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传 6

更多文章 2020-09-12

惟因老和尚传(6) 对于学会做人,惟因老和尚教导学人要懂得因果,时时不忘因果。他老人家指出“有人以为我们修行人能知过去未来”,这是错误的。因为“佛教不占卜算命,以四谛法——苦、集、灭、道,来判断一切。“具体说来,就是”现在得好果,是过去栽培善根,种了善因。想将来得到好果,就要现在栽培善因。”也就是如人们常言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真实不虚。正是这样,惟因老和尚还特别强调“重要的是现在收获不好,勿悲观消极,赶快下良种,合理施肥,把除虫等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将来就有好收成。现在收获虽好,也勿骄傲,不能放松,继续栽培下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去劳动,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老和尚经常叮嘱学人要记住“好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对于学习做人的教导,还强调,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做了好事,回向法界,与一切众生共,希望大家一起好;做了坏事,赶快忏悔,改过就好,勿护自己短处,要怀中解垢衣。”更重要的一方面,做人要想到大家,“还要认识到,倘若大家不好,我个人想好,也好不起来。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他人;同体大悲,见他人受苦,感同身受。”惟因老和尚希望修行人能时时保持“平常心是道”,正确应对现实,特别是在受苦遇难时,要“怪自己过去宿殃,非别人给与,甘心忍受,不怨天尤人”。只有这样,才能发长远心,有坚固心,坚持修行。惟因老和尚在对学人进行教导时,注意从实际出发,视各人之根基而应机施教。他老人家认为,“有人认为初发心者,要先看小乘《阿含经》,后看大乘《般若》,循序渐进。若果先《般若》后《阿含》,便觉《阿含》乏味;而《阿含》是基础,基础坚固,方能建筑高楼大厦。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不过哦各人的机缘不同,不能强求一致罢了。”应当说,惟因老和尚的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正是光大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籍教悟宗”的禅修思想。达摩祖师在其《二入四行》禅法中曾指出,“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两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籍教悟宗。”惟因老和尚根据自己在虚公老和尚身边所得,结合长期禅修体验,认为初发心习禅修,不能开口“大乘”,闭口“般若”,而是要识得自己根器。若是资粮不够,《阿含》又何尝不是“籍教悟宗”的因缘?由此可见,惟因老和尚对达摩祖师的教导是心领神会,运用自如。对此,老和尚强调“看佛经悟佛理者开圆解,禅宗虽说教外别傅,其修行路径也不能离开经教。”同时,他老人家进而拈出古代祖师所教,“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还同魔说。“希望学人真正懂得达摩祖师教诲的“藉教悟宗”,发心认真研读《金刚经》、《六祖坛经》等经典,并以此为基础,悟入于禅修之中。惟因老和尚在讲说开示时多次引用莲池大师的一段语録,强调“莲池大师说:‘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缘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不足尚矣。只看达摩对梁武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为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芩莲;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莲、枳朴,亦有当用,而桂附参耆亦当斥也。是故执经之一义误慧命。’”惟因老和尚奉此为圭臬,教导学人“学佛法的人,文化高者喜看理论深的经典,否则便觉无味;文化低者要看浅近知法有浅深,‘一切圣贤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果没有系统地看经论,往往看到有讲‘如来无法可说’、‘十地顿超’,也有讲‘不要躐等,要秩序渐进’。乍看觉得彼此有矛盾,莫明其妙。其实只要深入就会明白。”惟因老和尚进一步指出,原来佛陀定法与人,说的法都是因病与药,病愈药废,医亦不立。执法亦是病,迷则以药治病,悟则无病无药。所谓‘如来无法可说’是对健康人所说的,病好了何需用药。过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舟。“惟因老和尚的这一观点,既是对莲池大师教导的贴切形象华的宣扬,又是对禅法与修持关系理解的探索,同时还可以说是对达摩祖师“藉经悟宗”遗教的一种圆满的诠释。更新于:2020-09-12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