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社会运动释昭慧
一、前言
笔者以一介佛教比丘尼,从事社会运动,行之有年,从未离开“争议性人物”之角色。争议性,大概就是社会运动者的宿命吧!许多佛教徒与社会人士都认为:出家人就是要修心养性,参禅念佛,何苦沾惹俗尘?也有人虽认可佛弟子之社会关怀,但这所谓的“社会关怀”,似乎也只止于“慈善救济”,可见其行动之正当性,有待阐述。
什么是社会运动?社会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就佛法观点而言,社会运动有没有意义?社会运动是不是可以用佛教所擅长的“慈善救济”以取代之?如果无可取代,那么,佛教从事社会运动,其理论基础何在?行动可以如何因应配合?这些,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在本文中,笔者以佛教徒为主的“关怀生命协会”为例,陈述佛教参与社会运动可能的着力点与操作法。
二、社会运动与佛教
什么是社会运动?简单地说,即是针对既有的体制(这个体制包括了政策和法律)以及思想(包括由惯性思考所产生的行为模式),作一番体制改革与思想***的运动。这种运动,通常是由一人或少数人启其端,终极目标是将运动诉求具体化而成为新法制、新政策,或是形成新的思想风潮。
在此我们看到了佛教从事社会运动的正当性!
第一、佛陀也是一位社会运动者。在四姓阶级如此严密的古代印度,他可以公然反对种姓歧视,并且在制度面落实“众生平等”的佛法理念,而促使进入僧团的人,不论阶级,一律平等;当时杀生祭祀的风气很盛,他可以无畏于民意主流的势力,而再三强调:祭祀是完全没有效果的,只会增加屠戮生灵的恶业而已。他四十五年的说法生涯,其实就是在面对既有的社会偏见、既有的错误思想、既有的恶劣行为,作温和而坚定的观念挑战,这绝对不只是个人的修心养性,而已是一种社会运动。
第二、大乘佛教强调“严净国土,成熟有情”,这已是将“护生”的佛法精神具体化的行动纲领。一个以创设净土、嘉惠众生为理想的宗教,面对有害于生态环境或众生的思想与制度,如何可以缄默无言,只管打坐?
有时候,社会运动虽在长时间内只是“非主流思想”与“在野政见”,却也会辩证性地使主流思想与法律、政策,产生某种程度的质变与量变。换句话说,社会运动与社会的主流思想、制度,虽然存在着某种紧张性,却不必然是绝对的零和关系。佛教思想在儒家为主流的中国,内化成为中国文化的过程,正是如此。
三、社会运动的体制改造
社会秩序之所以得以维持,是因为有成文法制或不成文的社会惯例,在作监督与调节,有各种的政策在执行、推动,我们不能说:这些法制、惯例或政策是一无是处的,但是,此中必然有一些极不合理或不尽合理的地方——它们可能一开始就已因照顾少数人之利益(乃至侵损其他众生之利益)而显得极不合理,也有可能原先尚称合理,但在因缘变迁以后,就呈现其不合理处。那么,由谁来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状呢?由社会运动!在民主政治的机制中,这样的社会运动,经常是透过各种诉求主题不同的非官方组织(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形成各种压力团体,进而影响法律与政策之制订。
解严以后的台湾,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各自以学者专家冷静的专业知识,结合热情的同愿同行者,形成许多具足民意基础(或是强势少数)之NGO组织,逼令政府与民代不得不接受挑战,而做出符合民意趋向(从而也符合自己的选票利益)之回应。
举例而言:在台湾,过往的“民法亲属篇”,显然反映父权社会的意识形态,而对女性缺乏对等的尊重与保障。然而透过妇女运动者持久不懈的努力,如今终于修订了新法。又如:透过教改运动的持续努力,教育部终于摆脱老大心态,而将许多运动诉求,逐步化约成了教改政策。像这两项运动,前者岂不正好符合“众生平等”的教义?后者岂不与佛陀教育的“觉者”精神遥相呼应?可惜的是:佛教徒虽有以个人身份参与其中者,却不见佛教团体对妇运的诉求,有什么样的声援。四一○教改运动,则在黄武雄教授的力邀之下,本人与佛教弘誓学院师生,曾经共襄盛举。
再如:笔者所创会的关怀生命协会,曾经串连国内的动物保护与环保生态团体,共同组成“生态保育联盟”,也曾于一九九四至九五年间,强力串连国外之同属性团体,对行政部门施以压力,对立法委员展开游说,从而使立法院通过了民间版的野生动物保育法修正案,这远比原官方版带给野生动物更大的生存空间。有鉴于野生动物以外的经济动物、同伴动物(特别是流浪犬)、实验动物,犹在深钜的苦难之中,毫无法律保障,关怀生命协会于是又极力推动“动物保护法”,而经过四年之奋斗,该法案也终于在去(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七日,于立法院三读通过。其中特别是第十条的“反赌马条款”,它使得台湾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透过立法而禁止赌马的国家。
这两项法案,都有佛教的人道思想之溶入,也都透过佛教徒的主导,凝聚民意力量,而成功地对抗了官僚体系、业者与财团的恶势力,减轻了台湾动物乃至人民的潜在共业。
四、社会运动的思想改造
社会运动的另一工程是思想改造。社会既有的风俗习惯与思想文化,是每一个族群或社群,历经长远的时空岁月,而培养出来的默契和共识,但是这些族群或社群,往往也会因为他们本位主义的“我我所执”,而形成视野或胸襟的局限,以及情感的好恶,于是存在着许多的错误观念,乃至于对“他群”的偏见,诸如:各种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动物歧视的意识形态,这些如果没有改变,会明显或隐约地伤害族群间的和谐,或伤害族群内部弱势者的生命尊严,乃至生存权益。然而这又要透过什么方法给予改变呢?透过社会运动!
举一个佛教深受其害的案例而言:一般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对僧尼都存有一种成见,认为他们是逃尘避世的,是失恋、失意或婚姻不美满,而只好“遁入空门”的;这就是来自于家族本位的儒家文化所产生的社会偏见。自一九八七年开始,笔者常常透过各种传播管道,与社会对话,坚决地要求社会:务必要改变这种对僧尼不公平的刻板印象;并使其明白:出家所须受到的考验,远超乎在家人;心志不坚者无以接受这种身心磨练。这并非心性软弱、逃避现实的人,所堪忍的生活方式。
为何如此不厌其烦,一再纠正这种偏见?原来,社会偏见如果没有办法积极去除,则其必然会影响到世人对僧尼的观感。当世人对僧尼有着“逃尘避世”的成见,怀着轻慢心来看待他们时,僧尼哪有可能正常发挥“令正法久住”的功能?这样,佛法在人间的推动,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五、由少数“先知”到多数“民意”
社会运动来自一群有思辨反省力与道德自觉力的人,他们本身未必是错误思想或制度的受害人,但是基于良知的反省,倘觉得在思想(乃至于词汇的表达)上、在制度上,既有的现状,对某些族群或众生,造成极大的生理或心理伤害,不符合仁慈、公正的原则,他们就会试图改变现状。起初甚至只有一、二人启其端,而显得“先知寂寞”,然而只要他们不屈不挠,不断地将理念传递出去,自可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感召到少数共愿同行者,到后来逐渐说服普罗大众,终成为新的社会共识。
也因此,社会运动者当然不是要“孤芳自赏”,好让他所标示的鹄的,永远显得“高处不胜寒”,而是要集结强大的民意,而形成普罗大众皆能接受的新思潮或新法制。但是一开始,民意绝对不是站在他这边的,这是由于社会运动具有一种“颠覆传统惯性思考与行为模式”的特质,使得它在起步发动时,与奋斗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内外势力的敌视、抨击乃至围剿。这就是为什么笔者会在本文开头说道:“争议性,大概就是社会运动者的宿命吧!”
这时,社会运动者如果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我”智慧与刚强意志,放不下身段,对于称讥毁誉无法释怀,对于威胁利诱无法抗拒,当然极有可能噤声于现有“民意”的强大力量,甚至流于“媚俗”之途。
因此,虽然终极目标是成就新的社会共识,衡诸过往社会运动成功之例,它确实是可以不待此一诉求成为多数民意,只因少数人之坚持,而宣告成功的。
举例而言,华人动不动就叫原住民为“番仔”,叫外国人为“鬼仔”,辱慢其他族群的情绪,流露在语言之间,这就将社会偏见根深蒂固地透过惯用语传递下去,而且令受害者几乎永世不得翻身。台湾的原住民基于某种对语意联想的不快,坚持要求汉民族:不可以称他们作“蕃仔”或“山胞”,而要改称“原住民”。这原是原住民少部分人的力量,结合了汉民族部分有良知、有道德感的知识份子,透过舆论的传播,使大家产生共识:“不可以用别人不愉快的称谓称呼对方!”此一由少数人发起的“正名运动”,正是成功的社运范例,如今在台湾,已罕见“山胞”的称谓,更少人敢冒“用别人不愉快的称谓称呼对方”之大不韪了。
同样是对称谓的“感冒”,华人对佛教女出家人老是爱称作“尼姑”,笔者就积十年之久,不断提倡正名运动,捉住任何机会,请他们改称作“比丘尼”或“尼师”,这不是对于假名言相有何执着,而是严厉谴责“尼姑”二字所涵藏的暧昧与歧视。老实说:“尼”与“姑”二字拆开来看,均无不敬之意,但合在一起,会让比丘尼们产生深刻的不快,就是因为其语意已透出歧视佛教女性的气息。
六、社会运动与自力救济、慈善救济之分野
社会运动并不等于自力救济,自力救济是因为自己或己群的权益受到干犯,于是自己单独一人,或结合其他受害人,做些示威、游行、静坐等等抗议的动作。诸如:拒绝把垃圾场或焚化炉建在社区之中,抗议某一工厂排放污水、排放毒气,抗议公司对员工不合理的待遇与资遣……等种种抗争活动,皆属自力救济。
自力救济在行动的手段上(正当示威),乃至目标的诉求上(如环保、劳运),也可能与社会运动雷同,但动机却迥异。因为它的原动力不是来自公理正义或人道精神,而是来自维护自己或己群之权益的需要,于是,尽管表面上可以雷同,但社会正义面是不够的。
慈善救济也不等于社会运动。许多偷懒的政府,极乐意培植慈善机构,好在征税之外,以另类方法吸取民间资金,可是却吝于把预算多分配一点到社会福利的支出上。佛教从事慈善救济的贡献,不容抹煞,然而在台湾,佛教的慈善救济倘若没有社会运动为辅,很可能会产生“延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副作用。企业界也乐意把他应付的税金透过各种方式节省下来,转赠到慈善团体之中,因为当他们这么做时,无形之中已打了企业形象的广告。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于政权的收编与财团的牵制,慈善团体在普世都有一种性格:再也没有勇气去质疑政权的不当政策,与财团的不当牟利——即使那些正是“违反慈善而导至生民受害”的罪魁祸首。所以慈善救济虽有客观的存在价值,却没办法取代社会运动。
七、社会运动与民主政治
佛教社会运动的从事者不必然要从政,甚至最好是放弃从政,因为一旦从政,就很难不“顺应民情”以获取政治的利基,而社运工作者却必须维持“不被当前民意所左右”而“甘为少数”的心态,这与政治人物的心态,何啻天壤之别!
然而社运与政治之二者,也绝对不是两条永无交集的“平行线”,因为社会运动正足以补民主政治之不足,而成为金权政治的监督、批判与遏止者。民主政治由于在操作上必须采用“间接民主”,有心从政的人想要推销自己给选民,容易使用大量金钱来包装自己的形象,并予炒作、行销,推广自己的知名度,争取群众的认同感。这种操作过程,经常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金权政治恶化的难题。为了不让利益团体和政权结合得太紧密,社会运动团体可以(也有这个能力)运用其专业知识的敏锐度,盯紧政权与民代,检视法律与政策,看他们是否只顾财团业者的利益,而不惜伤害人民、伤害弱者、伤害动物,甚至伤害到整个生态环境。倘若有之,他们会持续给政府施压,透过群众运动,透过公听会、座谈会或记者会,总之,要让政府不得不注意到这股力量与这些声音,而必须在政策或法案上,作若干的调整,这就是社会运动在民主机制中的贡献。
一九九三年,关怀生命协会成立,作为创会的社会运动者,笔者坚持绝不从政。在不瓜分权力大饼的前提下,笔者可以与民代不形成竞争关系,而站在超然位置,为单一法案而游说三党(与无党籍)立委。
举例而言,政府推出“野生动物保育法”修正案,将野生动物开放给业者饲养、繁殖与买卖,这在以各种野生动物拿来“食补、药补”的社会,当然符合业者的巨大利益。当时协会就结合其他保育、环保团体,推出民间版的“野生动物保育法”修正案,并请现已过世的***立委卢修一先生提案。民间版与官方版的最大不同就是:不主张开放野生动物的饲养、繁殖与买卖。
我们善巧运用媒体,以形成舆论的力量,结合清流学者、民间团体以及清流立委召开一次又一次的公听会,并结合国外的动物保謢与生态保育团体,共同向政府施压,于是蔚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那时候,正好美国运用“培利修正案”,要制裁台湾的野生动物产制品进口,华盛顿公约组织也盯紧了台湾。在内外交相施压的情况下,政府不敢完全照顾业者的利益;协会甚至逐一探访立委或立委助理,使其明白官方版与民间版的差异,从而支持民间版。
最后,整个法案是以“民间版”为主轴(由于诸股力量制衡,所以法案内容当然还是稍有妥协)而获得通过的。这通过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除了更嘉惠野生动物之外,我们将可以看到它对台湾未来十数年、二十年乃至上百年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年前,口蹄疫发生的时候,全国病猪共计约扑杀四百万头,这是政策错误的例子。真正的病猪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为什么它们死得那么惨?原来,当口蹄疫发生以后,全台湾的猪肉滞销,肉价下跌,外销的肉品又运到台湾。农委员面对猪农的压力,只好用纳税人的钱来收购口蹄疫病猪。有些养猪场恨不得他家的猪都得到口蹄疫,好领取农委会的补助金。整个舆论的导向,都是“只看得到肉价,却看不到猪的痛苦”;猪只惨死的新闻画面之后,紧接着就是政府官员在大啖猪肉,强调“吃猪肉,爱台湾”。
这种行为背后,隐含着“财产权大过生命权”的价值观,以及“凡是碰到障碍物,就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心态。这种观念与心态倘或不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因为我们都可能成为别人获得财产、名利、权力的障碍物。
当时中研院社科所的钱永祥先生与本人,都分别在中国时报的意见广场发表文章,以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在主流舆论之外,提供另类观点,以刺激社会的思考。协会并立即向农委会施压,佛教弘誓学院师生也在台北火车站前展开联署,要求政府:最起码要“人道对待口蹄疫病猪”。这个建议终于被采纳了,电视上才不再出现猪只被集体活埋、被伏特量不足的电击棒触得痛苦哀嚎的残酷镜头。
由此亦可窥见社会运动的价值。它不断地盯紧并质疑恶劣的法律与政策,也提醒社会:可怕的偏见会把社会带到怎样的一个情境!于是,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以“自利利他”为理想的大乘佛教,为了整个社会好,一定要支持社会运动;为了个人好,最起码也得学会自力救济——总不能任令错误的法律与政策延续下去,祸延子孙。
八、结论
社会运动一方面要监督政府,减低政策错误的机率,甚至于要改变恶法;另一面要面对群众,帮助群众抛弃成见,更正错误的思想与行为模式。如果社会运动的目标明确,手段是非暴力的,其实就是在实践以“护生”为本的佛法,以及“严净国土,成熟有情”的大乘佛法。
社会运动的议题非常多,作为一个佛教徒,时间、精神、能力都很有限,不可能加入每一个社会运动议题的行列;但是,看到前述关怀生命协会推动法案的例子,佛教徒应可受到鼓舞,承担起改造社会的责任。下手要怎么做呢?笔者的建议是:视整个社会的需要,衡量自己对佛法的理解程度,斟酌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投入某一种社会运动,并且死生以之。实际参与这种菩萨大行,会更亲切地以生命印证菩萨道的尊贵!
发表于“台湾人国是会议”研讨会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沉香一两、檀香末一钱细锉,鹅梨十枚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梨汁干,才得香味纯郁。这就是在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里多次提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7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我们讲过香文化的起源,发展,成长,繁荣,兴盛,也知道香文化随着朝代更替,以及战乱的洗礼,曾一度沉息,但未曾断绝,在盛世时期又将以全新的面貌现世。物极必反,盛极必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我县与厦门、广东新会、河北古城并称为中国四大制香基地。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永春香已形成自身独特的制香技艺。随着香文化与香产业的不断发展,近些年以来,我县加
香道资讯时间:2024-10-17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夫妻和睦有些夫妻几乎一辈子都在吵吵闹闹,这是前世的业力使然,是前世的邪淫果报现在成熟了。有些夫妻恩恩爱爱、情深意切,这也是前世不曾邪淫、勤行善法的果报。夫妻在一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9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禅宗,这已经是众所皆知,称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不立文字,便是不用语言文字,不用语言文字,则其思惟便无挂搭处,思惟尚且不能挂搭,还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佛教学第三章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原始佛教以后,佛教在印度有长达150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大阶段。第一节部派佛教在释迦牟尼逝世约百年之后,佛教僧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明朝时江山(今浙江衢州江山市)有一个书生,名叫朱恺,表字寿仁,性情淳厚,自幼好学。朱家过去三代,不吃牛肉、狗肉。朱恺从小失去父亲,由于身体瘦弱,经常得病,每次只要
放生功德时间:2024-09-18
自6月10日起,中外诗人在仙游进行为期3天的采风。他们把仙游的仙景、仙梦、仙作作为创作主题,呈献自己的《映像仙游》诗作。这是中外诗人为推介仙游所进行的一次文化创意活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11
和谐世界从口开始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早已成为当代人类的共识,但如何完成这一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在细节上做文章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青岛圆融投资吃监管警示函 私募发行管理严重失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25日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青岛圆融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警示函指出,青岛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8-19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