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方法、次第、步骤
佛教不是强调迷信、不是强调信仰,佛教强调的是开启智慧。我们要如何开启智慧?那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因此佛陀就跟我们讲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要闻、思、修、证。闻思的基础很重要,闻思是理论的基础。
就像医学院的学生,要到实际的医院来帮助病患解除病痛,必须要有医学院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这些理论基础,直接就上第一线,直接就拿起刀要来开刀,就像修行的人,如果欠缺闻思基础,直接就强调一门深入在修,就像没有闻思基础的人,拿起刀就要开刀,这是很危险的。我们偏离到哪里,我们都不知道。
修行是有次第、有地图、有方向。如果欠缺闻思基础,就会象是在茫茫大海之中,没有罗盘、没有指南针、没有方向感,就在茫茫大海之中莽莽撞撞。所以,闻思基础很重要。今天大家在佛学院里面读书,就是要建立闻思基础。但是你所听闻的闻思基础,要跟你的实修方面是结合的,是能够帮助你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来实修,以及应用得出来的。你所听闻的闻思基础,不只是懂一些哲学名相、抽象、空洞,不是懂那些;或只是累积一些世间的学问,认为自己很懂、很行,饱学多闻…。佛法里面所强调的闻思基础不是这样。
当你有深入的闻思之后,就能够「解行合一」。现在跟大家介绍的,空海没有偏重在哪个法门、部派…,都没有!我也不是专门弘扬哪一宗,我只是站在很超然的立场,来跟大家介绍宇宙的真理实相;站在很超然的立场,来告诉大家一条清晰、安全又快速的解脱之路。这一条解脱之路,是诸佛菩萨他们所走过,也跟我们示现的一条解脱之路。
所以,如果在闻思方面错用功,可能要花费个十年,都可能在茫茫的经藏大海里面钻研。学了十年、廿年,还是觉得找不到方向感,信心建立不起来。因为空海都走过这一个路程,现在直接跟大家介绍的就是「阿含解脱道次第」,这一本书是把《四部阿含》里面的精华编辑
而成。《四部阿含》就是佛陀两千五百年前的言行录。中国孔子的言行录辑结出来称为《论语》,《论语》就是孔子在教导这些弟子的时候,大家纪录留下来的言行录。
言行录是最忠实的纪录。《阿含经》、《阿含藏》就是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带领大家实际在闻、思、修的言行录,佛教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里面统统有,北传的就把它辑为《四部阿含》,南传的称为《五部》,多一个小部。
因为《四部阿含》里面总共有十几册,我们这一本「阿含解脱道次第」,就是把《四部阿含》里面的精华集中,按照佛陀以前所讲过的次第步骤,第一步怎么样做,第二步怎么样走,第三步怎么样修,按照那个次第步骤把它整理出来。
所以,只要你看两遍这84个小时的课程,对整个修行的次第、方向,就能够掌握住了。包括佛教的教理、教义、核心,都可以清楚的掌握到;方向感就能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信心。如果大家把此套「阿含解脱道次第」84个小时的课程看两遍,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至少可以减少你十年以上不必要的摸索。
第一个阶段的闻思,就是把此套「阿含解脱道次第」84个小时的课程,好好认真的去看。第二个要看的课程就是「四念处的修行要领」,这些课程都已经制作成VCD、Mp3影音光盘,也都已经在各处流通了。因为你把全程的「四念处的修行要领」都了解了,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出来。「阿含解脱道次第」这是整个闻思的基础,当你听闻了之后,在日常历缘对境之中,就要去改变、就要去历练、就要去实验、就要去实践。
如果想要更具体、更深入,就要听闻「四念处的修行要领」,把整个「四念处」的第一个步骤「身念处」怎么修,第二个阶段「受念处」怎么修,第三个阶段「心念处」怎么开发,在整个课程光盘里面,都有清楚的告诉大家。
记得!听闻「四念处的修行要领」之前,先要有闻思的基础。如果没有具足闻思基础,就算你认真的修「四念处」,还是在世间法里面修,你都不知道。如果没有具足闻思基础,你在修深定、禅定,你落入在「世间定」里面下工夫,你都不知道。
所以,爲什么跟大家强调闻思基础很重要?闻思让你清楚的知道: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分水岭在哪里?大家要清晰的掌握到。不然你用很多的时间在修、修、修…,但是你在「世间法」里面绕,你很难觉察得到。越修,不是越烦恼,不然就是没办法突破。比较糟糕的是,越修、我慢越大。
真正走在解脱道上的,越修是我慢越少,身心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慈悲、越来越安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和谐。只要你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那是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因此第二套课程就是把「四念处」很认真的看,然后就去做。
「四念处」的修行,不光是在打坐,不是光是在禅堂里面,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打坐禅修基础,因此在我们带禅修的时候,打坐的基础要具有,观呼吸、观出入息…,这些是要有的。因为你的心要宁静下来,进一步才能够来到「止观双运」。只是「四念处」的修行,不光是在禅堂内。
禅堂内「定」的工夫、「静」的工夫要有,这些基础要有,因为这是开发觉性,让我们逐渐的醒过来,但是进一步「经行」要开发。在历缘对境之中的各种动作,你都要清楚的觉察,「身念处」要能够在禅堂内、禅堂外,都能够应用得出来。
真正的修行,是禅堂内、禅堂外都在修行;真正的修行,在厨房、在大寮、在种菜、在洗衣服…,都是在修行。所以,「身念处」要开发,再来进一步是「受念处」的逐渐开启、开发,再来是「心念处」。你有身、受念处的基础,才能够开发到「心念处」。
「心念处」--在禅堂里面专修的时候,是可以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宁静、越来越沉淀。但是,如果你没有把这一种明觉的心、觉性的心,应用到历缘对境,你的修行跟历缘对境会脱节、会分开,你会以为到禅堂内才是修行,于是出了禅堂,就认为「我又在滚滚红尘里面轮回、浮沉…」你的修行会脱节。
事实上,真正「心念处」的修行,是在历缘对境之中。你在历缘对境,跟人、事、物相处的当下,这时候你才会起贪、起瞋、起无明、起烦恼…,只要你有前面的闻思基础,又有「四念处」前面逐渐上来的开发,觉性的开发、感受的开发之后,再来你当下在历缘对境的各种心态,就可以清楚的觉察。
有学员问:「当下看见习气在发作,该如何快速有效的对治?」这是很好的问题。如果你没有闻思基础,如果你没有「身念处」、「受念处」的开发,当你的习气在发作的时候,你是煞不住的;当无名火在发作的时候,你是煞不住的,而且很难反观到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你的生气,你会认为自己有一百个理由可以生气,因为错都在别人;就算自己有错,你也会狡辩,或是认为自己所占的比例比别人少,我只有占百分之三十,别人占百分之七十,我生气、我暴跳如雷,是有理由的…。
所以,你煞不住、也看不到问题所在,就算你想修,你也很难当下来转念、当下的转圜,很难!导致很多修行人到最后常常是认为:「我有听啊!听了很多啊!修也修了很久了…」问题是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常常就是很快的阵亡,就会渐渐的变成很挫折。「我懂了这么多,我学了这么多,但是在历缘对境却是用不出来,我的烦恼、忧悲苦恼还是一大堆…」。
这其中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闻思基础不够,第二「四念处」的定力、觉性还没有开发出来,第三是因为心量还不够大。如果我们能够透过闻思,「四念处」也开发,还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也逐渐的开发。我们的心渐渐的明觉,心量逐渐的打开,在历缘对境有冲突的时候,当下你就可以冷静、就可以退缩,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你的世界里面有「无量的空」。所谓「无量的空」,具体而言就是你的心量很大。
当你给自己有退一步的空间,这个冲突就会大大的大化小、小化无。为什么在冲突的时候没办法煞住?那是因为我们的心量不够大,你没有转圜、退一步的空间,那个「自我」想要保护自己的时候,它就是继续冲突下去。所以,在历缘对境要应用得出来,真的平常的闻思不要马虎,不要敷衍了事。
修行不是修给别人看,修行不是在应付,不是修给方丈和尚看,表示自己很精进用功,不是这样!修行是每个人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认真负责,我们要自动自发、珍惜。所以,真正的修行,不需要别人监督。但是,在团体生活之中,是需要有一些制度规范,为了大家更好。但是,大家要自我勉励,每一个人都是精进用功,可以来到不需要别人监督,这就是「自依止」。
当我们真正「自依止」了,才能够进一步来到「法依止」、「法界依止」。所以,你要对治自己的习气、习性,都要具足闻、思、修的基础。
整个修行次第,除了闻思这两套主要的课程--「阿含解脱道次第」及「四念处的修行要领」,这是闻、思、修,也是告诉你怎么去修、怎么去应用了。这二套课程,只要你听闻过三遍以上,在历缘对境之中,你就可以开始做出来了。至于进禅堂要怎么修?你也心里有数,知道怎么去用功了;而出了禅堂,怎么样去修?也都越来越清楚。
只要你能够应用得出来,你的法喜会与日俱增,你真的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安祥,喜悦是会不断的流露出来,而且慈悲心会不断的流露出来。但是,不要因此得少为足,这只是初步的阶段。当你具足这两套课程基础,要见法就很快!但是不要得少为足,要继续再上来。
继续上来的几套课程,再跟大家推荐一下。「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这一套课程有37小时,也有配合幻灯片在讲述。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这一套课程?因为这是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解「解脱道」的次第、步骤、方向,以及终极目标。成佛之路、成佛之道…,大家在佛门里面都很熟稔此类名词名相。
佛门里面最重视心理方面的就是「唯识」、「唯识宗」、「法相宗」,「唯识」就是佛教里面的心理学,我以前也都曾经在此方面下工夫去研习过,但我发现因为「唯识」是以一、二千年前的那一种表达方式及术语在讲解,跟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理解角度方式,是有相当的落差。所以,当我接触、研习现代的心理学之后,发现现代西方人把东方的神秘学吸取过去之后,人家有不断的再开发、再研究,因此在心理学方面,现在已经做出相当有系统的分析、解析。
我们这一套「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课程,如果欠缺闻、思、修的基础,你还是会觉得它是属于一般的心理学,但是我看到里面所讲的,是修行的次第、解脱的次第步骤,以及终极目标方向,都清楚的讲出来。
记得!成佛就是心灵成长的路程,我们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自净其意」--净化我们的心意,就是净化我们的心灵,现代的术语就是「心灵成长」。现在欧美他们都是用「心灵成长」这样来协助大家心灵的净化与成长。
所以,「成佛之路」就是心灵成长之路,心灵的净化之路。我们心灵里面的种种结缚,种种的凹凹凸凸、无明污垢,那是需要去净化的。当我们净化一分,心灵就会成长一分,我们的视野就会逐渐的开启。这一套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修行、成佛之路。
当这一套课程在发行流传的时候,很多人原本是不相信佛教、不喜欢佛教,当他接触到这一套心理学课程之后,发现原来佛法讲得这么深,原来佛教讲的是这么的科学、这么样的理智,都可以检验。因此,很多原本不信佛教的人,当他们接触到这些资料之后,对佛教、对佛法都从此改观了,才知道佛门的清净修行之路,是这么样的庄严、这么样的神圣。
因为「阿含解脱道次第」是以佛教的立场、术语在讲,这一套「心灵成长
#8231;事事本无碍」课程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事实上就像金字塔的不同面,从不同面在讲宗教的终极目标,让大家可以从佛教的经典里面,清楚的知道解脱之路;也可以从现代的心理学方面,清楚的了解、掌握解脱之路,于世你就会越来越安祥、越来越快乐,因为不是在打迷糊仗。
具足这三套基础课程之后,因为你是来到闻、思、修,后面进一步的「证」就会出来了,见法就会出来了。讲到见法、证果的世界,我们也有讲述到几套的经典,大家以后都可以参考,其中一套就是《金刚经》,还有《六祖坛经》,还有《永嘉大师证道歌》,这些都是非常深的经典,值得大家一看再看,里面都是在协助人类去照见我们的颠倒梦想,协助我们醒过来,协助我们找到真正的净土、真正的彼岸。
很多人能够背诵《金刚经》,至少也耳熟能详,但是重点不在你会背诵,而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金刚经》的深义,然后去做到、再去证悟到。《金刚经》处处都在扭转大家的世间思惟,处处都在破除大家的颠倒梦想、习性思惟,真的很深很深!如果你能够具足前面几套课程的闻思基础,再来看《金刚经》,你的体悟会很快、也很深,而且你的生命常常会是感受很震撼的。
所以,不要把《金刚经》都只是当做一部课诵本在课诵,真的里面蕴藏无尽的宝藏,大家要去挖掘出来。
另外是《六祖坛经》,中国出了这一位高僧大德,真的他把佛法里面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毫无保留的跟大家来分享,只是众生懂不懂得珍惜、懂不懂得去挖宝,《六祖坛经》非常好、非常深、非常实用,但他讲得都很高深,都直接切入心法。
所以,这几套课程大家都要陆续去看。再来,在《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慈悲、充满着证量,空海向大家所介绍的,都一定是属于实修实证的人所讲的,不是学术的,不是观念知见,不是讲哲学;都是实修实证的人,然后他讲出来、写出来,真的你可以去体证到、可以去印证的。《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除了歌词很美丽之外,内容非常的精采,也蕴藏非常多的宝藏,空海把它挖掘出来跟大家分享。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开启你人生非常多的无尽宝藏。我们所讲的「宝」是「出世间法」,用金钱所买不到的那些宝。
对于这几套课程,如果大家有深入去了解之后,其他的课程还可以参考。《永嘉大师证道歌》曾经讲述过两次,在几年前有全面的解释《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的深义,2006年的7月,在台湾带禅修的时候,又重新再讲《永嘉大师证道歌》,这一次所讲的是挑选里面的重点出来,然后做深度的解析,也配合幻灯片在讲。里面很深,但是我们用很生动的方式来讲,如果大家以后逐渐上来之后,你再看那些幻灯片,你处处都会体悟、会心微笑,你处处都可以得到佛法里面的「无上甚深微妙法」。
以上所言,空海都是如实语、不异语、不妄语,跟大家所讲的,都是你可修、可证、可达,很实际、很实用的。
(空海法师讲述,由学员发心文字汇整)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一、禅的文化禅文化的发达显现了现代人心对古老智慧的需求。但就禅的本义来说,非属东方,也与时间上的古老无关。禅是令心灵觉醒的方法和觉悟心灵的智慧,原本不属于宗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慧学的进修次第黄国达佛法的宗旨在于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启悟、转染还净,由此展开自在、开朗的人生。所以,智慧的修学是核心的课题,然而,智慧是因缘所生法,不是宿命、无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17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陆、福慧双修问:如何无我?答:只要不断培养觉性,觉性越高,我执就自然逐渐减少了。问:无我跟空一样或不一样?空是大乘后来传承的,一直强调空。在此一直强调活在当下,究竟是指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4.圣戒成就戒随念(sīlānussati)──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译言五盖是禅修中的恶不善法,它们不单止妨碍入定,更遮盖和歪曲我们对世间实相(无常、苦、无我)的认知。禅修的工作就是去对治五盖。当五盖在心中越是减薄时,内心越是清淨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文/本性禅师1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放过他人不易,放过自己更难!20年前,已尝试放下与他人的恩怨,今天,却还在和自己纠缠。当年,严阳禅师与赵州禅师有一段对话:严阳禅师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