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八

慧律法师 2020-07-06

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2007.9.15——2008.3.9 文殊讲堂

第十二张DVD

[卯四 显见不失 (分三)] [辰初 阿难因悟反疑前语] [二 如来发明因倒说失] [三 深责迷倒结合前喻 今初]

这是根据前面,前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接下来我们要讲显见不失。什么叫做十番显见呢?就是佛陀、世尊十次显示这个见性,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用种种的善巧比喻,让我们体悟到,每一个人本自具足的不生灭的涅槃妙性。这一段显见不失,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在迷,但是我们的如来藏性是没有失去的。所以,显见就是显示这个见性并没有失去,只是因为众生不会用,非失似失。

经文,[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这一段文字简单,[此科显见不失,与上科显见不灭,俱属常义]。这四义当中——寂、常、妙、明,四义当中,都在讲这个常字。[上科显尽未来际,究竟常住不灭];换句话说:只要见性,无量劫来的无始无明一破,他就能究竟常住于涅槃妙性。[此科显从无始来,虽然颠倒],底下加一个字更清楚,但[不失]。没有失去。[阿难前问答客、尘之义],这个[客]就是粗烦恼、就是见惑;[尘]比喻作细的烦恼,是比喻作思惑,所以,客、尘烦恼就是见思二惑。[以身境有动],有动就是有生灭。[如客如尘],客就是来来去去,因为它不是主人;尘的话,阳光一照,它就浮现上来。[见性不动,如主如空],[主]就是主人;[空]就是如同虚空,这个主人是对客人讲的,客人来来去去,主人常住在那边。也就是说:生灭的意识心是刹那生刹那灭、刹那执着、刹那分别,老是动个不停,叫做生灭意识心,如客;但是本性如主人,它并没有改变,永远就住在那儿,也就是比喻不生灭。尘是跟虚空来作比喻的,尘自生灭,自性不动,这个[尘]也可以比喻作微细的思惑,微细的意识贪着,难以觉察,这个叫做尘。[佛已印可,复普告大众,当以不住者,名之为客],[不住]就是住不下来,他要跑。[摇动者名之为尘],这个尘它会浮动,浮上来,飘动。所以,摇动者名之为尘,[后乃斥责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适闻上科佛云: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与不动之见性,丝毫不异,遂起疑问,谓若此见闻,必不生灭,即上文彼不变者,元无生灭];所以,在这里阿难[此起疑之端也]。

[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此正所疑]。这正是阿难所疑问的。[阿难因后疑前,以为性有生灭,可说遗失,既是见性不灭不动,以何因缘,佛责遗失?但我等二障所缠],二障就是烦恼障跟所知障,烦恼障跟所知障所缠,就是束缚,就像拿绳子来捆住一样,[如染尘垢],就像染污了外面的尘垢。[愿佛兴大慈悲云,而降甘露雨,洗涤我之尘垢。故佛下文答意,以因颠倒而说遗失,非因断灭而说遗失也],颠倒的意思就是不会用,佛性用不上来,不会起佛性的作用,老是用生灭意识心在做事,卡了一层深厚的烦恼、观念和意识型态。所以,颠倒就是说:正知正见、正觉、正法的般若智慧他不用,老是用生灭的意识心,颠倒!诸位!一个人在颠倒的时候,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救不起来,他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要等待时间,他一定要慢慢的等这个人慢慢的醒……五年后,他再看今天,啊!这多么的荒唐!或者十年后才惊觉到说:唉!我当时候怎么会这样子?这当时、现在在迷的时候,不管你用什么方式,他都醒不过来,这个就是众生。所以,我们对没有学佛的人,我们必须要用更多的耐性、更多的慈悲,用佛菩萨的心,来宽恕、来理解,因此,要当个菩萨,他真的需要有耐性。因为众生他颠倒,不会用佛性的。以因颠倒而说遗失,非因断灭而说遗失,断灭就是不存在了。[可见非真遗失。本科全示,非失说失],非失,但是不会用,所以,佛陀只好说:失去了真性。[失本不失之相。初阿难因悟反疑前语竟]。这句话意思是说:虽然说失,但是,其实本来并没有失去,叫做失。[失]的前面要加二个字:虽说[失去],虽然说失去,[本]的上面再加一个[但]字,但是,其实本不失。所以,这个答案很清楚,就是说:众生他佛性不会用,很可怜,也很可惜!

[辰二 如来发明因倒说失 (分二)]

[巳初 即臂倒无失为喻] [二 以心倒无失合喻]

[巳初分三 午初 定臂之倒相]

[二 定臂之正相]

[三 明颠倒非失 今初]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此云印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师父先解释一下:就在这个时候,阿难生疑,因为佛陀也没办法直接跟他讲,所以,只好用种种的比喻,来让他了解。说: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就是把手臂垂下来,等一下佛陀就会把手臂拿上去。现在佛陀的这个轮手下指,往下垂。示阿难言说:汝今见我母陀罗手此云印手,这个母陀罗手叫做印手,这个母陀罗简单称为叫做印,我们密宗常常讲结手印,这个就是手印的意思,印。这个母陀罗,也就是密教曼荼罗海会诸尊;曼荼罗就是坛场,这是密教曼荼罗海会诸尊各标示其内证三昧之印,标示内证三昧,这内证的功夫要由外相来表达。所以,未成佛果的修行人,跟诸尊之本誓相同,发的愿一样,皆为成就三昧涉入之义,密宗讲身、口、意相应。而在手上结这个密印,所以,我们看每一尊结的手印都不一样。我们修过安乐妙宝,我们也教过蒙山施食,这个大家都会结手印,而且也很熟练。而手上结密印属于身、口、意三密当中的身密,身就是要结印。盖[印]者就是所谓标帜之义。以此方便显诸尊内证之德,意思就是说:密宗所有的手印,都有深含的意义、义理在里面,不是随便的。说:如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佛陀把他的手垂下来的时候,说:这个是正还是倒呢?阿难言:世间众生,他把这个责任推给别人,这世间的众生以此为倒,阿难不敢负责,以此为倒,而我就是阿难,不知,谁正谁倒,我不知道这个到底是正还是倒。因为被骂怕了,被佛陀呵斥怕了,现在不敢负这个责任,说:世间人大家都说这个叫做倒嘛!我阿难不敢讲那是正还是倒。

[此即臂之正倒以喻不失],这个手臂,以是正的手臂,还是颠倒的手臂,来比喻不失,就是比喻我们的佛性并没有失去。[以显心之正倒,亦复不失。诸佛众生,真性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减尚不减,岂有失耶?祗因颠倒,则非失说失耳。佛以心之正倒不失难知],难知就是很难去理解,心,它很微细,要讲什么念头叫做正?什么念头叫做倒?众生很难去理解,只好用手了,所以,佛陀善于比喻。[故借臂之正倒易见,令其触类旁通,遂即垂金色臂,以千辐轮手,下指于地,示阿难言;汝见我手,为正为倒?当机因常遭如来当头棒喝,不敢以己意自答,乃引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犹言不知何者谓之正,何者谓之倒。初定臂之倒相竟]。

[午二 定臂之正相]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再进一步的逼迫他要回答,说,佛告阿难:如果世间人手指指着地,这样叫做倒,那么,世间人用什么角度,来说手是为正的呢?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这样叫做正。佛一定要他回答。

[佛紧就其语而追之曰:若世间人,既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又将以何为正?阿难至此,不得不言,如来竖臂,以兜罗绵手,上指虚空,则名为正。二定臂之正相竟]。接下来说明颠倒,并没有失去。

[午三 明颠倒非]

[失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这个文言文看起来,还不太容易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佛马上就竖起这个手臂,告诉阿难:若此颠倒,首尾相换,因为本来手指是向下,首尾,手指向下,现在把它举起来,就是手跟尾巴调换过来。若此颠倒,就是把它交换,而把,中间加二个字就更清楚了,若此颠倒,[而把]首尾交换过来。诸世间人,一倍瞻视。世间人就是不懂佛法的、没修行的、没证悟的,都可以这么说。一倍瞻视是什么意思呢?是不了解这一只手臂,本来没有一定,这样叫做倒,这样叫做正,意思就是:手臂本来就没有倒跟正,倒是你定的,正也是你定的。手臂本来就没有倒跟正,可是你一定要强迫定位,一迷了,一定要执着,说向下叫做倒,向上叫做正,又加一迷。这个一倍就是加一倍的迷执,就是这个意思。手臂本来就没有倒跟正,你硬要说这样叫做倒,这样叫做正,加一倍的迷执。意思就是:佛的手举起来,头往上,说这个叫做正;佛的手下垂,头往下,这个叫做倒。一倍瞻视,瞻视就是这么样子来看,站在这样的角度,加一倍的迷执来持。意思就是:手臂本来就没有倒跟正,你硬要执着说向下叫做倒,向上叫做正,多一倍的迷执。知道吧!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换句话说:你只要定位在这个世间,你看到缘起的假相,只要定位:这个是善、这个是恶,诸位!就已经落入意识型态的观念,只要落入这是是、这是非;这是好、这是坏,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缘起的假相,你硬要把它定位成某一种观念,这个观念就会卡死。所以,为什么叫做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也就是说:不落入意识型态的观念,我们就是真正修行,要懂得歇即是菩提。所以,佛陀这一段的比喻,比喻的非常好!

[良以手臂,本无正倒之相,但阿难随顺世间,谓如来竖臂,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此句即告以颠倒之名,下句乃指其颠倒之义;但是将下垂之首,换作上竖之尾,首尾相换而已。纵说上竖为正,臂亦无增;下垂为倒,臂亦不失。诸世间人,不了手臂本无一定正倒,一迷也];一迷就是产生定位上的执着;一迷就是落入无明意识型态,你只要在缘起法里面,定位一个我、一个你、一个他、一个善、恶、事、非,那么,所有的恩怨就会一直重复的出现,这个就叫做轮回,一迷就是轮回停不下来。为什么?不知道佛法是没有内跟外的,禅是无内外的,只要一定位,一起无明,那么,痛苦就会接踵而来。[定要执着下垂为倒,上竖为正,即是加一倍迷执之瞻视,即下结文,所谓迷中倍人。瞻视二字,与上汝今见我,母陀罗手,见字相照应。瞻为仰瞻,则看上竖之首;视为俯视,则看下垂之尾。但加一倍看法,无论说正说倒,皆不离此臂,虽说倒时,臂本不失。初臂倒无失为喻竟]。

底下用这个心倒没有失来比喻

[巳二 以心倒无失合喻 (分三) ]

[午初 标名合定]

[二 身无正倒]

[三 正倒从心 今初]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么,现在就知道,你们这个身体,跟如来的清净法身来比类、来发明、来讨论的话,就众生的身跟如来身,来作一起讨论的话,如来的身叫做正遍知;这个[遍]就是满的意思,或者是全,遍满一切觉性。所以,佛陀就是处处相,处处无相,处处无相,就是正知、正见、正觉,所以,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众生都是颠倒行事,因此我们的烦恼,其实是多余的,我们的执着也是多余的,我们用这个必定败坏之身,想要追求无穷无尽的欲望,是绝对不可能的!要你爸爸、妈妈不死亡,是不可能的;要你最亲爱的人不离开这个世间,也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也明明知道,将来会化作一堆骨头,那我们又为什么会活得这么辛苦呢?就是颠倒行事,佛菩萨是很怜愍众生的,诸位今天既然听了这个正法,就应当把每一个人的权力拿出来用,不要让你的佛性睡着了,不要让你的觉性睡着了。

[此以法合喻,举生身佛身之法],第一个,[生身]就是众生,举这个众生身,还有佛身的法,[合上手臂倒正之喻。承上言,手臂下垂为倒,手臂上竖为正。无论倒正,皆不离此臂,由是即喻观法],比喻我们的这个观法。[则知汝阿难之身,与诸(助语词)如来清净法身],为什么叫做清净法身?注意看!底下那个解释很重要,[此是离垢清净],为什么讲离垢呢?这个离垢有很深的含义,用大家很熟悉的名词,千万不要被假相黏住,这一句就是一百分了!修行就是看到现在你面前的缘起的,它统统是在骗你的清净心,你千万不要被假相所蒙蔽、所骗了。这个离垢,修行要抓到重点,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有居士说:师父!说一个人不着相,很难啊!我说:很简单!如果你做不到,先远离恶缘,生死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是关心不上的,自己不给自己解脱的机会,佛菩萨就在你的前面也没辙、也没有办法的!所以,自己要改变自己,自己一定要给自己一次解脱的机会,你就是很聪明、有机会的,变成佛菩萨。但是,你不给自己机会,听了佛法当作耳边风,右耳听,左耳出,也不好好的冷静思惟生命、宇宙的真理,老是在污垢里面打转。那么,苦的是自己,不是佛菩萨,也不是祖师大德,那更不是师父了,看你受苦,我很难过,但是,帮不上忙。所以,你会修行,离垢清净,一念之间,马上就是转烦恼成菩提。但是,就是不肯!

[比类发明者:即生身佛身,比例形显,自可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身;了知心包万法,为正知],诸位!心包万法,这个形容还不是很贴切,把这个[包]改成[即]的话,那就叫做一百分,心就是万法,万法就是心,等同,没有一法不是心,心就是万法,万法不离心。心包万法,形容得并不贴切,包就是有大跟小才叫包嘛!是不是?我们被文殊讲堂所包围,那文殊讲堂就大,我们小;文殊讲堂在高雄,高雄包住整个文殊讲堂,台湾又包住整个高雄,地球又包住整个台湾,太阳系又包住整个地球,无穷尽的银河系又包住整个太阳系,那要包到几时?有包来包去,就是有大跟小才包嘛!所以,你要记住,一动念那个就不对:我很行!要记住!意思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有比你更行的。我很平凡,也没什么了不起,平常心就是道,不必落入比较的观念,就是这样子了,平实、平常、平凡,这样过日子了,处处相,处处无相。这个[无]字参得透,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增无减,哎呀!快乐!以前讲的快乐如神仙,清净法身就现前。佛法一句会用:离垢清净,你不能离垢,那你找不到清净了。

[万法唯心为遍知;如手上竖为正。汝等之身,执心在身内,执法居心外,号性颠倒身;如手下垂为倒。此文不必在手臂上竖下垂,争正争倒。阿难说,世人以此下垂为倒,上竖为正,佛即顺彼之说,但取臂之虽倒不失,喻明],就是用比喻来说明[心之虽迷不失也。当知真心,本无迷悟],本无迷悟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落入迷,也绝对不动到说:我悟!悟是对迷讲的,仍然不离二分法的对立的观念。所以,当知真心,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迷,也无所谓的悟。为什么讲大彻大悟呢?那是因为对众生讲的。究竟本体,不有来去、生灭、增减,[但为生佛迷悟所依,悟时名正遍知,虽悟亦无所得;迷时号性颠倒,虽迷亦本不失,不过多一分迷执而已]。这句话要特别的意思,不过多一分的迷执,诸位!圣、凡的关键在哪里?圣就是不迷也不执,凡就是深深的着迷,也深入的执着,不可救拔,没有救,你也救不起来,除非他愿意让你救。这个迷跟执就是修行的关键,转迷为悟;转执着把它放下。[如手臂本无正倒,而为正倒所依,上竖说正,臂无所增;下垂说倒,臂亦无失,亦不过多一倍瞻视而已。初标名合定竟]。

我们众生常常要讲颠倒的话,他才听得懂。譬如说:农历年到了,我们说我们多一岁,其实是不对,我们的生命又减少一年,应该讲:喔!又少一岁了!但是,你跟人家讲又少一岁,人家听不懂。所以,讲又多一岁其实是错的,我们生命又少了一年,怎么会多一岁呢?应该讲我们今年又少一岁,你答对了,又少一岁,又渐渐接近死亡嘛!这样讲才对!明明被钱赚走了,却说:我在赚钱!不对的!我们怎么能赚钱,钱赚走了你的时间,钱赚走了你的青春,钱把你的健康,为了赚那几毛钱,把你的青春统统赚走了。不是你在赚钱,是钱把你的生命统统赚走了呢!所以,当我们出去的时候,你要跟老婆告假的时候,老婆!我要去给钱赚!嗯!你讲对了!我要出去赚钱,你错了,这一句是不对的!我们往楼上跑,我们在这里讲一楼、二楼、三楼……七楼,不一定,楼上有时候就变成楼下了。好!听不懂我举个例子,譬如说:这是地球,如果在北极盖楼,在北极可以说是往楼上跑,要是把楼盖在南极就不一样,南极在北极的对面(下面),在南极往楼上跑叫做往楼下,它是角度不一样,你知道吗?观念转得过来吗?这个叫做观念,这样知道吧!叫做相对的观念,你这个反应要快一点,正确的观念。

[午二 身无正倒]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我先解释一下,说:随汝谛观,谛观就是阿难!你好好的观照一下,好好的观察,你的身跟佛的身,你们称为颠倒,名字到底是为什么?何处,号为颠倒?颠倒是从哪里出来的?为什么叫做颠倒?前面的用手比喻,下面是倒,上面是正,这个容易知道。现在用你的本身,更贴近了,用你的身跟佛的身。前面用手臂,我们容易理解,现在随汝谛观,现在更进一步,你的身跟佛的身,称颠倒者,名之何处,号为颠倒?是到底哪里不对劲,叫做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一点都没有转动,[瞬]就是转动。那时候,阿难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说:阿难不知道为什么它叫做颠倒。

[此佛明知身无正倒之相,故问阿难,令其观察。以手之颠倒,人所易知;心之颠倒,人皆莫解,若能观察,恍然自悟,则不至遗失真性耳。故曰:随汝谛审观察,汝此色身,与佛法身比较,汝身称颠倒者,既有名字,定有相状,何处号为颠倒?正要阿难循名核实,谛观身上何处,号为颠倒之相,分明指出。于时阿难,与诸大众,被此一问,恰似木偶,不能开口,瞪瞢瞻佛。瞪、双目直视,瞢、昏闷不了,瞻仰于佛,目睛不瞬动也,不知身心,颠倒所在,望佛待教也。不知者,因有甚深义趣,所以不知。一、颠倒名虽在身,义乃从心]。说这个生身颠倒,到底哪里颠倒?其实是心颠倒。[由心起颠倒,故于身上,不知颠倒相之所在;二、其相更不在心,义乃在执],诸位!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由迷真起执,号为颠倒],这里要画双红线,这个就是修行的关键,[迷]就是没智慧,我们用现在的心情,以前过农历年的时候,妈妈发这个压岁钱,对不对?喔,就很高兴,放鞭炮,然后,大家都穿新衣服。虽然我们穷,但是我们有母爱,也很知足,过农历年,大家都很热闹。现在悟到了:喔!缘起就是性空,过农历年,每天都在过农历年啊,每天都在过年啊,你只要心境把它提升,不起颠倒,没有一天不快乐啊!为什么一定要农历年叫做快乐呢?为什么农历年叫做过年?

今天刚好是二00八元月四号,好!全世界都在举办这个跨年,电视出来,有雪梨港、纽西兰、奥克兰,然后,放这个烟火。美国那个广场,进去一百万人在那边要跨年,如果我们没有学佛,也会去参加那个高雄举办的,或者台北什么大型演唱会,我们也会拿一支荧光棒在那边跟人家摇:(法师唱)你问我爱你有几分~~~~也会跟人家一起摇,就没有佛法,不知道这个是生灭,你就是跨年不跨年,它也会跨,不如在家里睡觉比较舒服!没有学佛跟有学佛的生命观,是迥然不同的。师父!你要不要去跨年,他们已经够颠倒了,你还学他?一百万人,你要上厕所怎么办呢?好几呢,有需要去那边挤吗?需要这样子吗?没有你去,年就会卡住吗?我们现在学佛了,有正知正见,好!你们去吧,你们去参加演唱会,生灭无常,这年你不用跨也要跨啊,时空本来就是虚妄的假相啊!我举个例子给你听:比如这是地球,太阳光射过来,一面是白天,一面是晚上,火箭发射外太空,哪里是白天,哪里是黑暗?没有。时空本来就是一种严重的错觉。全世界都这样子啊,都在广场举办演唱会啊,这就有学佛跟没有学佛,他的生命观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跨年,我们随喜;你唱歌我们也不排斥。我有钱,多做一点事情,没有钱,我就是安贫守道,安贫守道就这样子。我现在电视弘法,电视弘法法界涨了十万,一个月四十八万,法界这样六点半到七点半,电视一开,你有没有看,就是二万,一个礼拜六集,一个月四十八万。十点到十一点,这样四十万。我们的网路,一个月三万多,法界卫星四十八万,佛教卫星四十万,一个月。换句话说:我们一个月简单的弘法,要九十一万,算九十万就好,九十万乘以十二个月,一千零八十万。文殊讲堂不管有没有收入,只有弘法,吃饭、薪水都不算,单金都不算,一年很单纯的这样弘法,要一千零八十万!你想想看!我们的《楞严经》做到楞严三已经超出了一千万,收入还不够,再支出一千万,你可想而知。要不然,法师就是有这个责任,生命只有一次的机会,生命不像纸张不能回收的。你说你掌握了度众生的机会,有这个因缘,他就是要认真,这个就是题外话。

由迷真起执,号叫做颠倒,但是如果我们有正知正见,我们就过得很充实,这世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知道它是缘起如梦幻泡影的,也不实在的。[而心实不依之真成颠倒],是真正成为颠倒,[故于心上,亦不知颠倒相之所在。三、非可相见,只可义求],你要找到那个义理,[因迷执而说颠倒,迷执亦非有相之物],迷执也不是有物相,因为那是心。[岂能指其相之所在耶?故曰: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二身无正倒竟]。

[午三 正倒从心 (分三)] [未初 标如来慈悲告众] [二 引昔教以明正相]

[三 责遗认以明正相 今初]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海潮是无念,但是,海潮一到,不失时,比喻佛应机说法,不待请也。诸位!讲到一个科学的问题,讲到这个海潮,这个科学的问题。有一个科学家,预测美国旧金山在地震,会很大,当时候美国人都不相信。他为什么能够预测呢?太阳、月亮、地球只要成一直线,灾难就到,为什么?它的引力特别的强,会造成地壳的变动。还有美国研究,只要十五号,人类的荷尔蒙就会起强大的变化,每个月的满月。美国科学家研究,只要是满月,犯罪率就愈高,人类作案的次数就愈高,而且做过统计的。为什么呢?太阳、月亮、地球,成一直线的时候,它的二个引力,会引发我们整个地球板块运动。整个地球七个板块,它的拉力太强的时候,有月球的拉力,还有太阳的引力,二种力量一拉力的时候,海底的地壳就会变动。一层向上拉,一层向下拉。还有,大地震以后,为什么会海啸?大地震以后,河床它会崩塌,象一座山,整座山崩塌的时候,会掀起海浪。海浪的时速一个钟头八百公里,就等于飞机的速度。最快的海啸一个钟头二千公里。换句话说:发生大地震以后,海水的容积是一样的多,因为遇到岸边,海平面愈来愈低,海浪就愈来愈高。所以,到岸边的时候,它就好几十公尺,好几层楼!所以,这个大地震会引起海啸,就是这样子。海底最深的地方十公里,就是喜马拉雅山圣母峰的十倍,海底最深的地方。我们的海底跟山一样的,就像高山一样,有高的、有低的、有深的深沟。因为你眼睛看出去的是海水,所以,你认为海底很平静,是不对的。世界上有二个地方不需要阳光可以活的,就是海底。海底深的地方靠地热产生二氧化硫可以活;还有产生甲烷,有热度,所以,在深海生物是不需要阳光过日子的,阳光是没有办法穿透到几公里的深海,一百公尺、二百公尺下去就几乎没有阳光了。不是全世界的生物都需要阳光。

[佛兴慈悲:兴者发也;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不待请问,运无缘慈,与以正遍知乐,运同体悲,拔其性颠倒苦。哀愍者:因见阿难大众,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以目直视如来,昏瞢不了,实堪哀愍!海潮音,应不失时]。涨潮、退潮它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到,它就是涨潮。诸位!这个也不是永恒。有一天,月亮会远离我们而去,五十亿年后的今天,就不是像这样的情形了。三十亿年前的地球,一天运转只有六个钟头,因为月亮离得很近;三十亿年后的今天的地球,一天的运转是二十四个小时。地球的运转,分秒会愈来愈增加,将来的一日,绝对会超过二十四个小时,本来二十四个小时,几分钟、几秒钟多出来;再来一直增加,地球的旋转,慢慢一天就变成二十五个小时,因为太阳、地球、月亮距离会慢慢愈来愈远,它只是一个宇宙,它是一个慢慢膨胀,渐行渐远的……所以,佛讲的才是究竟,这个世间有成、住、坏、空。我们人类也是生物的物种里面的一种,全世界的物种统统消失了,只有二种生物不会死的,不会在这个地球消失。二种生物,目前知道一定是最慢消失的物种,是哪二种呢?一就是蟑螂、二是蚂蚁。意思是说:蟑螂会在人类物种全部死掉,蟑螂还是活着!它不打你就不错了,你不用打蟑螂了。这个就是佛陀讲的成住坏空,当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宇宙当中,只有佛讲的是正确的,当科学愈来愈发达的时候,哎呀!这个世间只有佛陀讲的是真的!就是这样成、住、坏、空!时间是对立性的,在我们这里的一天,也许在其他的星球是一年。在《华严经》里面讲了,极乐世界的一天,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劫啊!时空它是相对性的东西,现在科学家都是这样讲的,没有错!因此我们就了解,你只要定位,统统叫做暂时的。[阿难大众,殷殷待教,故不失其时,而遍告同会也。初标如来慈悲告众竟]。

[未二 引昔教以明正相]

经文,[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就是色法;[心]就是心王。心王就是八识心王。诸缘,因为心王会缘色法。以及心所使,[心所使]如果加一个字更清楚,心[王]所使,也就是附带在心王,叫做五十一心所有法。诸所缘法,诸所缘法就是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什么叫做心不相应呢?因为它不是色法、不是心王、也不是心所有法,但是,不离色、不离心、不离心所有,唯心所现。底下这个就讲百法了。所以,师父讲:听《楞严经》要有三种基础:一、唯识的基础;二、《百法明门论》的基础;三、《大乘起信论》的基础,才有办法听《楞严经》。

这一段就是引过去佛所教的,[佛引常说之教,以明正遍知义。此大乘了义,是佛常说,亦各随机解。如一切唯心造,凡]就是凡夫,[小]就是小乘,[解为业造,权教]就是权教菩萨,把它理[解为识造],[识造]就是意识所造。业造就是业感缘起;识造就是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圆顿之机,直了真心所现,真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今约深义,重明昔教]。现在就很深的含义来讲,重明过去的教法,再一次的说明以前佛所教的。[色心诸缘,及心所使四句,明万法唯心所现。色即十一色法,心即八识心王。诸缘者:生心有四缘],生心有四缘就是:心法生起来。不是物质,心法,心法是对色法讲的。升起心法的时候,要具足四缘。[谓]一、[亲因缘]、二[增上缘]、三[等无间缘,亦名次第缘],四[所缘缘];一二三四,也就是心法生起心法,必须具足四缘。亲因缘、增上缘、等无见缘,亦名次第缘、所缘缘。

[色法只有前二缘],生起色法只要亲因缘、增上缘,譬如:一棵树,只要亲因缘——种子;增上缘——那就是阳光、养分、水分,这是色法生起。如果心就不一样了,亲因缘——有八识的种子;有增上缘——外在,等无间缘就是念念,前念灭,后念起;前念起,后念灭。知道吗?等无间缘,一时一刻的念头都不能间断。所以,我们的念头没有间断,因此我告诉你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一句是没有见性人讲的话,圣人有没有念?当然有念,是什么念?就是正念啊,慈悲喜舍的念;所有慈悲喜舍的念,统统叫做无念。要不然,发什么菩提心,最究竟的菩提心是什么?就是无心。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因此我们要慢慢的去理解。还有所缘缘,所攀缘的那个缘,第一个[缘]当动词,第二个[缘]当名词,所缘缘,以前都解释过了。说:[不须后二缘故]。也就是色法只需要亲因缘跟增上缘,不需要等无间缘还有所缘缘。[及心所使者,即五十一心所法:遍行五法,别境五法,善十一法,根本烦恼六法,随烦恼二十法,不定四法。此五十一法,随心王所驱使;故名心所使。五十一心所法,八识所具多寡不同],先从第八识,把笔拿起来,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有五识,全部框起来。这一段是指第八意识的心所有法,所拥有的心所法,跟第七意识不一样;第七意识的心所有法数目,跟第六意识也不一样;前五识所具足的心所有法也不一样。八识称为心王,五十一称为心所,是为什么呢?就像国王跟大臣,国王出去,大臣就陪在旁边,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怎么样?出现的时候,有能所的时候,八识心王只要现前,心所就跟在旁边,附带的。

[第八识唯具五遍行心所;第七识具遍行五法,别境慧]、五别境当中的慧,叫做别境慧,五别境当中,别境有五嘛,其中的慧心所。根本烦恼,就是六大根本烦恼里面的四个,[根本四法贪、痴、我见、慢;大随烦恼八法,共十八心所];所以,第八意识有五遍行心所;第七意识有十八个心所。[第六识,力用最强,具足五十一心所;前五识具遍行,别境各五法,善法十一,根本烦恼前三,中随二法],也就是无惭、无愧。根本烦恼前面三,就是贪、瞋、痴了;中随烦恼里面有二法,就是无惭、无愧。[大随八法,共三十四心所]。也就是前五识相应心所是三十四;第六意识的相应心所是五十一;第七意识的相应心所是十八;第八意识的相应心所是五遍行,这个我们在百法都讲过了,在这里是没办法,不得已,只好简单解释一下。[诸所缘法者:即二十四种不相应法]。二十四不相应法,说:诸所缘法者,即二十四种不相应法,[因不与心王、心所、色法无为法相应,乃色心分位假立之法]。什么叫做色心分位假立之法?我们只举第一个例子,得,我们得到东西,这是一种观念。譬如说:我大学毕业,领得了这张大学毕业证书,内心里面有[得到]这个观念,得到,它是一种观念。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但是,不离色法,不离心法。我这个人大学毕业后,从校长那边拿到这张毕业证书,心中说:我得到毕业证书。[得]是一种观念,毕业证书是色法,我的心里面去感受,叫做分位假立。即不是色,又不是心;又不离色、不离心,色心把它分位,把它假立出来的,所以,[得]是一种观念。

好!现在把笔拿起来,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得]标号一,[及命根]标号二,[众同分]标号三。[异生性]标号四,[与无想定]标号五,[灭尽定]标号六,[及无想报]标号七,[名身]标号八,[句身]标号九,[并文身]标号十,[生]标号十一,[住]标号十二,[老]标号十三,[无常]标号十四,[流转]标号十五,[定异]标号十六,[相应]标号十七[并势速],这个并,它只是偈颂里面一个合起来的,这个[并]只是一个偈颂里面的多一个字,使语意变成偈颂。[势颂]标号十八,[次第]标号十九,[时]时间,标号二十,[方]就是空间,标号二十一,[及与数]就是数目,标号二十二。[和合性]标号二十三,[不和合性]标号二十四。[二十四种不相应是识所缘],也是不离识,是识所缘。换句话,我们来讲叫做把假相化作观念,就是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重点就是这个。[及六种无为(是智所缘)],识所缘有能所,智所缘就是绝对,六种无为法。[此中即百法五位,广如唯识百法论说。以上百法,即统一切法,惟是真心所现,真心如镜,诸法如镜中像而已。此文重一现字,见万法即心也]。此文重一个[现]字,见万法就是心。

《楞严经表解》:

㈠色法(11个)——⑴五根—眼、耳、鼻、舌、身。⑵六尘—色、声、香、味、触、法。㈡心法(八个)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为前五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㈢心所法(51个),⑴五遍行—作意、触、受、思、想。⑵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⑶十一善法,我告诉诸位,我们善法只有十一个,而烦恼就很多;信心,就是很有善法,你对三宝信心具足,这个是大善。有惭、有愧,没有贪念、没有瞋恨心,无痴,称不为三善根,这个就是善法。精进,就是正知见的精进;轻安,就是暂得、获得法的喜悦,不是究竟解脱,叫做轻安。不放逸,就是不懈怠,认真修行,不达到菩提目的,绝不休息。行舍就是能舍,行舍的意思就是很能布施。身心都能放得下,叫做行舍,明明接受了一切的痛苦,也不牢骚,也不抱怨。不害,永远不动一个念头,加害任何一个众生,就是没有害别人的心,这个就是善法,用现在来讲,就是不会去设计别人。

⑷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⑸二十随烦恼①十小—忿、恨、覆(就是隐藏自己的缺点)、恼、嫉(嫉妒)、悭(悭贪)、诳(欺骗)、谄(阿谀)、害(就是想尽办法残害对方)、憍(矫揉造作,不实在)。②二中烦恼,中等烦恼,二中就是二个中等烦恼——无惭、无愧。③八种大烦恼,这个没辙——掉举,就是一个人修行学佛道,这个道场跑掉,到另外一个道场;这个善知识亲近完又跑;或者是在佛前一坐,心定不下来。掉举,就心浮动,明明坐在佛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坐,停不下来,定不下来。所以,掉举的人,通长修行不会太长久。再来就是昏沉,太喜欢睡觉,精进不起来,坐在沙发上,很快就会进入状况,就会听到声音(打呼噜)、不信(没有信心)、懈怠、放逸、失念(失去正念)、散乱(心定不下来)、不正知。碰到这个八大烦恼,没辙,你度不了他!说:相信!可是他懈怠、放逸。

⑹四不定法,就是不能确定是善是恶,譬如说:忏悔、睡眠、寻、伺。这讲起来又很多了。我们就讲一个,譬如说中间的睡眠,睡眠太多了,这个是不好,是二十种随烦恼里面的八种大随烦恼,好!睡眠睡久了,就昏沉,醒了就继续昏沉。昏沉不好,没错;好!如果全部不睡觉呢?那更糟糕了,火气就上行,百病就缠身,就头痛了、高血压了、失眠、荷尔蒙失调、脾气暴躁。没有失过眠的人不知道,好好睡觉的人没有什么差别,要是失过眠的人就知道,那个失眠的痛苦。为什么失眠的痛苦呢?你想要睡,人躺在那个地方,眼睛很亮啊,睁开来,怎么睡睡不着,瞪大眼睛,无计可施!我就曾经过这样子,在大学里面的时候,就很用功;出家阅读藏经,也是有这样子,就睡不着,太过精进的时候睡不着。所以,这个修行还是要中道一点。那么,正常人的睡眠时间是多少呢?二十岁以下的大部分是八个钟头,三十岁大概七个钟头,四十岁大概六个钟头,五十岁以上的,大概五个钟头,六十岁的话,四个钟头。真正修行人,大概二个钟头至三个钟头就够。有人听到说:啊?!阿弥陀佛!没善根。电视上有一个广告说:我每天只睡一个钟头,你相信吗?I don’ t believe!我绝对不相信!我们这种修行人,那阅读藏经的时候,那一天睡一个钟头是真的;你那个电视广告说,她一天只有睡一个钟头,你相信吗?那不可能啊,那没有办法,那偶尔,sometime, is not always。偶尔。那个偶尔一天睡一个钟头是对的,为什么?坐在飞机上,没地方躺嘛,当然就睡一个钟头了。所以,这个睡觉睡太多变成恶法,你不睡也不行,不睡不行,所以,这是不定法。

忏悔,我做错事情了,忏悔!有的人用太激烈的反应,忏悔。激烈什么?自己跑去跪在佛前,然后跪一天一夜,师父去劝他:你不要这样子,不要自责了。他说:我的坏的习气改不掉,我就是要跪在佛前求忏悔。我说:此心可嘉,你已经跪了好几个钟头了,就歇着休息吧!他一定要残酷自己。有一个比丘尼也是这样,她认为修行不能贪瞋痴,她七天不吃饭,打饿七,就是统统不吃东西。她后悔自己的业障,我为什么要变成一个女孩子,自己很忏悔,就自己打饿七,想好好的精进,往生极乐世界。七天,果然七天死掉了!都没有吃东西,心脏负荷不了,一下子停止活动,生命结束,打七天的饿七,打死人了!所以,有时候,我们这忏悔,也要看情形,有惭愧心很好,忏悔要适得其中,太过于苛责自己,太严重的悔变成恶,残害了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极端的忏悔,不原谅自己。我是个罪人,我不原谅自己,那这样怎么能够处理事情呢?所以,没有悔恨的心就没有救,太严重的悔恨就变成恶。知道吧!会伤害到自己的身心,所以这个叫做不定法,底下就不谈了。

㈣不相应(廿四个不相应行法)—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诸位,这个[身]不是我们这个色身的身,这个[名]指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为什么加一个[身],就是整体性的概念,这个不是身体,不能弄错了。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㈤无为法(六个)—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受想灭、真如。因为那很虚耗时间,我们不能说碰到困难的名相,老是一直这样解释,这样又不是在解释佛学大辞典。所以,这个《百法明门论》有空自己慢慢看。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说:你的身,还有你的心,现在能分辨的心,其实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是什么意思呢?这句用简单的单刀直入就是:汝身汝心,本如来藏,就是如来藏,即生灭就是不生不灭,就是这个意思。汝身五蕴皆空,皆空就是真心所现啊!汝身汝心,其实就是如来藏,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你不悟而已。

[此明万法常在心中。汝身指阿难根身;汝心指阿难识心,其余诸法,俱摄在皆字之中。此如来直指阿难现前身心,以明诸法所依本体。寂照不二],寂是体,照就是用,寂照不二就是体用不二。[耀古腾今],这个[腾]本来就是移动到今天,从以前是照耀古,一直到今天,[腾今]就是一直到今天。[曰妙明;性无妄染,纯一无杂,曰真精];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没有污染的。[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二句是方便说,应该说:显现随缘,随缘显现,这样义理更完美。[不可思议,曰妙心;中即妙心之中,妙心为能现,诸法为所现,即阿难之身心,亦为妙心中所现之物]。

[此二段文中,有二种疑问,须加辨明:一、问:诸所缘法,唯心所现,真如无为,亦在其中,何以真如亦为所现耶?]诸所缘法就是外面的一切境界,能被攀缘的一切境界,其实是唯心所现的,而这个真如无为也在其中。你要悟得真如无为是什么?就是诸法本空,悟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真如无为也在其中。[答:本经乃圆实大教,是绝待,非对待也],绝待就是当体即空,不是推测那一种空;不是比较大小那一种空;不是分析到最后变成空,不是,叫做当体即空。绝待就是不能透过比较去理解,不能透过数量去观察,不能透过语言、文字去形容,绝待就是纯真心内证的功夫。见一切相就知一切相是幻,就是空,不可得。非对待也,[以彼真如无为,是对有为而立,如下文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故也。]说到这个妄心,是为什么讲有妄心呢?是显种种的真心。如果你还执着一个真心,立一个真心,那么妄心跟真心,就变成二种妄,也就是真心是绝待的。所以,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的意思是说:讲妄心是不得已的,因为那为了要显出种种的真心;如果你还执着有一种真心,就变成还一个妄心、一个真心,那么,就完全错会佛陀的意思,妄心跟真心仍然同二妄,就是二种都是妄心,也就是真心是绝待的、不可讨论的,不能立一个真。

[又问:前显见性黎耶体],黎耶就是阿赖耶的体性。[是为能现,今汝身汝心,皆是妙心所现之物,则此心外,另有真心耶?答:七转识,但为所现],为什么呢?因为从第八意识变现出来。这个七转识不是指第七意识,是指前面七识,七种转识,叫七转识。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是第八意识变现出来的。但为所现,如果加[第八意识]就更清楚了。但为第八意识所现,[真心独为能现,而黎耶通于能所],对真如来讲,它是所现,如果对前七识,它是能现,有主导权。譬如说:父亲、儿子、孙子。爸爸能生孙子,但是,对祖父来讲,祖父就是爸爸的爸爸,所以,变成祖你能生爸爸,爸爸能生儿子(就是孙子)。阿赖耶通于能所,[对纯真之心,则降为所现,对七转识,则升为能现],七转识是从第八意识所转识出来的。[与真心非一非异]。你讲是一,不对;你讲异,也不对。[故本经云:真非真],[非真]就是妄,讲到真心还有妄心,[恐迷],因为它太微细了。[我常不开演],没有到这个因缘具足的时候,不敢讲这个甚深的微细意识。[若悟上文,心包万法,万法唯心之旨,则为正真知,而非性颠倒矣!二引昔教以明正相竟]。

[未三 责遗认以明正相 (分三)]

[申初 怪责遗真认妄]

[二 法说认遗之相]

[三 喻说遗认之相 今初]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师父先解释一下:你们,就是指阿难,为什么?云何汝等,这些众生遗失了本来的妙心,圆妙明心,[圆]就是本觉的照用,[妙]就是从妙起明心,本觉有照叫做圆,从妙明心,就是圆满妙用明心。宝明妙性,即明又妙叫做宝,叫做宝明妙性。认悟中迷,在不颠倒当中,强迫自己变成颠倒,这个世间明明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执着,本来无一物,你硬是要执着,化作一念无明,而且是持续不断,强烈、强迫自己去追求。认悟中迷,认悟中一点点迷情,来当作自己的心性,叫做认悟中迷。你们为什么遗失了本妙圆妙的明心,这个宝明的妙性?而认你自己认为的那一点点的迷情,把它当作是永恒的心性?

[此责遗真认妄。前阿难问:‘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名我等辈,遗失真性?’其意不知以何因缘,说为遗失,此科即其因缘也。由颠倒而说失,非失似失,虽不失而颠倒],[无倒]前面加一个本字,虽不失而颠倒本[无倒为倒],本来就没有颠倒,现在,今变成颠倒。[故责曰:云何汝等,遗失云云。本妙者:本来自妙,不假修为,非谓他法妙],不是说另外一法有妙。[即谓心性,本来自妙也。心性单举,体用自应双兼,今心性对举,体用不分而分,自其本觉而言谓之心,自其本寂而言谓之性]。所以,有时候讲[心]、有时候讲[性];有时候讲[心性],角度立场不一样。[圆妙明心者:圆即本觉照用,圆融朗彻,乃从妙起明,寂而常照,此用妙也;如摩尼珠之光。 宝明妙性者:宝即本性寂体,清净坚实,乃即明而妙,照而常寂,此体妙也;如摩尼珠之体。此心性,全体大用,原是自己本有家珍,如何遗失]?

[认悟中迷]:是什么意思?[此即遗失真性所以。认字即属颠倒执情,不当认而认也。悟者悟万法唯心,心包万法;迷者迷法皆心外,心在身中。众生应当反迷归悟,云何竟认悟中一点迷情,为己心性?此即是颠倒,即为遗失真性,一迷也;若更执所认迷情,以为真心极量],极量就是认为就是这样子,功能到此为止了。[此即属认物为己],[物]就是四大,错认这个四大,以为是自己,不知道这个四大本来就空。[迷上加迷,倍迷也,即是颠倒之中,更加一倍颠倒也]。

[心之悟迷,与臂之正倒对论,其理易明。心本无悟迷,而说悟迷,如手本无正倒,而分正倒。其病皆在执之一字,执情若化,则为正遍知,执情不化,则为性颠倒]。广钦老和尚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你要好好体悟:修行之人要有把有化作无的能力。[有]就是缘起;无就是性空、不可得。你的观念一事实上要把它修正,没有什么房地产、现金,那个都是暂让我们用的,我们一定要把它化作无的能力。把这个缘起的有化作无,化作无就是无所执着。换句话说:你必须把缘起的假相,所有的执着,化作心性的无所执着。所以,广钦老和尚这一句话,也是开悟的关键,这一句话关键性找到了,修行OK![手之正倒,不离一臂,人之悟迷,不出一心,见虽迷执颠倒,而真心实不曾依之,而果成颠倒];[果]就最后,[如人迷东为西,东实不转为西,但一迷情妄执,东西颠倒,乃是不颠倒中,妄计颠倒,故曰认悟中迷。亦乃不迷中起迷,如第四卷所云:‘昔本无迷,似有迷觉’也。初怪责遗真认妄竟]。昔本无迷就是:过去其实本来就不迷;似有迷觉,好象是从迷茫当中觉悟了,事实上是多余的,诸法本来就空,本来就觉。

[申二 法说认遗之相]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这段很难理解,晦昧为空,[空]就是虚空,无明、动念,会把真心智慧转化成物质,这个物质的色相,同相叫做虚空,差别相叫做日月星辰。所以,晦昧为空如果很单纯的解释就是说:无明会变作虚空,就是一个人没有智慧,不知道这个虚空,仍然是真心所影现出来的,因为透过无明,却认为色、心、虚空清楚楚楚的,好象存在一样,事实上不然!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妄识无明;而虚空却是无明所影现出来的。虽然没有色相,但是它是跟色法对立,陪衬、显现出来的。所以,晦昧为空,就是无明会变现出虚空。人家问:虚空怎么来的?虚空就是无明显现出来的。空晦暗中,这个虚空当中,晦就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就是没有月亮叫做晦。换句话说,这个空晦暗中,就是这个虚空,它中间会结合了种种的暗,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透不过去,就会变成物质世界,没办法透视。譬如说:这个色身,这个人用肉眼看,就明明有一个人。可是,你用X光一照的时候,剩下骨头。我们的眼睛没办法穿透这个缘起的假相,就变成色法。知道吗?所以,叫做空晦暗中。这个虚空,在暗处的虚空,统统结合在一起,透不过去,就变成色法。结暗为色,暗的前面加一个字更清楚,结这个暗[境]为四大之色。就是这个缘起凑合起来,我们却误认为,有实实在在的一个人相、我相、众生相,事实不然!就佛眼一照,诸法尽空,因为缘起无自性嘛!一头大象,你看!很有力量,一头大象就是缘起;这一头大象死的时候剩下骨头,再磨成粉末状,一头大象不见了。好象明明一头大象在前面啊,佛陀说:那是缘起、无自性、是性空。缘起,就是有大象,站在性空这个角度,没有这个大象,因为大象就是众生相。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是怎么解呢?我们妙明的心性,一念妄动,变成无明,这无明就会产生虚空之假相。虚空当中,把暗的统统结合在一起,透视不过去,就会变成境界的四大的假相。所以,什么叫做众生?就是没有透视的智慧力,处处着相。如果我们有透视的智慧力,处处相,处处无相,众相本空,不可得。

[妙明明妙之心性,本无迷、悟、世界、身、心等相],因为众相本空嘛![云何遗失本妙心性,而起迷认?乃由最初一念妄动,迷性明故],中间加二个字:迷性[之本]明,迷了我们心性本来的明,[而成无明],心性一迷了,无明就显现。[故曰晦昧(即无明也)。由此无明],把真心转成一念无明,[将灵明洞彻之真空,变为冥顽晦昧之虚空]。

记住!我们眼睛看出去的那个虚空,就是我们无明妄动所影现出来的,无明所产生的。虚空怎么来?虚空就是因为没有智慧,错认为。所以,有的人看那个云,一个子变成鱼,一下子变成猫、狗,就在那边云层作文章。众生看一座山,一座山里面树木、草、露水、种种的物产,云层就披在这个山上,然后,加上一层神秘,若远若近,渺渺茫茫,好象清楚,又好象不清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然后,我们画家就开始画这个山水画,诗歌就开始吟诵,赞美山、日月星辰、云层。然后,男女朋友就相邀约,手牵手去爬爬山,就走,要运动。众生所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小小的。艺术家把它当作真的有山有水;这个音乐家,就把这个虫叫,化作一点心的音声的感应,把它谱成一首美妙的歌曲大家唱。只有佛看到究竟,佛一句话就搞定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句就OK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众相本空,一句就搞定!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你看佛有多厉害!以前我们看那个电视剧,我喜欢看电影,因为没学佛,还配合那个主题曲:(师父唱)我是一片云~~~以前没学佛啊!现在学佛知道了,走上正知正见正觉的佛道了,发现凡所有相,都是虚妄,原来都是一种妄想。所以,哲学家不究竟;科学是往心外求,也不究竟;艺术学家在相上;文学家在描述、毛笔、音乐、画画、雕刻,当然不错,这个都是对心灵有所贡献,音乐种种。包括话剧,拍电影、唱歌,还星光一班、星光二班;我们都不用,我们佛光帮,我们是觉悟这一帮的!那个迷的生命观,跟觉悟的生命观是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由此无明将灵明洞彻之真空,变为冥顽晦昧之虚空,所以你看虚空,没智慧,空空洞洞。[故云为空,是为业相],业相,在旁边写:相分,相分就是最微细之相,业相,非二乘人所能理解。[此则从真起妄],只要这一念真心失去了,变成无明。起妄就是无明,妄心。[即经云:迷妄有虚空也]。这句话什么意思?虚空从哪来?就是迷了,变现出来。迷了,妄心所现就变成虚空,叫做迷妄有虚空,后面讲:想象成国度。[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者:于此顽空,晦昧暗中,复依无明之力,转本有之智光,为能见之妄见],本来的智光,变成能见的妄见。[是为转相];在旁边写:见分,转相就是精神作用。[于空晦暗中,欲有所见],没有见到真实。[而业相本无可见],业相本来空。也就是说:那一些微细的、如幻的假相、烦恼无明,其实本身不存在的。而业相本无可见,[瞪以发劳],就是真如疲倦了。就像眼睛看久了,疲惫了。真心迷惑了,太久没有用真心了。[故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变起山河大地世界],从科学家的角度说,任何一件事情,一种物质世界,把它碎为微尘粉末,就会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佛陀有大智慧,佛陀在《楞伽经》教我们,把所见的相观想一下,碎为微尘,就能理解,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而成四大之色,变起山河大地世界。所以,一颗星球也好,山河大地、树木都好,都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你把它碎为微尘,就了解,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依报外色],这个业报有这个色身。[故曰结暗为色,是为现相],[现相]就是妄现境界,在这里所现的相,就变成妄现境界。所以,我们从小读书,没有人告诉我们,日月星辰是假相。我看到那个庄子,那一段很感动,讲给大家听:这个庄子有一天快死亡了。庄子因为很穷,身上都没有东西,什么金银财宝统统没有。旁边的人就说:哎呀!庄子,你要死了,我们也没有任何东西给你陪伴,我们很穷啊!因为庄子也是很穷。庄子就微笑:我将离开这个世间,不需要任何东西陪。日月星辰就是我最好的陪葬物。后来庄子就过世,他这个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需要任何的陪葬,来空空,去也空空。有日月星辰陪伴我,走过生命的最后一个旅程,他就知足、就满意了,这种功夫!我们号称佛子、号称修行人,那个钱都看不破!耳环看不破、珍珠项链那些要带进去棺材喔?赶快拿出来,化作金钱做法宝啦!要不然要陪伴什么?你死了以后,要挂二个耳环吗?还挂什么?剩下烂掉骨头,这些也没有用啊!所以,在佛的角度来讲,这些金银财宝,什么珍珠项链,对佛来讲,它就是一堆石头摆在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用啊!世间人戴一戴,可以装一下假相,参加一下宴会,那能够参加多久呢?参加名牌呢?所以,名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究竟觉悟的人来讲,它就是缘起如幻。但是,你也可以穿名牌,为什么?因为要让众生看。我们要了解,男众、女众出去一定要穿得得体,告诉自己:我今天装扮,是为众生而打扮的。

所以说:大悟的人无碍,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如果你是个大悟的在家居士,她戴两个耳环那么大,她也知道那个是假相啊!全身都穿名牌,他也知道这个不可得啊!所以,大悟,他就很好,他可以极端的富有。他可以看到这个富有是虚幻的,他也可以过全世界最贫穷的,没什么钱,只吃二餐,睡觉的地方,就是地板,他也是快乐如神仙。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日子过得去就好了。所以,有般若的智慧多好,能贫能富;能美能丑;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做高官,也不看轻乞丐。大般若智慧就是这样子,一悟即入如来地,万法都是平等,缘起就是幻,没有一种东西可以难得倒他,他大悟,心就有弹性,充满着智慧。很有钱他不骄傲,也知道是虚幻的。台湾首富,首富就首富,我不缺钱,我也是首富啊!我不缺钱,我就是最富有的人。所以,我的首富的定义就是说:谁是台湾首富呢?不缺的人,心中不缺,不贪的那个人就是富,我不缺,我就是最富有的人;我不求,全台湾我就是最富有!所以,大家冷静,思惟一下佛陀真理。[即经云:‘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也。合业、转、现三相,为三细,即阿赖耶识。以上色空等法,迷者误认虚空世界,心外实有]。

更新于:2020-07-06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