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体下慧长老 昭明寺佛七开示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本寺当家上界下空大和尚慈悲,各位法师、各位在家菩萨、在家居士大家好,阿弥陀佛:
没有戒律,就像国家没有军队保护我们生命财产一样,不得保障,所以人要有戒,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三皈、五戒、十善法戒这是在家人的戒,在家戒最多只能证得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没有办法证得四果阿罗汉,为什么?因为没有最清净戒。所以在家居士只可以得人天的福报,还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这是出家人的戒,出家人的戒是真正的清净戒律,可以出六道轮回,脱离苦海,在家人想学佛了生死,必须先持清净戒,只有受持八关斋戒才有办法真正走上了断生死之路,走向三乘之道。而佛陀慈悲,知道在家人有很大的障碍不能出家,但是为了让在家人享受出家人的清净戒律,所以为在家人制定了八关斋戒,让在家人得出家人的功德,持出家人的清净戒律。八关斋戒对于想了脱生死、成佛、成菩萨的在家居士,大开方便,因为八关斋戒可以一天一天的受,一天一天的守。看自己的能力能守几天就守几天。这就是佛的慈悲,为想出家而又不能出家的在家居士大开方便之门,得清净戒律,得出家人的功德。因为在家人受持八关斋戒,得清净的戒体,便可证得四果阿罗汉。不清净,灾难也会跟着来的。想消灾延寿也要受持八关斋戒,经典有讲:受持八关斋戒除五逆罪,其它诸罪,悉皆消灭。所以想了脱生死,证佛、菩萨果位的必须要坚持受持八关斋戒。持好这八关斋戒最低证得四果阿罗汉,无论在家、出家想要了脱生死,唯有持清净戒律。所以在家人一定要有受戒的概念,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受戒,佛陀说:“戒若住世,佛法永驻”持戒就是让我们大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也是我们学佛的根本、佛法的宗旨,整部《三藏十二部》都是在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佛法的总纲领,讲经说法也离不开这几点。做的最圆满的就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是缘觉、辟支佛,再来是声闻、罗汉,‘佛戒如明日月’,戒就像太阳普照着大地,让众生得到平安、快乐、幸福。佛法就是黑暗中的光明,修行人的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方向。所以我们要以戒来修行,以戒为我们修行的准则,戒就是因果。
无论小乘、大乘都离不开因果的法则,而因果离不开戒,真正的佛法就是让大家有戒的思想,戒就是我们末法时代的甘露妙药,没有戒很容易堕入魔道,得生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楞严经》整部都在讲如果没有戒很有可能会堕落。末法时代的众生一直用错心,贪心、瞋恨心、愚痴心、妄想心,所以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而只有我们持戒,规范我们的行为,观察我们的起心动念,修正我们的心,才有办法与佛相应。要学会用佛的心,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因地真、果地觉,发心的因很重要,真诚心、清净心、平等无私心、正觉悟的心、慈悲心、喜舍心、孝顺心都是我们的因地心,果地觉即是成佛,善导大师云:“要用一颗真心念佛。”所以我们要发愿:要用一颗真心来念佛,念念要与佛相应。念佛要念三个字“觉、正、净。”我们所发的心也很重要。《华严经》中讲菩提心三个字,众生本来面目就是菩提心,修行即是修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我们就可以解脱了。“初发菩提心,便成正觉。”只要我们用真诚心来发愿,就能与佛相应。甩掉贪嗔痴。
戒很重要,戒就是三乘佛法的根本,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涅槃时说:“我涅槃后以戒为师”所以无论在家、出家都要依戒来修行,戒就是因果的法则,道德行为的准绳。
八关斋戒的中心就是制止我们的杀、盗、淫、妄。持不杀生戒可以消灾延寿,培养我们慈悲心。持不偷盗戒,培养我们的慈悲喜舍,单单的不偷盗只是消极的行善,我们还要积极的去布施,布施才能得财富,《药师经》讲到今生贫穷是因为前世不懂得布施所感招的。不邪淫戒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出家人的戒律之所以清净,是因为持不淫欲戒,所以无论在家、出家,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淫欲戒,出家人是不淫欲戒,在家人是不邪淫戒。所以在家人不得彻底的清净,因为淫欲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专不生极乐。’不妄语戒,是培养我们好的人格基础,佛者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修行不要相信凡夫的话,要听佛的话。当下就能解脱,必升极乐世界。所以八关斋戒一定持好最重要的两条:1、不淫欲戒,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2、过午不食戒,也就是说从今天日中到第二天天亮之前不可以吃任何的东西,只有白开水可以喝,有病的可以吃药,身体不好的可以喝一些红糖水,但这些都是开缘,最清净的还是只喝一些白开水。如果能持好这一条,可得六十万亿世吃饭没有问题的福报,晚上吃饭想想看划不划得来。
佛陀很慈悲,但是佛陀说我有三不能:
1、罪业深重的,我佛陀救不了
2、与我佛陀没有缘分的人度不了
3、无边众生佛还没有度尽
受戒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我们把八关斋戒的功德分成十六份,而转轮圣王的功德还不如持八关斋戒的十六分之一。我们受持八关斋戒就好像得到了一颗摩尼宝珠。永远点亮我们成佛之道,成为你将来成佛的种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直至成佛,证得菩提佛果。“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矣,是真实佛子。”所以我们来这里参加佛七,并且如理如法的受戒,也是要有福德因缘的。我们这里是成佛的佛七,选佛的道场。其实我们的佛堂在这里是最庄严的。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来。为什么?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生死的痛苦,祖师常常告诉我们:“要观众生的苦。发菩提心。发真实的信愿,直至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为何要出家。因为佛陀观到了众生的苦,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佛看众生在苦海中轮回,慈悲救助。佛陀第一次看到农夫种地,锄地时翻出了小虫子,待小虫子出现在地面时,秃鹰便飞来啄,弱肉强食啊。无论动物还是人,都在互相的伤害,大海中大鱼吃小鱼,人来世间为了生存互相的残杀。第一观:生是苦,人出生不会笑眯眯的出生,生下来就是先哭,哭又到这世间轮回。第二观:老死,“莫到老时方学道,孤魂都是少年人。”意思就是说无常无时无刻的不在我们的身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活到70、80岁,有很多亡灵都是年纪轻轻的少年。而且到老了再来学习佛法也有很多的障碍,比如说:“身体不好,念也念不动,拜也拜不动,听经闻法耳朵又不好用,思想也跟不上去……。”最重要的就是到老了才学佛,一生因无知造了很多的罪业。所以说修行要越早越好,土地也不是专埋那些老年人。像我以前上佛学院时有一个同学,他特别喜欢骑摩托车,有一次我们约好去爬山,可是他还是要偏偏要骑摩托车,我就劝他不要骑,可是他却很执着:“我一定要骑上去给你看。”结果还没等骑上山,就出了车祸,没有逃过无常。所以众生都是苦,三界众生生在苦海火宅里,我们要抓紧时间用功精进,因为我看到很多年纪轻轻就死了的人。还有一次,是我小学的班长,成绩非常优秀,人长的又庄严,会说话,不像我一考试就是阿蛋,但是班长很可惜,有一次出去游泳被水淹死了。母亲哭的死去活来,但母亲没有办法承认这个事实,最后叫法医为他验尸,你看可怜不可怜,到死了还要遭受开刀的苦,其实这也是因果呀。当无常到来的时候人就会很脆弱,因为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无常,佛陀说:“生命在呼吸之间”生命就系在这一呼一吸上,如果不呼吸就会死翘翘。祖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赶快念佛。”生命从何来又将从何去?我们知道了世间很多的苦,特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所以我们要精进用功,不要再贪玩在这世间了。因为快乐是假的。
六道众生为何不能解脱?因为没有清净的戒律。在佛陀时代,当时的印度有96种外道,有的修行到非想、非非想天,那是需要很高的禅定才能达到。可是还是没有解脱,还在六道轮回,为什么?因为没有戒呀,戒是解脱出离三界轮回的根本,没有戒就好像大楼没有地基,经不起考验的。所以,戒就是我们修行的基础、根本,所以外道虽然也在修行,但是没有走向真正的解脱,为什么?没有认识到戒的重要。我们庆幸遇到佛法,遇到佛戒,得到解脱。为什么佛陀在人间示现,因为六道众生中人道是最容易修行的,天人快乐太多,福报太大,当天人在享受的时候是不会想到人间的苦,也不知道福报享尽又堕落,没有心情去修习佛法,富贵学道难呀。人间富贵的人学道也很难呀,你让他四点起床,他才不要呢。我享受我的有什么不可以。但是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人什么苦都不想吃,只是想享受怎么可能成道呢。就像五台山冬天达到零下四十度,特别的冷,但是为什么出家人就可以住下去呢?因为出家人一直坚持从苦中才能得出成就,从苦的环境中才能坚固道心。优越的条件很容易把道心磨灭掉。像美国人就很难度,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优越,就像天人一样,享受着人间的天福,让他们来吃吃苦,很难呀。中国人有大乘的根器,很多印度祖师来大陆教化。常常讲悟后起修,那到底以何为悟。《楞严经》:因地真,果地觉。这因地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众生为何不得解脱?《观无量寿经》中讲:五毒--贪、瞋、痴、慢、疑。我们要把妄心去掉,换一颗菩提心,要做到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三昧耶咒:唵三嘛牙司都凡母意思就是请好好的以戒为根本来修行,以戒为根本来念阿弥陀佛,戒就是我们自性的戒、自性的定、自性的慧,不是只念念佛就可以了。九品莲花,上品莲花的都是好好持戒的出家人,中品中生的是持戒的在家人,下品下生的是犯了戒的出家人、在家人,或是在临命终时才遇见佛法,真心忏悔,求生极乐的人。
戒代表了身份。受八关斋戒就是人间的菩萨,你们的身份马上就不同了,就不是凡夫了。你们就是初发心的菩萨。没有永远的众生!只有永远的菩萨。一念改变,即是菩萨,修福、修慧、发菩提心就是上品上生的菩萨。你们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成佛,而众生一生颠颠倒倒、迷迷糊糊、来来去去六道轮回,一生还造了无边的恶业。想要身清净,就要持不杀生戒、不偷盗戒、不淫欲戒。想要口清净就要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心清净就不起贪、瞋、痴,意业清净。戒就是保护我们的身、口、意不造恶业。戒是最疼爱我们的。就像妈妈保护我们一样。不持戒受伤的只是自己。无人保护,痛苦灾难自己承受。有人会想:我要怎么样,有什么不可以?没什么不可以。但是等到阎罗王抓你的时候你才知道痛苦。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知道因果不敢造恶业,而众生不知因果,什么都不怕,当果报来临的时候,还是要遭受痛苦。持戒使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安乐,国家更富强,家庭更幸福。
“若人散乱心,一入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能够来礼佛、念佛都是有无量的福报。念佛一句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现在很多人都说找不到工作,反过来问我要怎么办?我就告诉他:“念佛。”念佛一句就可以增加无量无边的福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你没有福报,找不到工作就是让你先休息一下多念佛赶快培一点福报,有了福报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福从何来?福从多方面来。多念佛、多布施、多持戒、多做善事。《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中较量布施功德缘品,“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相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国王、大臣都能拿出慈悲心,下心含笑,拿着结缘的物品,亲手布施与他,安慰他,柔和慰喻,那么所得的布施福利比别人布施恒河沙佛的功德还大,所以动一颗真诚、善良的布施心,怎么会没有福报?在中午念供时也有念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辩,具足佛法”所以遇到贫困的人,多多少少都要结缘呀。结缘才有缘。布施才能得富贵。而持戒莫过于持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中有说到:受持八关斋戒为修定慧故,又能忏罪,消灾,增福,增慧故。其次,对父母也要尊敬,供养。有的人来寺院很认真的拜佛、供养,但回家对父母不懂得尊敬,要知道因果呀。现在对父母不尊敬,将来孩子也不会对你尊敬,如是因,如是果。我们家里就有两尊佛,就是我们的父母双亲。远远地来寺院拜佛,还不如好好侍奉双亲。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对三宝恭敬,对父母也要特别的恭敬。我们要惜福、培福、再造福。
我们要培福,首先学会种三亩地:1、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持善业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进行人。学佛之人要常生惭愧心、忏悔心。普贤十大愿望无论在家出家都必须好好修习的。为什么?因为无论是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都是依照这十大愿王来修习的。“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礼敬诸佛:忏悔自己多生以来不孝父母师长的罪业等。
二、称赞如来:忏悔自己过去多生毁谤三宝 、谤一切有德行善良的人,不尊敬大乘的过错。我们造恶、造善都是这张嘴,诽佛有罪,赞佛福报,何必自讨苦吃呢?
三、广修供养:悔过自己过去多生悭贪财物,不肯供养三宝乃至不救助苦难人,犯了见苦不救之罪。
四、忏悔业障:忏悔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的十恶不赦之罪。
五、随喜功德:忏悔过去嫉妒他人的习气,暗中破坏。
六、请转*轮:忏悔过去障碍他人请法师讲经说法之罪。
七、请佛住世:忏悔过去生见佛出世,心生嫉妒、诽谤之罪。
八、常随佛学:忏悔无始劫以来的愚痴,违背佛法、善知识,投入恶人,舍正皈邪之罪。
九、恒顺众生:忏悔过去损人利己,伤害众生之罪。
十、普皆回向:忏悔过去自私自利,不救众生苦贪己乐之罪。
此十项中忏悔业障是主愿,其它九愿都是别愿,就是让我们常常生忏悔心。把无始劫以来的罪业忏悔掉。众生六道轮回受无量无边的痛苦,都是因为有罪业。只有发心忏悔,方可消除宿业,往生极乐世界,那里就会有无量无边的快乐,佛示现的目的也不是要让大家求消灾延寿而已,而是希望大家直接了脱生死得无量寿,因为人生短暂,有的人在娘胎就被打掉。他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只有几个月、几天。释迦牟尼佛示现六年成佛,叫大家出家都不容易,因为有种种的条件不具足,但在家人有很多很多有道心的,佛为这些有道心,但有没办法出家的在家人设定了八关斋戒,让在家人拥有出家人的福报,同升极乐世界。但是为什么又有人害怕持戒?因为对戒没有足够的了解,觉得戒是一种束缚,约束的太多。可是要知道没有戒的束缚造了无边无际的恶业都不知道,持戒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以不持戒吃亏的是自己,不持戒的人是最愚钝的。自己造了恶业都不知道。了解因果自然就会持戒制止一切恶,修一切善。而出家修行是人人必须做的事,要成佛也必须要出家。出不了家说不好听的可能就是业障。那就更需要好好持八关斋戒,因为八关斋戒有讲:除五逆罪其它诸罪悉皆消灭。所以持八关斋戒绝对可以为我们消灾免难的。所以戒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具足戒定慧,就必须好好的持八关斋戒,《四十二章经》讲:切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罗汉果,方可信汝意。所以不要随便相信你的妄心,相信你的妄心你就会后悔。什么时候才可以相信你的心,初果阿罗汉、二果阿罗汉、三果阿罗汉都不可以相信,直到四果阿罗汉才可以相信。所以现在我们要好好的持戒,以戒为师。以法为师。所以在没有达到四果阿罗汉之前不要轻易相信你的心,禅宗讲:离心意识参禅,即是用我们这颗真心,顿超直入如来地。念佛也一样,不是让你念一个妄想、散乱心的佛。念念要与慈悲、孝顺、感恩的佛相应。《六祖坛经》里讲:戒就是五分法身。
1) 戒香: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妒忌、无贪嗔痴、无劫(偷)害,戒为止恶行善,即戒香。
2) 定香:对一切善、恶的境界如如不动,心不散乱,深信大乘,遇境不起心,不退转,修行要有定力,八风吹不动,即是定香。
3) 慧香:自心不起挂碍常常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然常常做好事,但是不起贪着、攀缘之心,敬上、念下,怜慏孤贫常于身心。六根对六尘不起攀缘,即慧香。
4) 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5) 解脱知见香:自心不起攀缘,不可沉空守寂,到达清净无为的境界,和光同尘,一尘不染,如莲花清净无染,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直至菩提真性不动,即解脱知见香。
所以八关斋戒就是解脱戒。受戒一天,得一天的解脱。受戒两天,得两天的解脱。我们要以戒的规范来行持。以佛的心为自己的心。八关斋戒是最重要的精神戒,没有戒就像大树没有树根,怎么可能结出菩提佛果呢?有戒才能得四果阿罗汉,念佛修行没有戒,也是很难得解脱的。一切在家、出家的道德行为没有戒,也是建立不起来的!戒决定你的正知正见。修行要有一定的正知正见否则会堕落。经典讲:我们人人本身都具足戒、定、慧,不是佛陀才有的。佛性不会造恶业,谁会造恶业?贪、瞋、痴、习气、烦恼,所以不要随便相信你的心,要相信佛,佛乃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我们要常随佛学。
佛教从佛陀时代一直传承到现在,靠的就是戒律,有戒律在佛教就会兴盛,没有戒佛法就会灭亡。传承就是延续佛的慧命、衣钵相传,即是清净戒律。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的出家人都是以戒为根本,袈裟代表戒律形象,佛法从印度传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就是因为持戒持的好。寺院的传承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靠你庙建的有多大、多好,我看很多庙建的很大、很好,但是建好了也就该给别人了,为什么?没有人才,只有庙没有人那是不可能让这个寺庙传承下来的。最多也只是一个观光庙。因此真正的传承要靠戒,要靠有德、有才的出家人才有办法让佛法真正兴旺。佛陀:“戒律若住世,佛法得久住。”只要还有五个人持戒,佛法就不会灭亡。所以说想要佛法兴盛,没有戒是不可以的。大乘、小乘互相学习,团结变成一家人,佛法会更兴旺,大乘、小乘的圆融就像灯、光,不能互相排斥,灯离不开光,灯光相融。就像我们在家人一样,家和才能万事兴。佛法、僧团更要和合,出家人有“六和敬”,出家和在家也要和合,大家都是佛弟子,只是形像和履行的责任不同。出家人以弘法为家业、利生为事业,在家人以护法为紧要。所以我们无论在家、出家都要团结一起,各履其责,共同努力让佛法在世间永住。
南传为何能把法传到现在都特别好,经久不衰?因为他们真正的在传戒,戒才是佛法的主要传承。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受八关斋戒最多能达到十万人。。传授场面非常壮观。但如果在中国传受八关斋戒一千多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泰国在以前有一个制度,上至国王下至贫民百姓只要成年,年满二十岁就必须要出家修行三个月。但是因为现在是自由时代,这个政策就放宽了,也就进入了自由化。但是在泰国出家是很平常的,出家人也是非常尊贵的。政府也特别重视。中国出家却很难。在中国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出家是不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呀?没办法生活呀?经历了什么挫折呀?要不然是不是没人要了?或者是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佛法是超越科学。超越哲学。超越人们智慧的一种法门。现在很多知识份子,大学生、硕士、博士、高干子弟出家的不计其数。为什么他们出家?因为他们找到了真正的真理。如果佛法不好,那又为什么会流传到现在?在泰国、斯里兰卡、缅甸,没有战争发生在那里,为什么?佛法呀。因为佛法在那里。佛法兴则国土兴。有法就有戒,有法就有阿弥陀佛,有佛法就有办法,用智慧选择。
要受八关斋戒就要从发愿开始。发愿最重要的是心。我们要用一颗什么样的心去发愿?学佛要用一颗什么样的心去学习?皈依三宝后要以什么样的心去做事?这都很重要。佛法即是心法。心决定一切。发什么样的心得什么样的果。八关斋戒中有讲:“我发广大菩提心,此世不久成正觉。”只要发广大菩提心即可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圆满成佛。八十八佛忏悔中讲到:“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一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学佛发心很重要,想要得无上的菩提佛果首先就要发广大菩提心。何为广大菩提心?这广大菩提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要找到心不容易呀。心有两种1:真心 2、即是妄心。佛为何能成佛,因为用对心了,用了真心即:真诚心、清净心、平等无私心、正觉的心、大慈悲心、大孝顺心、大感恩心、喜舍心、无我心,能悟到即见本来面目,便无所执著。待人处事都要以真心。遇境八风吹不动。别人打你你也如如不动。为什么?不执著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没有骂和所骂。心与一真法界完全相应。虚空不碍妙有。知缘起缘灭,当下空性。神秀大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大师看后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境界才是真空法性。我们现在的身心有住呀。住在贪、瞋、痴、贡高我慢、执著、事事非非上了。所以说:“凡夫呀,凡夫呀,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贪、瞋、痴、贡高我慢、执著、事事非非使我们住在妄心上不能自拔。我们要想办法住在真心上,而不是妄心上。《楞严经》中讲:“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觉。”谁在听我讲话。能听的又是谁?就是我们的心。死人你跟他讲话能听见吗?骂他能听得懂吗?但是现在如果骂你的话,你肯定就会起瞋恨心。有功夫的人如如不动,因为他有心,但不是妄想心,死人心识离身,别人骂他不会生气,赞叹他不会高兴。这又是什么在作用?像禅宗讲的:“谁在念佛?”又有金山活佛参:“谁.在.念.阿.弥.陀.佛?”最后肯定有一个回答:“佛。”我们讲身在动。谁在动?为什么我们遇到顺境会欢喜、逆境会瞋恨,要找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一颗能辨别的心。这心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为见,在耳能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来自我们“心”的作用。明白的知道的那是真心,不明白的把他叫做灵魂。这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可是这心你说有可又抓不到,说没有他明明还存在,不存在我们也不能有感觉,其实这心就是我们本具足的佛性。。有了心我们可以辨别善恶、邪正、事非。六祖讲:“无住生心。”众生因为执着有“我”,才致使生死轮回,六道受苦。其实我们本无生死,本无轮回,只因执着,执着我们所见的:家庭,财产,夫妻,父母,名利。一切执着于应该是我的。可是什么是你的,真的有“我”存在吗?真正有“我的…”,现在人因为执着做了多少可怜,可笑的事情。战争是因为人们的贪心引起的。斗争是因为我执引起的。灾难是因为欲望产生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存在了一颗妄想心。这妄想心会造业。虽然诸法空性。但因果不空。法性毕竟空,因果丝毫不爽。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也不离因果,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们不能起贪心,动贪念。我们要发起慈悲喜舍的心,我们要心心与佛、菩萨相应。大慈大悲悯众生,我们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学佛人,我们要处处关心众生,每天起床三摸头:“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
愿以此功德回向给世界各地区天灾人祸离难亡者 堕胎婴灵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再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 国家富强 人民安乐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谛闲大师碑铭大师讳古虚,字谛闲,号卓三,浙江黄岩朱氏第三子。父度润,母王氏。师九岁入塾,聪慧异常。未几父病殁家贫,奉母命随舅氏习药业。舅氏精岐黄,一日有壮者就诊,师素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弟子胜雨记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讲义序此章邻观音章。不于七大空大之后者。实以观音势至同为弥陀上首。其法皆合末世又皆易修。使娑婆末世众生不修彼则修此。文殊虽有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