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处在这个世间,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么顺利?遭受一点苦难,做事困难重重,不要去拒绝。这就是处世不求无难。你干事不要追求没有困难,如果做事一帆风顺,没有困难,你一定是骄奢的、骄傲的,奢侈的心就会起来。你骄奢的心一起来,你一定会认为我很了不起,我很强大,别人都不如我。
于是要观察,你在这世间成就事业,本身不是由于你的能力有多大,而是你的宿世的因果在这起作用。于是就把这个困难,作为园林、游戏,去对待它。
古往今来,儒家也讲,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无论是哪一种不朽的事业,它都要经过很多的困难的。那有些人就觉得碰到困难,他就很郁闷:
为什么这些困难都到我头上来?他有怨气,包括生病也是这个。生病为什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人生病,特别是得癌症,他就想为什么是我得癌症呢?为什么不是其他人呢?我都是好人,为什么我要得这个病呢?他充满怨气。那好,你这个怨气越多,你分泌的毒素就越多!你的病就更会加重。
这种你对待这些负面的、逆境的时候,你的心态念头,一定要保持一种正向的一种想法。有困难了,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这是我的业力,这是我的因果,自己要生惭愧之心,自己要生忏悔之心,自己要转化成善的一面,而不要变成一个怨气的一面。这是在心理调适当中怎么去做到有智慧,怎么去理解它。
比如说,你受到冤屈的时候,你怎么去对待它?那我们在人生当中肯定无妄之灾就到了身上来了,无缘无故的就有人诽谤你了,甚至法律就找麻烦了,受到冤屈了。那受冤屈,一般的他肯定反弹,就是有怨气,要报复。
那么在佛法告诉我们,碰到这个东西,不要去申冤,要能忍!当然可能跟我们一般的做法相比,可能觉得不近人情。儒家也在讨论,你是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的问题。
那这个问题,如果在这一世来看,当然以直报怨,它是大家都要认同的。你既然这么对付我,我也要这样对付你。但是如果站在一个广阔的、生命轮回的这样的背景当中来看,可能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对待你?这里面它不是无缘无故的,这里有一些因果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是我们看不清楚。于是,如果你不去考虑这个复杂的因果,而我直接去报,本身别人对不起我自己,可能多生多劫我欠了他的。现在他把它要回去,报复一下,正好把它拉平了。
好,现在你拉平了之后,本来是个债务就可以解开的时候,你又报复一下,你又欠了一下吧!欠了一下他又反弹吧!
所以这里处理的方法,儒家跟佛教有些处理的方法都是不同。比如父母被人杀了,那在儒家的观念当中,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一定要报的。
但是在佛法里面,不一定就这样说了。如果在座的有受过《梵网经菩萨戒》的,《梵网经菩萨戒》其中就有一条就是:父母被人杀,自己国王被人杀,不去报复的。为什么?由于你的父母、国王被人杀,这是有因果的,你不要在这个因果的这样循环当中再加进了你一份的东西在里面。
再更大的来说,在菩萨眼里,众生多生多劫都是我们的父母、兄长。我们不能为了这一世的父母杀多生多劫的那个父母啊!那这些情况当然,刚才讲佛是大圣人,他能看清楚这些关系。
而我们由于目光短浅,只看到这一世,分段生死的这样的一个亲缘关系。所以他的处理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看佛陀教诲的处理方法,是有智慧的,能这样做一定是好的。
在佛门有一个公案,就谈到两个国家是邻国,一个国家的国王比较善,另一个国家的国王比较恶,恶就有一种侵略性,他就悍然发动战争,要侵占另外一个国家。
这个善国王固然他也要保家卫国,就在战争的时候,一般那种想要侵占别人国家的那个恶国王,他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战争的准备,还真的被他打胜了。善国王就受到重创,就在弥留之际,这位善国王告诉他的儿子:
不准报仇!那这个国家就亡掉了,就被那个恶国王全都占领了。
那这个王子就在民间隐避下来,但是报仇的心念没有放下,他了解到这个国王有什么爱好,要接近这个国王。他知道这个国王喜欢音乐,那这个王子就拜了一个音乐大师,把音乐学得非常精到。就逐步地进入王宫,做了这个恶国王的一个很亲近的人。
那有一次打猎,这位王子跟着一块,这时候只剩下恶国王和这个王子,两个人在树林底下,这个恶国王都很疲劳,年纪也比较大,就躺着休息。就躺在这个王子的腿上休息的时候,这个王子就准备下手。
当他要把剑拔出的时候,马上他的父亲的声音就出来了:
不准报仇!他就又把剑放回去。第二次又拔出来的时候,又是
不准报仇的声音出来,直到三次。那个恶国王也很敏感,每一次这个王子要拔剑的时候,这个恶国王就会惊醒过来,惊醒过来,我刚才好像做个梦,好像有人要杀我。
最后这个王子终于不准备杀这个老国王了,听从他父王的指令,就如实地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恶国王。恶国王这时候听了非常感动,被感化了。跟着这个王子回到王宫之后,自愿地把他原来侵占的土地交还给了王子。这是不报仇最后导致的是一个好的情形。
那么我们看到现代很多人的问题,就来自于报复。现在很多这方面的,我们在寺院里,他有时候碰到这些烦恼,会跟我们这些出家人说一说。有一个公务员,现在可能很多感情上的问题会把一个人搞得很崩溃。
他一个公务员,工资不是太高,然后他的妻子跟一个房地产的老板去了。他又很爱他的妻子,据说在家里,家务事都不让他妻子做的,是这么宠爱他的妻子,结果这个妻子却做这个事。
他就内心很不平,不平衡这时候,观念上就有点颠倒,你无非就有钱才把我妻子勾引过去了。现在我也要做有钱的人。他也要做有钱的人,他把公务员辞掉,他要去下海,他也去搞房地产。
每个人命运不一样嘛,这个经商不是什么人想经商都能成功的,他一投资下去,全都是没有回报。钱也没有赚到,自己那个公务员职务也辞掉了。然后呢,妻子又不回来,自己每天就是内外夹击,身心都受到很大的创伤。
就是这样,你说真的挺可怜。你要去报复干吗?而且采取这么颠倒的一种报复手段。所以这些,当我们碰到这些负面的时候,一定要智慧观照它的业缘关系,然后一定要把它看空。人生的顺境、逆境没有它的真实性,一定要有这么一种智慧的把控。否则苦不堪言。
然后就逆来顺受,逆境来了,就顺着它的本性接受它。进德修业,静待其变。不能有一种过强的负面的情绪。而出现逆境的时候,你要善于观照,把这个逆境变成自己的一个向上的一种逆增上缘。
这些应该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以来的这种修行的过程,充满着逆境。比如他为了求半偈,然而碰到罗刹,说:
你要听下面半偈可以,但我要吃活人的血。释迦牟尼佛为了这半偈,献出生命。
做忍辱仙人的那一世,碰到歌利国王,歌利国王把他的肉片片地割下来,而这位忍辱仙人不生一念的瞋恨之心,而且以同体的悲愍心发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先要度你这个恶人。还真的是那位忍辱仙人成佛之后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后这个恶国王呢,歌利国王就成为佛的第一大弟子憍陈如。
《法华经》讲,有一世释迦牟尼佛做常不轻菩萨,常不轻菩萨,什么叫常不轻呢?他每见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会顶礼,都会说一句话:
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终将作佛。
那这些四众就对这个常不轻菩萨就不以为然,说你凭什么给我们授记啊?你给我走远一点。但是常不轻菩萨还是向他们顶礼。这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不耐烦,就用脚踢他。
然后常不轻菩萨就在脚踢不到的地方顶礼,说这句话;这些人就用木棍来打他,他就在木棍打不到的地方顶礼说这句话;然后用石块来投掷他,他就在石块投掷不到的地方顶礼说这句话。
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终将作佛。
这是常不轻菩萨的一个忍辱的修行啊!然后这些打骂常不轻菩萨的这些人,堕到了地狱,然后从地狱出来,又由于跟常不轻菩萨的因缘,又做了常不轻菩萨座下的弟子。也就是法华会上释迦牟尼佛座下的这些声闻弟子,这样的一个因缘。
乃至于佛在这一世示现八相成道的时候也经受了种种的逆境,被人诽谤、谩骂。其中有一个很歹毒的一个诽谤。
有一次,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的女人,用一个木盆,放在了她的腹部,肚子就鼓鼓的,怀孕的样子。就来到这里,就指着佛说:
你讲什么法?你把我的肚子都搞大了,现在你得要给我多少多少钱。那跟随的五百个婆罗门也都说:
这个事情是事实,我们都知道。
在这种诽谤的时候,佛坐在那里,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非常宁静。还是忉利天就看不下去了,就知道她诽谤,就变成小白鼠,到她那里面,把绳子咬断,这一咬掉,咣当一下,那个木盆就掉到地下了。一掉地上,那显然真相大白,是他们的诽谤。
这时候天人,天女散花啊,来赞扬佛德。这时候佛也没有高兴的表情,他内心如如不动啊!那真的是八风吹不倒,端坐紫金莲啊!
那如果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遇到这样的一个诽谤,可能立马就会愤怒;或者最后澄清,天女散花就很高兴。这就是我们的情绪反应啊!这是虚妄心里面出来的。所以我们每一天的妄心里面都是波翻浪卷,充满着这种忧、喜、悲、惧这些情绪,所以我们心理就不正常。
那么还有一种,就是刚才讲心理上的一些调适,智慧的观照,要透过这些逆境的现象去把它做为一种养料。莲华长在污泥浊水里面,当它长不到虚空里的时候就同流合污,跟污泥一起腐烂。
如果莲华长在虚空里面的时候,污泥浊水就成为滋养这朵莲华的养料。即烦恼为菩提,智慧的念头一转,它就会变成一个我们精神品格,修行道业的逆增上缘。逆境正好是成全我们的最好的机会。
这一点在世间法里面,仍然是这个样子的。汤因比写历史研究,谈到文明形态能够生存下来,发展起来,一定符合着挑战和应战的规律,经过严酷的挑战,激活它应战的本能,它能够穿过去,这种文明的生命力才能保存下来。应战不过去,那就会消亡。
我们这一生,由于业力来到这个世间,肯定会遇到种种的逆境,对这个逆境,如果我们穿透不过去,我们就跟着这个烦恼一起颠倒。于是无论是生病,遇到困难,被冤屈,我们就把这个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最后就是两败俱伤。
所以为什么要
忍啊?忍辱波罗蜜啊!你不能退一步,不能忍得下来,问题就非常严重!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噶玛(karma)是梵文的音,意思是“业”,从造业方面来说有分身、口、意三个部分,从果上面来说,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从时间方面来说,有造作行为前的动机我们称做“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学的时候很笨,总是学不进去,但他就会放生。他所有的钱,乃至借钱都拿去放生。有一次放生的时候,在厦门往海边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8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合(应当)得?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与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发愿是第一遇着什么情况就发什么愿 《佛说无量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浅译梦参老和尚主讲(二)所以要靠我们自己的信心转境而不被境转! 人家说是菩萨,我们就观想他是菩萨,像我刚才所说的杀牛杀猪的,菩萨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问: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年轻人独身主义,基本上是因为,或许他们也是知道感情是苦的,看到社会上有人这么做,甚至父母,父母的感情如果不快乐, 他也排斥感情、对家庭也没有一个希望,所以他宁可独身。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文:净界法师佛者觉也,为什么以觉悟作根本呢?因为所有佛菩萨的功德,都是因为觉悟才去布施,因为觉悟才去持戒,因为觉悟才修忍辱…所以整个波罗蜜的行动力,来自于觉悟。
佛答时间:2024-11-24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科技进步的危机科学家在皮毛上转来转去,发明这些东西,好像有所得,其实把本有的智慧都忘了。◎一九八三年二月廿五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所有的人类,一切一切都是向外驰求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3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念诵地藏菩萨,绝不会堕入三涂。不过,轮转要经过多一点,不论《地藏经》、《占察经》,《十轮经》也好,只要称诵地藏菩萨名号,现在结了缘,都能得到这些功德的。因为地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