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体下慧长老 昭明寺佛七开示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本寺当家上界下空大和尚慈悲,各位法师、各位在家菩萨、在家居士大家好,阿弥陀佛:
没有戒律,就像国家没有军队保护我们生命财产一样,不得保障,所以人要有戒,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三皈、五戒、十善法戒这是在家人的戒,在家戒最多只能证得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没有办法证得四果阿罗汉,为什么?因为没有最清净戒。所以在家居士只可以得人天的福报,还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这是出家人的戒,出家人的戒是真正的清净戒律,可以出六道轮回,脱离苦海,在家人想学佛了生死,必须先持清净戒,只有受持八关斋戒才有办法真正走上了断生死之路,走向三乘之道。而佛陀慈悲,知道在家人有很大的障碍不能出家,但是为了让在家人享受出家人的清净戒律,所以为在家人制定了八关斋戒,让在家人得出家人的功德,持出家人的清净戒律。八关斋戒对于想了脱生死、成佛、成菩萨的在家居士,大开方便,因为八关斋戒可以一天一天的受,一天一天的守。看自己的能力能守几天就守几天。这就是佛的慈悲,为想出家而又不能出家的在家居士大开方便之门,得清净戒律,得出家人的功德。因为在家人受持八关斋戒,得清净的戒体,便可证得四果阿罗汉。不清净,灾难也会跟着来的。想消灾延寿也要受持八关斋戒,经典有讲:受持八关斋戒除五逆罪,其它诸罪,悉皆消灭。所以想了脱生死,证佛、菩萨果位的必须要坚持受持八关斋戒。持好这八关斋戒最低证得四果阿罗汉,无论在家、出家想要了脱生死,唯有持清净戒律。所以在家人一定要有受戒的概念,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受戒,佛陀说:“戒若住世,佛法永驻”持戒就是让我们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也是我们学佛的根本、佛法的宗旨,整部《三藏十二部》都是在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佛法的总纲领,讲经说法也离不开这几点。做的最圆满的就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是缘觉、辟支佛,再来是声闻、罗汉,‘佛戒如明日月’,戒就像太阳普照着大地,让众生得到平安、快乐、幸福。佛法就是黑暗中的光明,修行人的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所以我们要以戒来修行,以戒为我们修行的准则,戒就是因果。
无论小乘、大乘都离不开因果的法则,而因果离不开戒,真正的佛法就是让大家有戒的思想,戒就是我们末法时代的甘露妙药,没有戒很容易堕入魔道,得生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楞严经》整部都在讲如果没有戒很有可能会堕落。末法时代的众生一直用错心,贪心、瞋恨心、愚痴心、妄想心,所以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而只有我们持戒,规范我们的行为,观察我们的起心动念,修正我们的心,才有办法与佛相应。要学会用佛的心,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因地真、果地觉,发心的因很重要,真诚心、清净心、平等无私心、正觉悟的心、慈悲心、喜舍心、孝顺心都是我们的因地心,果地觉即是成佛,善导大师云:“要用一颗真心念佛。”所以我们要发愿:要用一颗真心来念佛,念念要与佛相应。念佛要念三个字“觉、正、净。”我们所发的心也很重要。《华严经》中讲菩提心三个字,众生本来面目就是菩提心,修行即是修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我们就可以解脱了。“初发菩提心,便成正觉。”只要我们用真诚心来发愿,就能与佛相应。甩掉贪嗔痴。
戒很重要,戒就是三乘佛法的根本,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涅槃时说:“我涅槃后以戒为师”所以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依戒来修行,戒就是因果的法则,道德行为的准绳。
八关斋戒的中心就是制止我们的杀、盗、淫、妄。持不杀生戒可以消灾延寿,培养我们慈悲心。持不偷盗戒,培养我们的慈悲喜舍,单单的不偷盗只是消极的行善,我们还要积极的去布施,布施才能得财富,《药师经》讲到今生贫穷是因为前世不懂得布施所感招的。不邪淫戒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出家人的戒律之所以清净,是因为持不淫欲戒,所以无论在家、出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淫欲戒,出家人是不淫欲戒,在家人是不邪淫戒。所以在家人不得彻底的清净,因为淫欲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专不生极乐。’不妄语戒,是培养我们好的人格基础,佛者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修行不要相信凡夫的话,要听佛的话。当下就能解脱,必升极乐世界。所以八关斋戒一定持好最重要的两条:1、不淫欲戒,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2、过午不食戒,也就是说从今天日中到第二天天亮之前不可以吃任何的东西,只有白开水可以喝,有病的可以吃药,身体不好的可以喝一些红糖水,但这些都是开缘,最清净的还是只喝一些白开水。如果能持好这一条,可得六十万亿世吃饭没有问题的福报,晚上吃饭想想看划不划得来。
佛陀很慈悲,但是佛陀说我有三不能:
1、罪业深重的,我佛陀救不了
2、与我佛陀没有缘分的人度不了
3、无边众生佛还没有度尽
受戒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我们把八关斋戒的功德分成十六份,而转轮圣王的功德还不如持八关斋戒的十六分之一。我们受持八关斋戒就好像得到了一颗摩尼宝珠。永远点亮我们成佛之道,成为你将来成佛的种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直至成佛,证得菩提佛果。“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矣,是真实佛子。”所以我们来这里参加佛七,并且如理如法的受戒,也是要有福德因缘的。我们这里是成佛的佛七,选佛的道场。其实我们的佛堂在这里是最庄严的。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来。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生死的痛苦,祖师常常告诉我们:“要观众生的苦。发菩提心。发真实的信愿,直至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为何要出家。因为佛陀观到了众生的苦,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佛看众生在苦海中轮回,慈悲救助。佛陀第一次看到农夫种地,锄地时翻出了小虫子,待小虫子出现在地面时,秃鹰便飞来啄,弱肉强食啊。无论动物还是人,都在互相的伤害,大海中大鱼吃小鱼,人来世间为了生存互相的残杀。第一观:生是苦,人出生不会笑眯眯的出生,生下来就是先哭,哭又到这世间轮回。第二观:老死,“莫到老时方学道,孤魂都是少年人。”意思就是说无常无时无刻的不在我们的身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活到70、80岁,有很多亡灵都是年纪轻轻的少年。而且到老了再来学习佛法也有很多的障碍,比如说:“身体不好,念也念不动,拜也拜不动,听经闻法耳朵又不好用,思想也跟不上去……。”最重要的就是到老了才学佛,一生因无知造了很多的罪业。所以说修行要越早越好,土地也不是专埋那些老年人。像我以前上佛学院时有一个同学,他特别喜欢骑摩托车,有一次我们约好去爬山,可是他还是要偏偏要骑摩托车,我就劝他不要骑,可是他却很执着:“我一定要骑上去给你看。”结果还没等骑上山,就出了车祸,没有逃过无常。所以众生都是苦,三界众生生在苦海火宅里,我们要抓紧时间用功精进,因为我看到很多年纪轻轻就死了的人。还有一次,是我小学的班长,成绩非常优秀,人长的又庄严,会说话,不像我一考试就是阿蛋,但是班长很可惜,有一次出去游泳被水淹死了。母亲哭的死去活来,但母亲没有办法承认这个事实,最后叫法医为他验尸,你看可怜不可怜,到死了还要遭受开刀的苦,其实这也是因果呀。当无常到来的时候人就会很脆弱,因为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无常,佛陀说:“生命在呼吸之间”生命就系在这一呼一吸上,如果不呼吸就会死翘翘。祖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赶快念佛。”生命从何来又将从何去?我们知道了世间很多的苦,特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所以我们要精进用功,不要再贪玩在这世间了。因为快乐是假的。
六道众生为何不能解脱?因为没有清净的戒律。在佛陀时代,当时的印度有96种外道,有的修行到非想、非非想天,那是需要很高的禅定才能达到。可是还是没有解脱,还在六道轮回,为什么?因为没有戒呀,戒是解脱出离三界轮回的根本,没有戒就好像大楼没有地基,经不起考验的。所以,戒就是我们修行的基础、根本,所以外道虽然也在修行,但是没有走向真正的解脱,为什么?没有认识到戒的重要。我们庆幸遇到佛法,遇到佛戒,得到解脱。为什么佛陀在人间示现,因为六道众生中人道是最容易修行的,天人快乐太多,福报太大,当天人在享受的时候是不会想到人间的苦,也不知道福报享尽又堕落,没有心情去修习佛法,富贵学道难呀。人间富贵的人学道也很难呀,你让他四点起床,他才不要呢。我享受我的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人什么苦都不想吃,只是想享受怎么可能成道呢。就像五台山冬天达到零下四十度,特别的冷,但是为什么出家人就可以住下去呢?因为出家人一直坚持从苦中才能得出成就,从苦的环境中才能坚固道心。优越的条件很容易把道心磨灭掉。像美国人就很难度,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就像天人一样,享受着人间的天福,让他们来吃吃苦,很难呀。中国人有大乘的根器,很多印度祖师来大陆教化。常常讲悟后起修,那到底以何为悟。《楞严经》:因地真,果地觉。这因地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众生为何不得解脱?《观无量寿经》中讲:五毒--贪、瞋、痴、慢、疑。我们要把妄心去掉,换一颗菩提心,要做到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三昧耶咒:唵三嘛牙司都凡母意思就是请好好的以戒为根本来修行,以戒为根本来念阿弥陀佛,戒就是我们自性的戒、自性的定、自性的慧,不是只念念佛就可以了。九品莲花,上品莲花的都是好好持戒的出家人,中品中生的是持戒的在家人,下品下生的是犯了戒的出家人、在家人,或是在临命终时才遇见佛法,真心忏悔,求生极乐的人。
戒代表了身份。受八关斋戒就是人间的菩萨,你们的身份马上就不同了,就不是凡夫了。你们就是初发心的菩萨。没有永远的众生!只有永远的菩萨。一念改变,即是菩萨,修福、修慧、发菩提心就是上品上生的菩萨。你们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成佛,而众生一生颠颠倒倒、迷迷糊糊、来来去去六道轮回,一生还造了无边的恶业。想要身清净,就要持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淫欲戒。想要口清净就要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心清净就不起贪、瞋、痴,意业清净。戒就是保护我们的身、口、意不造恶业。戒是最疼爱我们的。就像妈妈保护我们一样。不持戒受伤的只是自己。无人保护,痛苦灾难自己承受。有人会想:我要怎么样,有什么不可以?没什么不可以。但是等到阎罗王抓你的时候你才知道痛苦。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知道因果不敢造恶业,而众生不知因果,什么都不怕,当果报来临的时候,还是要遭受痛苦。持戒使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安乐,国家更富强,家庭更幸福。
“若人散乱心,一入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能够来礼佛、念佛都是有无量的福报。念佛一句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现在很多人都说找不到工作,反过来问我要怎么办?我就告诉他:“念佛。”念佛一句就可以增加无量无边的福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你没有福报,找不到工作就是让你先休息一下多念佛赶快培一点福报,有了福报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福从何来?福从多方面来。多念佛、多布施、多持戒、多做善事。《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中较量布施功德缘品,“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国王、大臣都能拿出慈悲心,下心含笑,拿着结缘的物品,亲手布施与他,安慰他,柔和慰喻,那么所得的布施福利比别人布施恒河沙佛的功德还大,所以动一颗真诚、善良的布施心,怎么会没有福报?在中午念供时也有念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辩,具足佛法”所以遇到贫困的人,多多少少都要结缘呀。结缘才有缘。布施才能得富贵。而持戒莫过于持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中有说到:受持八关斋戒为修定慧故,又能忏罪,消灾,增福,增慧故。其次,对父母也要尊敬,供养。有的人来寺院很认真的拜佛、供养,但回家对父母不懂得尊敬,要知道因果呀。现在对父母不尊敬,将来孩子也不会对你尊敬,如是因,如是果。我们家里就有两尊佛,就是我们的父母双亲。远远地来寺院拜佛,还不如好好侍奉双亲。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对三宝恭敬,对父母也要特别的恭敬。我们要惜福、培福、再造福。
我们要培福,首先学会种三亩地:1、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持善业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进行人。学佛之人要常生惭愧心、忏悔心。普贤十大愿望无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好好修习的。为什么?因为无论是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都是依照这十大愿王来修习的。“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礼敬诸佛:忏悔自己多生以来不孝父母师长的罪业等。
二、称赞如来:忏悔自己过去多生毁谤三宝 、谤一切有德行善良的人,不尊敬大乘的过错。我们造恶、造善都是这张嘴,诽佛有罪,赞佛福报,何必自讨苦吃呢?
三、广修供养:悔过自己过去多生悭贪财物,不肯供养三宝乃至不救助苦难人,犯了见苦不救之罪。
四、忏悔业障:忏悔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十恶不赦之罪。
五、随喜功德:忏悔过去嫉妒他人的习气,暗中破坏。
六、请转*轮:忏悔过去障碍他人请法师讲经说法之罪。
七、请佛住世:忏悔过去生见佛出世,心生嫉妒、诽谤之罪。
八、常随佛学:忏悔无始劫以来的愚痴,违背佛法、善知识,投入恶人,舍正皈邪之罪。
九、恒顺众生:忏悔过去损人利己,伤害众生之罪。
十、普皆回向:忏悔过去自私自利,不救众生苦贪己乐之罪。
此十项中忏悔业障是主愿,其它九愿都是别愿,就是让我们常常生忏悔心。把无始劫以来的罪业忏悔掉。众生六道轮回受无量无边的痛苦,都是因为有罪业。只有发心忏悔,方可消除宿业,往生极乐世界,那里就会有无量无边的快乐,佛示现的目的也不是要让大家求消灾延寿而已,而是希望大家直接了脱生死得无量寿,因为人生短暂,有的人在娘胎就被打掉。他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几天。释迦牟尼佛示现六年成佛,叫大家出家都不容易,因为有种种的条件不具足,但在家人有很多很多有道心的,佛为这些有道心,但有没办法出家的在家人设定了八关斋戒,让在家人拥有出家人的福报,同升极乐世界。但是为什么又有人害怕持戒?因为对戒没有足够的了解,觉得戒是一种束缚,约束的太多。可是要知道没有戒的束缚造了无边无际的恶业都不知道,持戒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以不持戒吃亏的是自己,不持戒的人是最愚钝的。自己造了恶业都不知道。了解因果自然就会持戒制止一切恶,修一切善。而出家修行是人人必须做的事,要成佛也必须要出家。出不了家说不好听的可能就是业障。那就更需要好好持八关斋戒,因为八关斋戒有讲:除五逆罪其它诸罪悉皆消灭。所以持八关斋戒绝对可以为我们消灾免难的。所以戒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具足戒定慧,就必须好好的持八关斋戒,《四十二章经》讲: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方可信汝意。所以不要随便相信你的妄心,相信你的妄心你就会后悔。什么时候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都不可以相信,直到四果阿罗汉才可以相信。所以现在我们要好好的持戒,以戒为师。以法为师。所以在没有达到四果阿罗汉之前不要轻易相信你的心,禅宗讲:离心意识参禅,即是用我们这颗真心,顿超直入如来地。念佛也一样,不是让你念一个妄想、散乱心的佛。念念要与慈悲、孝顺、感恩的佛相应。《六祖坛经》里讲:戒就是五分法身。
1) 戒香: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妒忌、无贪嗔痴、无劫(偷)害,戒为止恶行善,即戒香。
2) 定香:对一切善、恶的境界如如不动,心不散乱,深信大乘,遇境不起心,不退转,修行要有定力,八风吹不动,即是定香。
3) 慧香:自心不起挂碍常常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然常常做好事,但是不起贪着、攀缘之心,敬上、念下,怜慏孤贫常于身心。六根对六尘不起攀缘,即慧香。
4) 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5) 解脱知见香:自心不起攀缘,不可沉空守寂,到达清净无为的境界,和光同尘,一尘不染,如莲花清净无染,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直至菩提真性不动,即解脱知见香。
所以八关斋戒就是解脱戒。受戒一天,得一天的解脱。受戒两天,得两天的解脱。我们要以戒的规范来行持。以佛的心为自己的心。八关斋戒是最重要的精神戒,没有戒就像大树没有树根,怎么可能结出菩提佛果呢?有戒才能得四果阿罗汉,念佛修行没有戒,也是很难得解脱的。一切在家、出家的道德行为没有戒,也是建立不起来的!戒决定你的正知正见。修行要有一定的正知正见否则会堕落。经典讲:我们人人本身都具足戒、定、慧,不是佛陀才有的。佛性不会造恶业,谁会造恶业?贪、瞋、痴、习气、烦恼,所以不要随便相信你的心,要相信佛,佛乃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我们要常随佛学。
佛教从佛陀时代一直传承到现在,靠的就是戒律,有戒律在佛教就会兴盛,没有戒佛法就会灭亡。传承就是延续佛的慧命、衣钵相传,即是清净戒律。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的出家人都是以戒为根本,袈裟代表戒律形象,佛法从印度传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就是因为持戒持的好。寺院的传承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靠你庙建的有多大、多好,我看很多庙建的很大、很好,但是建好了也就该给别人了,为什么?没有人才,只有庙没有人那是不可能让这个寺庙传承下来的。最多也只是一个观光庙。因此真正的传承要靠戒,要靠有德、有才的出家人才有办法让佛法真正兴旺。佛陀:“戒律若住世,佛法得久住。”只要还有五个人持戒,佛法就不会灭亡。所以说想要佛法兴盛,没有戒是不可以的。大乘、小乘互相学习,团结变成一家人,佛法会更兴旺,大乘、小乘的圆融就像灯、光,不能互相排斥,灯离不开光,灯光相融。就像我们在家人一样,家和才能万事兴。佛法、僧团更要和合,出家人有“六和敬”,出家和在家也要和合,大家都是佛弟子,只是形像和履行的责任不同。出家人以弘法为家业、利生为事业,在家人以护法为紧要。所以我们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团结一起,各履其责,共同努力让佛法在世间永住。
南传为何能把法传到现在都特别好,经久不衰?因为他们真正的在传戒,戒才是佛法的主要传承。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受八关斋戒最多能达到十万人。。传授场面非常壮观。但如果在中国传受八关斋戒一千多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泰国在以前有一个制度,上至国王下至贫民百姓只要成年,年满二十岁就必须要出家修行三个月。但是因为现在是自由时代,这个政策就放宽了,也就进入了自由化。但是在泰国出家是很平常的,出家人也是非常尊贵的。政府也特别重视。中国出家却很难。在中国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出家是不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呀?没办法生活呀?经历了什么挫折呀?要不然是不是没人要了?或者是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佛法是超越科学。超越哲学。超越人们智慧的一种法门。现在很多知识份子,大学生、硕士、博士、高干子弟出家的不计其数。为什么他们出家?因为他们找到了真正的真理。如果佛法不好,那又为什么会流传到现在?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没有战争发生在那里,为什么?佛法呀。因为佛法在那里。佛法兴则国土兴。有法就有戒,有法就有阿弥陀佛,有佛法就有办法,用智慧选择。
要受八关斋戒就要从发愿开始。发愿最重要的是心。我们要用一颗什么样的心去发愿?学佛要用一颗什么样的心去学习?皈依三宝后要以什么样的心去做事?这都很重要。佛法即是心法。心决定一切。发什么样的心得什么样的果。八关斋戒中有讲:“我发广大菩提心,此世不久成正觉。”只要发广大菩提心即可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圆满成佛。八十八佛忏悔中讲到:“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一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学佛发心很重要,想要得无上的菩提佛果首先就要发广大菩提心。何为广大菩提心?这广大菩提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要找到心不容易呀。心有两种1:真心 2、即是妄心。佛为何能成佛,因为用对心了,用了真心即:真诚心、清净心、平等无私心、正觉的心、大慈悲心、大孝顺心、大感恩心、喜舍心、无我心,能悟到即见本来面目,便无所执著。待人处事都要以真心。遇境八风吹不动。别人打你你也如如不动。为什么?不执著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没有骂和所骂。心与一真法界完全相应。虚空不碍妙有。知缘起缘灭,当下空性。神秀大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大师看后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境界才是真空法性。我们现在的身心有住呀。住在贪、瞋、痴、贡高我慢、执著、事事非非上了。所以说:“凡夫呀,凡夫呀,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贪、瞋、痴、贡高我慢、执著、事事非非使我们住在妄心上不能自拔。我们要想办法住在真心上,而不是妄心上。《楞严经》中讲:“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觉。”谁在听我讲话。能听的又是谁?就是我们的心。死人你跟他讲话能听见吗?骂他能听得懂吗?但是现在如果骂你的话,你肯定就会起瞋恨心。有功夫的人如如不动,因为他有心,但不是妄想心,死人心识离身,别人骂他不会生气,赞叹他不会高兴。这又是什么在作用?像禅宗讲的:“谁在念佛?”又有金山活佛参:“谁.在.念.阿.弥.陀.佛?”最后肯定有一个回答:“佛。”我们讲身在动。谁在动?为什么我们遇到顺境会欢喜、逆境会瞋恨,要找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一颗能辨别的心。这心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为见,在耳能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来自我们“心”的作用。明白的知道的那是真心,不明白的把他叫做灵魂。这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可是这心你说有可又抓不到,说没有他明明还存在,不存在我们也不能有感觉,其实这心就是我们本具足的佛性。。有了心我们可以辨别善恶、邪正、事非。六祖讲:“无住生心。”众生因为执着有“我”,才致使生死轮回,六道受苦。其实我们本无生死,本无轮回,只因执着,执着我们所见的:家庭,财产,夫妻,父母,名利。一切执着于应该是我的。可是什么是你的,真的有“我”存在吗?真正有“我的…”,现在人因为执着做了多少可怜,可笑的事情。战争是因为人们的贪心引起的。斗争是因为我执引起的。灾难是因为欲望产生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存在了一颗妄想心。这妄想心会造业。虽然诸法空性。但因果不空。法性毕竟空,因果丝毫不爽。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也不离因果,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们不能起贪心,动贪念。我们要发起慈悲喜舍的心,我们要心心与佛、菩萨相应。大慈大悲悯众生,我们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学佛人,我们要处处关心众生,每天起床三摸头:“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世界各地区天灾人祸离难亡者 堕胎婴灵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再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 国家富强 人民安乐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汇序二圆瑛法汇序三圆瑛法汇序四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上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下民国三十六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圆瑛老法师七十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唯识二十论讲义前言如来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无著大士起,根据中道了义教《解深密经》、《瑜伽大论》等经典文献,广造诸论,以彰显法相唯识之理。特别是造《摄大乘论》以含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八大人觉经讲义[华藏上师]1961年莲华金刚藏吴润江上师在美国旧金山讲授八大人觉经讲义缘起西元一九六o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应美国旧金山正善佛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2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