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师妙谈真常与无常
在《坛经》顿渐品第八当中,有一位志彻禅师,他本来是江西人,俗名张行昌,是一名侠客。北方神秀大师的弟子们,因为嫉妒六祖大师得到了五祖的衣钵传承,使自己的师父无法成为名正言顺的祖师(注意,表面上是为了师父正名,而实际上,神秀大师根本不曾要求过这个名分。某些人暗地里想的,是为了把师父变成六祖,而自己好做“七祖”),所以,就派遣张行昌去刺杀六祖(东土大唐的伟大民族果然有大乘气象,杀个祖师,就如同儿戏一般,佩服,佩服)。
话说这六祖大师毕竟不同凡响,人家提前早就知道这事儿了,早就明达了其中的因因果果。于是,准备好过去世欠别人的十两黄金,就放在座位旁边,静静地坐在那里,恭候债主的光临。
夜幕降临之际,侠客张行昌潜入了祖师房内,六祖把脖子往前伸了伸,张行昌一看,嗬,不错,挺自觉呀!那俺就不客气啦,挥起宝剑,连砍三下。
——宝剑穿过了脖子,脖子穿过了宝剑,宝剑没坏,脖子没事儿,这,这,这是啥状况啊,从没遇到过呀!侠客傻眼儿了,愣在了那里。
——正在这时,脖子的主人,六祖大师发话了:“正法之剑,不做邪事;邪恶见解,不入正道。我只欠你黄金,不欠你性命呀!”
——一语犹若惊雷,把个大侠张行昌吓得晕倒在了地上。
好久以后,张大侠苏醒了过来,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忏悔之心,请求祖师原谅,愿意出家修道。
于是,六祖大师,就把准备好的十两黄金递给了他,好言安慰:“你赶快离开这里吧,免得我的某些弟子们,反过来,要伤害你。将来,你出家以后,现了僧相,再来找我,我会收你为弟子的。”
侠客张行昌,领受了祖师的教导,连夜离开了。
然后,找地方出了家,受戒之后,修行非常精进。许久后的一天,忽然想起了祖师的嘱托,便不远千里,前来曹溪参拜。
一见面,六祖大师就说:“我想念你好久了(看来,祖师也并非无念,而是常生无念之正念也),你怎么才来呀!”
出家后的大侠回答:“过去承蒙您宽恕弟子的罪行,如今我虽然已经出家,勤苦修行,终究也难以报答您的恩德呀!我想,恐怕只有用传承佛法、普度众生,来回报您了吧(嗯,不愧是个出家人)!”
“弟子经常看《大般涅槃经》,总是不能够明白常和无常的法义(参学之前多多念经与看经,这是基本功,古来如此啊),恳请您慈悲,为我解说一下吧。”
六祖大师回答:“所谓的无常啊,就是指佛性;而真常呢,就是指一切世间善法、恶法,以及种种分别心呀(这招儿够狠,直接把人家的见解掀翻了,倒扣过来,就差踩两脚了)!”
——“啊?祖师您说的,大大地违背了经文哪!”
六祖回答:“我传佛心印,怎么敢违背佛经(所谓教外别传,原来丝毫不曾违背佛经)呢!”
“经文里说,佛性是常,您却说是无常;一切善法、恶法,乃至于菩提心等等,都是无常,您却说是常。这就完全相违背了,也让我更加糊涂了(嘿嘿,这就叫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呀)。”
六祖回答:“《涅槃经》啊,我过去曾经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过一遍,于是就为她讲说,没有哪个字和哪点儿法义,不符合经文的。就算是为你,也终究不会有第二种说法呀(这叫做倚老卖老,你不是信俺么,俺就把你的胃口吊足喽,让你除尽所得与见解,放下了见解,才好接受向上一路)!”
——“哎,弟子见识浅薄,请您再详细地开示一下吧(大侠的思维分别,终于走投无路了)!”
六祖回答:“你是否知道呢?佛性如果就是恒常的话(就不会显现出一切妄念和一切虚妄的善恶诸法了),还说什么世间的一切善恶诸法呢(在众生来说,世间法历历在目,不容否定;在贤圣来说,一切善恶诸法虽如幻,而并非没有,也不必否定)!乃至于,经文常说,在无量大劫当中,连一个发菩提心的人都没有(这恰恰说明,佛性的常乐我净,也有不显现的时候)呢!”
“所以呀,我所说的佛性无常,才正是佛说的佛性真常之妙义啊(祖云: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佛性不会断,不属于两边,不属于常,也不属于无常,所以叫做真常;反过来也是一样,佛性既可以是常,也可以是无常,常与无常之时,都是佛性本身,一切常乐我净,一切善恶诸法,都是佛性本身,这才是佛性真常之妙义啊)!
“另外,如果一切善恶诸法,都是确定之‘无常’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每一样东西,都应该有一个‘无常’的属性,来容纳和显现生死轮回种种的无常现象(其实,这个无常属性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话,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无常’的属性,佛性的真常妙性,就和这个无常属性相矛盾了,于是,佛性的真常性,就有了许多无法包容的地方,不能到达(那还叫啥真常性呢,自相矛盾了。所以,一切善恶诸法都是确定的无常——这并不成立。因此,说一切善恶诸法是真常,没有问题。这恰恰表明了,真常妙性无处不在;也表明了,连‘无常’性也是无常的)。所以啊,我所说的善恶诸法与分别心是真常,正显发了佛陀所说,善恶诸法与菩提心无常的真义啊(连无常也无常,是名真常,这才是真无常啊)!”
“佛陀说法,都是应机之说。对于凡夫和外道,执着于四种邪常(1、执着于身体是常净,所以贪爱男女色身;2、执着于感受是常乐,所以贪求感官刺激,以为是享受;3、执着于意识心是常在,把它当做是自己;4、执着于一切法都有常我本体,所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实有),因此,佛陀先说一切善恶诸法,乃至于菩提心等等,都是无常。”
“再加上,对于声闻、缘觉的二乘修行人,在真常妙性当中,执着于四种无常(1、执着于色身就是不净;2、执着于感受就是无乐;3、执着于意识心就是无常;4、执着于一切法就是无我),因此,对于以上八种颠倒知见,佛陀特地在《涅槃经》的了义教法当中,为了破除这些偏见执着,而方便开显了佛性的常、乐、我、净,真实妙法。”
“可是,你却只依照佛经的文字,没有通达其中的内涵,反而违背了真实法义。把一切善恶诸法等等,理解为断灭的无常;把不可思议的佛性,理解为确定的死常。像这样错解了佛陀涅槃前最后的微妙开示,就算把《涅槃经》看上一千遍,又能有什么受益呢(看看,连不立文字的禅宗六祖,都说念经需要善于解义呀)!”
昔日的张行昌大侠,听到六祖这样的开示,放下了一切思维分别与理解之心,忽然间大悟(喔喔,这个杀手善根不浅呀),说了一首偈语(悟后说偈吟诗,往往都是不加思索地,直下说来,所谓现量之语,正是本来智慧),表述自己当下的悟境:
“因为人们往往守护着自己那颗无常的思维心,所以佛陀才说在思维心之外,还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佛性。不明白其中方便用意的人们啊,犹如在春天美丽的池塘里,反而去拾取瓦砾一样,到处寻找那个恒常佛性,真是颠倒呀!”
“如今,我听到了祖师的开示,不再四处攀缘,不再思维造作,佛性一下子就现前了。这并不是祖师传授给我的,我也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东西呀!”
看到弟子悟境已经透彻,于是,六祖大师告诉他:“你如今已经彻悟了,就改名叫志彻吧!”
——就这样,一位曾经的杀手,说好听点儿叫做侠客,在六祖大师的妙谈之中,放下了真常与无常的概念执着,于意根当中,彻悟本来,成长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禅师。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