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中因果报应论争述评
编辑:刘立夫 来源:闽南佛学
因果报应说是佛教的一个基本教义。在印度佛教中,它常常被称为业报轮回说。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不断流传,业报轮回说又同我国固有的善恶报应观念结合起来,深入到民俗信仰和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当中,产生了广泛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固守儒家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怀疑和批判。自两汉至西晋,由于佛教在中土的影响较微,问题尚处于萌芽阶段。而东晋及刘宋时代,情况大为改观,围绕因果报应问题的争论成了当时思想界一重大理论问题。随着论争的不断深入,又发展到齐梁之际的神灭神不灭之争。此种争辩在《弘明集》中多有反映。因果报应、业报轮回、三世报应、或者善恶报应等等,往往被当成同一概念之不同称谓。其实,这些概念的本来意义还是有差别的。回顾中土早期佛教史,亦能够发现此种差别。作为方便,不妨将印度佛教之报应观称为“业报轮回说”,慧远以前之中土传统报应观为“善恶报应说”,而慧远等人发挥之学说称为“三世报应说”。总而称之为“因果报应说”。亦即因果报应是一总名,其余三者为是个别、特殊之概念。当然,“名者实之宾也”,此种称谓仍为方便的作法。
在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说传入中国以前,中土曾流行一种与它相似的善恶报应观念。其基本特征就是“积善余庆,积恶余殃”。此说法散见于《周易·坤·文言》、《尚书·皋陶谟》、《国语·周语》、《老子》、《韩非子·安危》等诸多传统典籍中,既是一种残留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宗教信仰,又逐渐转化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伦理传统,深刻地影响了中土民众的善恶选择和道德行为,成为政治教化的组成部分。但东汉王充曾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鬼神方术进行了深入地批判,其中也涉及当时人们迷信的善恶报应观念。其《论衡》《福虚篇》、《论死篇》、《祭意篇》等多有批评。从中土善恶报应说的有关记载看,其同印度佛教的报应论虽然在形式上相似,但内容却迥然有别:其一,就报应之主宰言,印度佛教认为业报轮回的主宰力是“业”本身,人的作业会在三界中流转不息;而中土传统的报应说主张报应的主宰力则是“上帝”、“天”、“天地”、“鬼神”等等,可统称为天地鬼神,因而主张祭祀天地,祭祀鬼神,以求福避祸。其二,就报应方式言,印度佛教比较复杂,有前世、今世、来世三世报应,轮回无穷,且有五道或六道等报应层次之差别。而中土传统的看法就比较简略,一般主张在生为善积德,或者祭祀天地鬼神,就会得到善报,否则就会遭罚,不涉及三世轮回与六道等关系。其三,就报应的主体言,印度佛教主张自我承当,自作自受,前生造业今生得报,今生造业来生得报;又因人之肉体会自然死亡,故于逻辑上乃得出灵魂承担来生受报之结论;而中土传统报应的主体承当者有两种:一是今生善恶今生受报,一是祖先的行为于后代或亲人代受。业报轮回说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在中国逐渐流行。宣传这种思想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佛经的翻译。相传汉代最早来中国传教的安世高就翻译了宣传因果报应的《十八泥梨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等经典(今《大正藏》无载)。由摄摩腾翻译的《四十二章经》当是某些小乘经典的节译,经中也记载了大量的关于因果报应的言论。另在早期的僧传著作中,亦常常夹杂着有关高僧对因果报应的说法的记载,此为宣传因果报应说又一重要途径。例如,《高僧传》卷一《安清传》中就有大段以神迹传教的文字,《高僧传》卷一《帛远传》也有类似之记载。上述两初记载都以高僧大德的现身说法来应验因果报应的“信而有徵”,而且当事人都有神通,前知宿缘,因此,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安世高“申颈受刃”,帛法祖“欢喜毕对”,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夙敌的超度。这在当时看来,无不惊世骇俗。因为印度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对中国人来说还相当陌生,所以当初人们多迷惑不解,遭到怀疑甚至批评。《牟子理惑论》上有云:“佛道言人死当复更生,仆不信此言之审也。”“今佛家辄说生死之事,鬼神之务,此殆非圣哲之言也。”袁宏《后汉记》卷十曰:“又以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善为宏阔胜大之言,所求在一体之内,而所明在视听之外,世俗以为虚诞。然归于玄微深远,难得而测。故王公大人观生死报应之际,莫不矍然自失。”范晔《后汉书·郊祀志》曰:“又精灵起灭,因报相寻,若晓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汉晋以来,中土人士把佛教的业报轮回同“精灵起灭”和传统的生死鬼神问题联系起来。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人们也用祭祀鬼神的办法以求得佛的保佑。从上述各种评论的措辞来看,人们并不完全理解佛教因果报应的内容,虽然人们已经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当然,越是到后来,对它的理解就越清晰。《晋书·羊诂传》卷三四晋人羊诂转生的故事可以看成是印度佛教业报轮回思想深入民间的一个例证。这个故事对轮回的理解已经与印度的原意无差。东晋居士郗超作《奉法要》,对佛教的基本教义、教规作了通俗而简要的论述。其中有对三界五道的论述,并且引用佛经“心作天,心作人,心作地狱,心作畜生”的思想,认为“凡虑发乎心,皆念念受报”, 已经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业报轮回的思想真谛。《高僧传》卷十五曰:“(慧远)每至斋集,辄自升高座,躬为导首。先明三世因果,却辩一斋大意。后代传授,遂成永则。”《弘明集》卷四《答桓太尉》曰:“大设灵奇,示以报应,此最影响之实理,佛教之根要。今若谓三世为虚诞,罪福为畏惧,则释迦之所明,殆将无寄矣。”由以上可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中,业报轮回说成了佛教教义的最重要的方面,不仅世俗人将它当成佛教的核心,教内人士也把它看成是佛教的“根要”。但是,人们对业报轮回说也表示了极大的怀疑,由此引发了后来关于因果报应的多次论争。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虽然在中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毕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人们当初是“骇其奇异”,认为它“宏阔胜大”,玄微难测,虚诞无证,因此“通人多惑”。但因果报应的思想毕竟逐渐深入到中土社会的各个阶层的精神生活当中,影响日益加深。如果说在晋代以前,中土思想界对佛教业报轮回说尚处于疑惑之阶段,那么,从东晋开始此一问题则被提到议事日程,引发多次重大争论。此种论争可划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在东晋,代表人物有罗含、孙盛、慧远、孙绰、戴逵、桓玄、王谧等,《弘明集》载集了其主要文章,如罗含《更生论》、孙盛《与罗君章书》、孙绰《喻道论》、慧远《明报应论》、《三报论》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的争论中,双方围绕的常常不是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而是中土传统的善恶报应论,或者双方往往把两者混杂在一起,反映了争论双方对业报轮回理论本身的模糊不清。第二阶段发生在刘宋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承天、宗炳、颜延之、刘少府、慧琳等。《弘明集》收录的文章主要有:何承天《达性论》、颜延之《释达性论》以及两人针对《达性论》的几封往来信件;宗炳《明佛论》、何承天《与宗居士书》以及两人的往来信件。此外,《广弘明集》补录了与此相关的何承天与刘少府的文章,《宋书·蛮夷传》记载了慧琳的《白黑论》等。(一)第一阶段之争论东晋罗含著《更生论》,为佛教的轮回观作了论证,但只涉及轮回,不涉及报应。罗含的观点遭到了孙盛的反驳。孙盛作了《与罗君章书》。后来罗含回书,称《答孙安国书》,继续辩论,但三篇文章都不长,点到为止,论证也相当粗糙。罗含的《更生论》基本思想是认为天地无穷尽,万物的生命都要更替,在无穷的更替当中,新的生命只是旧的生命的循环反复。孙盛针对《更生论》写了《与罗君章书》中仅就两点提出质疑:一是,传统经典多有一物化为异物之记载,未说能够还原成原来的形体的。二是,形体既然粉散,精神亦是如此。粉错混淆,各失其旧,不可复原。《更生论》是对印度佛教业报轮回说的一种极为初浅的理解。他企图以中土传统的思想为基础来论证万物生死的轮回而不是业报的轮回。他把人的生命(加上与形相“偶”的神)、实际上是传统的“气”看作轮回报应的主体,认为只要证明生命轮回就证明了业报轮回,并且不自觉地借用庄子的齐物观来附会业报轮回说的宗旨。也就是说,罗含仅仅是想“证明”轮回的可能性,实际上他对佛教学说的了解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孙盛不同意罗含,根据传统之自然观和感性经验进行驳斥。《弘明集》卷五收录了东晋名僧慧远的一组文章,其中包括《明报应论》和《三报论》两篇关于因果报应的文章。慧远的理论水平跟罗含相比已经有一个质的飞跃。罗含毕竟是官僚士大夫出身,加上时代比慧远要早,佛学功底相对不足;而慧远早年研究孔孟老庄,后师从道安,精通佛教经典,因而能够将内典外教融会贯通起来。慧远结合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说与印度的业报轮回说,系统地论证了三世报应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报应论》全称《答桓南郡明报应论》。这是慧远就桓玄有关业报轮回的疑问所作的解答。论文以书信的形式出现,桓玄的问答在这封信中也保留下来。桓玄一共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佛经以杀生为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理由是,人的形体由四大结合而成,神寄托其中,因此,杀害一个人的生命相当于消灭了天地间的一部分地水风火,于神毫无妨碍;既然于神毫无妨碍,哪里会有什么报应?第二个问题是,“万物之心,爱欲森繁,但私有有己,若因情致报,乘感生应,则自然之迹,顺何所寄哉?”一切众生都有欲望情感,为自然之准则;而人不过富有情感和思虑而已,如果情感会导致报应,这同自然的法则相符合吗?第三个问题是,“若以物情重生,不可致丧,则生情之由,私恋之惑耳,宜朗以达观,晓以大方,岂得就其迷滞,以为报应哉?”贪恋生命是众生的本性,如果众生有了欲情,也应该以达观的道理引导他们,岂能用轮回报应来迷惑他们呢?桓玄这三个问题,涉及到形神关系、人的正常欲望、情感、思虑是否合理以及佛教因果报应说的伦理价值等问题。对此,慧远首先认为佛教的道理“深玄”,必须把握其思想“指归”才行。他认为佛教讲四大结形,正好符合庄子的人生气聚、人死气散的道理。既然人生的起灭皆在一化,那就可以视生命为“遗尘”,心灵翱翔于无穷的宇际,超凡脱俗。如果人的心能够无所眷恋、无所执著,那么,两军交战就好比知心的朋友相聚,本无生命可杀,焉有伤神之理?如此,既无功劳可赏,焉有地狱可罚?慧远认为,问题不在这里,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从有情众生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就会临刃而解了。就是说,人的身体是“情”感应四大而结成的,有情缘于无明,贪爱缘于有情,有情有爱,便生无穷无尽的迷惑和烦恼。于是,人们私身恋生,患得患失,彼此界限森严,产生善恶的行为,埋下报应的种子。有了善恶,就会有报应,这是必然的规律。慧远接过桓玄的“自然法则”回答说:“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心”(实质上是不灭的“神”)蕴涵情,自然就有善恶,有善恶,当然就会有报应。是否受报应取决于人对心的控制,报应是不存在一个外在的主宰力量的。这就叫“自然”。“自然者,即我之影响耳。”并非有一个外来的支配力量,而是人的主体自身造成的。慧远接着连续反问道,既然神以四大为宅,那么神就是形的主宰。为什么?如果神不主宰四大结而成形,人的身体哪会有痛痒等感觉和知觉呢?没有神主宰的感觉和知觉,那么杀人不也就像砍树剪花那样无知无觉了吗?因此,形神虽然是两个东西,但应该是浑然一体的、同步变化的。最后,慧远说,善恶的根源在于人的心,如果人能够“责心”自反,就可以消除报应。所以,佛陀因为人们的执迷不悟才阐明因果报应的道理,并不是仅就人们的执迷不悟的现象本身而制造了因果报应之说。人们的积习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消除的,所以要示之以罪福报应,一旦“情无所系”,就可以晓以大道,用不着再讲报应了。生活在东晋中后期的戴逵不仅是著名的雕刻家、书法家,也是一个佛教信徒。《广弘明集》补载了戴逵写给慧远的两封信:《与远法师书》和《释疑论》,表达了戴逵对善恶报应的怀疑以及自己一生艰楚备至的悲概无奈。慧远在这种情况下作《三报论》,回答了戴逵的疑惑。《三报论》的副题是“因俗人疑善恶无现验而作”,表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普遍意义。戴逵主要观点是说,圣人在经典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而在事实上常常得不到应验。他自己一生的悲惨命运就是雄辩的明证。所以,积善积恶之谈,无非是劝教之言,并非实有其事。慧远的《三报论》回答了戴逵的疑问。共有三个要点:(一)报应的种类分为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是现身作业,现身受报;生报是今生作业,来生受报;后报是前生作业,经过二生、三生乃至百生、千生的转世才能受报。(二)报应的主体是“心”(神识)。心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感应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心是随着各种因缘条件而显现的。人的报应之所以有先后,是因为心感应事物的速度有快有慢。(三)报应虽然有先后差别,但报应的轻重是与人所作善恶诸业的轻重程度一一对应的。这就是慧远三世报应说的基本构架。慧远接着对三世报应说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证。在慧远看来,仁人志士立功立德反而多灾多难,命途不济,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每一个人在生时所造的善恶诸业就埋下了果报相寻的种子,一旦因缘条件成熟时自然就会表现出来;这样,祸福报应就在六道中轮回不已,有正常,也有反常,阴差阳错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传统经典理论均以一生为限,只凭感觉经验作出判断,这就不可能正确的理解因果报应的道理;如果将内典于外教结合起来,二者正好可以相互补充,儒家圣人不言天命的缺陷可以通过佛教来弥补,可谓殊途同归,圣人弘教的用心不就更清楚了吗?(二)第二阶段之论争东晋以后,随着佛教影响的日益扩大,对佛教因果报应问题的认识已经大大地深化了。到了刘宋时代,争论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弘明集》记载了何承天的《达性论》,《宋书·蛮夷传》记载了慧琳的《白黑论》,这两篇文章实际上是当时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的代表作。围绕这两篇文章,颜延之与何承天、宗炳与何承天、刘少府与何承天(载《广弘明集》)等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何承天的《达性论》文字简略,立论奇特。它不是就佛教报应说的逻辑本身进行批判,而是以传统的儒家三才论,对抗佛教的众生说。《达性论》认为人乃万物之灵长,与天地相参,以仁义立物,在天地万物之中具有特殊而崇高的地位,安得与其他各种飞禽走兽一样视为“众生”?何承天的结论是:第一,有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人与动物是不可能互相转生的。第二,儒家经典上有君子求福,三后在天等说法,但本意是说精微之气升归于天,君子以弘道为己任,而不是宣传轮回报应的。何承天的《达性论》,遭到了佛教信徒颜延之的猛烈反击,双方以书信的形式往辩难多次。《弘明集》记载了这些通信,它们包括:《达性论》、《释达性论》、《答颜光禄》、《重释何衡阳》、《又释何衡阳》、《重答颜光禄》等共六篇文章。双方的辩论围绕两个中心展开,一是人与其他生命能否同称众生,二是对儒家经典中的鬼神采取什么态度。(一)关于人与其他生命能否同称众生的问题。颜延之反驳说,众生也就是“含识”的总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了别”万物,与其品德的高低并无关系,称为众生无问题。人与动物比较起来,智慧最灵,至于都具有生命,却没有差别,忌讳众生之名,难逃众生之实。(二)关于对儒家经典中的鬼神采取什么态度的问题。颜延之反驳说,如果人死如草木,圣人讲“三后在天”、“精灵升遐”岂不自相矛盾?如果不同草木,精灵升天,三后在天不正是归因于他们的善报吗?岂不证明佛教的轮回报应是存在的。何承天还与宗炳争论慧琳的《白黑论》。宗炳与何承天关于因果报应的争论主要体现在宗炳的《明佛论》一书中。另外,《弘明集》卷三(金陵刻经处本)有《难白黑论》,内容包括何承天《答宗居士书》(三篇)宗炳的《答何衡阳书》(二篇),可以相互补充。宗炳的《明佛论》以及上述几篇书信,都是就慧琳的《白黑论》而发的,其中涉及的方面很多,而关于因果报应的争论主要是现实生活中报应是否合理的问题。何承天根据日常生活中诸佛不显神力的现象,特别是秦赵长平之战白起、项籍一日坑杀六十万众的事实,驳斥佛教以慈悲为怀的虚幻不实以及因果报应的不合理性。这是一个用实证无法回答的问题。宗炳是这样论证的。“今所以杀人而死,伤人而刑,及为缧绁之罪者,及今则无罪,与今有罪而同然者,皆由冥缘前遘,而人理后发矣。”(《明佛论》)今世杀人犯罪,有的受罚,有的不受罚,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前世冥冥中定下的缘分,至于是否受罚,要看社会条件是否成熟。前因后果还是存在的。所以,“夫幽显一也,夫衅遘于幽而丑发于显既无怪矣,行凶于显而受毒于幽,又何怪矣。”(《明佛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上有先后错位都不应该感到奇怪。至于当时人们常常引用的长平事件和项羽坑杀秦卒是否符合因果报应的逻辑的问题,宗炳作了令人吃惊的解释。他说:“今所以称佛云诸法自在,不可思议者,非曰为可不由缘数,越宿命而横济也。盖众生无量,神功所导,皆依崖曲畅,其照不可思量耳。”诸佛有神功济物,但不可越宿命而横济,还要按照人的宿业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人并不会像六十万众那样,遭到坑杀,而是佛光普照,处处得到诸佛的护佑,并能亲自目睹佛国的崇高,原因在于他们世代信仰佛教,修持佛法。而那些前世不修佛法的人,今世即使“清若夷、齐,贞如柳、季”,又怎么能够“感而见佛”呢?六十万众受坑于一日之中,原因就在于他们吃了动物的肉,他们的道德品质虽然相异,但杀生这一点是完全一样的,故受害于同一天也是说得过去的。宗炳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若在往生,能闻于道,敬修法戒,则不必坠长平而受坑马服矣。”(《明佛论》)《广弘明集》补载了何承天的《报应问》和刘少府的《答何衡阳书》,从逻辑上看,是这个争论的继续。《报应问》提出了两种判断真理的标准:一是直接验证,如用“璇玑”(天文仪器)观测日月的运行变化规律;二是间接验证,用可见的去验证不可见的(“取符见事”),由近及远,由显及幽。但是,因果报应说能够经得起这样的验证吗?鹅吃青草,游清池,长大了被人杀了吃掉;但燕子专吃飞虫,人们反而喜欢它,岂非杀生无恶报,为善无福应吗?那么,由近可以推远,人食了牛羊的肉又有什么理由遭到报应呢?所以,佛教讲报应,并非真有什么报应,只是“假设权教,劝人为善耳”, 与实证无关(《广弘明集》卷十八)。回答何承天这个反问的是刘少府。刘少府认为三报论是幽明之理,非见闻所能验证,而何承天用世俗的推论去诘难它,真是迂腐之极。他说,人之食鹅与燕之食虫,对鹅虫而言是现世受报,而人燕之报是来世报,“善恶之业,业无不报,但过去未来非耳目所得,故信之者寡,而非之者众”。(《答何承天》《广弘明集》卷十八)报应都是有的,区别在于时间的早晚。以上是晋宋之际有关佛教因果报应论争之大势。因果报应本为佛教之重要教义。其中的业报轮回与天堂地狱之说目的在于说明人生苦难之根源以及摆脱此种苦难之前途,即要人们认识到世俗的思想和行为会导致无穷尽的痛苦,只有遵循佛的教诲修持佛法,才能摆脱烦恼,脱离轮回,觉悟成佛。而在早期中国思想界争论不己的报应问题已经转变成了一个世俗的伦理问题,它要解决的多是现实经验世界的人生矛盾,即为什么积善得殃、凶邪致庆的问题。实质乃是人的命运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富贵贫贱、生死寿夭、吉凶祸福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个人道德上的善恶与命运中富贵穷达为何不一致,传统文化早已关注。这就是中土传统的善恶报应说及与此对立的命定论,二者皆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善恶报应说作为一种劝善的说教反映了人的美好愿望,但现实生活中善恶不得其报乃至相反的事实比比皆是,子孙受报的说法也屡屡与历史事实不符。司马迁、王充等人对此进行了严肃而深入的批判。而命定论如孔子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王充所谓“元气论”,相信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乐天知命,安于现状,这就取消了人的主观力量和社会责任,违背了儒家传统的自强不息之精神,也难以为正统之思想家所接受。在传统学说千疮百孔的时候,佛教的业报轮回说为之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在前述中土思想界的争论中,慧远的三报论最具有典型性,贡献也最大。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慧远功不可没。在晋宋时代有关佛教报应说的争论中,佛教一方总体上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以外,慧远的三世报应说的理论水平和层次要明显高于对手,而颜延之、宗炳、刘少府等人也直接继承和发挥了慧远的理论成果。因此,我们讲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主要的就是经过慧远等早期思想家们整理过的三世报应说。这个理论综合了印度业报轮回说和中土善恶报应说,理论基础几乎全部是印度式的,但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却又是中国的。它具有极大的弹性和圆融性,克服了中土囿于视听、感性经验而缺乏视听之外的玄想和论证的局限,将报应推到了无法验证的过去和将来,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三世报应说与传统的报应理论比较起来,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说法极为灵活,虽然说报应必有,但不受时间限制,后报之迟可到百生,即无法用现实今生之事加以验证,又不能用已知的历史事实加以考查;二是强调报应无主使,乃由心感于事而生,基于因果关系,具有必然之趋势。这样一种解释系统就比传统的理论更加圆通和高明,在晋宋时代有关因果报应的争论中,佛教一方一般能够处于有利地位也就不足为奇。撇开罗含与孙盛的争论不谈,在慧远、颜延之、宗炳、刘少府与桓玄、戴逵、何承天等人的论争中,反对派或从自然命定论出发,或以传统的儒家王道政治为基础,或以经验或科学的验证为标准,或从形神关系出发(当时还未深入),力图证明因果报应的虚幻不实;但佛教一方的三世报应理论足以驳倒上述任何一种思想的攻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思辩能力和程度远在各家思想之上。对佛教因果报应争论之双方是不能简单地用是与非来判断的。反对因果报应说的一方有的并不反对佛教,如戴逵即是;有的是站在文化本位主义的立场,坚持本土文化的自给自足,当心外来文化会冲击传统的文化基础,如何承天就是。情况是相当复杂的。论争者本人均是从维护国家政治利益的前提出发这一点是无疑议的。而佛教一方则力图调和佛教的出世主张同儒家治世精神的矛盾,以“方外之宾”的身份来协助王化,此又为任何狭隘的文化观所难作到。实际上,就政治作用和社会功能而言,佛教的因果报应说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它指出人的命运是人的思想行为(业)所造成的结果。在一个人们无力把握自己命运之时代,它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线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并促进人们为此希望去积极行动。这为传统的儒家和道家中的任何一方所缺乏,故足以弥补传统学说之不足。还有一点,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说教,在当时的条件下无疑更加“合理”地解释了现实社会中贫富贵贱的不公平性,这对于社会的安定是有巨大的作用的。因果报应说对社会各个阶层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同样的道德约束力,它让人避恶趋善,讲求人生的完美和道德的高尚,追求来世的善报。这种宗教上的道德理想无疑会弥补世俗教化之不足。早在三国时代,来中土传教的西域高僧康僧会就曾经同吴主孙皓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康僧会强调佛教因果报应说具备“备极幽微”之特征,认为“儒典之格言”可比于“佛教之明训”。(《高僧传·康僧会传》)佛教的因果报应是不是真实的存在,这同上帝是否存在一样,本身就不是一个能用科学解答的问题,而是一个信仰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看到,像何承天那样的反报应论者,尽管能够把握当时最科学的手段和思想,提出判断真理之二重标准,以冲击佛教的报应说,但仍然驳不倒佛教。除了佛教方面在理论上的建树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上层也接受了这个理论。在有关《白黑论》和《达性论》的争论中,当时的宋文帝曾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后来明确地站在了佛教一边。他说:“颜延之折《达性》,宗少文之难《白黑》,论明佛法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弘明集·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何尚之也斥责何承天、慧琳为“愚暗之徒”,赞扬佛教有济俗助政之功。这些正是佛教因果报应说在中土能够长期流行不衰的重要原因。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运用改变因果的诀窍,就能避免恶因产生果报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们所处的境遇,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好。 当然改变因果还是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15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旦无常至,方知因果不虚。”我要讲一个10多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震动了新闻界。此事涉及我的三位同事(为了尊敬,我不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3
二十、常住之财戒侵损善智民国初年,古月律师在鼓山开悟后,以神通力治好福建省长萨镇冰老母亲的病。善男信女,不远千里来皈依律师,上求佛法,追求人生真理者日众,有发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3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时人以堕胎为小事,不明其危害极大,对人生减损很多福气,有三大要害。一:堕胎等于将自己亲儿女杀害,胎儿怨气太重,会成为怨亲债主,后会找机会来报复。这是第一要害。二: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二十一、屠刀—现实的因果报应(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希望种出豆来吗?那你就不要种上苦瓜!(二)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是中国广西的省会,同时也是广西绥靖公署的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一个人不讲道德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甚至走向犯罪;一个家庭没有道德,就会家庭破裂甚至家破人亡;一个社会不讲道德就会导致社会犯罪率升高,恐怖暴力、离婚、赌博、奢侈腐败、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幼年体弱多病,性格也因而扭曲,对流血场景很感兴趣,迷恋上同性男子的美貌。后来他的作品经常描写这两种感觉。又热中于宣传右翼思想,曾试图发动政变
邪淫果报时间:2025-01-10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表弟任(泰国)某政府医院院长,最近我到该地游玩,他跟我讲一则有趣的病人故事,内容很能启发人心向善。表弟所任职的政府医院,是属于县级中型医院,病人不多,一般有钱人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8
传统文化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一日夫妻百日恩”。古人认为:休妻弃妻会遭到报应。 清朝宁波有个葛观察,他读书的时候,每次去学塾经过路边一座庙,都要作个揖再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善恶的因果报应有人说:“什么善恶报应,都是劝人向善的空话!说说而已,骗骗那些迷信的人的,我怎么看不见报应呢?如果有的话,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看我就相信了”劝人向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5
倚楼听雨几多寒,醉卧清风几度秋。俗话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可在历史长河中,佛教经历了兴盛,也经历了三宗一武的磨难,庆幸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佛教又走到了历史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三十九、鸡贩鱼贩恶报三则俞仁溥在东北仙台的地方,有一个开业不久的医生,医道很高明。一天,来了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咽喉有病,请求治疗。医生仔细瞧着她的容态,这病者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三十四、爆竹起火烧焦惨死邱安德有一位黄老士官,平常就喜欢吃香肉(狗肉),被他残杀的狗,不计其数。无论大小狗,都把它杀来吃,可说心狠手辣。自从他退伍后,在民国五十二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三十一、引人杀狗 偿命暴亡莲芬我住的里中东门某人,养一只狗,很温驯,某日偷吃食物,主人痛打欲致之死,狗逃入其女儿夫家。其女儿正吃饭时,看到狗跑入躲于床下,乃将狗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文:转载)网友提出了一个三个月的意念实验、以观察结果的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的意念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力量!这个方法真是太妙了!注意:不管你诅咒别人,还是慈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文--藏密难信能信有明显节奏的事情,渐次发展,最后一出结局出现时,人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没人会感意外。人从出生而成长,从青年迈入盛年,由中年渐次进入衰老,然后老死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身经历和聆听过很多有关于人的因果报应、地狱这方面的事,在本地的庙宇里或古迹里都详细的有这方面的记载、雕塑画像、壁画等等。使得人看后触目惊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1、 现世因果与宿世因果互为助缘形成六根残缺等问题ㄧ个佛弟子,能够生生世世不失人身,『生而不残』,是成佛道上必备的行道资粮。而要获得尽未来际在菩萨道上,『生而不残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8
身为作家,著书立书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不能导人走入歧途。好像施耐庵写《水浒传》,看起来文词构想是很奇特的,所以很多人愿意看;看了之后都入迷了,也就好像抽鸦片烟,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6
因果循环报应规律的三种形式《涅木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4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太上感应篇》总纲章中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十六字的含义极其深奥,应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认真思维。实际上,这十六字指示了学人在心中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相貌里藏着的因果!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某人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5
俗话说天机不可泄露,佛门里也有不可说,别人告诉你什么事情,你不能随便到处散播流传,不能泄露他人的机密。或许有人会质疑,与人交流不告诉所知,如何取得信任?你在与人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5
因果事例二则:深刻教训,贪字终成贫,千万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因果事例一:捡钱不还,失主自杀,全家遭遇惨烈报应。摘录自地藏论坛我们生活的小山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我是一名从医三十年的临床医生,也是个在家居士。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奇特的疾病,用医疗很难治愈,有的时候真是束手无策,自从学佛以后,通过佛法解决了一些医学难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因果故事:贤淑端庄的女子,为何无缘无故地被几任丈夫抛弃?摘自《小部.长老尼经》第402-449偈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许多知识份子(尤其是一些自认非凡的高级知识份子),他们在‘世智辩聪’的心态下,更常常认为自己镀金的学历及现代顶尖的专业科技,必定可以超越二千五百多年前圣贤的智慧,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二信诺施乞,考中高第有一个乞丐,总是喜欢躲在寺庙一个角落静静念佛。然后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他的时候,他总是面露笑容,并不停地说:“因缘,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前两年,一位同事出了一次轻微车祸,摔倒后昏迷了一会儿。被送到医院后,两天花了五、六千元,还什么名目都没有。后来拿了片子出来,医院说是颅骨骨折,需要植入人造颅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141、宁波有一读书人某生,喜欢寻花问柳,但个性颇长厚,因赴考到省城,考期尚早,觉得枯坐无聊,就起了寻芳的兴致,友人带他到一民宅,有一少妇坐着刺绣,旁有一老妇,是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2
1.我丈夫在过去世曾经是猎人吗?为什么今世喜欢在周末打猎?他们要怎么做,才能消除此业力?2.什么业力使我大女儿和她的家婆同时出意外往生?她们往生后七天的情况是怎样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一)唐朝的时候,汾州猎户刘摩儿和儿子在同一天死去。邻居祈陇威病死后又转醒过来,告诉别人他在阴间见到了刘摩儿父子。父子俩在沸腾的热汤中,皮肉都不见了,只剩下白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看因果报应,我不用出家门!!!!! 我家中人不少,上有爷爷奶奶,中有父亲,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小叔,下有弟弟,妹妹, 我爷爷今年84,身体除了一些老年病,基本上健康极了,一直老实为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0
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心里有事不说,不会发泄。经常去那些“地方”发泄,导致现在得了一种性病,非常的后悔!在看病的时候都很不顺利啊,(告诫大家要去大的医院去看病,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0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三业者,一、身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此三种事,罪业极重。 学佛之人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8
问:学佛的人都知道有因果,但不知道谁主导因果?谁在过程中记录所有的善恶? 答:因果是有记录的,而且记录得很详细。何人在记录?是自己阿赖耶识在记录,绝对不关别人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