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禅诗一首解读
编辑:王红涛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楚山和尚是一位诗僧,他有大量的禅诗流世。对这些禅诗进行解读,可以加深普通读者对楚山禅法的理解。本文就是对其中最重要的一首禅诗进行解读。
关键词:阿黎耶识 真如 觉 自性
作者简介:王红涛,河南洛阳人,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文献上记载楚山和尚的材料并不少,特别是佛偈众多,但仔细研读后,发现有一首偈子最能体现楚山和尚的禅法要旨:
万物厥初无不善,一心萌动便差殊;
但将善恶俱拈过,自性空空体自如。
这首偈短短四句,便涉及了楚山禅法的本体论、缘起论、方法论、境界论等多个方面,现进行逐句说明:
一、“一心萌动便差殊”——心性论
“万物厥初无不善”:是讲人性论与本体论。这里的“万物厥初”指的乃是事物的本体,“善”不是指与恶相对的善,而是指超越的绝对的善。因为“厥初”的时间在“一心萌动”之前,在差别分殊之前是指无分别的本体,而无分别的本体是没有世俗所谓善恶的分别。
“一心萌动便差殊”:是说明本体界与现象界的关系。佛教禅宗认为本体与现象不二,本体即真如,也称作“佛性”,是众生本具的,《大乘起信论》云:
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示二门不相离故。1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与此心显示摩诃衍意,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2
这里的“一心”指的就是“众生心”,即一切众生所有之心,也叫如来藏心,它通过“和合”、“不和合”二门而通于染净。真如门指本体界;生灭门指现象界。由现象界念念生灭故归入生灭门,“二门不相离”就是说本体与现象不二,真如不是独立于现象界之外,脱离现象界而存在,而只能处于它所变现的现象界诸物之中。六祖慧能说得更清楚:
向者三身在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迷不见,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中三身佛……此三身佛,从性上生,何名清净法身?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3
佛不是外在与身心的,而是在自身法性之中,所以求佛不能去心外求而是自心。禅宗有云:“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东坡居士亦有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4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佛教界认为闭关修行的最佳地点就是在深山中,既能避开尘世的烦躁,又可日夜与草木花石相处,仔细领会天籁妙音,启迪开悟。所以楚山和尚在《语录》卷一中说:
诸法平等,三际一如。十方世界,都卢个无孔铁锤;万象森罗,总是片广长舌相。无说而说知音者,领在声前。言即无言,灵利汉听于耳外。个中音响,不坠工商。石女点头,木人抚掌。遮藏不得处,落花点点笑无言。注解分明时,幽鸟喃喃频举……
又说:
香风匝地花语飘空,顽石点头,木人抚掌,山光水色,头头彰出佛真机,鸟云韵松声,法法演圆常妙偈,所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非耳目之所能到。
这里,“诸法平等”指的是人与自然界诸物如石头草木等,“总是片广长舌相”是指一切万物皆有佛性,皆有说法的可能,能否听到,关键看你是不是“灵利汉”。那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真如是怎样缘诸法的呢?《大乘起信论》中解释说: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5陶静这里的“阿黎耶识”不是唯识学所说的阿赖耶识,而是指“如来藏清净心”与“七识染法”和合在一起,既不是同一个东西,又没有本质的区别。它有两种功能:觉与不觉。当它不觉时: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直觉,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直觉自相可说。6
这里的“不觉心”指的是对万物无分别之心,“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就说出了真如显现万法的情况:分别之心起则无明妄念生,只要人有分别之心,妄念就会显现,“念无自相”是说妄念没有自己的体,所以离不开“本觉”心。《语录》卷一中有公案记载:
一堂,举仰山摘茶次,沩山曰:“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撼茶树。”沩曰:“恁么,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云:“师如何?”沩良久。仰云:“恁么,师只得其体,不得其用。”沩曰:“放汝二十棒”。仰云:“师之棒,弟子当吃,只如弟子之棒,令谁领受。” 沩曰:“放汝二十棒。”仰礼拜。
这个话头体现的就是体用关系,沩山认为仰山整日在茶林中,心思被茶林吸引,所以说他只得其用(假有),不得其体(性空),应挨打。仰山却认为沩山看不到自己的形体,就认为师父只看到体(性空)却看不到用(假有),也应该挨打,所以也要回敬师傅二十棒。沩山却认为仰山没有认识到形体只是因缘和合之假象,并非真实的存在,故坚持要打仰山二十棒,仰山终于悟得,故礼拜。
二、“但将善恶俱拈过”——方法论
“但将善恶俱拈过”:指的是方法论。既然千差万别的世界是因众生“有分别心”而变现出来的虚幻之物,所以要识得本体就必须去掉分别心。“但将善恶俱拈过”就是说对世间一切差别相(我法二执)都破除掉,具体做法楚山和尚不可能在一句诗中说得很清楚,也不需要说得很清楚,因为这一点正是《坛经》中的总持门: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名无相?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无有断绝,若一念断绝,法身即离色身,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维摩经》云:“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
这就是楚山所说的“三学法门中,菩提心戒为首”。无相是强调心不要对假相作分别,并不是离开相去谈无相;无念是说不能对前念、今念、后念起诸如后悔、怨恨、贪爱等执著。也不是离开念去谈无念;无住是指不要在一个物、一件事上掏空心思、机关算尽、患得患失。也不是离开住去谈无住,即不是反对做任何事情,而是强调要在做事情时不要太执著。否则,就是所谓“净妄”,这反映的正是从《起信论》中继承下来的宝贵的辩证法思想:真如与现象不即不离;真心与妄心不即不离;觉与不觉不即不离。因为本体之所以是本体就是针对现象而说的(它能产生现象或显现现象),离开了现象就无所谓本体,真心就是针对妄心才成立,离开了妄心则无所谓真心;觉就是针对不觉才有意义,离开了不觉则无所谓觉:“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而有始觉。”7
无论是无念、无相还是无住;无论是觉还是不觉,说的都是“心”。楚山和尚抛出各种话头,目的就是引导弟子,告诉他们悟是心的悟,要注意发明本心,佛性不在别处,就在自己心中:
令本性顿悟,若不能自悟者,须觅大善知识示道见性……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救不可得……8
《楚山和尚语录》卷一所举的公案说的就是这一点:
上堂,举仰山住东平日,沩山使人送一枚镜至山,按得即集众登座,提起镜曰:“此镜若道是沩山镜,却在东平手里,若道是东平镜,又是沩山送来,道得则不扑破众。”无对,破众。平曰:“恁么则扑破去也。”师召众曰:“汝等当时,若在合作么?……老僧当时若在,见他举镜之际,便与一喝,待伊锋芒微露,拂袖便出,看他如何。”
在这个公案中,楚山和尚认为仰山向众人询问镜子到底属谁,本身就已经对镜子的归属起了分别之心,故而要在他举镜之际,大喝一声,当仰山“锋芒微露”(即心有微怒)之时就马上离开,实际上是告诉仰山,你要的答案在你的心中,镜子本为虚幻之物,何来归属?在他举的另一个公案中,说得更清楚:
达摩大师初见梁武帝,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度僧,有何功德?”摩云:“此是天人小果,有漏之因,非真功德。”帝云:“如何是真功德?”摩云:“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云:“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帝云:“对朕者谁。”摩云:“不识。”由是与武帝不锲,遂折芦渡江矣。
这里达摩告诉武帝,其在世间的“造寺度僧”等行为,是有贪求的有漏之因,而功德乃是无漏之净果,故而欲求功德,应该抛却各种执著,获得般若智慧。当武帝问第一义时,达摩实际上在告诉他只有自己的心是廓然无碍的,佛就在自己的心中,在自己的心面前,一切人都不是圣者。可是武帝并未理解这一点,反而讥讽达摩:站在我面前这位到底是谁啊?敢说佛也不是圣人?难道你比佛还伟大吗?达摩的本意是说佛也是在发明本心以后才开悟得道的,所以佛是觉者,武帝启而不发,达摩只好作罢。
楚山法门的第二点是强调学佛要知道“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不能拘泥于文字,重要的是自己的亲身体悟,做到“得意忘象,得象忘言”。如果死抠佛经里的字眼,就会陷入新的执著,这点在楚山和尚的语录卷二中说得更清楚:
声前有句,开口即差棒下无私,翻身已错……夫近世以来,人心不古正法,离祖道荒凉,魔说炙盛,禅学之士不务真参实究,唯市事广解,采妙究玄,资益谈柄,故圆觉经云:“末世众生希望,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是知心地,法门在乎真参实悟而已,故不可依他,作解障蔽,心光埋没……岂不闻达摩西来,不立文字,见性成佛,斯言岂欺人哉?
三、“自性空空体自如”——境界论
“自性空空体自如”:说的是开悟后的境界。“自性”是缘起诸法自性本空,为因缘和合的虚幻之物,所以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心之本体,只有它才有自性,能在性空的假有(六尘)间来去自如而不为其所染,这就是所谓“体自如”:
自性心地,以智慧观照,内外明澈,识自本心,若识本心,既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悟般若三昧,既是无念。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顿法者,至佛地位。9
楚山和尚在语录卷二中对“体自如”有另一种说法:
故诸佛出世盖为一大事因缘……一大事因缘者又何?乃自心全体之谓也,所谓一心者,离心之外,了无一法可得,故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真,万物得一以遂成。”所言大者,即心之全体也,事者即心之妙用也。大哉!心体广阔无际,泛应无穷,寂寂虚灵,含具众理,能应万事者矣……
心体“广阔无际,泛应无穷,寂寂虚灵,含具众理,能应万事者矣……”连诸佛出世也只是作为先知向人们宣说这个道理,而众生修行也就更离不开修心:
若夫阿罗汉得之,具五神通位登四果;辟支弗得之,出无佛世度有缘人;诸菩萨得之,行愿资智悲齐运;佛世尊得之,万行圆融,十身满证。至哉!此法无一理而不统,无一理而不该,物物全彰,头头显露,尘尘叶妙,法法归源。
总之,楚山和尚作为明代巴蜀禅系的领军人物,他的有关文献基本上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禅宗的面貌。他本人对佛法有较深的理解,又经常开场讲法,是受人尊敬的一代名僧。今借助刚刚整理出的资料对他的禅法进行分析,无疑于窥豹一斑,不足之处,请方家不吝赐教。
〔1〕马鸣著,真谛译,高振农校释:《大乘起信论》,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6页。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本书。〔2〕《大乘起信论》,第12页。〔3〕慧能著,郭朋校释:《坛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9页。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本书。〔4〕《赠东林总长老》。〔5〕《大乘起信论》,第25页。〔6〕《大乘起信论》,第44页。〔7〕《大乘起信论》,第26页。〔8〕《坛经》,第59页。〔9〕《坛经》,第60页。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2第十节 从《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谈起一、平等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普化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Part 2: Walking The Path 第2篇:行道2-3. Stages of Practice 修学阶段2-3-5. Miscellaneous 其它(DONT BE ATTACHED TO SCRIPTURES 勿泥执经典)A problem that I would l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7
从小大家从奶奶的嘴里,可能就听说过手相,小的时候总是想要知道自己的爱情线,而等到成年记入到社会之后,大家可能更加关注我们的财运线。虽然在手掌中的位置不算显著,但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7
对于女人来说,很多时候,拥有一份好的运势,过一生富贵的生活,可能往往比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让人向往。女人有没有好命,很大一部分是在先天就定下来了,今天我们就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7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十三讲上回说到“以三昧水而灌其顶,复现无量莲华围绕,无数菩萨于中止住,与诸众会递相瞻视,如是境界不可思议”,这些境界都来自安住于智慧所观察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4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二讲我们一般想罗刹应该是很凶的,实际上各个所谓世界的王,对他那个世界的众生来说都是福德智慧庄严的。我们看他的偈诵,他赞佛,以美妙音节相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4
《忆住一师》李商隐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华师》李商隐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时间:2023-12-30
拿破仑在一场战斗中与部下失散,生命遭遇危险之际,一位裁缝将他藏起来并成功骗过了追兵。事后,当拿破仑为奖赏他让他提出要求时,不知基于什么原因,这位裁缝竟然只想知道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时间:2023-10-25
佛门无秘密《净土》2012年第6期作者:释清净 前些年,社会上有个说法,叫“网络世界无秘密”,这句话点出了这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网络有如双面刃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2
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貌古笔难写
佛教故事:禅宗大德故事时间:2023-08-27
钟汉良酒店套房里的钟汉良,穿着哈伦裤,头发吹得高高耸立,随意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像个闲不住的少年。南都记者看着他那张巴掌大的、棱角分明的脸,高而瘦的身材,真的很
名人素食时间:2023-08-26
生死同参一首诗双溪布衲禅师和契嵩禅师友善,而且彼此已到了真正以禅接心的阶段。一日契嵩禅师戏以诗追悼还活得好好的布衲禅师曰: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时间:2023-08-18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山东大学 哲学系,山东 济南 250100)--------------------------------------------------------------------------------摘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我曾经把“沉默是金”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之一,生活中也常把 “笑骂由人,洒脱做人”式的“沉默是金”作为自己处事的方法。历经世事,回光返照后,我发现有时候“沉默的确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02
金碧峰禅师有一个皇帝给他的紫金钵,特别宝贵,他非常喜欢,经常拿在手里玩。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的寿命应该尽了,阎罗王就派两个无常小鬼来找他。当时因为金碧峰禅师在打坐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时间:2023-08-01
魂灵,鬼及其它奇事第四节 魂灵、鬼及其它奇事 西方心灵学调查研究的与生死有关的超常心灵现象,还有魂灵、作祟、降神、着魔、神动、自动书写、巫术、超感官知觉等,多属古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我们这几节课程跟大家一起共学,是「忠孝友悌」这一句经文。其实「忠孝」跟「友悌」,就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整部《太上感应篇》,最重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3
心经是观音菩萨的心璇枢纽观自在菩萨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 照见五蕴皆空 . 度一切苦厄 . 舍利子 . 色不异空 . 空不异色 . 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
佛教音乐时间:2023-07-23
观音赞偈:菩萨号圆通 降生七宝林中 千手千眼妙真容 端坐普陀宫 杨柳枝头甘露洒 普滋法界薰蒙 千层浪头显神通 光降道场中 千层浪头显神通 光降道场中观音偈:观音菩萨妙难
佛教音乐时间:2023-07-23
海涛法师:只念阿弥陀佛,其它都不念,算毁灭佛法吗? 问:单念南无阿弥陀佛,其他经咒都不念,算不算提前消灭佛法? 答:如果你对其它经咒,你都有尊敬就好了。我不会念,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6
善信问: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在家居士求受菩萨戒,常会存在误区。误区四:很多人会说先受五戒以后再受菩萨戒,不能越过其它戒再受。觉火法师开示:这种说法也不正确。因为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若有自修众福业,供养诸佛无央数,于佛功德常愿求,是此光明所开觉。假设有众生自修种种福业,必须先从供养诸佛开始,要供养没有数量的诸佛。不需要到十方去供养,诸佛就在
持戒修身时间:2022-09-23
古往今来,禅门高僧辈出,无数修行人在禅修中悟出生命的真谛,亦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蕴含人生真理的禅诗作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
素食师兄时间:2022-07-24
「爱」是吸收的最重要因素首先,无论我们吃什么,「爱」是吸收的最重要因素。“切记,永远都以「爱」接受,因为是「爱」指示食物如何滋养你的身体。感谢食物,并且,感谢
环环素食时间:2022-04-06
有的时候,我们面对生活的困顿和难题,会陷入一种迷茫、感伤、煎熬和徘徊,看不到改变,看不到崭新,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努力,否定光明、信心、积极和价值,让自己久久徘
海月禅林时间:2022-02-16
生活是什么?看到阳光,看到努力,看到希望,看到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自我良好的一份价值诉求,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去活出众生海海当中的自我风采,人生百态中的独立风骨和生
海月禅林时间:2022-02-05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净土法门,生信尤难。而信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又起着关键性作用,何以故?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非信不
传云法师时间:2021-03-11
01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02四大聚成玄兔角,六根缚住白龟毛;沤花影里翻筋斗,出没阎浮是几遭?03东海一丸红弹子,流光日日射
中峰禅师时间:2021-01-28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是法师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法师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宜看得太重。法师自己则对财富看得很淡,他自己所得之财都分施
其他文章时间:2013-12-25
问: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慧律法师答:不见性的法,那就是方便法。念佛也是一样,念佛如果要念到一心不乱,还是要见性。唯有体证佛陀的涅槃妙性(见性),才能够见证
佛学入门时间:2014-01-11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他於纪元五二七年到达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他的思想源头是根据四卷本的《楞伽经》;北宗神秀的弟子净觉所集的《楞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临终念佛不可怕死,也不能求病好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是法师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法师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宜看得太重。法师自己则对财富看得很淡,他自己所得之财都分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开学第一课竟是“生命、生活、生存”。究其原因,是因为去年全国各地发生多起中小学生自杀案例,除了心理承受能力差
汉传法师时间:2014-03-22
企业,毋庸置疑首先应是一个盈利单位,所以大家都说企业家是生意人。“生意”本身就是有生命、有意义,在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意义。如何用佛法解读企业管理?“企”是有期许
其他文章时间:2014-06-23
问:要不要念其牠佛菩萨名号?第四点,上午略微提到,有的人消业障就念地藏王菩萨,消灾免难、求子念观音,开智慧念文殊菩萨,治病、求延寿念药师佛……对于专修念佛的人来
佛学入门时间:2014-11-11
近日,《荷兰时报》的一则新闻得到国内各大新闻平台的高频转载。新闻的主题是:荷兰发现一尊千年汉僧“装金肉身像”,佛像内端坐打坐僧人。但是《荷兰时报》的报道原文反复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04
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2》剧照看了贺岁片《非诚勿扰2》,头脑中涌现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冯小刚是懂佛教的。正如很多人所批评的那样,《非诚勿扰2》在结构上不过是3个小品的组
佛学入门时间:2015-03-29
在武侠小说中,高僧大多是神医《天龙八部》里,少林寺的扫地僧,就救活过不少绝世高手“扫地僧”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医学遇上佛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功疗、食疗和禅
新闻资讯时间:2015-06-02
7月2日,大盘再次暴跌,沪指跌3.48%,深证成指跌5.32%,创业板指跌3.99%。股市雪崩,股民血冷,国人心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凤凰佛教特别邀请福州开元寺方丈,福建
汉传法师时间:2015-07-04
世界佛教论坛官网已开通记者了解到,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将于2015年10月下旬在江苏省无锡市灵山圣境举办。本届论坛将以“同愿同行,交流互鉴”为主题,探讨佛教思想在当今世
新闻资讯时间:2015-10-10
;一、唐·寒山《寒山诗》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
其他文章时间:2015-11-22
在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三支中,汉传佛教对于饮食的规定尤其严厉。但佛教饮食禁忌较少带有宗教神圣性的色彩,与其说它是一些强制性规定,不如将其视为生活与修行的指导方针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08
“蒙眼游戏”不是禅修(图片来源:资料图)2015年12月15日,一则清华毕业女生因参加在龙泉寺内进行的体验活动,在“蒙眼前行”游戏中不幸坠亡的消息,引发了从微博、微信到
新闻资讯时间:2015-12-17
清水寺高僧解读年度汉字“安”“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每年从11月初开始,向全国各地征集最能代表一年“世相”的汉字,在12月中发表当选汉字,称为“年度汉字”。当选的汉
新闻资讯时间:2016-01-07
海上丝路新媒体论坛现场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大佛寺住持、莲开一路海巡团团长耀智大和尚致辞论坛嘉宾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中心副
新闻资讯时间:2016-01-17
财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给予。当我们恭喜别人发财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也发财了。当我们不欢喜的时候,给予别人一点欢喜,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就变得欢喜了。用佛法说财富就
汉传法师时间:2016-02-02
阁下既看《文钞》,宜依之而行,则决定会得大利益。切勿因读大乘经,或遇宗、教、密等等知识,喜其法门广大深妙,与其开示亲切高妙,遂捨净土而修其它法门,则不至徒有种了
汉传法师时间:2016-03-18
毛泽东主席与喜饶嘉措大师亲切交谈1917年夏,毛泽东利用暑假从事社会调查,在宁乡的一座寺院与方丈就佛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方丈问毛泽东:“佛教何以在中国千年不衰?
其他文章时间: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