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三)
【又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如来的智慧,《具有》,表示已经有了,在座的人,每一个人,都具如来佛性,这是佛说的。佛成佛时所证明的事实。成佛就是因为证到了这种境界,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要精进,要惭愧,我们有如来智慧,可是我们就堕落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堕落成这个样子呢?因为无明,烦恼、分别、执着,不能承当自己的佛性。如果放下我们的颠倒执着,就能证到自己本来的自性智慧。假设我们离开了妄想,你的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你本来具足的,不是外面得来的,我们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的智慧,不需要修证。什么叫修道呢?改习气、去毛病、去执着、去分别,放下这些本来智慧自得现前。有人启求佛菩萨加被我们,让我开发智慧,加持我。佛菩萨不是不加持,而是加持不上,智慧是自己开发出来的,不是别人给的。比方密宗讲灌顶,给你灌了顶,送个别号,你是他的弟子了,灌顶虽然殊胜,一刹那的功夫很殊胜。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还有靠自己开发本来智慧,不靠自己怎能开发智慧呢?自修自得,不修不得,别的人修出的智慧,不能代替我们的。
别的师傅有修行开了智慧,有了神通,是他的不是我们的,还需要自己放下身心世界,放下颠倒执着开发自己本来智慧。不向外求。过去古人讲:愚人求佛,智者求心。有智慧的人,他不求佛,他求自己的心清净,自然具足,所以我们要明白自心,求自己心清净。自然具足智慧。如果我们放下执着心、分别心、我慢心、嫉妒心、通通放下,这几种心都像毒蛇一样,障住我们的本来智慧,佛在经上讲过,慢心一起,由如一座大山把我们的自性光明都障住了,永远不能开发智慧,我们现在的人,慢心太大,都需要放下,自然智,一切智、无碍智自然现前。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主要觉查自己,我们每一天做的事,觉查自己有没有错,如果错了,马上惭愧要改掉。
我们的念佛法门是非常殊胜的,念佛法门是一切总归处,不论禅、不论密、唯实、天台,通通包括。念佛三昧是三昧中之王,所以包括一切。念佛三昧尤如如意宝珠,能出生一切珠宝,念佛法门能出生一切三昧门,为什么说呢?念佛法身能包一切经教,所以过去古人讲,一句佛号,全摄无碍包括三藏十二部,这里讲的念佛法身,不是你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包括,那是事上念佛,不是理上念法身佛,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你必须明白什么是念法身佛?你才能具足一切三昧门。
念佛法身为什么这样殊胜呢?华严经讲的是事事无碍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你念佛的法身,你的心量托开,尽虚空遍法界这么大。你这一句佛号念出来,你看是不是全都念到了,每个众生的自性佛,也全都念到了,一切经教都从法界流出,还归于法界,一切行门全归于法界,一切宗派也没有离开法界。比方说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没有造作,没有阶次,以心印心。过去的禅师传法的时候,举举手,扬扬眉你能懂这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你回答不上,这个法你就没有得到。禅宗就是这个样子,不和你细说细讲。这就是禅宗的方法。过去的古人智慧高超,我们现在的人不行了,细说细讲还不明白,你不说就更不明白了,过去古人一点就参透了,就是叫你承担当下的佛性,让你认识佛性,认取他、承当他,你就悟到了禅宗的道理,这样就和我们念佛是一样的,我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就是不让我们有个造作的心,有启用的心,如果你有启用的心,就是生灭法,就是心意识。我们自性本来清净光明。比方说我们念佛时,你要和本性相应,就必须达到无念无作,无修,不去启用心意识,应该用无用的用,无念的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佛在经上讲过,什么叫三昧呢?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能念所念俱灭。念而不着念相,无念还在念,这为真念,寂照现前,寂而照之,照而寂之,桓寂桓照,双脱双泯,桓为一心。这就是三昧的境界。
如果我们着相念佛,边念边踩着点,步子要走的整整齐齐的,别走错了,这就是着相了,这是让外边人看,修的非常好不明自心,本来心是无用的,清净本然,要和你的本心相应。
什么是佛呢?放下就是,狂心一歇,即见菩提。当下就是,就是把身体歇下来,把心歇下来,不去用它,就在当下承当,所以禅宗告诉我们,照顾话头,什么是话头呢?就是这句话没说之前,如果一动念,就是话尾了,前念以去,后念没有生的当处,那就是话头,照顾话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照顾我们的自性的法身佛,念佛法门也就是照顾空性,一句佛号,和空性相应,就是照顾话头。也就是一念没生的当下。空空荡荡的大空镜,就照顾它。它就是佛性,当念佛时一句佛号,和空性相应,是同时的,不是一句佛号放下才去观照,而是一体的,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这样念佛,时时消业障,时时开智慧,六根门头,海印放光。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从心地上启用,才能消除业障烦恼,开智慧,临终才能往生上品,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首先要认识本心,才能见性,见性成佛,不明自心,就等于盲修瞎练。没有眼睛闭着眼睛走路一样。
所以念佛法身,就是无上的深妙禅,也是无上的密法,它包括一切行门,无不在其中,你启用这一句佛号,阿弥陀佛这一念,把心量放开象虚空法界那么大,整个虚空法界被我所念,这一句佛号还回归法界,你看是不是全启用了,是不是包括一切禅。一切密法,一切禅密行门没有离开法身(自性)。
为什么包括一切密法呢?密法也分很多宗派,红教、白教、黑教,密宗也很殊胜,最终也修法身佛,从法身上启用。比方说红教的大圆满。黄教的大手印。这都是修的法身佛,从法身上启用,但是密宗分次第,黄教的菩提道次,就是有阶次的,开始让你灌顶,修出离心,在修菩提心,菩提心修完了。在修资粮道,什么是资粮道呢?叫你磕十万大头,念四十万遍百字大明咒,来消业障,这叫资粮道。修几年以后,在告诉你修加行道,什么叫加行呢?就要再多磕头,多持咒,这叫加行。加行修完了以后,再修身。首先打开经络,修成金刚不坏身,然后再告诉你从心地上下功夫。从心地上持咒观相,密宗离不开观照。从心地上修到位了,然后上师再告诉你,从性上下功夫,才为红教的大圆满,黄教的大手印。这些次第最少加起来,少说也得修二三十年左右。
一开始修你连心地边都摸不着,什么心啊?什么性啊。根本不懂,没有人告诉你,所以我们现在修行净土法门,是从心地上下功夫,直接告诉你,从心性启用,念法身佛,所以说一句佛号,具足法身。一切禅密都从法性中流出,所以一句佛号包括一切行门。是殊胜的殊胜,直截了当,圆顿的圆顿,就是从本性上下手,连心都不用。如果你念佛成片的人,当下安住在法身体上,安住在佛的大圆满光明果海中,在念这句佛号,就具足了佛的自性光明。马上就和佛相应了,这就是果地上启修,从如来果地上用功,立地成佛,当生成就,不用第二世。如果你能念法身佛,这一生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花开见佛,见佛以后,佛给我们摩顶授记,那就到了八地菩萨以上。八地菩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修行,需要二个阿僧祗劫,一个阿僧祗劫就是无量劫。无量大劫多么漫长啊。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去修行,就成佛了,所以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说,劝华藏世界法身大士,你们都应该念西方极乐世界安乐国阿弥陀佛,成佛快矣。所以说这个念佛法门非常殊胜,千万要认识这种念佛的方法不能错过,这是了生死的最佳出路。
云何离于妄想。须知一切众生颠倒执着,全是诸佛法身。何以故。
怎么离妄想呢?底下的话,大家要注意,是彭居士论述的重点,无论是净土宗、禅宗、还是密宗都是登峰造极的话,从密宗看,今天能听到这个话,等于毗卢遮那如来给大家做大圆满灌顶。
怎么去这个妄想?妄想有二种:一种是妄想,一种叫妄念。什么是妄念呢?我们过去时,接触的人和物,而留下的影相,在阿赖耶识里存放的种子为妄念。当我们念佛时,出来的妄念,这是过去的阿赖耶识里存放的种子显发出来了。也就是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根尘相对,一分别就产生了影相,然后进入阿赖耶识里面,成为业习种子。六根是心法,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接触六尘以后,然后一分别,这是六识的作用。六根、六尘、六识,这为十八界。然后第六意识,分别以后传送到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是执着我相的识别心。然后又送入到阿赖耶识里面去,成为生死的种子。所以我们要想解决生死的问题,必须从六识七识上来解决问题。六识好比采购员,采集外面善恶的种子。第七识,是执着我相,第六识采集种子以后,第七识接受第六识种子以后,执着我相好的就想取着,不好的就想舍掉,所以把这善恶的种子就送到阿赖耶识里面去,成为轮回的种子。
我们要想解决生死的妄念,就必须从第六识、第七识上转识成智,怎样转呢?佛在经上讲过,六七因上转,八五果上圆,从第六七识上,就开始转,这为转识成智,当我们接触外面的事物以后,有人谤我们,骂我们、污辱我们,当时会执着我,骂的是我,诽谤的是我,当时就有了我相,所以起烦恼妄想。妄想烦恼就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们要六七识上马上转识成智,启发般若智慧,当下观照无我、就把善恶的种子,一刀斩断,不留后患。第七识空无我,到第八识就变成了大圆镜智,所以说这是解决生死的根本方法。
阿赖耶识是藏识,是存放善恶种子的仓库,能收藏一切善恶的种子,但是佛性也在阿赖耶识里面,被善恶的种子覆盖住了,不能显现,八识为心意识的心王,心王是心锁,通摄一切心意识,所以生死是由于第八识来投生。第七识,第六识,是接触外面事事物物的境界,才产生了第六识。第七识,所以我们要想解决生死的问题,必须对外面的境界不分别,不执着。第六识第七识就不起作用了,到第八识,就不产生生死的种子。
妄念怎么断除呢?接触外面的境界以后,马上启发般若智慧,到第七识上,观照无我,没有我,谁受轮回。当我们念佛与静坐时,阿赖耶识的种子,翻出来以后,这为妄念,妄念出来以后,不要理采它,也不要随它,它出来就出来,让它自己跑掉,所以《圆觉经》上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作方便,没有渐次,当妄念一出来时,离开也就没有了,就觉了,不要作方便,什么为方便呢?妄念真烦人啊。这就是作方便,没有渐次,离开已经就觉悟了,和佛性相应了,所以没有渐次,这个方便又多了一个妄念,所以离开就行了。在我们念佛时妄念出来不要管它,出来越多越好,不要管他。这是阿赖耶识的种子开发出来的,出来以后,它就没有了。
什么叫妄想呢?就是阿赖耶识里没有存放过的种子,那是独头意识,在那里想至非非,想挣大钱啊?发财啊?做官啊?吃好吃的东西啊?这都是独头意识。这个独头意识非常厉害,它到阿赖耶识里面,又成了新的种子,又成了轮回的根本。所以妄念不要管它,妄想不能要它,必须在六七识上用般若智慧,时时扫掉。所以佛在经上讲六七因上转,八五果上圆。到第八识上,就成为了大圆镜智,第七识变成平等性智,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
其实八识都是虚幻的,对境而生的,如果我们念佛时,当时观空掉,一切都是空的,四智也变成一智,一智也没有,都是假名。
何为观照呢?这引证华严经的《如来三谛》、《圆觉经》讲的三觉性。何为三谛?
比方说万法的本体,都是空的,万法是缘起法,缘起法本来性空,没有自性,它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没有实质的本性,是缘起缘灭的,比方一座大楼,它是钢筋,水泥、砖瓦、木料等。而聚积到一起成为大楼。所以说它是因缘和合而生,到若干年以后,它倒塌了它就因缘和合而灭了,它是缘生缘灭的本无自性,也包括我们的身体,臭皮囊也是假的,万法本来是空的,这就是万法的本性,所以这称为真谛。
我们一念之心,是俗谛。俗谛是心的作用。是从真谛起的妙用,万德齐张。何为中谛呢?不取空,不着有,中道了义,中道也不立。这是诸法实相。这是一切诸法的本来空性,为诸法实相。也就是佛的清净法身,这为如来三谛。我们的自性本体,是清净本然的,光明朗照一物没有。我们念佛的一念为用,这是从自性清净法身体上,起的一念的妙用,回光返照本来自性,这为观照。念念回归法身自性,当下就是佛,一切妄想烦恼,当下消除,念念清净,念念佛,妄想就没有了。
当念佛时,你心在想佛的法身,当下我们就在作佛、心作心是。《华严经》有句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句子说明了,一切诸佛是从众生心想生,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心想而生,法界性就是佛的清净法身。一切唯心造,就是心在想法身佛。就是我们当前的一念心,法本无法,一切法本来没有,空寂的对境而生,如果心里无念,外面无境,哪有法可生呢?如果悟道的人,就一法不立,本来没有一法可得,也没有一法可灭,没有生哪里有灭呢?一切法仗境而生,无境哪有法生,所以说一切唯心所造,一切唯心所变,一切唯心所现,如果我们要明白了一切都是唯心的,佛也是唯心所造的。什么是回光返照呢?观就是观想,想就是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观想是妙用,我们一念的普光明智,照着外面诸境,了了常知,一念的普光明智为般若德。对着空空荡荡的空境为法身德。一念的普光明智和空空荡荡的空境,成为一体的时候为解脱德。这是如来三德密藏。
什么叫三身佛?佛有清净法身,还有报身、化身。法身就是一念不生空空荡荡的空境为法身。从空空荡荡的空境中起一念的普光明智为报身。对一切境界而显现的妙用为化身。这为佛三身。三身也就是一身,当我们念佛时,因为我们念佛的精神集中,外边的声音听不进来,内里的心声也就活跃起来了,外边声是声尘,所以我们要开发自心里边的心声。当我们念佛时听到外边轰轰的像车一样响,这就是成片的预兆。到这种境界,继续加功念佛,念着念着就能听到佛号声,越来越大,这为成片的境界。在这个境界的基础上继续加紧念佛,佛号就越来越清楚。所以在这种境界当中,就不要用有念的念去念了,专用耳闻,闻空中的佛号声。佛号不要放到心窝上,也不要放在身上,任何一个部位,把佛号要放在空中听出来,也不要随它念,专用耳闻就行了,然后在加紧念佛,听的佛号声越来越大,就像泉涌一样,声音越来越大,功夫到这种境界时,佛号听着听着突然就断了,这样的境界久而久之出现,功夫到这种情况下,已离三昧还有一箭之地。离三昧就不远了,要加紧念佛,这是事上一心的境界。然后再加紧念佛,体究念佛,向一句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越提越亲,就是当念佛时,念上三句五句,停下来参究,看这一句佛号是从那里来的?它又落到何处去了,来回体究。然后体究看举底这一念又是谁?反复体究,因缘到时,能念所念突然脱落。证到念而无念的境界,这是理上一心。这也是禅宗讲的桶底脱落,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打开本来,见自本性。过去古人讲,悟后空空无大千,大地也没有了,大千世界也不存在了,圆托托的一大光明藏,这就是见自本性。过去古人修行的过程,见性的经过。给大家学学,我也没有证道。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12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六、念佛结期应求证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古德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快得很,转眼之际,念佛七已经过了六天,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事大这道理,只有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与忏悔业障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今天接着讲第四大愿「忏悔业障」。诸位留心听着!下面分三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决定愿往生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得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一大半!诸位的功夫,究竟用得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和挫折时得到快速的克服并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邪魔外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0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的心,转换过来念佛。比如作贼的人,只有把贼心死下去,才能一心作正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临睡觉前合掌念念佛,感觉到身体疲惫不支了,就合掌吉祥卧,念一念那几句话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广尚北道尚州市龙兴寺内,有一只相当虔诚的猫咪,它几乎每天都会坐在佛堂前拜佛,并眼神专注地看着佛像,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智随法师开示原文:从《灵峰宗论》看蕅益大师对行持的标准,与善导大师的思想也有相通的地方。下面是三段相关的法语。第一段:“无论千百十,下至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每天念佛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若是每天时间足够的话,就是每天都念诵六七个小时的佛法,这样我们每天念诵是有大功德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