即是坐禅的[观心法门]之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妄心就是六识心。而这第六意识有点复杂,它大类可分为两种:

一、五俱意识:就是跟前五识同量起分别的,眼见,随即分别;耳闻声,随即分别;鼻嗅香、臭,随即分别;舌尝味,随即分别;身触,身体接触,立刻分别,叫做五俱意识。二、独头意识,也就是没有尘,但是,它单独起来的,独头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作用,没有尘境,没有外境。兹列表于右:

第六意识——五俱意识(同时意识、又称为明了意识)独头意识⒈散位独头意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妄想、发呆。⒉狂乱独头,就是发狂。⒊梦中独头,作梦。⒋定中独头意识。修行到某一阵子,有相当的功夫,无论佛道或者是外道,都有定。但是,佛教更高超,他有无漏的慧,能究竟断烦恼,外道没有办法,所以,外道没有办法出三界。

在正常的状况下,第六意识就是[五俱意识],意思是:此意识是与前五识同时俱起,亦即五根取五尘境,于心中生起前五识,以作最初级的了别,但此等了别,了解独头的内涵之后,并非加入价值判断及个人爱憎等,然而就几乎在前五识生起的第二刹那,意根便生起第六识去执取这前五识落谢的影子来分别。意根是什么意思?意根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对内,缘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对外,为前六识的依靠,所以,第七意识就像通内、外一个桥梁。并加上价值判断及个人好恶、爱憎、取舍等。意思就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影像;而凡夫不知道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影像,不实在的影像,我们却为它爱、却为它恨、却为它起伏,一直到死亡。所以第六意识之生起,为依前五识、缘前五识,而与前五识俱起,故称为[五俱意识]。但第六意识之生起时间虽比前五识晚约一刹那,而事实上,以凡夫之智实无法觉察其时序之差别,两者几乎是同时生起,故又名为[同时意识]。又在第六意识生起前,前五识虽能对外尘有所觉知,但对于彼我关系、内外、好丑、是非、高下等相,皆不作如是判别,这些相皆须由第六意识来判别,方能明白,故第六意识又称为[明了意识]。这是意识在日常生活、正常的状况下的情形。

其次,在某些特殊或特定状况下,第六意识的运作方式又不一样了,在这些状况下,第六意识可以不用依前五识、或缘前五识而起,它可以独立作业,单独而起,而不与前五识俱,故称为[独头意识]:一、散位独头意识——又称独散意识,如人作白日梦、或发呆时,此时独头意识系缘自心现所造境,或缘过去记忆之影像,而分别取著,想入非非;此时虽不缘现行前五识,但也能见色、闻声,乃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俱全。为什么?譬如说:你去听音乐会,或者是听民歌,去听歌星唱歌;这歌星唱歌以后,好!你回来了,坐在公车或者捷运上面,没有人对你唱歌啊,可是,他这个歌声,在你的意识里面自己唱,自己唱歌。就像我们拜三千佛一样。以前带领拜三千佛的时候,有一个居士说:喔!慧律法师!您知道吗?拜三千佛回去,时时刻刻都是三千佛的声音,南无……,每次都这样;至心归命礼……。她说这个没办法停止,因为三千佛唱得庄严、好听!你看,没有在拜三千佛,她内心里面也就一直哼……,哼到她先生说:疯子!说她有病;我老婆去拜那个三千佛回来,连炒菜都:至心归命礼……就好像在打鼓一样的,这个独头意识很强的!当然,此时所见之色,所闻之声,都不是现前所有,也就是说,他此时所见、所闻等事,在外在现实环境中,并没有这些事物于现前发生或存在。就像刚刚师父比喻的,听音乐会以后,坐在公车或者捷运上,脑筋里面自己现色声香味触法。故都不是他人所能共见、共闻者,而唯有此人本身能见、能闻,因为那些色声等尘,全都是此人独头意识所造境,或缘过去记忆之影像。这便是散位独头意识的作用。

二、梦中独头,这个大家都有经验,每一个人都做过梦——即人于睡梦时,因前五识暂不起现行,于是独头意识便独自造境,自造境后再自攀缘此等境而生分别,或亦缘取过去记忆之影像而生分别等。所以,白天身口意造什么业,晚上有时候就会影现出来,日有所思,夜就有所梦。

三、狂乱独头——即人于失心、错乱、疯狂时,独头意识虽于醒时,亦能依自想象而造出种种尘境,然后再去缘、取、分别此等自所造境,这是狂乱独头。所以,一个人狂乱独头的时候,他就会一直怀疑别人、一直误会别人、一直扭曲别人,别人没有这个意思,二个人在讲话的时候,他就说:嗯!他们二个人一定在讲我的坏话!那个人如果到你家门口探望一下,你就说:嗯!这个可能要偷我家的东西!因为自己生病自己不知道。所以,这个狂乱独头意识,大部分都是服用药物,或者是有遗传,遗传也会,服用药物也会,还有业障现前也会。

四、定中独头——即修行禅定之人,于其定中,其前五识虽不缘现前五尘境,但其独头意识即依于净心之观想而造境,并缘取其所现之五尘境,再加以分别、觉知。如定中所见种种胜相、瑞相、佛菩萨相、乃至净土相等,皆是定中独头意识之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修行无上禅者,即须离一切见闻觉知,即使是定中所见、所闻之一切,全不得执着,因为在定中所有的见闻觉知,即使是清净胜瑞之相,也仍是自心定中独头之作用。故《楞伽经》说需[觉自心现量、离心意意识]。这个要:心、意、[心]就是指第八识;[意]就是指第七意识;[意识]是指第六意识。所以,离心、意、意识,这个就是指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第六意识。故《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可见这个离相有多难!

了解[独头意识]的内涵之后,再来看这段经文,就应会比较明白;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此义为:即使你在静坐时、于禅寂中,虽然你能把前六识的现行作用,如见、闻、觉、知等都止息了,而心中只有一片幽闲安静之相,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寂静之相就是你的[清净心]。那只是暂时静一下,或清净的本性之相——换句话说,这不是你的真心之相,仍然只是你的定中独头意识分别心中寂静的法尘的尘影之事。只是环境比较静一点,是故莫认妄为真,千万不要认妄心为真心!

附带提及,近世有人教人坐禅时说要[观静],须知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如前所说,[静]也是一种尘,名为静尘。这是对动来讲的,动是尘,静当然也是尘;如果是开大般若智慧,动是如,静还是如啊,那是心的问题,不是静的问题。习禅者所应观者不是[尘境],而是观[自心];若是观尘,即随尘而劳动,逐尘生灭,反成尘劳。再说,依此段经文而言,即使得定后,以定中独头去取心中寂静的法尘来分别,都是错用心了。更何况还没得定,而去观静,只不过是倾耳听取外界寂静之相而已。只是耳朵听到没有声音而已,我们听到车水马龙,到山上去,没有声音,一片寂静,就听到寂静,寂静也是一种尘啊!讲来讲去就是明心见性是最重要的了,明心见性以后,管你是动是静,如是则离自心与正道更远:因为此种习禅,虽名为习禅,实是[往外驰逐],以往外驰逐,故其心是向外奔逸的,故与禅法实相违背。是故佛道甚深甚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因此之故,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亦开示云: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这讲得多好啊!

又,[内守幽闲]其实就是一般[凡夫禅]及[外道禅]的境界,因为凡夫、外道不了真心,故只能依于六识妄心,乃至虽有心离于愦闹,息心取静,但仍看不透自心独头意识的作用,而以为自己已修到了[清净心],其实仍在六识妄心的范畴内。因此时下有些人提倡工作之余,静下来,享受片刻的放松与寂静,乃至前述的[观静],都是属[凡夫禅]所摄。至于坐到一片寂静,而觉[与万化冥合],则是独头意识遍缘内外寂静之相的[外道禅],是故禅者于此须万般留意,一不小心,即落入凡夫、外道境界!

复次,此段经文十分重要,除了上面教我们如何判别凡夫禅、外道禅的[内守幽闲]之境界外,又教我们如何分辨[真心]与[妄心]最基本的条件:妄心是依前尘而起灭的;而真心的了了分明之性,则是常住不变,不依尘而有无。所以经文说:[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汝真心]。所以,我们的真心也是有分别的,能作分别,但是不着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虽分别,绝不取相。佛如果不能分别,没有分别的能力,怎么有智慧抉择呢?所以,这个分别性就是智慧性,佛的分别,是从般若智慧起智慧的抉择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虽说分别,其实是真如性,意思:真如、真心本身就有分别,有能力分别,但不是凡夫的执着、分别。

据此而言,欲亲见此离尘而有分别性的真心,还须得先离于六尘虚妄之境,方能[微细揣摩]并深心直接体取。又,判别心之真妄,是一切修行的总根本,是故我们须对此节经文细加玩味、体察,且应用于日常及禅坐中自心之观察,方是活的佛法。所以,禅是活的,不是死的。什么是禅?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什么是禅?于刹那中即见永恒,就是禅。刹那等同永恒,每一个刹那统统是永恒,没有刹那,也没有永恒,刹那方便说,永恒方便说,不存在刹那,也不存在永恒,只是如实知、如实见、如实无所住、如实无所着,如如不动。无所谓过去、无所谓未来、无所谓现、无所谓当下、无所谓刹那、也无所谓永恒,刹那、永恒统统方便说,慢慢地体会。

经文,[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诠论:[默然],是因为妄心被破,无言可对,不敢再辩解,故默然。然而,妄心虽破,真心仍未悟,无依无靠,所以叫做[自失]。往前,悟不了真心;往后的依靠,佛陀说:那是妄,不可依。真还没有开发,妄又不可依,所以,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顿失所依,平常所依靠的,那个能推论的、能思想的,佛陀说竟然不是我们的心!这个就是没有悟,就觉得很落寞了,不晓得怎么办?进不去,下不来,卡在中间。

经文,[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注释:[九次第定]:三乘凡圣共修之禅定分为三大阶次(见表):一、四禅,二定,三、第九次第定。第一、四禅——①“离生喜乐地”得初禅;②“定生喜乐地”得二禅;③“离喜妙乐地”得三禅;④“舍念清净地”得四禅。这我们在《十四讲表》都解释过了。第二、四定——①空无边处定;②识无边处定;③无所有处定;④非想非非想处定。第三、第九次第定。因为前两种合称为四禅八定,且其中诸定都是由低而高、次第而入,故修到四禅八定后,便可进一步修第九个次第之定。

又,四禅八定为凡夫定,甚至印度某些外道亦修此定,故其果报还是在三界之内,无法灭烦恼。而第九次第定则是小乘圣位所修,以其能以定力伏灭[受想]二蕴。诸位!伏灭这个[受想]就很难了,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舍就是不苦不乐、不忧不喜。苦、乐、忧、喜、舍,这五个受统统要放下。一般人觉得世间是苦,他就会掉眼泪,他觉得他的命不好,他就开始牢骚、抱怨了。碰到了喜受就忘我了,轻飘飘了!你可以看看那个世界的赞美大会,他从第三名、第二名开始宣布,看到要宣布第一名的时候:Miss Argentina,阿根廷!阿根廷小姐她就感动,因为他要宣布以前,大家都不知道谁是第一名,就感动喔、掉眼泪,然后手就……(法师做飞吻动作)很感动,就开始掉……,高兴到哭!如果在座诸位!以你们现在的心境,你们这些漂亮的小姐,去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得到第一名的时候:台湾,Miss Taiwan ,刚好你得到第一名了,你也会像木头一样没感觉。为什么?你会想到:难道我不会老吗?难道我不会死、不会臭、不会生虫?不会只剩下一堆骨头吗?因为你真的有智慧,就会一直推论……,的确如此,所讲的每一句,句句都是真实。所以,你就不会迷着、执迷在现在所有的成就和错觉。所有的感觉都是错觉,不足取,那也没有什么。

用英文那一句就一直参,你得到了世界选美大会第一名,然后,接下去你就问:And so what?又如何呢?接下来呢?不会老吗?不会病吗?不会死吗?不会生病吗?不会长虫吗?死了以后不必火化吗?说:哎呀!你们佛教真没趣,才讲到一股浪漫的选美气氛的时候,就全部都被你们浇熄了!唉!跟你们这些佛弟子讲话真没趣,每次都讲到不净观、白骨观。所以,全世界只有佛陀讲真话,全世界的人都讲假话。全世界的人都讲骗你的话,只有世尊讲的统统是真话;可是,真话大家都不要听,大家要听的:小姐,你好漂亮喔!怎么个漂亮法呢?小姐,你好漂亮喔!她就喜欢听这个。你若说:小姐!你剩下一堆骨头喔!她会说:你去死啦!你找死啦!对不对?她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他讲真相,人家不要听;讲假相,大家都要,这个就是世间了。

要伏灭受、想二蕴,故又称为[灭受想定]。放下种种的感受,放下种种的妄想,心就定。若受想灭,则行蕴亦息,行蕴就是三业造作,叫做生灭无常,身、口、意生灭无常的造作,叫作行蕴,亦息。因为色、受、想都歇了,故亦称灭尽定。若得灭尽定,便得断烦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生已尽:我今生今世已经办完了,断烦恼了。梵行已立:包括男女、欲望,包括妄想,男女的,影现出来的,那个头脑里面动念,都没有了。梵行已立就是清净,男女完全清净,包括内心的那个微细的欲、念头,统统没有!所作已办:该做的已经结束了,身口意清净。不受后有:就不再轮回了,诸位!这是何等的境界啊!而证阿罗汉,得入涅槃。还有我们有一个净土法门,好好念佛,一样可以了生死。

然而,虽称为“灭尽定”,其实并不灭尽。为什么呢?因为最微细的生灭心还在,以八识还在。什么八识呢?以八识最微细的生灭心,中间加这几个字,你才看得懂,以八识[微细之生灭心]还在。都灭尽,八识亦灭,连微细的八识都没有了,谁入涅槃,没有涅槃可入了?生死涅槃就等同空华了,就是因为八识的微细还存在,才叫做有入涅槃。然二乘人以不发度生大愿,故如来慈悲,教令入化城止息。化城就是只是方便的,你证阿罗汉果,还没有究竟菩提,还要继续前进,暂时给你休息一下。化城就是方便,到达一定的水平了,但是,不究竟,化城就是方便而已。

又,虽得第九次第定,但不断烦恼,只是压伏六识,令不现行。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不攀缘外境、不攀缘色声香味触法,不代表你内心里面就有办法定,如果你没有开般若智慧,内心的微细的冲力还是很大,修行是点滴功夫,在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你也不贪财色名食睡,也不贪着色声香味触法。但是,问题来了,你内心里面那种微细、强烈的动力,烦恼都一直存在。因此师父为什么劝你,你要执持佛号?接下来,我们讲堂可要打佛七啦,这个可是大好的机会!为什么要劝你要修学净土法门?这是最稳当的道路,开大般若智慧,烦恼减少了、欲望减少了,正好修净土法门,万缘放下,一念提起,单提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更好吗?所以,研讨《楞严》,只有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帮助你了生死。此第九定即称为[无心定],此为凡夫定,以不断烦恼,故不能证圣果,入涅槃。

[阿罗汉]:有应供、杀贼、无生三义,详如前释。二乘之阿罗汉之无生,为烦恼不再生起。我们讲:众生,众生,就是烦恼一直生,叫做众生。以及不再来三界受生之义,然此非诸佛所证一切法毕竟不生不灭之[无生]。所以如来十号中亦有阿罗诃(就是应供)。我们诵八十八佛,都一定会念到佛的十种名号。此是真不生,为如来境界;而阿罗汉之不生为化城之权不生。[权]就是方便说而已,以其智、愿皆不堪远行,故令止化城暂息;化城者,黄蘖大师所谓的[为止小儿啼者是也]。小孩子哭了,暂时拿一样东西:不哭,不哭了!他就不哭了。

“生死妄想”:生死有两种:一、分段生死,为一切凡夫众生所受一期一期之生死果报,以其分段而受,故称分段生死。这个很苦的,苦不堪言的!这一辈子做人已经很苦了,下辈子再来转世投胎,又更苦!二、变易生死,为菩萨及二乘所受者,以八识中仍有微细之生灭变异,《楞伽经》所说之[流注生灭]。这个流注生灭就像瀑布一样,以经典比喻,流注就是很深层的微细。[流注]就是微细的意思,故称为变易生死。唯有诸佛如来究竟断一切生死,证不生不灭、二死永亡。二死就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诸位!分段实是生死;变易只是境界的转变而已。诸位!切记这一句话,分段生死的确是六道轮回一直转;变易生死是菩萨境界上一直转变,其实每一种转变方便说叫做生死,其实没有。

义贯:[佛告阿难:世间一切]凡、外、权、小[诸修学]之[人,现前虽成]就了第[九次第定],而仍[不得]诸[漏]灭[尽]而[成阿罗汉]道的原因,[皆由]计[执此生死妄想]之第六识心,而[误]以[为]是[真实]之常住真心。[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亦因不能判别真妄,未见自己常住真心,以为本修因,故仍[不]能[成]就[圣果]。所以,诸位,修行下手处一定要对,就是用真心,记得!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诠论:因正则果正,如是因、如是果。若不得本性为本修因,则尽管再怎么努力习禅,修到能得非想非非想定,乃至于第九次第定,也只落于无心定,仍居凡位,而与圣道菩提无缘。因此可知此本修因之重要及可贵难得,故称为[如来密因],或[本起因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圆觉经》讲的。所以,你的下手处如果不对,就完了!

今生今世修行也是一样,你跟错了师父,也很麻烦,跟了十年,二十年,要转回来,诸位!转不回来,那种牢不可破的思想已经捆住你了!连亲近善知识也是要很智慧的抉择,这个当然要靠福报、福德因缘。如果没有福德、没有因缘,就碰不到正法、正确的善知识。当然,你今生今世如果努力地推广正法、努力地拥护正法,假设说你没了生死,下辈子你要走入邪道、外道,也很难!因为你种的都是正法的因,你拥护的都是正法,下辈子你本来要走偏路了,冥冥当中,就会有人把你拉进正法的道场,这个就是你下的因够强,就会影响到下辈子。护持正法,是所有出家、在家的责任,你今天听闻正法、推广正法,受益的是你自己。下辈子你碰到了外道,无论你怎么碰,其他的外道不正确的思想,很奇怪,自自然然,就有人把你引进到正法的道场,因为你那个正法的因太强了。我们教授讲的:自自然然,下的因强,果就强。所以,在这个地方,诸位所下的正法的因,叫做功不唐捐。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

更新于:2020-07-06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