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3月31日第二届「人间佛教
#8231;薪火相传」学术研讨会专题演讲 / 释传道
人间佛教
──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
壹、前言
这一次,应昭慧法师之邀,在本届「人间佛教,薪火相传」学术研讨会上担任主题演说,实在令个人既感荣幸又颇生惶恐!左思右想,总觉昭慧法师与性广法师才是担纲此一重任的不二人选,而昭法师却因为彼此皆于印公导师的人间佛教理念同愿同行,也许还加上点敬老的意味,而要传道不揣浅陋地来向诸位法师、大德作报告,个人也只好权充献曝的野人,将自己的一点感想分享于与会大众。
有鉴于上一届的「人间佛教,薪火相传」研讨会,昭法师已于大会引言中,将导师的思想概要,及其在当代佛教史中的重大成就与影响,弟子门生与私淑艾者等薪火相传者应尽的责任,都作了十分详备的阐述。今日,个人谨就台湾佛教与台湾社会的现况掠影中,引证人间佛教确居于时代潮流之主导地位,而以人间佛教在实践层面的纲领──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作结,并以就教于诸位法师、大德,敬请不吝指正!
贰、时空座标下的台湾佛教
时代的巨轮不断地向前推移,而今二十世纪已悄然谱上休止符,正式迎向二十一世纪。值此新旧世纪更迭之际,我们不妨回顾:台湾佛教过往究竟是以何种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又将带领世人走向何方?乃至世人所需要的,又是什么样的佛法?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世代的出家、在家四众弟子,所必须共同面对与省思的。
常戏称这一世代的台湾佛教,似已进入了百花齐放、众鸟争鸣的战国时代,各具擅场的山头林立姑且不论,传统佛教、东瀛佛教、南传佛教、藏传密教,光视其各自所弘扬的法门,就已足够令人目不暇给、眼花撩乱了!遑论如雨后春笋般突起的新兴教派!似佛而非佛,似道又非道,印公导师即曾语带幽默地对个人说:简直可以书成「台湾佛教怪谭」!而现代的佛教徒,倒也像风险分摊似的,大多同时拥抱数家道场;但是,真正遇上问题,却往往又不知所措地急病乱投医!这一切的责任,究竟谁属?
表面看来,台湾佛教是兴盛极了!君不见光是佛教徒,就号称有数百万吗?甚至佛教界本身,就像部超强的吸金机器,一古脑儿囊括了大多数的社会资源;而且彼此间还会因为争取这有限的资源,而陷入「各显神通」的情境。但在这样的风光背后,其实潜藏着莫大的隐忧,今且试着解读时空座标下台湾的佛教现象:
一、反智倾向:窃以此为台湾佛教最大的危机。佛法是理智的、实践的宗教,不是光讲修行,或从事研究就好了。如果只是将佛法作为一般学问来研究,那尽管研究成果如何精严、佛法理论如何高超,设若缺乏信仰、不能用之于日常体验,那佛法不过成了少数人钻研的一门世学罢了!于吾人的生命又有何干?台湾佛教,承袭了自明、清以来即衰蔽不振的中国佛教遗绪,再加上长期的愚民教育推波助澜,从来就偏废于智慧的修习。不仅在家信众对于基本教理理解的不多,甚至出家僧众本身熟谙整体佛法的兴衰,取精用宏;或肯循着闻、思、修、证的次第,深入佛法奥义而具足正知正见者,亦皆寥寥可数。这不能不说是佛法在现代弘传上的一大隐忧!
二、出世性格:由于政治因素的干预使然,中国佛教自明朝以来,即仅存禅、净二宗;甚至到了清初,只允许净土一宗的弘扬,出家僧众被迫得远离俗世与人群,而走向山林。台湾佛教不仅承继了这种出世性格,加上早期又蒙日据时代殖民统治的宗教政策「洗礼」,更加深了僧众对于社会事务的不予闻问。1今日,教界对于「俗事」仍抱持不涉及的论调者,亦所在多有。而部分团体容或已跨越出这一步,却选择了「大边的西瓜」──藉由与政治人物的往来而凸显自己,藉由对企业界人士兴教化而向财团靠拢,杨惠南教授即曾为文批之为「别渡」! 2佛教由避世而入俗,真是别有一番冷暖!
三、功利主义导向:好简易、求速成、重己利,或者是台湾佛教承自传统佛教的一部分特质;或者,也不妨看作是台湾社会急剧变迁下的产物之一。消灾解厄、禳福免难、健康长寿,原本就是古往今来,凡夫众生对于一般宗教的共欲;当一个佛教徒,尚未于缘起因果谛理起正信正解,佛法就他而言,不过如一般的神教信仰,他要求的,当然也就仅限于「有求必应」而已!于是,一些「特异分子」为了迎合社会大众,什么神通感应、气功五术、看三世因果……等等不一而足的噱头,就层出不穷了!尤其某些假藉密教之名,而在台湾佛教市场大张旗鼓者,动辄以上师加持、仁波切灌顶等等名目,来行「利益交换」之实,更是加深了台湾佛教功利取向的一面!
四、企业连锁经营:这似乎已成为台湾佛教发展的现代趋势。各大山头除了本山之外,各地的分院、道场,宛如连锁超商般纷立,形同一庞大的佛教王国。山头与山头之间又互相较劲,比分院多,比佛像大,比道场庄严,比徒众多,甚至比那一位领导人「奇特」……!分院多了,却乏人住持怎么办?彼时,滥收徒众、滥剃度的戏码就上演了!管他是情场败北或商贾逃债,是失意政客或黑道大哥,只要熟识政商权贵、八面玲珑,而且可招徕信施广进者,无不争相罗致门下。或有出家半年、一年,就自立山头当开山祖师或分院住持者,他本身既不谙佛法、又不通佛制,如何领众?长此以往,僧众的道心不因权谋与物质而腐化,也难!恐怕连信众对于佛教的信心,都会被慢慢瓦解掉!
五、引进南传佛教:近十年来,南传佛教的教法、禅观,逐渐被引进台湾来,其法门之次第分明、素朴平易,确是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多数人甚至尚未建立佛法的正见正行,即一头栽入了禅观的唯心境界,从此视戒、慧的修学如敝屣,而独尊禅定。这一偏颇的发展,极可能又将台湾佛教带回重隐遁、修证,而不务人事的传统窠臼中,甚至衍生南北传佛教间相互歧视的弊端,吾人不可不慎观其变!
六、人间佛教理念:幸而台湾佛教仍有一泓清流,秉承着佛陀出世的本怀,默默地在从事入世利生的工作,不论在佛教文化、教育,或本土的政治、社会关怀等面向,均可见其挥洒任运的菩萨身影。由近年来的「思凡」事件、反婴灵、反挫鱼、「观音」事件、反核电、反贿选等护教、护生事件的投入,更可窥见其与时代脉动紧密相扣之人间取向。虽然,此一理念的诠释,各个道场或有别异,可喜的是:部分佛弟子已然反省到佛教应该走出传统,而与现代人间相结合!
参、主导时代潮流的人间佛教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不唯台湾宗教进入了战国时代,整个台湾社会所呈现的,就是一片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景象。政治、社会乱象不断,伦理、道德束诸高阁,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同情,也被疏离、猜忌、自我中心所取代。部分社会学家认为:宗教是社会演化的产物,什么型态的社会,便造就出什么型态的宗教,似乎宗教只能扮演受制约的被动角色。但影响是相互的,宗教尽管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与需求不同,而修正其弘传的方法与教义的诠释;然宗教更可能赋予其教理以时代意义,而从事社会改造、人心净化的神圣使命。只是这一分企图心,从来为传统佛教所忽略;咸信印公导师所提出的人间佛教理念,适足以拨乱世而反之正!何以我们如此肯定人间佛教是为时代潮流的主导呢?
一、人间佛教乃时代风潮之所趋
印公导师虽然不是「人间佛教」这一名词的首创者,却为「人间佛教」的重新诠释者,与实践推行者。身逢中西与新旧文化严重冲击,国难、教难并临的印公导师,一则受到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启发,再则自《阿含经》及各部广《律》的研求中,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现实人间的亲切感与真实感──佛法与现实佛教界的偌大距离,才明白地显示出来。加上由日本学者的著作中,学习到新的治学方法,终使导师凝定了「从现实世间的一定时空中,去理解佛法的本源与流变」3的研究方针。时代的苦难,佛教界却衰颓得无暇他顾,新儒家学者如梁漱溟等人出佛归儒的辟佛风尚,更是引起导师深深的反思;迨读《增一阿含经》上所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4,才不禁为寻得源头活水──佛法人间性的经证喜极而泪!
时至今日的台湾社会,尽管时空别异,但着重人间正行及入世关怀的人间佛教,仍最能契应时代之所需。因为从来以儒家思想为本位的教育模式,早已使台湾社会陷于短视近利、现实冷漠的目的论导向;一切的学问、知识、修养,不是为了利济人群、服务社会作准备,而是为了来日可以获得财富权位、声名显达。「十年寒窗无人问」无所谓,只要「一朝成名天下知」,那一切的努力、付出才有代价;如不幸未能得到自己所预期的,又当如何呢?中国社会,乃至台湾社会,之所以自私自利、勾心斗角,重权谋、耍手段,难道不是缘于此种思想的遗毒?这是台湾社会汲汲营营于名利驰求的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主义者,表面上他们颠覆旧有的伦理道德,放浪不羁,崇尚个人自由;但骨子里却普遍存在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与不安全感,这一迷失的族群,其实是台湾社会只重物质忽略精神的畸形发展下的受害者。这,唯有运用菩萨的悲智,施以人间佛法的熏陶,才能逐步导之向于善、向于光明提升。
对于世俗名利情的恋着追逐,是世间凡夫不学而能的;厌离世间的秽恶,从此离尘绝世而寻求生死解脱的二乘(声闻、缘觉)心行,亦非顶难;真正的难中之难,是不恋着世间又不离此世间的菩萨行。今日台湾社会需要的,正是以超胜世俗的心──出世无我的精神,投身淑世利生事业的菩萨行者。印顺导师说得好:「出世,不但是否定、破坏,而更是革新、完成。行于世间而不染,既利己更利他,精进不已……。这即是出世的真义,真出世即是入世的。出世不仅是否定,而富于肯定的建设性。」5人间菩萨这种世出世法、融摄无碍的襟怀,正是台湾未来改造社会,主导时代的一股重大力量!
二、社会改革的行动家──凡夫菩萨
由人──凡夫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圆满成佛,乃是人间佛教最大的特色与思想核心。表面看来,行十善正行的凡夫菩萨,与人天乘,乃至儒家或其他宗教,似无太大的差别。究其实,人天乘、儒家及其他宗教,或但求现生、来世报生人天的福乐,或重于家本位的伦常和乐,基本上是为己私利的人天善果;而人间佛教所举扬的人菩萨行,却是具足正信正见,以慈悲利他为先的菩萨道。由凡夫菩萨而贤圣菩萨,依次进向佛菩萨,最终完成究竟圆满的大菩提,这是依于人人能解能行的十善业,先修习完善的人格,再一面培养信心、悲愿,一面多闻正法、闻思精进,而渐次向上的成佛之道。印公导师即曾依大乘经论,开示了信、智、悲三者,作为初发心菩萨修持的心要。这三者修习成就,即为菩萨事业的主要内容──信以庄严净土,智以清净身心,悲以成熟众生──甚深功德的一切菩萨大行,亦皆随之开展。
为何说凡夫菩萨是社会改革的行动家?因为他在初发心时,即时时以众生的苦痛为苦痛,众生的利乐为利乐,心心念念均在护念众生、慈悲利他上转。为了令众生离苦得乐,他是不惜抛弃身家所有,而与造成众生苦难的强权恶势相对抗的。这种「舍我其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宏伟超迈气概,唯独在人间菩萨的身上才得展现!在菩萨道的修习进程,凡夫菩萨不断地从利他事行之中,积集福德智慧资粮,并结合同愿同行者净化世间、教育有情,逐以庄严国土、成熟众生作为其菩萨道的两大首要任务:使所依止的世间转染成净,也教化有缘众生转迷成悟。逮世间与自他的净化同时圆成,亦即成就了净土圆满与法身圆满。这净化世间、教育有情,其实就含摄得社会改革工作的两大面向,故说无私无畏的菩萨行者,最足堪称社会改革的行动家!
导师在〈人间佛教要略〉一文中,曾说到以人间凡夫的立场,发心学菩萨行的两点特征,分别为:具烦恼身与悲心增上,这是我们修学菩萨行不可不知的。凡夫是离不了烦恼的,不能正见自己具有种种烦恼,反而开口证悟、闭口解脱,俨然一派圣人模样,这是断然与佛法不能相应的。凡夫菩萨虽然烦恼未断,但是他已经具备正信正见,足以摄导众生同向清净的佛果,所以堪为众生学习的师范。「不夸高大,不眩神奇」,凡夫菩萨就是这般的平实可亲,平易可学!
初发心的凡夫菩萨,是以护持佛法、救度众生为重的。他不专重信愿,因而超胜徒重信仰的神教;他不偏尚修证,因而不落小乘的离世弃俗。他只是悲心殷切、随分随力地从「平实稳健处」,做着自己所能做以及所应做的工作。在世人眼里,他或者是个满怀热忱,却无可救药的傻子;但台湾社会不正因为「聪明人」太多,才会乱象丛生、荡然失序吗?「未能自度先度他,菩萨是故初发心」,忘己为他的人菩萨行,不但可对治台湾佛教诸多异质化的弊端,更是矫治社会病态、安顿世道人心的一帖良剂!台湾社会与台湾佛教要见新生的希望,唯有人人奉行十善,效法人菩萨心行,才可达致!
肆、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
菩萨广大的悲智愿行,是令人景仰无已的;但在其实践面,从人间凡夫有限的心力、财力、物力与时间上来着眼,必然要面临有所取、有所舍的抉择。这一点,导师在《印度之佛教》序文中的一段话,倒可提供我们些许的线索。他说:「释尊之为教,有十方世界而详此土,立三世而重现在,志度一切有情而特以人类为本。」窃将之简化为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
佛教本是佛出人间,而从佛陀自证的内容,发为契应当时、当地、当机而施设的教化。因此目前的台湾佛教,除应在教理上推展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之外,亦须在实践面首重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甚而应将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列为菩萨使命的第一优先。此时──应当关怀的,是如何在不失佛法的根本立场,而将佛法的弘传善巧地与现代相结合,使佛法更能广大滋益惶惑的众生。例如:弘法的方式、利生的事业、僧众素质的提升、护法团体的组织、在家居士的教化等等。其次,亦应关怀现时社会人心的趋向,以便依于佛法的正见而予净化对治。
此地──应当关怀的,是台湾佛教如何走出传统的阴影,并排除渗入佛法中的神道及俗化思想,从而建立台湾本土宗教的性格与特色。尤应将佛教徒的眼光,从遥远的他方,拉回这现实的本土台湾,所以应当净化的,亦属台湾本土社会,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困境。此人──当以此间众生,尤其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类,作为教育关怀的第一顺位。其中,尤应对于弱势团体及其相关议题赋予特别的关怀,宁愿作为弱势团体的捍卫者,也不与擅用财经政权优势者并肩立!
人间佛教的实践者,除了以台湾本土的时、地、人,作为关怀净化的主体之外,更应以龙树菩萨所楬橥的三点菩萨精神自期:忘己为人,尽其在我,任重致远。6由人菩萨而成佛,经说需历三大阿僧祇劫的长时修行,所以菩萨志业是生生世世相继、任重而致远的。为了利济众生,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唯求尽其在我。尽管现实的一切可能充满险阻磨难,尽管所悲济的众生可能回过头来恼害,但在菩萨胜解空性的慈心悲怀中,任何的顺逆得失都诱动不了他、打击不倒他!这是菩萨精神的至感人处!
今日,我们在此庆祝人间佛教的播种者──印公导师的九秩晋六嵩寿,除了感谢导师在法义上的乳哺深恩之外,更期勉大家发大心,作一名人间佛教的实践勇者,最末谨以太虚大师所作的一首诗偈与诸位共勉!
「我今修学菩萨行,
我今应正菩萨名,
愿人称我以菩萨,
不是比丘(尼)佛未成!」7
佛历二五四四年二月廿七日书于妙心寺
注释:
1.参见杨惠南着〈台湾佛教的「出世」性格与派系纷争〉,《当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东大),页一~四四。
2.参见杨惠南着〈台湾佛教现代化的省思〉《台湾佛教的历史与文化》(江灿腾、龚鹏程主编,台北:灵鹫山般若文教基金会国际佛学研究中心),页二七九~二九二。
3.印顺导师着,《华雨集》(五),页九。
4.《增一阿含经》〈等见品〉(大正藏2.694上)。
5.印顺导师着,《无诤之辩》,页一四。
6.印顺导师着,《印度之佛教》〈自序〉,页六。
7.印顺导师着,《华雨香云》,页三四○。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1]。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导读: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发了很坚固的誓愿,但若时间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
佛答时间:2024-08-18
1 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2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陷害我们,乃至于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6
我们自己得不退转,我们也希望人人都证不退转。不要我们一个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再来度你好了,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我们大家同成佛道,要有这种雅量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8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1、念头最善的,善中之善、第一大善是念阿弥陀佛。要想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经上告诉你,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去打妄想?把时间、精神都搞在妄想上,那叫造轮回业,生生世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1
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清,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7
请问法师,学佛应如何寻找善知识?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世亲菩萨以及宗喀巴大师都宣说了善知识的法相。末法时期,具有全面功德的善知识较少,但最主要归纳为三点:1、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6
学佛首要听闻佛法、看经典,然后进入正思维,正思维之后,把它变成修行的方法,然后按照方法如实去修,修到有所开悟、修到能够证果。那么,到底在学佛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按这个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6
信众问: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是否就不能学佛修行了?仁清法师开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出自《六祖坛经》,是五祖对六祖说的。如果没有认识本心所在(没有亲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4
学佛一法,亦易亦难。从言教上解悟,此理甚为轻易,所谓言下顿悟。如用功适合,即亲见到自己本来面貌,亦不为难。但要获得真实受用,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随时随地自己作得主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0
还记得当年我学佛还记得16岁那年,开始问人为什么活,也记得那年自己的好友—皱瑜溺水后永远的离开,还记得青涩少年对未来充满幻想,都过去了,如烟如梦,现在的我深信佛法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6-04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么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一个好的观念,你没有好的思想观念,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想要成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5-31
达真堪布:学佛人不要装修行人不能虚伪,不要伪装,要实实在在,自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由自在的多快乐啊!但我们这些人都是为别人活着的,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为人处世时间:2024-05-29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验一、吕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莫非无人性感情乎?非也!
因果报应时间:2024-05-25
“这段时间我不准备接引新同学来闻法了,我要先把自己修好!”共修前,一位师姐这样跟我说,言语流露出疲惫和无奈。她刚接引一位朋友来闻法,这位朋友念佛十多年,但很少恭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7
为了对治烦恼,我们选择了学佛,可是学佛后的生活未必如我们想象的就断除了烦恼,有时反而是因为学佛带来了烦恼。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过年回家的一次狼狈经历,让我对此有了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7
接二连三的“好运”,必然不是巧合的简单相加我从小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好。而这样的情况在我初二的时候却发生了突变,原本课堂上听不懂的那些天书,我突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5
秋风飒飒,落叶飞舞,给人悲怆的凉意。我的心情,也曾如落叶般无处安落。漂泊太久便不知要往何处去,为了生活我不断赚钱,满脑子都是钱钱钱,赚钱买大房,买豪车,供孩子上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4
楞严经知见无见一语。至为要妙。总摄一切诸要妙句。以其即是见犹离见也。华屋之门也。狂心顿歇也。不取无非幻也。闻复翳根除也。归无所得也。灭妄名真也。全修在性也。觅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3
三伯哥进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已有二十多天。ICU 病房,一个人人谈之色变,闻之沉重的词。曾经高大健壮的三伯哥而今已是骨瘦如柴、器官衰竭了。重症监护室每日两次半小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1
放学回到家的女儿像只活泼的小燕子,今天的试卷又得了满分,按照我俩的约定是要奖励她的。她说太想吃山竹了,一想到山竹的味道口水都流出来了。“妈妈能买五个山竹吗?姥爷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6
一说起老居士,常常会令人肃然起敬。因为,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格外的善良和虔诚,寺庙跑得多、佛学知识也懂得多,讲起佛理头头是道,做起事情来也有条不紊,能给佛弟子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5
居士: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法师:做人要有真诚心,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长久,迟早他人会发现。没有人愿意和虚伪的人打交
大安法师时间:2024-04-24
你见过谁从复式楼摔下,周围都是石头,但落地后大难不死吗?你见过谁高速公路经历车祸,前撞护栏后追尾,但人绝处逢生吗?不幸的我,但也是万幸的我都经历了。2017 年 6 月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2
我是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一名退休女职工,今年 75 岁。1995 年在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日那天,我皈依了三宝,也认真恭读了几部大乘经典。南无释迦牟尼佛以无量的慈悲、忍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5
编后语:未必所有的妈妈都学佛,也未必所有的孩子都有福分从佛学中悟出为人子的道理,而自愿走出青春叛逆期。但是,对于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教育却着实让许多父母伤透了脑筋,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2
人生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只船,如果没有罗盘和航标,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葬送自己。于我而言,学佛修行,犹如看到了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让我在尘世之中有了希望和方向。我现在是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0
上午,湛蓝湛蓝的天,没有一丝风,虽是初冬时节,气温还很舒适。走在买菜的路上,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我很惬意。很快就到了菜市场 ,远处看见前面有一群人围着一辆装满新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0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诡异事件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比如:对于鬼灵精怪之说,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因为有的诡异事件是真实发生的,只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07
最近一个企业朋友遇到麻烦来找我,以下是我们的聊天对话。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抱着与这位朋友同样的观点“学佛守戒很麻烦,很受约束,不自由……”等等。那么,佛教戒律是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05
最近很多人有这个疑惑:学佛是教人向善,做好事。所以自认为一向心地善良、还经常做善事的人,觉得自己应该是不用再学佛了。于是,这些人平时坚持做善事,相信善有善报,日
佛答时间:2024-04-03
在张学友的 2019 年 1 月演唱会接近尾声时,出乎歌迷们意料的是,现场大屏幕突然出现了梅艳芳等已故好友,此时原本极嗨无比的歌迷流下了眼泪,为那曾经在“芳华绝代”里早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