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办。今教乘称秘密之法。禅宗标不传之文。则向何路而进修。从何门而趣入。若不得唯心之诀。正信无由得成。才得斯宗千门自辟。道不待求而顿现。行弗假修而自圆。如地遇阳春萌芽沸发。故云。若无观慧事亦不成。又此心能成一切能坏一切。成则顿成天真之佛。所以真觉大师歌云。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慈忍力。以此无生一门一成一切成。乃至三身四智八解六通无漏无为普贤万行。悉于无生一时圆满。故云。初闻阿字门即解一切义。所谓一切法不生。坏则渐坏有为无为功德之门。所以歌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乎心意识。故知。此心无幽不烛。有法皆知。察密防微。穷今洞古。故谓之灵台。故司马彪云。心为神灵之台。庄子云。万恶不可内于灵台。净名疏问云。玄义处处多明观心。已恐不可。入文复尔。将不坏乱经教耶。答。说经本为入道。若怀道。之贤触处观行。岂有寻求涅槃圣典而不观行者乎。但巧说得宜。非止不损文义。兼得观慧分明。分别法门非观何逮。岂有坏乱之咎乎。夫有所说意在言前。祖佛本意皆为明心达道。假以文义直指心原。岂可执诠迷旨背心求道耶。所以正法念处经偈云。天龙阿修罗。地狱鬼罗刹。心常为导主。如王行三界。心将诣天上。复行于人中。心将至恶道心轮转世间。宝雨经云。云何菩萨得奢摩他毗舍那善巧。谓此菩萨心善巧已。观察诸法如幻如梦。思惟诸法此是善法此非善法。此出离法此不出离法。谓诸菩萨观一切法皆依于心。心为自性。心为上首。能摄受心。善调伏心。善了知心。故能摄此一切诸法。既善调伏。又善了知。由此因缘。便能修习奢摩他法如是系心。如是止心。及安住心。勤修如是奢摩他故。便能安住心一境性。弘道广显定意经云。彼德本者。了识心本。以此心行慈及众生。识了知彼空无我人。其心德本助劝于道。故知心为德本。即是总相。心佛众生三之别相。心是总相者。法界染净万类万法不出一心。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故名总相。余染净二缘各属二类。然总相说十法界中。六道为染四圣为净。则十法界中染净二缘。凡圣两道。俱不出一心矣。故经云。心能导世间。即自在义。心能遍摄受。即随行义。如是一心法皆自在随行。金刚三昧论云。出世之因者。入实相观。出世之果者。一味解脱。故知初则信心而入道。后则证心而得果。始终不出宗镜矣。又楞伽经偈云。唯心无所有。诸行及佛地。去来现在佛。三世说如是。贤劫定意经云。等视一切诸法。根原皆如是。谛本无所有。是曰一心。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云。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色。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疏释云。此颂显于具分唯识。此不相知义。谓非唯所画之法自不相知。喻所变之境无有体性。能画之心念念生灭自不相知。故亦不能知于所画。双喻心境皆无自性各不相知。故言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又虽不知画心而由心能画。喻众生虽迷心现量而心变于境。又由不能知所画但画于自心故能成所画。喻众生由迷境唯心方能现妄境。又喻正由无性方成万境。故云诸法性如是。应观法界性者。即真如理观。一切唯心造者。即唯识事观。以理观唯识之性。诸佛证此为成佛之体。以事观唯识之相。众生达此为出离之门。如华严演义云。良以一文之妙摄义无遗。一偈之功能破地狱。故普贤菩萨告善财言。我此法海中无有一文。无有一句。非是舍施转轮王位而求得者。非是舍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释曰。以一是一切之一故。称性之一故。纂灵记云。有京兆人。性王。失其名。本无戒行。曾不修善因患致死。被二人引至地狱。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教诵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苦。其人诵已遂入见王。王问。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持一四句偈。具如上说。王遂放免。当诵此偈时。声所至处。受苦之人。皆得解脱。后三日方稣忆持此偈。向诸道俗说之。参验偈文。方知是华严经夜摩天宫无量菩萨云集所说即觉林菩萨偈。意明地狱心造了心造佛地狱自空耳。故知若观此心言下离苦。不唯破地狱界。乃至十法界一时破。以入真空一际法故。则平等真法界。无佛无众生。此非妙术神通假于他势。以法如是故。可验自心不可思议神妙之力。高而无上。渊而不深。延而不长。促而非短。广而无相。显而无踪。有而不常。无而不灭。照体独立。称性普周。妙万物故称之为神。孕一切故名之为母。统御该摄通变无穷。任照忘疲。若明镜之写像。应缘无作。犹虚谷之传声。居方而方相分明。处圆而圆文显现。在悟而悟成诸佛。堕迷而迷作众生。迹任千途本地不动。台教云。心如幻化但有名字。名之为心。适言其有。不见色质。适言其无。复起虑想。不可以有无思度故。名心为妙。非是待成妙。以绝待为妙。故傅大士称为妙神。亦云妙识。妙神即是法身佛。若无妙神谁受寂灭乐。宝藏论云。其为也形。其寂也冥。本净非莹。法尔天成。光超日月。德越太清。万物无作。一切无名。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恒沙而用。混沌而成。谁闻不喜。谁闻不惊。如何以无价之宝。隐于阴入之坑。是以体之即妙即神。显无价之宝。迷之成成昧。堕阴入之坑。遍览圆诠。释之莫尽。仰唯诸圣赞之靡穷。可谓入道玄关成佛妙诀。乃至凡圣因果行位进修。不离此心而得成办。契同心性何德不收。以一切法随所依住。皆于一心顿圆满故。如斯之事。岂非绝待之妙耶。如法华玄义云。绝待明妙者为四。一随情三段法起。若入真谛待对即绝。故身子云。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说。此三藏经中绝待意也。二若随理三假。一切世间皆如幻化。即事而真。无有一事而非真者。更待何物为不真耶。望彼三藏绝还不绝。即事而真。乃是绝待。此通教绝待也。三别教若起。望即真之绝。还是世谛。何者非大涅槃。犹是生死世谛。绝还有待。若入别教中道待则绝矣。四圆教若起。说无分别法。即边而中。无非佛法亡泯清净。岂更佛法待于佛法。如来法界。故出法界外。无复有法可相形比。待谁为。形谁得妙。无所可待。亦无所绝。不知何名。强言为绝。大涅槃经云。大名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故为大。譬如虚空不因小空名为大也。涅槃亦尔。不因小相名大涅槃。妙亦如是。妙名不可思议。不因于而名为妙。若谓定有法界广大独绝者。此则大有所有。何谓为绝。今法界清净非见闻觉知不可说示。经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止止不须说。即是绝言。我法妙难思即是绝思。又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亦是绝叹之文。不可以待示。不可以绝示。灭待灭绝。故言寂灭。又云。一切诸法。常寂灭相。终归于空。此空亦空。则无复待绝。中论云。若法为待成。是法还成待。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华首经云。既得无生忍。此不生无生。生即无生。是名绝待。降此已外若更作者。绝何物显何理。流浪无穷则堕戏论。乃是迷情分别绝待不绝。非绝非待待于亦待亦绝。言语相逐永无绝矣。何者言语从觉观生。心虑不息语何由绝。如痴犬逐块徒自疲劳。块终不绝。若能妙悟寰中息觉观风。心水澄清言思皆绝。如黠师子放块逐人。块本既除。块则绝矣。妙悟之时。洞知法界外无法而论绝者。约有门明绝也是绝亦绝。约空门明绝也。如。駃马见鞭影无不得入。是名绝待妙也。用是两妙妙上三法。众生之法亦具二妙。称之为妙。佛法心法亦具二妙。称之为妙。问。何意以绝释妙。答。只唤妙为绝。绝是妙之异名。如世人称绝能耳。又妙是能绝。是所绝。此妙有绝之功。故举绝以名妙。此绝非是断绝。以无尽为绝。如还原观云。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之内。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依即正。即染即净。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彼即此。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即三身即十身。何以故。理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如上事相之中。一一互相容相摄。各具重重无尽之境界也。经颂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是次第展转成。此无碍人方得悟。问。据其所说。则一尘之上理无不显。事无不融。文无不释。义无不通。今时修学之徒。云何晓悟达于尘处。顿决群疑。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云何名净。何者名真。若为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是涅槃。云何名烦恼。云何是菩提。何者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请垂开决。闻所未闻。答。大智圆明睹纤豪而观性海。真原朗现。一尘之处以眺全身。万法显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何以故。由此一尘虚相能翳于真。即是染也。由尘相空无所有即净也。由于尘性本体同如。即是真也。由此尘相缘生幻有。即俗也。由于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也。由观尘生灭相尽空无有实。即涅槃也。由尘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别。即烦恼也。由尘体本空缘虑自尽。即菩提也。由尘相体无遍计。即小乘法也。由尘性无生无灭依他似有。即大乘法也。如是略说。若具言之。假使一切众生怀疑。各异一时同问如来。如来唯以一个尘字而为解释。宜深思之。经颂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余。依此义理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也。所言即者。现今平等。故此一心法门。如镜顿现不待次第。如印顿成更无前后。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不俟推寻。若待了达而成。皆为权渐。若能观于心性之一。则是一道甚深。即正道之一。是唯一之一。千佛同辙。今古不易之一道也。亦云一路涅槃门。亦云一道出生死。
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犹如百华共成一蜜。故知万法同会斯宗。若谛了之一切在我。升沉去住任意随缘。示圣现凡出生入死。变化难测。运无作之神通。隐显同时。阐如幻之三昧。是非冥合。逆顺同归。语默卷舒。常顺一真之道。治生产业。不违实相之门。运用施为。念念而未离法界。行住坐卧。步步而常在其中。若不信之人对面千里。如寒山子诗云。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汝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如明达之者。寓目关怀悉能先觉。若未遇之子可以事知。举动施为未尝间断。如蔡顺字君仲。以孝闻。顺少孤养母。常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啮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脆问其故。母曰。有急客来。吾啮指以悟汝耳。又唐裴敬彝。父为陈王典所杀。敬彝时在城。忽自觉流涕不食。谓人曰。我大人凡有痛处吾即不安。今日心痛手足皆废。事在不测。遂归觐父果已死。又唐张志安居乡闾称孝。差为里尹。在县忽称母疾急。县令问。志安曰。母有疾志安亦病。志安适患心痛。是以知母有疾。令拘之差人覆之。果如所说。寻奏高表门闾。拜为散骑常侍。问此宗所悟还有师不答。此是自觉圣智无师智自然智之所证处。不从他悟。自证之时法从心现。不从外来故无师。契而能自得阿耨菩提。楞伽经云。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善自觉圣智相及一乘。我及余菩萨。若善自觉圣智相及一乘。不由于他通达佛法。又经云。舍利弗复问。何故诸贤复发此言。从今日始不以佛为圣师。诸比丘报曰。从今日始自在其地不在他乡。自归于己不归他人。以为师主不用他师。是以故往不以佛为圣师。乃至于是世尊赞诸比丘。善哉善哉。其于诸法无所得者。乃为真得。此乃但可自知。方见真实。所以千圣拱手作计校不成。如经颂云。言语说诸法。不能显真实。平等乃能见。如法佛亦尔。所以永嘉歌云。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又先德偈云。不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斯乃真照无照。真知无知。何者若有照则有对处。故云。随照失宗。若有知则被知碍。故云。法离见闻觉知。如信心铭云。纵横无照。最为微妙。知法无知。无知知要。达此要者。即无一法可同。无一法可异。无一法可是。无一法可非。则何用外求知解。古德歌云。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无知音。今时学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所嗟世上岐途者。终日崎岖枉用心。平坦旃檀不肯取。要须登陟访椿林。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小秤买他金。故大涅槃经云。如平坦路一切众生悉于中行。无障碍者。中路有树其阴清凉。行人在下憩驾止息然其树阴常住不异。亦不消坏。无持去者。路喻圣道。阴喻佛性。是以若达此宗归于自地。室中宝藏岂是外来。衣内明珠非从他获。若能开发秘藏。得现前受用之荣。货易神珠。息积劫贫穷之苦。非数他宝。岂徇彼求。则润己之智藏何穷。利他之法财无尽。问。若言无师自证者。即堕自然之计。执从他解者。仍涉因缘之门。且大道之性。非是自然。亦非因缘。云何开示而乖道体。答。为破他求故说须自证。为执自解故从他印可。若当亲省之时。迷悟悉空自他俱绝。非限量之所及。岂言论之能诠。所以牛头初祖云。夫道者。若一人得之道即不遍。若众人得之道即有穷。若各各有之。道即有数。若总共有之。方便即空。若修行得之。造作非真。若本自有之。万行虚设。何以故。离一切限量分别故。明知说自说他言得言失者。若约圣教则是随世语言破执方便。若依意解。尽是限量分别不出情尘。但不执教以徇情。则方见性而达道问。初心学人悟入此宗。信解圆通有何胜力答。若正解圆明决定信入。有超劫之功。获顿成之力。虽在生死常入涅槃。恒处尘劳长居净刹。现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匪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见。如太子具王仪之相。迦陵超众鸟之音。将师子筋为琴弦。余音断绝。以善见药而治病。众患潜消。若那罗箭之功。势穿铁鼓。似金刚锤之力。拟碎金山。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菩提妙果。弗假修而自圆。乃至等冤亲。和诤论。齐凡圣泯自他。一去来。印同异。融延促。混中边。世出世间不可称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之力。莫能过者。亦名佛力。亦名般若力。亦名大乘力。亦名法力。亦名无住力。所以先德释云。无住力持者。则大劫不离一念。又云。色平等是佛力。色既平等则唯心义成。故知观心之门理无过者。最尊最贵绝妙绝伦。有刹那成佛之功。顿截苦轮之力。大涅槃经云。譬如药树。名曰树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能灭诸病。树不作念。若取枝叶及皮身等。虽不作念能愈诸病。涅槃亦尔。是以若于宗镜有圆信圆修。乃至见闻随喜一念发心者。无不除八万尘劳三障二死之病。大品经云。如摩尼珠。所在住处一切非人。不得其便。以珠着身。闇中得明。热时得凉。寒时得温。若在水中随物现色。即况识此自心如意灵珠。圆信坚固一切时处。不为无明尘劳非人之所侵害。则处繁不乱。履险恒安。高而不危。满而不溢。台教引佛藏经云。无名相中假名相说。皆是如来不思议力。譬如有人嚼须弥山飞行虚空。石筏渡海。负四天下及须弥山。蚊脚为梯登至梵宫。劫尽烧时一唾劫火即灭。一吹世界即成。以藕丝悬须弥山。手接四天下雨。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相无为无生无灭。令人信解。甚为难有。甚为希有。若少有所得。与佛法僧诤入于邪道。不听出家受戒饮一杯水。当知经明无生外用。以显妙理因果无生。是则不了一体三宝常住。不听出家。言不听者。若不解此戒不具足。若约观心者。一刹那起名一众生。即起即灭名为一期。念念之中恒起三毒。即当劫尽三灾。三毒贪为首。三灾火为端。以不思议止观观此三毒。一念贪心无有起处。即是一唾劫火而灭。了念成智即是一吹世界而成。乃至一切不思议希有之事。但达一念无明心成诸佛智。无有不洞晓之者。若不解此非唯不听出家。一切万善皆不成就。以不知佛法根本故。大智度论云。复次有人谓地为坚牢心无形质皆是虚妄。以是故。佛说心力为大。行般若波罗蜜故。散此大地以为微尘。以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少香味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心无四事故所为力大。又以心多烦恼结使系缚故令心力微少。有漏善心虽无烦恼以心取诸法相故。其力亦少。二乘无漏心虽不取相以智慧有量。及出无漏道时六情随俗分别取诸法相故。不尽心力。诸佛及大菩萨智慧无量无边。常处禅定。于世间涅槃无所分别。诸法实相其实不异。但智有优劣。行般若波罗蜜者。毕竟清净无所挂碍。一念中能散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国土。大地诸山微尘。故知真心有此大力。众生妄隔而不觉知。金光明经疏云。如日光能照天下。不能照道理。心智之光明能发智照理。故心是光。若心痴闇体则憔悴。心有智光肤色充泽。故云。般若大故色大。般若净故色净。即是明也。天下万物唯人为贵。七尺形骸不如灵智为贵。所以观之心贵心即是金。又知依知正名光。知一切法无一切法为明。是以若于宗镜才有信入。便生圆解能发真正菩提心。更无过上。是无等等心。是最胜心。是最实心。止观云。发此心者。能翻一一尘劳门即是八万四千诸三昧门。无明转即变为明如融冰成水。更非远物。不余处来。但一念心普皆具足。如如意珠。非有宝非无宝。若谓无者。即妄语。若谓有者。即邪见。不可以心知。不可以言辩。众生于此不思议不缚法中。而思想作缚。于无脱法中。而求于脱。是故起大慈悲兴四弘誓。拔两苦与两乐。故名非缚非脱真正菩提心。此发一菩提心。即一切菩提心。譬如良医有一秘方。总摄诸方阿伽陀药功兼诸药。如食乳糜更无所须。一切具足如如意珠。乃至此一心是大中大。上中上。圆中圆。满中满。实中实。真中真。了义中了义。玄中玄。妙中妙。不可思议中不可思议。若能如此。简非显是。体权识实。而发心者。是一切诸佛种。譬如金刚从金性生。佛菩提心从大悲起。是诸行先。如服阿娑罗药先用清水。诸行中最。如诸根中命根为最。佛正法正行中此心为最。如太子生具王仪相。大臣恭敬有大声名。如迦陵频伽鸟壳中鸣声已胜诸鸟。此菩提心有大势力。如师子筋弦。如师子乳。如金刚锤。如那罗延箭。具足众宝能除贫苦。如如意珠。虽小懈怠。小失威仪。犹胜二乘功德。举要言之。此心即具一切菩萨功德。能成三世无上正觉。若解此心任运达于止观。无发无碍即是观。其性寂灭即是止。止观即菩提。菩提即止观。如上广赞。发此圆信菩提心人。实为难有。若凡夫外道迷于此心。而为分段生死。藏通二乘背于此心。而作有余涅槃。乃至通教菩萨始发大乘之人。体于此心只成自性之空。别教菩萨至大乘之终悟于此心。虽见不空为十法界之所依。然即今未具。犹假别修次第生起。俱不能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以不识故。皆不能发此无上无等最胜广大不可思议菩提之心。所有悲愿智行俱不具足。若一发此心。功德无际念念圆满十波罗蜜。故净名经云。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今宗镜正为开示此心。一一搜穷重重引证。普为一切法界含生凡有心者。愿皆信受。才得信入法尔自然发此无上菩提之心。便坐道场行同体大悲。起无缘慈化。是以十方诸佛赞了此心。能发菩提者功德无尽。如华严经云。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问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故。菩提心者。犹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菩一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菩提一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生欲热使清凉故。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菩提心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菩提心者。如水精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菩提心者。如白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故。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菩提心者。犹如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含爱毒故。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故。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物故。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菩提心者。则为授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菩提心者。如净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三乘智故。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修罗故。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乃至善男子。如有宝珠名自在王。日月光明所照之处。一切财宝衣服等物。所有价直悉不能及。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自在王宝亦复如是。一切智光所照之处。三世所有天人二乘漏无漏善一切功德皆不能及。善男子。海中有宝。名曰海藏。普现海中庄严事。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普能显现一切智海诸庄严事。善男子。譬如天上阎浮檀金。唯除心王大摩尼宝。余无及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阎浮檀金亦复如是。除一切智心王大宝。余无及者。乃至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胜功德法。如上略录。华严大教一百二十门。赞发此心功德广大无边。然经中虽引诸希奇珍宝譬况。皆是世间有限之物。以比妙。将浅况深。宁齐出世无尽之珍。岂等佛法难思之旨。故知世出世间。天下之贵无过心宝。如师子奋迅。威猛最雄。象王蹴蹋。势力无等。所以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云。尔时大树紧那罗王白言。世尊。我闻菩萨所有三昧。名曰宝住。若有菩萨得是三昧。一切法宝。诸功德法。自然而得。佛告紧那罗王言。若有菩萨欲令佛宝种性不断。法宝种性僧宝种性不绝者。修集生起八十种宝。所谓不忘一切智宝之心。乃至观空无相无愿解脱门宝心。入甘露门故观一切法无生。宝心得无生法忍故。见一切法如幻如梦如焰如影如响如水月。宝心不住诸见故。观因缘法。宝心离断常见故。离诸边见垢秽。宝心离于二故。入无二法门。宝心觉一道故。离一切行。宝心至正位故。正观法位。宝心一切法平等故。集助一切菩提法。宝心觉了一切佛法故。乃至喻如大海为众法主集一切宝。一切众宝皆悉来归。于是海中出生诸宝。如是紧那罗王。菩萨得是宝住三昧。为诸一切众生之主。集一切宝。一切法宝皆悉归趣。是以祖师云。一切宝中心宝为上。故知一切法宝皆归宗镜中。无有法财珍宝而不积聚。如入法界体性经云。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以何因缘名以三昧为宝积耶。佛告文殊师利。譬如大摩尼宝善磨莹已安置净处。随彼地方出诸珍宝不可穷尽。如是文殊师利。我住此三昧观于东方。见无量阿僧祇世界现在诸佛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如是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如是。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我皆现见是诸如来住此三昧为众说法。文殊师利。我住此三昧不见一法。然非法界。释曰。宝积三昧者。即一切众生心是。无量功德聚犹如世间宝积。若能住此一心宝积三昧有何功德宝而不知。故能见十方佛宝普照无余。所以云不见一法然非法界。是以万类之中唯心为贵。如金翅鸟。命终之后骨肉散尽。唯有心在。难陀龙王取此鸟心。以为明珠。转轮王得以为如意珠。然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幻身虽灭真心不坏。如经云。如劫烧火不烧虚空。又祖师云。百骸虽溃散一物镇长灵。若能了此常住真心。即同获于如意珠宝。若得之者。广济于法界。用之者。普润于十方。以此诸大乘经中十方诸佛同共赞扬此菩提心。况如无际虚空。未言少分。若下位浅智焉敢言之。故先德释涅槃教义云。种种名目只是一心法。此法即是佛师。诸菩萨母。诸佛菩萨辩不能宣。凡夫千舌岂解揄扬。二乘百盲焉能舞手者哉。此论开发信入功德无边。若但见闻设不信乐。尚种善根。无空过者。如华严经云。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消。要穿其身出在于外。何以故。金刚不与肉身杂秽而同止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何以故。此少善根不与有为诸行烦恼而共住故。佛子。假使干草积同须弥。投火于中如芥子许。必皆烧尽。何以故。火能烧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何以故。此少善根性究竟故。佛子。譬如雪山有药王树。名曰善见。若有见者眼得清净。若有闻者耳得清净。若有嗅者鼻得清净。若有尝者舌得清净。若有触者身得清净。若有众生。取彼地土亦能为作除病利益。佛子。如来应正等觉无上药王亦复如是。能作一切饶益众生。若有得见如来色身眼得清净。若有得闻如来名号耳得清净。若有得嗅如来戒香鼻得清净。若有得尝如来法味舌得清净。具广长舌解语言法。若有得触如来光者身得清净。究竟获得无上法身。若于如来生忆念者则得念佛三昧清净。若有众生供养如来所经土地及塔庙者亦具善根。灭除一切诸烦恼患得贤圣乐。佛子。我今告汝。设有众生见闻于佛。业障缠覆不生信乐。亦种善根无空过者。乃至究竟入于涅槃。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于如来所。见闻亲近所种善根。悉离一切诸不善法。具足善法故知若见若闻若信不信。皆得究竟无上善根。以见圆觉之佛普门之法故。以觉圆故无有缺减。以法普故自然具足。岂非究竟耶。所以华严初发心功德品颂云。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以出一切诸如来独觉声闻安乐故。十方国土诸众生。皆悉施安无量劫。劝持五戒及十善。四禅四等诸定处。复于多劫施安乐。令断诸惑成罗汉。彼诸福聚虽无量。不与发心功德比。又教亿众成缘觉。获无诤行微妙道。以彼而校菩提心。算数譬喻无能及。一念能过尘数刹。如是经于无量劫。此诸刹数尚可量。发心功德不可知。又颂云。所说种种众譬喻。无有能及菩提心。以诸三世人中尊皆从发心而得生。华严指归云。明经有十种益。一见闻益。谓此见闻如来及此遗法所种善根。成金刚种不可破坏。要心成佛。如性起品云。佛子。乃至不信邪见众生见闻佛者。彼诸众生于见闻中得种善根果报不虚。乃至究竟涅槃等。二发心益。谓信位既满称彼佛怀发此大心。此心即是普贤法摄。是故融通即遍无尽时处等法界。既入彼摄彼即全诸位。悉皆成满。故经云。初发心即是佛故。悉与三世诸如来等。三起行益。谓若起一普贤行时。即遍一切行。一切位。一切德。一切法。一切处。一切时。一切因。一切果。穷尽法界具足一切。如帝网等。故经云。菩萨摩诃萨得闻此法。以少方便疾得菩提。四摄位益。谓信等五位。一一位中摄一切位。然有二门。一全位相是门。即一切位是一位故。十信满处即便成佛。二诸位相资门。则一位中具一切位。如十信中有十住乃至十地。故经云。住于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如十玄门。五速证益。依此普门一证一切证。如经明地狱众生蒙光灭苦。才从地狱门出升兜率天。闻此普法即得十地者。明是此法之深益。六灭障益。依此普法亦一断一切断。如前兜率天子非直自身顿得十地。亦乃毛孔香熏全示众生。顿灭无量烦恼。并是普法之胜力。七转利益。普行亦成即能顿益无边众生。悉亦同得此十地法。如前兜率天子得十地已毛孔中出盖云供养佛。经云。若有众生见此盖云者。彼诸众生种一恒河沙转轮王所植善根等。八造修益。如善财依此普法。一得一切得。以前生曾见闻普法成金刚种。遂令今生顿成解行。九顿得益。如经明六千比丘顿见如来得十眼境界。祇洹林中不可说尘数菩萨。顿得无尽自在法海等。十称性益。谓依此普法一切众生。无不皆悉称其本性在佛果海中。即是旧来益。如经明于佛身中见一切众生已成佛竟已涅槃竟。是以此宗镜录中并是称性而谈约本而说。因果皆实理事俱真。以是圆满之宗普门之法。见普法故名为普眼。普法者。一具一切。一一称性同时具足。眼外无法。乃称普眼。亦名普眼经。遂令见闻之人皆同性得。以此性无尽则所益何穷。故能总括无边该通一切。摄前则摄后。如举初步即到千里之程途。得一则得余。犹观天月即了一切之水月。故知有教的有其位。有法必有其人。如地狱众生见闻为种。处八难内超十地阶。善财童子行解在躬。于一生中圆多劫果。文理有据果报非虚。可示后贤同继斯种。所以如来藏经中校量功德受持此经。供养过去恒河沙现在诸佛。造恒河沙七宝台高十由旬。日日如是。乃至五十恒河沙七宝台。供养恒河沙如来。不如有人喜乐菩提受持此经。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释曰。七宝是限量之财。供养乃有为之福。若持此经者。则一乘常住之宝。真如无尽之福。如法界比微尘。。岂可校量乎问。此发菩提心当有几种。依何等菩提发心。便获如是功德答。若约横论随根所证有四种菩提。若约竖论。依初中后有三种菩提又发有二种。一是起发。二是开发。起发即一乘十信之首。开发即一乘十住之初。今所赞者。是四种之中依上上根。佛之菩提。若宗镜所赞。多取圆信起发之发。若引华严。或是初住开发之发。又今论发者。不依人依法。顿悟自心万行圆足。故称曰发如华严论云。发心有二。一有久从生死苦厌苦发心。有得三乘。一乘之果名自觉圣智。亦名佛智自然智无师智。二依先觉者。劝令知苦本方能发心。夫发心者。又有此二种。若言要依先佛发心者。即有常过。即同外道常见。即先觉者。以谁为师。转转相承不离常见。若有古时常佛为展转之师。即古佛自体自真不随妄者。即不可践其古迹。为真自常真。不可以真随生死故。即生死是常生死。佛自是常佛故。若也众生定有生死者。生死自常生死。不可得成真故。此是断见。此二种俱非。不离断常也。为一切众生生死无性本无生死。横计生死本非生死。一切诸佛本无自性故。实无菩提。亦无涅槃。而众生妄谓诸佛有菩提涅槃。若有众生能如是知者。名为发心。名为诸佛。名为见道。而能开悟一切众生。是达无明者。无明本无。诸佛亦无。名为觉者。但以无依无住无体无性妙智。能随响应对现色身。能以此理教化众生。名为大悲。故不可有得有证。有忻有厌。有取有舍。有古有今。有真有假。发菩提心也。如是发菩提心。不为长夜无明之所覆故。又云。善财白德云比丘言。我已发无上菩提心者。已于文殊师利所。发菩提心。为知菩提无证修无所求故。但求菩萨方便三昧加行。其菩提心自然明白无垢。犹如空中有云。云亡其虚空自空。不复云求虚空也。以明但修菩萨三昧观照以治执障。然菩提心无有修作留除之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是故今以妙山。像以止观二门七菩提之助显方便。菩提心自明白。及至菩提明白。即菩萨行诸三昧自是菩提。不复别有菩提。而自明白。以明菩萨处于世间修诸万行。世问万行乃至菩提。涅槃性自离故。以将此法教化迷流。不了此者而令悟达性空无垢之智。以净诸业令苦不生。名为大悲。犹如化人教化幻士。以智观业。随时随根十方等利。无心意识。智幻利生。以此义故。但求菩萨一切诸行。以明即行是菩提一切无生灭。故云我已发无上菩提心者。
以明信心菩提虽未有三昧加行显发已知无所修无所求故。今求菩萨行者。以明方便三昧相印。方明行及菩提如实无二。于此之中不可说言。诸行无常是生是灭。如此经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当现前。是知菩提之心不生不灭。无得无依。所云求菩萨行者。是方便显发。当显发之时则理行无二。所以般若会中。舍利弗念。须菩提依何法门善说般若。须菩提云。我以无依故辩说如是。诸佛第子。若于一切无依。皆法尔如是。非我能为。亦如妙善堂中天鼓说法。称为无依印法门。故古偈云。识心达本如如佛。毕竟无依自在人。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净心具足诸法吴汝钧上面讨论的一念心具足诸法,是就平常的一念心而言,而人的平常的一念心,总是倾向于染污方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1
三、附 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莲花色是佛世时代神通第一的比丘尼,她有些什么特殊的事迹吗?莲花色聪明美丽,但是她的遭遇却不幸。最初母亲为她找了一个女婿,可是后来母亲却和女婿有了私情。莲花色女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二、如何开悟?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天台大师给我们说,我们的病有六种缘,这讲道理,有六种缘。第一种是「四大不顺」,这四大是讲地水火风,我们中国人讲阴阳五行,讲这些气。四大不调,人身体就不舒服,就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3
【原文】迄高宗永徽辛亥岁闰九月四日,忽垂诫门人曰: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据《五灯会元》卷一)【译文】到了唐高宗永徽辛亥年(651)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 不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7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 持戒为节欲的根本02以修道来对治五欲,有两种生活方式,一是在家的弟子,一是出家的弟子。在家的佛弟子,要不给五欲的洪流冲没,至少要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4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主要讲了什么?02第五《坐禅品》:《坐禅品》记述六祖大师为闻法的大众开示修习禅定不是在着心、着静和不动上修行。坐禅的意义是: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3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三讲 多欲为生死的根本01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中的第一觉悟是说佛教的世界观;从第二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佛说八大人觉经》原文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慈悲伟大的佛陀!您可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多么混乱啊!我们现在的人心多么险恶啊!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恐惧中生活!我们几乎时时都在苦难里挣扎!有些儿童只知道顽皮嬉戏,不知道读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们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师兄(师姐)的新居落成了!感谢建筑师,设计这座美仑美美奂的新居;感谢所有工人,不怕风吹日晒地集体创作;感谢亲朋好友,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2
人死亡的一刻究竟是什么时间?脑死,但心脏还在跳动,他还没有死;心脏停顿了,但身体仍有温度,也还没有死亡。一条蚯蚓,我们把牠断成两截,牠两头都在跳动;生命是一个,究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三讲多欲为生死的根本02以慈悲代替贪欲,以智慧融化情感,不让心中生起杂染欲,自然就不会‘多欲为苦’了。俗话说:‘欲望不多的人,就没有失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五、靠不住的世界“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有人说:“我们明明不是有眼睛吗?这不是耳朵吗?这不是鼻子吗?怎么会说没有呢?”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佛法真义】「体相用」的真义常有人问: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是什么意义?也有人问:佛教常说「体相用」,这又有什么意义?在佛教里,用「三」来表示的名相为数很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初四句,是三业赞叹中的意业赞叹,即观音从意业上显示化度众生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13课丨如何过上没有烦恼的人生?03三、生死流转我们读《般若心经》,主要是为了要有般若,证悟般若智慧,超越对待、超越有无、超越生死之外,去认识自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8课丨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3三、如何除苦怎么样除苦?科学的发达,能解脱人一部分的痛苦;医学发达,能给人类延年益寿;经济发展,改善大家的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有个村庄里,两户人家比邻而居。东边这一家的主人王善有一天外出办事,返家途中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和尚,跛着脚沿路托钵乞食,步履维艰,于是他上前就说:「师父,请您到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追求快乐,是一般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一个人如果拥有财富、健康,乃至儿女成群、子孙满堂,却独缺快乐,生命将失去意义。如要拥有快乐,那就是常常感?满足。——星云大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2二、说到“观自在菩萨”,我们必须先了解“菩萨”常有人以为菩萨一定都是神通自在、飞行去来、神通变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佛教在印度或中国,有不少关于钵的故事,能否为我们开示?有关钵的故事,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金碧峰禅师与玉钵的故事。金碧峰禅师是一位道行高深的行者,他对世间一切都不贪爱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1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下卷将《般若心经》经文分段阐述。星云大师通过一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一相无相分第九「须菩提!你认为须陀洹会生起这样的心念?『我已证得须陀洹果!』」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佛陀!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圣流,而事实上是无所入的,不执着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
八、显益1、三十三身(圣身)【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前面的开头,是起问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和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我提出六点来说明,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发财方法,后三点是佛教发财的方法。(一)勤劳“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29
六 劝注重因果甲 明因果之理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6
成刚法师答:大师,您说有病要治病吗?问:大师,您说有病要治病吗?师父:治病要治心,心是病的根本。祖师不说么,色身有病还得心药医。心药医就是我们心里要心平气和,了然无事。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2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清远一、序言中国佛教诸宗派中,以《华严经》为主体论的华严宗,独具幽玄的理论思想,亦属中国佛教哲学的中柱。所谓《华严经》的思想渊源,是佛陀源自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2
吴亚平制紫砂壶龙凤呈祥长春第二届茶博会已经落下帷幕,前来参会的紫砂大师吴亚平和其女吴敏对长春茶文化的氛围赞赏有加。近日,吴亚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跟6年前我在长
茶器茶具时间:2024-07-18
在佛教的称谓中,名僧、高僧、大师、法师这两对名称是有区别的。名僧是指有名的僧人,梁宝唱曾撰《名僧传》,记录当时名僧的事迹。后来梁慧皎又编《高僧传》强调德行高超的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5
在这个年代,分手似乎成了家常便饭,感情似乎也开始变的廉价了。如果女友分手十天都没有联系我,我应该如何挽回她呢?接下来就让大师教教你吧!1、分析原因。你要追溯到分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异地恋,现在是越来越普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到更适合的城市求学、求职。有很多异地的恋人既要饱受相思之苦,还要随时面临被分手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当一个人拥有一件东西的时候,或许不会觉得它有多美好,等到失去以后,才知道它的珍贵。爱情就是那样子的,当一个人拥有过爱情,失去后,那种失而不得的心情就会让自己坠入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几乎每一对情侣都发生过矛盾,经历过争吵或者是短暂分手。但是很多情侣最终还是走到了最后。和自己的男友走向了婚姻的殿堂。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在挽回中的技巧与方法。分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2
和自己的前男友分手后应该怎么挽回对方?是自己自暴自弃的颓废度日,还是不断的讨好对方卑微祈求。这样最后的结果只会演变成纠缠对方。怎么才能够正确的挽回自己的前男友?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2
婚姻是一座城堡,同时也是一座炼狱,两个人步入了婚姻就意味着要风雨同舟,共患难。都说打是情,骂是爱,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能够充分的了解彼此,才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婚姻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2
很多人都会认为,婚姻中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是对方的错,和自己无关。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自己又怎么没有错呢?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危机即是挑战,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还是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婚姻中吵架,不和,有矛盾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当你们因为一件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对方还会产生离开你的想法,那你就需要警惕了。这就是婚姻产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很多时候,人只有在知道自己真正失去某个人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这个人的对自己是有多么重要,才会知道自己对这个人的感情有多深。但是两人已经分手,想挽回娶不知道该怎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分手之后当我们自己冷静下来就会知道,有时候是自己太过任性,有时候是自己无理取闹。最后和男友关系越来越糟,最后只能分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在前男友心中的坏印象和他重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很多时候,当自己和老公大吵一架冷静后才发现,你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生活的压力太大,自己有每天都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打转,自己身为一个妻子的指责都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很多时候,情侣之间的分手后,女生是在等男生先低头认错,等着男生来安慰哄自己。但是很多的 男生对于这些并不擅长,有的是把比女生惹的更加生气,有的则是根本看不出女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不管是再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几次想要离婚的年头。总会有再见到自己的另一半的时候,心中没有欢喜。只是想着要不要一把掐死对方了事。那么,聪明的人都是怎么经营自己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章嘉大师与关公的因缘关公关云长原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人物,后被杀害。据说当吕蒙砍下关云长的头颅之后,关云长由於含冤而死,遂变为孤魂野鬼,四处游荡。后被隋朝的天台宗智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1
世界上有很多的感情都是令人遗憾的,有的是因为家庭分手,有的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不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自己曾经最爱的那个人最终都是错过了。怎么样挽回才能让自己不留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0
很多人情侣当初在一起的时候轰轰烈烈,但一走到分手的时候还是会痛苦不堪。爱情不是大白菜,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特别是女生女,总是比男生要脆弱一点,当被分手的一方想要挽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