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三)

更多文章 2020-09-23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三)

【此土行人。纵能伏惑发悟。而为证无生。宁逃后有。不以佛力。功行难圆。必待回向乐绑。亲承受记。净诸余习。成满愿王。斯为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这一段劝我们,好好思维这个法门,是一乘了义之法,然后在回向极乐世界。所以华严经最后一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随然在凡夫地,也要行菩萨行。修圆满的佛法,这样渐渐地修行渐渐的功行圆满,我们要回向极乐世界,不论修禅修密宗的,你承能伏惑发悟,就是伏住烦恼,而末证无生,宁逃后有,就是你发悟,没证到无声,开悟明理了,我们没有见性,那是不行的,逃不了后有,还要在世上投生,就迷了。佛在经上讲过,菩萨有入胎之迷。罗汉有隔阴之苦。还是迷,投生就迷。来的时候就什么都不知道,把前世都忘的精光,除非你修行,在禅定中,把前世的根机开发出来才能明了,要不然不能明了。在这个世间修行的人,就是你伏住了烦恼也没有用。必须证到无声,无声以后,还是三贤地,还是有隔阴之苦。我们这一生,就是要了生死,回向极乐世界,永远不迷了。斯为一超出。妙庄严路,这就是说我们要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受记,这一门就超出妙庄严路。

【其或粗窥向上。未尽疑情。尤须专一持名。翘勤发愿。如子意母,毕命为期。加以教关熏修。助发胜智。感应道交。功无虚弃。斯为全凭一念。便摄诸门。所贵绝利一原。切忌回头转脑。】

这一段对我们劝说到家了,已经说到位了,没法在说了,苦口婆心的劝,呕心沥血的劝。过去古人,就怕我们信心不足,怀疑,摸棱两可,东张西望,脚踏二只船,然后又想去江北,又想去江南,这样决对修不成功。我们的初惑业还没有完全断,何况你的微细的惑业,疑情更没有断。你专持佛号,翘勤发愿。如子意母一样,必命为期,加以教观熏修。教观就是观照自己本来的自性,佛性,这叫教观。我们天天念佛,就像如子意母一样的想。助发圣智,就是时时观照本来的自性。助发圣智,慢慢的开发智慧,感应道交,功无虚弃,这样去做,去观照,回归自性。功夫不会白用的,久而久之,功夫自然开发胜解。斯则全凭一念便摄诸门,我们的心,二六时,完全的专注在佛号上。绝利一原,就是你把全部的事情放下来,一切经教都放下,专持一句佛号,这样就叫绝利一元。切忌回头转脑。就是劝我们要不杂修,修修这个法门,又想学禅学密,还想学唯实,这样永远不能成就。

【又问。子欲阐念佛法门。何不以净土诸经为导。而力主华严。拒果论因。恐难合辙。答。子不读无量寿经乎。经中序分。首述普贤行愿。劝进行人。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终之以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从修功德。还堕胎生。然则诚欲坐宝莲花。登不退地。必也依文殊智。建普贤愿。回向往生。今此华严。正当其教。至观经上品上生者。必读诵大乘方等经曲。言大乘方等。则又莫若华严最尊第一。因果无差。有何纡曲。】

说我们净土法门,为什么不以净土诸经为导,而主华严呢。为主据果论因,很难合辙,不复合净土法门的方法。其实华严经就是让我们发菩提心,《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都是一部经,有略、有简、有广,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我们念佛的人,首先要发菩提心,普贤十大愿就是发菩提心,如果我们不发菩提心,终不了佛智,不思义智,不可称智,无等无论最上智,你不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还堕胎生,胎生就是生在边地疑城,心地暗昧,堕落到疑城。这段讲《观经》上品上生者,必须读诵方等经,大乘华严经,第一经。

更新于:2020-09-23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