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禅观教学的“传统”与“现代”
——“传统宗教的实修体验”引言
昭慧 性广
【编按】
94年7月4日至6日,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宗教学门教学研讨会”,以“宗教经验”的课程设计与教学为主题,参加该研讨会的成员,是各大专校院宗教系所教师。
6日下午,慈大文学院卢蕙馨院长主持“传统宗教的实修体验”座谈会,邀请法光佛研所萧金松老师、昭慧法师与性广法师担任引言人,三位引言人提供其在宗教系所或通识课程中所教授的相关课程大纲。性广法师并提供论文〈专注力的培养〉,分享其“生命教育”或佛学通识课程中,提供超越宗教藩篱之“念息法”,以教导学生培养专注力与平静心灵的教学心得。事后慈大研究生将各人引言内容整理,并交引言人修订。兹将昭慧、性广法师之引言内容披载如下:
昭慧法师: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没有实际上带着同学去做实修体验的教学经验,所以我征得卢所长的同意后,就邀请有实际教学经验与禅观理论建构的性广法师加入引言人的行列。
我在民国七十八年讲《成佛之道》中的“大乘不共法”,提到禅波罗密,当时是依《瑜伽师地论》“四种所缘境事”的纲领来教止观的方法,这部分可以参考我的引言大纲,不过理论部分我也不用在此说太多,以免占去太多发言时间。
大乘止观,强调的是为众生而发心修学;但大乘行人依然需要学习让身心稳定与超越。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偈颂中说:“依住堪能性,能成所作事。”亦即训练自己的身心安住,产生堪能性,使自己可以承载更多的责任,分担众生更多的忧苦,这样他才能做得长,做得久,不会退失初心。否则一遇到困难,心力往往变得脆弱了,行动也就退缩了,所以大乘禅法依旧是有帮助众生的效用。此外,在修学方面,印顺导师提到,大乘佛教禅观修学的方式,主要有“念佛”与“念息”两种。
念佛是“胜解作意”,声闻佛教已开展出种种的胜解作意(如不净观、八解脱、八胜处),只是后来大乘佛教信愿增上的修行人特别强调念佛。大乘佛教还有另一种胜解作意,即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可以从自己本身出发,观照自己完全释放、快乐与自在,然后观照自己将快乐辐射出给四周无量无边的众生。这虽只是让自己得入禅定的假想观,但可以帮助修持者矫治对于众生冷漠无情、不予关切的习性,学习多关怀众生。
另外一种“念息”法门,性广法师待会儿将为我们来作介绍。呼吸的观照,可以说是最不具有宗教色彩的观照,因为每个人不见得有宗教信仰,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呼吸,所以念息法门是最可以抽离宗教背景(包括佛教象征的背景),让每一个人接受并予学习。像南传佛教的葛因卡(S. N. Goenka)禅观传到西方后,甚至有些神父、修女都会来修学。葛因卡很照顾宗教心灵,他甚至把禅堂中的佛像移开,让这些西方的宗教师比较不会有心理障碍,而且也不会吸收他们成为佛教徒,纯粹只是让他们更加掌握身心的奥蕴。
止观修学的教学是十分有意思的。在教学上,即使是仅止于理论的阐述,但对修行者而言,这些也都是指路明灯。因为倘若理论的架构不清晰,便很容易耽溺在所谓的“神秘经验”,十分信赖自己所感知的经验,而听不进去任何建言;但如果理论训练够强固,我们便可以提示其盲点何在,甚至协助他脱困,所以我们不要认为,理论只是“说食数宝”。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理论指引的重要:有一次我的学生,也是一位出家师父,因看了桃园大园空难的新闻,深感生命无常,心想:念佛多年,若当时也搭乘那班飞机,不知生死之际,是否仍能保持正念?他为了训练自己能在危急时保持正念,便去关西做“高空弹跳”数次。一开始,他感到很不舒服,很害怕,但练习到最后,他已经可以在弹跳间维持正念,念佛不辍了。
当他将此经验分享之时,性广法师立即告诉他:“这是不对的。在弹跳间,你只是克服了你的‘惧高症’,而非真正克服了你对死亡的畏惧。因为你的潜在意识,深知‘高空弹跳’是经过安全设计,而不会摔死的,所以你不可能透过这项训练活动,来学习到对于生死的无惧。”
所以,以下的时间我们就交给有理论基础与实修经验的性广法师。
性广法师:
主席、在座的各位先进、教授,各位法师、居士,大家午安!昭慧法师要我来谈一谈我在禅观方面的教学心得,因此先从大会的主题切入——“宗教传统的实修体验”。
首先要解决几件事情,何谓“宗教传统的实修”内容?“体验”又是什么?汉传、藏传与南传佛教,都有其各自的传统,所以这“传统”的时间要拉多长?空间要涵盖到哪里?佛陀在当时的印度文化中,所提出的修行方法,在众多的修行系统中,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先就“传统”而言,佛陀提出的教法,是切近自身,而没有观照或祈求的对象。引言大纲是我早期在国北师“生命教育”的教学,而非宗教学课程大纲。当时我是认为: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但是“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所以生命教育所要教导的,就是一些实际面向的学问,如关于身心贞定乃至情绪稳定的一些修行方法。既然是修行方法,如果是牵涉到明显的宗教传统,乃至会有宗教区隔的方法,那将导致“信者欢喜,不信者排斥”的现象。依据我在国北师与东吴大学的教学经验,我告诉学生,你可以没有宗教信仰(或任何形式的信仰),但你不能说你没有呼吸。所以呼吸这个方法是超越宗教、宗派、文化、各种信仰传统的,是非常中性的修行方法,不会招受学生的排斥。
观呼吸并非我所自创,安般念是佛陀早期教导的方法之一。佛陀教导的方法有观息出入、观身不净,观苦受与乐受、观心念变化,乃至身心与外界的变化。这些都是超越文化、种族、地域、乃至各种修行传统的好方法,因为你可以没有信仰,但是你不能说你没有身体、没有感知、情绪、欲念等。所以我是以佛教最传统、最古老修行系统中的观呼吸修行方法,来作为教导学生的方式。
选择观呼吸的另一个好处即是:呼吸与我们的情绪是有交感作用的,当我们情绪起了变化,呼吸也会跟着加快。而且呼吸的生理现象,也能少分自主控制,故以呼吸做为专注的对象,是一个训练心智的极好方法。果如所料,这种训练方式,在课堂上并没有遭受到学生的反弹或排斥。
我还会告诉学生:不要祈求任何对象,因为祈求对象在宗教信仰是另一门功课。如果现在很紧张,应该是要学习脱离紧张的现场,提醒自己做深呼吸,而不是将心力集中在紧张的念头上,这样只会使心理更紧张。这类的教学要领,若要使用学理来解释,即是佛教传统修行中的禅定之学:令心专注于一个适当的对象,而不去理会那些可能造成情绪起伏、波动或精神散乱的事物、情境。经典称为“制心一处”,即是把注意力放置于你所选择的对象上。以安般念而言,我们选择的专注对象,就是呼吸。
这是很传统的佛教语言,用比较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脱离现场”。脱离让你恐惧、焦虑的对象,然后选择一个好的专注对象,当你将专注对象抓得愈紧,你就愈会完全忽略周遭的环境。而这就是“禅定”之学;它的训练层次是有次第的,从欲界、色界到无色界,又分四禅、八定等浅深次第不等的定境。禅定并不神秘,它只是心念专注程度的增上,而且心念的专注程度,是可以训练而逐渐加强的。
安般念选择“呼吸”作为专注对象,该对象不会牵涉到宗教、派系的分别与信仰的挣扎。但佛教的修行,并不是要我们停留在禅定的阶段。依一般佛教传统语言来说,佛法的真实与超越,在于智慧而非禅定。若转换成现代语言,便是脱离现场后,理应面对与解决尚未完成的事情,乃至生命中不可回避的义务或工作。“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重点还是在那个“办”字。最重要的,是必须把事办好,不要被无谓的事情之所干扰。佛教传统的禅修,目的就是要把事情办好,在声闻佛教的系统中,即是要“认清真相”。转换成现代语言,智慧就是要认清生命的无常变化,而能不忧不惧,得大自在。
安般念不只是禅定训练,它也可以形成开发智慧的专注对象,因为藉由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呼吸都是前后不一样的。如:跑步时呼吸是急促、粗糙的;心平稳时则是细长、绵密的。那究竟前者急促的呼吸是我?还是后者绵密的呼吸是我?所以在《阿含经》中,要把安般念从禅定之学转换为智慧之学,便是带领我们观察呼吸变化的实相:既然是变化的,所以就是无常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可以拿来执着。此即是传统声闻学中的“破我执”。
到了大乘禅观,禅定之学让大乘行者心绪能更稳定,了解到缘起与无我的空慧,让他在帮助众生时,先学着把“我执”(对自己的执着)与“我所执”(对自己所处情境的执着)放下,这样才能帮助与利益更多的众生。
由于我主要是针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大学生,所以宗教信仰这个区块,我倒不去碰触它。学生要信仰什么,我都会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是由专注力的培养,而锻炼坚强的意志力,这的确可以透过二千年前佛陀所教导的传统——即透过观呼吸来训练禅定——来达成目的。既能让学生得到受用,又不会引起任何宗教与宗派对立的争议,因此在佛教传统实修经验之中,我个人特别推荐这种教学法,并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如上。
斋余法语一今天这个聚餐会,是就这饭食之食,而成聚会之会,要知饭食之法相,为众缘所生,唯识所现,自性本空,本不生灭的──自性即真实性,普遍平等,本无差别──,今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记者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获悉,2015年春节期间,我国北方最大藏传佛教寺庙承德普宁寺将举办迎新春吉祥法会和新春祈愿法会。迎新春吉祥法会将于2月18日除夕22时至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31
龙华古寺隆重举行佛历2558年浴佛法会(图)龙华古寺隆重举行佛历2558年浴佛法会(图片来源:佛教)法会现场(图片来源:佛教)法会现场(图片来源:佛教)法会现场(图片来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20
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卯兔年广东第一场公益中华香文化香学香养研习在世外清境观音山开启三年疫情的压抑用中华传统本草及香养释放疗愈身心让生命一路绽放你将正本清源学习中华传
香道资讯时间:2024-10-16
四、禅者的德操参禅发现到自己亘古未迷,本来是悟以后,必须根据自己的理念,鞭策自己努力的方向和修持作为,因为悟,只是有了正见、正受。(一)消阴去盖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3
与茅静远居士书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八圣吉祥祈祷文》为什么放在课诵本的第一页呢?这是一个吉祥祈祷文。我们很多时候,要做一件新的事情,比如一个寺庙新开光、一个佛堂要落成,甚至是一个新房要落成,我们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27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1 “请转法轮”非常重要,什么原因?如果没人请转法轮,佛法就灭掉;有人请转法轮,佛法,也就是正法,才能够常住世间。2 我们建道场,目的在哪里?就是请这些法师、大德来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一时者,时成就也。盖时无实法,长短随心。延促同时,三祇一念」。这个意思就讲得深,首先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真的。时间在《百法明门》里面就是时分、方分,时分是时间,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1.初学佛的人,每天在做晚课的时候要做个简单的反省,想想这些我有没有做到。2.早年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了五科作行门的标准。净业三福,要想想,这三条念念不能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如《婆沙论》云」,下面是在论里头节录这一段,「菩萨昔居菩提树下,初夜魔女来相媚乱。……中夜魔军总来逼恼。……须臾觉察即入慈定,令魔兵众摧败堕落」,这是《大毘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2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1在今天,佛法已经走到了存亡的边缘,如果没有人懂得请法,佛法真的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有人懂得请法,佛的法运就兴旺,所以我们要懂得请。请哪些人?看看年轻这一辈里头,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我们看到相应这两个字,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陀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典型,佛一生不妄语,换句话说,三皈、五戒、十善,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圆满表现出来了,有这个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1
这几天,有些同学在信息中见到世界一些地区流行「禽流感」。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种瘟疫?慈悲。心清净慈悲,什么样的灾难都可化解。禽流感是怎么发生的?根本的业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我们在讲经之前,先拜佛、拜老师,感恩!不是佛出现在世间,哪来的经典?饮水思源,展开经卷不要忘记释迦牟尼佛。这是报恩,叫反本报始,始是什么?开始的这个老师。现在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6
1 佛教给我们用心,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要如何落实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佛指示我们,我们把它归纳成四点: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5
1 杭州东天目山的齐居士,把道场恢复后,总希望有出家人常住在山上修行,所以只要是出家人,她都真诚、恭敬地供养。她真诚心供养,感动了鬼神来护卫,山上念佛的,有不少老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5
1 现在的社会,我们仔细观察,有许多夫妇不能好合,常常闹离婚,为什么?我们晓得,是邪淫的果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邪淫的罪很重,果报在地狱。2 大家都晓得,夫妇以外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4
1 有个同修在没有学佛之前,曾经堕过几次胎;学了佛之后,知道忏悔,天天念经回向给这些被她杀害的胎儿,希望能化解怨结。但是,其中一个对她一直不谅解,使她感到非常痛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4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1 六道凡夫迷惑颠倒,天天搞名闻利养、贪嗔痴慢,天天搞生死轮回,这是害自己、害众生。2 这个世间众生起心动念善少恶多,这是现在社会普遍的现象。说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1 人是有寿命的,但是命运是可以转变,问题是你相信不相信?肯不肯真干?你如果真的相信、真的肯干,转得很快!从什么地方转?从心上转,身是受心理的支配,“一切法从心想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2
「闻名功德,微妙难思」,这个话句句都是真话。「如《尊胜陀罗尼经》曰: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这就是讲一些小动物,「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2
『不贪』,不但世间一切法我们决没有贪恋之心,佛法也不能贪,佛法也不可以贪。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佛法都要放下。你能够把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1喜欢绮语、妄言的,你走近一点你就闻到他口臭,确实有。我在没有学佛之前这个绮语不知道造多少,喜欢开玩笑,喜欢挖苦别人。年轻不知道,有意无意得罪很多人,以后造成很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0
1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修念佛法门,不必破无明烦恼(妄想),不必断见思烦恼(执着),这一句佛号能降伏烦恼,能把烦恼压住,就能带业往生。2 带业往生是佛说的,但是佛在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0
1天天念佛想往生,到最后不能往生,不怪别人。为什么不能往生?你虽然念佛,你没有持戒。那我们要问,许多像阿公阿婆,他们没有持戒,他们根本不懂戒律,为什么他们能往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9
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是世间法,功德是出世间法。功德跟福德是相同的,没有什么两样,用心不一样。留恋世间一切善行,善行都变成福德;如果念念求生净土,那你所修积的全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9
法藏比丘在老师面前,教导我们事师之道,对老师的恭敬。圣学、佛法学习的禀性,也就是学习所要求的,是老实、听话、真干,这个禀性好,老实人不怀疑,学习的态度真诚,真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8
断恶修善对于往生净土非常重要,我们虽然不能大精进,不能修禅定,不能持经戒,一定要断恶修善。这说明什么?这是最低的标准。善恶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恶就是杀、盗、淫、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8
佛门决定禁止求神、占卦、问卜、算命、看风水。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得很明白,佛弟子可以做世间事,不可有世间意。什么是世间事?像世间的婚丧、应酬的礼俗,甚至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7
真正学了佛法,见惑要放下,思惑也要放下,思惑是贪瞋痴慢疑。那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是练功,从早到晚,生活当中,工作里头,待人接物,要修什么?修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修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