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浅释—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5月9 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
我提议,请大家尽量盘腿。佛法讲三皈依,不仅入门的时候有一个三皈仪式,三皈法是佛祖发现的,普遍适用于每一个方面的妙法。比如说佛法的修行戒定慧,戒定慧三而一,三归一。刚才的唱颂、念诵也是修法的一个方面,完整的修法至少有三个方面:礼拜、静坐、念诵。这也是三归一,三而一。三而一的道理很深、很广,我们一定要多体悟三归一、三而一的妙用。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卷四——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上次我们提到,“学”就是“有学”,相对于“无学”,前面是“有学”,省略了一个“有”,学人就是在学位的,有学、无学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在《妙法莲华经》里。在其他经典里面,“学人”指的是声闻、罗汉、辟支佛,就是指的小乘,小乘人叫作“学人”,或者是“有学者”。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学人”指的就是还处在知识层面的,佛学知识层面的修学者;而“无学”是指大乘菩萨境界上,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从知识层面上升到研究“法”,从“教理”上升到“教法”,法的层次上,就是“无学者”。“无学无不学”,不是说无学就不用学了,他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要领、方法之后,处处在学,无处不学、无事不学、无时不学,这就是无学,这种境界在佛经典里面就叫做菩萨阶层。
前面我们说过授记,这一品授记,有学、无学之人都得授记。谁授记呢?就是我们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祖给他的亲随弟子:阿难、罗睺罗,授记。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
他们心想要能够得到佛祖的授记那该多好啊!这是他们各自的思维,心里面这样想。为什么想求得佛祖给他们授记呢?我们说授记简单地说,就是老师对学生现有修行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未来修行的鼓励,这就是授记的简单意思。这个对将来修行的鼓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鼓励,那是佛祖在他的法眼、慧眼、佛眼的观照下,对不同根器、根基的弟子,现在修的是什么因,将来得什么果,他用法眼、慧眼看得很清楚,看得很远,很肯定将来某某弟子在什么地方成佛,成佛的大时代,也就是劫名是什么,佛名是什么,以及所成佛的佛世界,佛世界众生的种种概况,佛祖都能够用宿命通看得很清楚,给弟子们一个很实际的肯定。虽然时间很遥远,但愈是时间遥远,成果愈丰厚,成的果愈大,因地不断地积功累德、修行,在因上的努力、积累越多,将来成佛的世界愈殊胜、愈庄严,这就是授记的大意。我们继续看正文。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
阿难,罗睺罗心里面如是想,正好佛祖在前面,他们“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佛祖那个时代最最顶级的礼仪、礼敬,表示对人最恭敬、尊重的无上礼仪、礼节就是顶礼。以我最尊贵的头,来顶礼我所崇敬人的足,叫作顶礼。阿难、罗睺罗以其头顶佛祖的足。
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惟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他们两位算作是学人,属于声闻弟子,要求佛祖给他们授记,而且说出了为什么要授记的理由。说他们两位都是“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是佛侍者,常护法藏,佛祖每一次所说的经典都是通过他的记忆转述。罗睺罗不是一般人,是佛之子,他们要求授记。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在两位的带动下,有二千声闻弟子都从座起,都希望佛祖给他们修行方面的肯定、鼓励、授记。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祖直接就给阿难授记了。
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成佛要供养六十二亿诸佛,为他们护持法藏,同时还要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令他们也能够成就觉悟圆满。这是阿难成佛的前提条件。达到这个条件以后呢…
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
国土非常地清净,他的那个时代叫作妙音遍满,其佛土的众生数量很多。
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
阿难的正法住世,倍于什么寿命?倍于佛寿,佛寿多长?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他的教法里面正法住世也是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住世的时间更长。
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
将来阿难成佛是非常殊胜的,成就的佛土、劫名以及佛寿非常殊胜,尤其是正法住世很长的时间。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贤劫,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祖的寿命才80岁,正法住世才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以上,真是没法比的。阿难所成就的这一切是非常殊胜的,我们所处的释迦牟尼佛祖所成就的世界,国土也不怎么清净,五趣杂居地,佛寿也不长,正法住世也不长,我们就更加赞叹阿难将来成佛的殊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
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
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
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
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这是对前面一段的重述。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闻诸大菩萨得如是记,有何因缘,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这一段是菩萨众,也就是无学之人,对佛祖给有学声闻众授记,他不理解,有这样的疑惑。因为之前授记作佛,都是对大乘无学人,而对有学声闻、小乘,佛祖则是第一次给他们授记,菩萨众就不理解。接下来佛祖就给他们释疑了……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教化成就诸菩萨众,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这是佛祖对大乘无学人的不理解,而做的解释,虽然阿难现在成就比较小,果位也比较低,但是他的宿因很好,他跟释迦牟尼佛祖都是同一时期发愿修成正果、是同修、同学。只是阿难在修行过程中偏于多闻,学强闻博记,没有精进修习法理,而是学多闻了,虽然成就没有佛祖高,但是他的强闻博记也是为了护持佛法,功德也是不小,授记的原因是这样的。
阿难面于佛前,自闻授记及国土庄严,所愿具足,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即时忆念过去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通达无碍,如今所闻,亦识本愿。
今天听到佛祖说起他宿世修行的状况之后,他也回忆起曾背诵、传诵“无量千万亿诸佛法藏”的功德,因为这是他的本愿,主要是通过修习强闻博记、发愿修行多闻多记来广诵佛法。
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稀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所闻。
我今无复疑,安住于佛道,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好,阿难的授记就到这里了。
这是《妙法莲华经》的特点,成佛的经典,一个个的佛弟子在《妙法莲华经》里面都被佛祖授记,将来成佛。之所以称《妙法莲华经》是成佛的经典,就体现在这里。
我们接下来看罗睺罗的授记概况:
尔时佛告罗睺罗,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蹈七宝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犹如今也。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亦为此佛而作长子。过是已后,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罗睺罗之所以得授记的因缘,因为他发愿给无量的诸佛作长子,因缘很不一般。他将来成佛也是要经过多生累劫的修习,积功累德,才能够最后成佛。他成佛的条件是:供养十世界微尘等数诸佛如来,常为诸佛而作长子。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不断地坚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简称“上求下化”。单方面都不成,只上求佛道,没有下化众生,也不究竟。通俗地说在自己修行的同时,也要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一起修行,这才是胜因,将来才能得佛胜果。
罗睺罗的佛名叫“蹈七宝华如来”,国土也非常庄严,寿命的劫数跟前面“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一样,都是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正法、像法住世也是非常长,跟寿命一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罗睺为长子,我今成佛道,受法为法子,
佛祖没有成佛之前,罗睺罗是他的长子,佛祖成佛后,罗睺罗是他的法子。
于未来世中,见无量亿佛,皆为其长子,一心求佛道。
罗睺罗密行,惟我能知之,现为我长子,以示诸众生。
无量亿千万,功德不可数,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罗睺罗的特点是这样的,这是他因地的愿力。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二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二千人否。唯然,已见。阿难,是诸人等,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这是世尊对二千学无学人,给他们集体授记,他们将来要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而后成佛,号曰宝相如来。这二千人,虽然其中也有无学之人,但主要是有学的声闻弟子,有学位的声闻弟子。有学、无学后来就叫作有学位,无学位。“学位”,我们现代汉语里的名词“学位”最早就是出自《法华经》的有学、无学。在《法华经》里面也没有学位的“位”字,后来的大德祖师解释《法华经》的时候,他们就加了学位,有学位,无学位。学位就是学历,这样的概念。
尔时世尊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今于我前住,悉皆与授记,未来当成佛。
所供养诸佛,如上说尘数,护持其法藏,后当成正觉。
各于十方国,悉同一名号,俱时坐道场,以证无上慧,
皆名为宝相。国土及弟子,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
咸以诸神通,度十方众生,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大致内容就这些,这一品主要是佛祖给他的常随弟子,处在有学位的声闻弟子授记,以及给他们授记的殊胜因缘和他们成佛的种种殊胜的状况。我们读这一品主要来认识有学、无学这两个概念,以及有学位的声闻弟子也能够授记成佛,因为他们的宿因,虽然目前他们的成就非常低,但是他们的宿缘很殊胜、很特别,这是讲宿缘的重要。这一品今天就这里。大家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我们提出来继续参悟。
居士:阿难、罗睺罗为什么要求佛授记?
师父:阿难、罗睺罗看到前面好几品中,佛给大乘菩萨,给无学人将来授记成佛,佛名叫什么,国土如何的庄严,劫名如何的殊胜,正法像法住世如何殊胜。阿难、罗睺罗是佛的常随弟子,跟随佛的时间比那些大乘无学菩萨的时间要长,从眼前的资历来讲,比那些无学人更有资历。求授记就是想知道现在修的怎么样了,将来又能修到什么程度,他有这样一个想法。其他的二千声闻弟子看到跟他们一样的声闻弟子阿难蒙佛授记,他们也想知道将来什么时候才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果位,也就是成佛。
我们也是,我们说凡是如理修学佛法,修一分就得一分,再具体一点说:断一分无明,就证一分法身。这是很实际的,有耕耘就有收获,如是因,如是果,我们有所修,就有所得。尤其是我们有缘能够参悟《妙法莲华经》的众生,现在的因缘就很殊胜了,要不然就很难坚持参悟《妙法莲华经》,更殊胜的是将来的成果,因为《妙法莲华经》历来就被奉为是成佛的经典,一是因为在这部经典里面,佛弟子都一一授记成佛;二是这部经典主要讲“会三归一”,不管声闻乘、还是菩萨乘,最后都归为佛乘,佛祖的妙法只有一个。像声闻、罗汉、菩萨乘是佛之法,佛之法是佛的方便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法,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法华经》的义理就是讲“三归一”,这的“三归一”是教理上的,义理上。“会三归一”,就是如何真正明了什么是佛法,既然明了什么是佛法就具备了成佛的理论,也就是悟到什么是佛之妙法,有这样义理上的究竟,这就离成佛不远了。接下来就像二千学人一样,虽然佛授记他们成佛,但是他们要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这个时间很长。我们说凡是学习《妙法莲华经》的道场,都是灵山的分会场,我们就如同在灵山会上听佛祖说法一样,等学完这部经典,以后继续不断地参悟这部经典,也等于佛祖给我们授记,我们将来肯定都能够成佛,只不过我们经历的时间要多一些。相同的都是授记,不同的是阿难只供养“六十二亿诸佛”,而后来的二千人是要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时间上就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也不要把授记太玄秘化,用我们今天的白话授记就是对现有修行的肯定,对未来修行的展望、鼓励。凡是如理修学之人都可以得佛授记,将来成佛。我们是不是也是这二千众的一员,或者至少是他们的法眷,凡是《妙法莲华经》义理所到之处,都是灵山分会场,学这部经典的众生都是佛祖直系的法眷,都是佛的亲传弟子,我们都能够得到佛的授记。
小结
什么是妙法?他妙在超越时空局限,打破时空的局限来悟妙法,才能契入妙法。否则的话,永远突不破有学位而达到无学位,总在知识层面,在这些有限的文字、经典里面思维、突不破、依文解义的话,那就很难有所超越,很难从教理上升到教法。
我们不是就这么读读经典,经典是经典,我们是我们,两不相干,不是这样子的。通过参悟这部经典,把自己融入到经典里面去,境界高就是“无学位”,境界低就是“有学位”,都是集体授记,不是灵山总会场,当面单独授记的,后来的都是集体授记。净空法师的皈依法就是他的弟子都是同一个法名,将来同到一个世界去,他的皈依众太多了,很多弟子不是直接授皈依,有很多是间接的。就像我们想见佛,我们见不到怎么办?佛祖有一个总授记。这个就是超时空的、异地的、异时的。
错过佛祖那个时代,我们的位置就应该在二千多学无学人中,“当供养五十世界微尘数诸佛如来,恭敬、尊重,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这是异时、异地的授记,是佛祖的方便说,但是要确信《妙法莲华经》义理所在之处,确实就像听佛祖亲自说法一样,我们要有这样的欢喜。因为分会场与主会场的精神是一致的,理法是不二的,有这样一种关系。这既是学妙法的方式、途径,也是我们要如实思维、如此思维,要具备这样一种参悟妙法的思维方式,妙在他能够突破时空局限。
爱因斯坦他所发现的相对论,据说最初是受佛经的影响,我们在佛经里面,相对论的理念非常浓厚,相对论主要是时空的相对性,就我们刚才说的时间跟空间不是那么固定的,一分一秒来计算时间,一公里二公里来计算空间,时空是一个相对的。《妙法莲华经》就是要我们突破时空局限,时空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当我们的意识处在第六意识——分别识的时候,时空俨然存在,时间一分一秒,空间一尺二尺这样可以丈量的,当第六意识分别识上升到平等识第七识、第八识大圆镜智的时候,时空这个概念就合二为一了。
我们再往后学,《妙法莲华经》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念千载,千载一念”,这个“念”不是第六意识分别识的念,是我们处在大圆镜智——第八识的状态下,一念一千年,一千年是一念。空间上,就像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一样,一个念头十万八千里,突破空间上的局限,一个念头十万八千里,不是第六意识的一念,至少是第八识,也就说本体不动,第八识本来就是无限时空,突破时空的有限,超出了时空的相对。
我们说相对论处处都是相对,就像我们“三归一”一样,万事万物处处都有三而一的规律。相对也是,事事物物都有相对,但那是小概念的相对,大概念的相对是指时空的相对,我们通过参悟妙法就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走出相对达到绝对境界。绝对境界就是菩提与烦恼不二,生死不二。生死是一个,烦恼与解脱自在是一个,是一体的,唯一绝对的境界。这是通过《妙法莲华经》形象的语言,上升到抽象的、相对、绝对的义理上,再回过头来用相对、绝对的最高境界的义理、妙法来看实实在在的阿难,罗睺罗,有学无学二千人,甚至再到我们的分会场,我们现前每一位,要放在无限的时空来看,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非常不可思议。形象语言是一个高深语言,《妙法莲华经》表面上读起来很简单,就那么简单的几个小故事,但其背后的义理是非常微妙究竟,不可思议,我们不能小看他。
刚才的这两个概念很重要,一个是“三归”,一个是“相对”,为什么要三归?一个是归纳总结,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要学习相对?是为了要走出相对,突破相对,上升到绝对境界上。我们平时要多体悟,否则我们的智慧从哪儿得呢?佛祖可不是一个迷信家,佛祖是大智慧之人,佛法是智慧的,我们千万别把佛法单一化、简单化。
相对论都出自佛经,当年爱因斯坦读佛经就深受启发,对他后来的思想研究启发很大。近代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对佛经里面的相对法领悟的很好,曾经给一个佛教刊物题词:悟与不悟相同。而爱因斯坦对佛教的说法是:如果说有哪一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学要求的话,那一定是佛教。爱因斯坦为什么可以颠覆前人的研究成果?比如牛顿的研究成果。据说是古典物理学家牛顿始终处在中世纪的西方宗教文化——基督教非常普及的时代,根本从来就没接触过佛法,所以他的思想就很受局限。而后来爱因斯坦就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受到佛法相对思想的影响,从物理学的角度他提出了相对论,但实际上这个理念还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成果,前人早就有这种理念了,他只不过通过科学作了一个论证。凡是真理的东西,他原本就是存在的,爱因斯坦去发现、去论证了他存在的科学性,用数字量化来说明论证。这个理念最初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成果,跟前人、佛祖的相对妙法都有很大的关系,他受佛法的启发,在科学上有所成。
我们倒不一定要人人都像爱因斯坦进行科学研究,但相对法普遍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三归法和相对法,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普遍适用,认知到这一点,掌握这种方法,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充满智慧。学法就是要学法的实用性,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解释一些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我们今天就到这儿,大家要常思维:三归法和相对论,我们下一次要具体的分析三归法和相对论如何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上,为什么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来一个具体的事例分析。
分身集会品第二无量世界的地藏分身和无量业道的出离者随众,随地藏王菩萨一起来到这个法会。由于我们的身障不知道,地藏王菩萨的分身有无量亿,无量亿的分身有无量亿的随众,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略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后秦鸠摩罗什(344-43,一说350-409)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4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九)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这个悲体是什么?这三段是特别的甚深的,具足神通力,真观清净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称佛名号品浅释 第九卷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在那个时候,讲完了前面第八品,在第九品刚刚开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04
宣化上人讲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10-07
浅释在北京大学的无相念咒张尚德吴辉雄医师陪我回老家湘潭,我带了一些小本《金刚经》,送给亲朋戚友。一日下午,我和大哥张俊德说:「我们一起为死去的父亲念『阿弥陀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4
辛五贪冥感想心爱悬应,即渴望诸佛菩萨,冥中感应。彼受尽想现,处于三摩地中之修行人,忽然心爱悬应,遂一心周遍流历,精细研究,贪求佛菩萨冥中契合,期感圣应。即此一念,贪求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4
第九课 菩萨一、与我们娑婆世界最有缘的佛、菩萨有那些?依佛教的宇宙观而言,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其中最为人所知晓,为人所称念的有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
佛教问题时间:2024-04-02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淮海参佛弟子蕴空居士陆西星述旨广陵后学 陈遇时 校定△天趣诸天皆相蹑增升。种种不一。各以类聚。若或使之。而实无使之者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1-25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九)守培法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九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二示色界天。五。初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五结名色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3-12-25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释觉空 恭诵MP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Oc4MwOujPCt0dHc5BuZ1g
佛教知识时间:2023-12-14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释觉空 恭诵MP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T1T5h65EHLWX4aJCl7H9Q
佛教知识时间:2023-09-23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尔时阿难、罗侯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
佛经时间:2023-09-09
妙法莲华经后序后秦沙门僧睿述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称芬陀利者,美其盛也。所兴既玄,其旨甚婉;自非达识传之,罕有得其门者。夫百
佛经时间:2023-08-30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 入不二法门第九《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入不二法门第九 入不二法门第九 一切现象界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虽然缘起法历历现前,却不是真实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 晋敦煌郡释灵摩罗刹,华言法护,本姓之氏。八岁出家,诵经日万言,志宏大道。遍游西域诸国。带梵经还中夏。译出贤劫正法华诸部。晋武末年,隐居深山。山有清涧,可取澡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2
南无羌佛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摘自南无羌佛原法音开示)今天我为大家讲什么呢?就开示至关重大的成就解脱关键佛法吧。这一次我必须要提醒大家,今天我对大家讲的法确确实实
佛陀住世时间:2022-10-03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
常见佛经时间:2022-09-27
《妙法莲华经》云:“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以五浊恶世,但乐着诸欲,如是等众生,终不求佛道。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迷惑不信受,破法堕恶道。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12
“妙法莲华经叙品第一”记载,日月灯明佛说《妙法莲华经》六十小劫,为德藏菩萨授记后入无余涅槃。佛有八子,皆一一成佛,“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12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世尊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当舍利弗再一再二向世尊请法时,世尊亦再一再二地制止舍利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12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中云,“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09
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㝹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
当阳玉泉寺时间:2022-05-15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
好好学佛时间:2022-05-07
1993年结夏妙境长老宣讲于正觉精舍第4讲 / 1993年6月9日〈叙品‧第一〉连载(三十)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我们中国佛教是大乘佛
当阳玉泉寺时间:2022-04-30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以投生为人而修成正果。云何山鸡能投生为人?原来每当法智大师在演说《法华经》时,总是见到一只山鸡在旁听法,七年如
宣化上人时间:2021-10-14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就很多了。普贤菩萨是华严经的会主,法华经的最后一品中
其他文章时间:2021-02-07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缘见因明,一般人眼根的见都必须要因,就是假借,要假借外在的光明才能够看到种种诸物。我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04
当你碰到冤家对头现前的时候,瞋恨心有可能会上来,巴不得他倒霉,巴不得他碰车,巴不得他得癌症赶快死了,见不到你,我很清净。瞋恨心上来时,是没有一点慈悲心的,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4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科举第三名(榜眼),这个人长得很庄严,也很有学问,德行也比较好。他有一次到印祖那里去,说他的前生是一个僧人(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4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业所感得的。那么它还有一些等流的这种余报,比如说你感得的这些资生用具,都是很晦暗,没有光泽,这都是你杀生所感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4
出家人专务世法,应赴经忏,贪图名闻,关心利养,佛行全缺,世行深追;至其极点,直使忘形,何止忘疲。悲乎痛哉!身居林下,心每耽忧:吃无功之饭,喝有味之茶,若不修行,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1-01-04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断恶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三、出离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使你福报大到,做全世界最有钱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04
问: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佛有佛之五蕴,乃至地狱、饿鬼、畜生、亦各有五蕴,岂不互相抵触乎?倓虚大师答:善哉问。按古德有答者曰:破相不破法
倓虚法师时间:2021-01-04
原文:倘惑业未尽,道果未成。纵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经生死,进少退多。以道不胜习,业能缚心。譬如坯器未烧,经雨则化。虽有前功,了无所益。以是之故,特开一信愿念佛,
印光大师时间:2021-01-04
问: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大爱圆融?要放弃这男女间的情爱吗?如果不放弃这份小爱,又如何让其不成为修行的障碍?大安法师答:提这个问题是有一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4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安徽婺源江湾人,是江易园居士的父亲。江邦济,秉性仁慈孝顺,年幼丧父,母亲詹氏抚养孤子极为严谨,时常对他有所责备,江邦济皆喜笑承受。生而好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04
云何作愿世亲菩萨在《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往生论)中讲: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这里的五念门是指:礼拜门、赞叹门、作
如瑞法师时间:2021-01-04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是。云何是地狱?曰苦苦,有情众生是。云何是鬼?曰幽隐悭贪众生是。云
倓虚法师时间:2021-01-04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在泄内火,不是病,也不须刻意治疗,多喝水,吃点儿糖醋萝卜,一日三餐清清淡淡,凡事莫着急
超然法师时间:2021-01-04
⒈董子明居士,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任吴佩孚将军的顾问。⒉他晚年摒弃世俗事务,专心精勤念佛。曾担任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的教员,每天固定在他所住的寮房
倓虚大师时间:2021-01-04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在没有什么讲头;在你们还以为不十分要听;因为各人的心行上差得太远。我亦不能不尽我的天职,只好一层一层讲下去。用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1-01-04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有多少财富,这是由他的福德力量所致。不是你想谋财就能得得到的。就是你命中有多少财富,这是你的业力带来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4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命运,能够受人尊重、能够长寿、能够有智慧、能够社会地位豪贵、能够有富财,这是从哪儿来?一定要知道他从哪里来。不是去搞人际关系。现在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3
我们看经文。这个是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相违性难,这是富楼那尊者心中提出的疑问。他说,七大的相状其实是违背我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03
佛还同时告诉我们,修十斋日,这是对没有时间修行的人,说你抽这十天做点好事,做一件比你平常做十件还多。十斋日怎样修?十斋日出自《地藏经》。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十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1-01-03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些成就。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修养。出言不慎,驷马难追,伤人伤己。戒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