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三)
16.问:丹田的膨胀收缩容易感受,但要进入全身的膨胀收缩就不简单,请再说明?
丹田的膨胀收缩比较容易感受到是不错,再来,你从丹田要进到全身,把你的觉察范围放大到全身,在这个过程有个很重要的关键要领,就是你要越放松越好,要全然的放松,如果你能够全然的放松,然后你的觉察力就是在你这个身体的范围,很快你就可以觉察到。但是如果你没有参加过禅修,或是第一次、第二次参加禅修,你常常还是会说要放松,我很认真的放松、很努力的放松,怎么还没有放松?我很努力的放松,怎么还没有觉察波动收缩?因为你的努力是有用力、有紧的情况,还是没有全然的放松,你努力要放松,结果还是没有放松,你是从一边然后跑到另一端,但是这也是修行过程中必须经历过的过程,除非你的利根性,你能够知道很快就可以放松,问题是你要来到能够很快掌握到那个诀窍、要领,你也是要经历过很多,也是要有相当的基础。
所以不要气馁,当你觉察不到收缩膨胀的时候,提醒自己放松,这个自然的放松跟用力的放松,大家可以去体会。像我现在握拳,我可以松松的握拳,也可以很紧的握拳,再来,当我放开,我可以轻松的放开,也可以用力的撑开,你用力的放开用力的放松,跟自然的放松,不一样,你要去觉察出自然的放松跟有用力的放松有不一样的地方,你要去觉察出来,这个你必须要实修,去校正、校正,你就可以来到中道上、自然的放松。
这个一定要实际去做,就好像告诉你游泳,游泳最简单的就是你懂得放松,你放松就不会呛到水,问题是你要学到说,真的游泳又能够放松,你要喝过多少水知道吗?如果你怕喝水,不敢跳下去或是怕被呛到,你没有实际去练习的话,放松归放松,你讲再久,还是不会游泳,一下到水,还是吓得要死,还是放不了松。
所以打坐的要领,包括说我们观呼吸要能够放松,这个说起来都容易,很多人都认为说这个很简单啊!就是因为你没有实际去做,你才说是简单啦!你真的有认真去做就知道,不容易啦!所以你有没有实际修?有没有实际在做?那骗不了的啦!因为你有实际在做,你的生命品质一定不一样。
17.问:人生无常,如何面对死亡?
如何面对死亡?请你深入整个《阿含解脱道次第》的闻思修证,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单纯三言两语就可以释疑,我们整个学佛修行的过程,就是要来到大安心、大自在,但是要如何面对死亡?死亡之前,你要先学会如何快乐安祥的面对每一天?如何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你如果能够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安祥自在,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很安祥、很自在,则何时死亡?那已经不是我的事。
面对死亡,你一样可以很潇洒,能够很安祥,看你能不能每一天都很快乐、很安祥?但是说起来容易,现在是从果地来讲,问题是我什么时候、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我每一天都能过得很快乐、很安祥,如果没有了悟生死大事,你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没有开悟、没有见法,不可能每天都能够安心自在,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悟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修行要能够来到安心自在,一定要了悟生死大事。所以禅宗也有讲:生死未明,如丧考妣。因为还不知道要死往何处去啊?当你不知道究竟归依处在哪里的时候,你的心一定没办法安心,没办法真正安祥的,顶多只能够短暂啊!
只要你还不知究竟归依处在哪里?潜伏的苦、潜伏的不安,就一定存在。而我们今天来走解脱道、闻思修证,就是要揭开生死之谜,让我们了悟生死大事,让我们能够开悟、见法,让我们能够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如何面对死亡?如何能够安祥自在、快快乐乐的过每一天?就是整个解脱道所要做的。所以,请大家一步一脚印实实在在的去做,一定可以了悟生死大事,像佛陀一样来到大安心大自在、解脱自在的境界。
18.问:“见法”是怎么一回事?工作当中一样能够见法吗?
见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见”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心领神会,是用你的智慧眼去看。“见法”就是用你的心灵去体悟宇宙的真理实相,用你的心灵真的去彻证大自然的运转法则,用你的心灵去彻证“三法印”,这是佛陀所讲的“见法”,也是那些真正的解脱者他们能够远离颠倒梦想的核心。
很多人对“见法”,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回到佛陀所讲的“见法”,真的是能够帮助我们了悟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见法”会不会困难?只要大家依循着「四念处”的修行方法--身、受、心、法,逐步的深入明心阶段,“心念处”能够开发出来。第四个阶段的“法念处”,就是协助大家去“见法”,这一定要实修实证,你要亲证喝到,那一种法喜就自然泉涌。如果没有体证到的话,都只是一种空论、空谈、知见;如果你体悟到,你“见法”体悟到的那种喜悦,它是由心里面泉涌出来,你压抑也压抑不了、骗也骗不了。如果你没有“见法”,就算再怎么装,都装不出来的;会皮笑肉不笑,身在笑,心没有在笑,心是苦的。所以,你有没有见法?都写在脸上、骗不了人。
有关于“见法”,很多的解释都不一样,“见法”事实上也是一种开悟,整个修行的过程,是从不断累积很多的小悟、小的开悟,开悟、开悟,然后会来到大彻大悟。所以“见法”一样有浅有深,这是佛陀所划分出来的,证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果位区分?跟一个人所断的结缚多少有关,以及“见法”的力道及深度有关。
鼓励大家不要得少为足,要一直的深入直达,非达究竟解脱绝不终止,要有这样的魄力决心,“见法”到大彻大悟是要累积很多的小悟,不断的开悟。才能够来到大彻大悟。
工作当中一样能够见法吗?肯定的告诉大家:可以!而且很多很深的“见法”,是要在历缘对境中,开悟、见法不只是在禅堂、禅修打坐,禅堂内的打坐跟禅修期间,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之下把基础打好。有了基础之后,你见法容易;有了这样的基础,再来,你回到社会、回到各位的工作岗位之中,处处历缘对境的时候,正是你见法的好时机,会让你的见法力道更深,而见法不只是“三法印”而已,你还要去看到深层的那些结缚,看到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我慢当下在展现的时候,你马上当下看到,那也是一种见法。
如果你只是看到外面的这些“三法印”,而没有看到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我慢,那还是只是一半而已。所以“法念处”所讲着重的重点,是在于看到我们自己内心的种种污垢、种种结缚,但是后面深层那些微细的结缚,你要看到、要断除,一定要彻证“三法印”的。而在工作当中、历缘对境之中,你在单纯的环境之下打坐,你的贪心跟嗔心展现,不会很明显、不会很强烈,是会有,但是程度比较薄弱,你一样可以看得到。但是,你在工作中、历缘对境中,贪、嗔、痴、我慢的展现,我是、我能的展现,都是在历缘对境中更清楚啊!更明显啊!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在禅堂里,才能够见法、才能开悟,我们真的要迈向究竟解脱,动、静要配合,要有静态充电、提炼、提升的阶段,但是当你充电、训练到一个阶段之后,一定要回到滚滚红尘接受世间的历练、洗涤,唯有你能够禁得起有血有泪的世间洗涤,才能够来到彻证。如果你隐闭在山中,或是一直在茅蓬里面,或是到高山上去闭关修个几年,那样的见法都只是到达一种程度、一种清况而已。
你要经历有血有泪的世间、滚滚红尘的洗涤,才能够完全地断除内心的贪、嗔、痴,才会完全没有“我慢”,没有经过滚滚红尘的洗涤,深层的我慢、深层的结缚是不可能断除。但是你要在滚滚红尘里面,能够处处见法,一定要有深厚的闻思修证基础。如果没有深厚的闻思基础,你就在滚滚红尘里面打滚、你展现你很行,处处在展现“我慢”,你都不知道啊!或是你的基础没打好,结果一上战场,很快就阵亡了。不过,没关系啦!阵亡哦!请你再回到月眉山灵泉禅寺来充电。
19.问:打坐是否就是静坐?就是安静专心的坐在那里。是否盘脚效果比较好?散盘可以吗?
打坐跟静坐事实上是一样,打坐就是静坐,问题是外表一样,但内心世界可不一样。所以最初的阶段,我们不会强调要双盘、单盘、还是散盘,只要你用轻松的方式能够坐着,身体能够静止下来,然后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用功。所以有的人他一样在家里都有练习静坐,但是如果他没有整个解脱道的闻思基础,坐个几年还是一样,都停留在只是静坐这样而已,静下来这样而已,还是没办法开悟、没办法见法。
20.问:开发明觉的方法,除打坐、经行之外,若随意姿势的静坐是否也可以呢?
开发明觉的方法,除了打坐、经行之外,若随意姿势的静坐是否也可以?可以的,只你闻思观念正确,我端坐、随意坐、吉祥卧一样啊!我一样可以开发明觉,可以开发觉性,也可以继续观呼吸,但是你要有闻思基础。只要你有闻思基础,你处处什么姿势、什么动作,都可以开发觉性的。只是在静坐的时候,开发觉性的力道会最强、也会越深。
21.问:假设一个人真的明觉当下起心动念,身心稳定敏觉,天生敏锐而且沉稳,这样的人是否一定必须要透过“有为法”的修行打坐,“熬腿”的过程呢?
意思就是说,我是天生就很敏锐啦!老师你叫我来打坐“熬腿”,我受不了啦!难道我不经过这个过程,我就不能够“明心见性”吗?我这么有慧根、这么聪明,慧根这么强,难道这样就不能够“明心见性”吗?对不起!我把他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也很好,因为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学佛?因为认为他都懂、他都会,为什么很多人他不愿意来打坐、来静坐?他认为那些是在练功夫,那些没有必要。
认为自己观察很敏锐、IQ180、智慧很高,我很会讲经说法、辩才无碍,我哪里还需要打坐参禅?!哪里还需要几天的禅修?!你叫我在那里打坐,我坐不下啦!我没办法在那里打坐啦!但是我一样智慧很高啊!很聪明啊!我判断力都很强啊!……这样的人是不少。但是,跟各位勉励的就是,我们是要学习佛陀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而人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很多的判断、很多的思维想像,跟真理实相的走向是背道而驰,我们不知道,就算你IQ180,你还是苦啊!不安啊!“我慢”还是存在啊!就算你聪明如爱因斯坦,你还是有很多的困惑啊!你还是没办法了悟究竟归依处在哪里啊?世间的世智辩聪跟佛教所讲的开智慧、妙智慧,是不一样的。
你从国小一年级到博士班毕业,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都是第一名,但是你内心的“我慢”消失了吗?你的苦、你的不安消失了吗?你是IQ180,但是你的EQ情绪管理未必好,,而很多IQ很高的人展现出来是越冷酷,人际关系反而越不和谐,因为他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我慢”无形中在长养。IQ是属于世间的世智辩聪,一般的那一种敏锐观察力,都是属于世间的觉察而已,是世间法的智慧、世智辩聪,但是跟你的EQ情绪管理,还差一大截。
如果你IQ高,但是只要你还有“我慢”,你会用你高的IQ要去吃别人,“意思食”在展现、“识食”在展现,要吃别人,你知道吗?你看得到吗?所以,佛陀希望我们能够大死一番,把过去的观念知见放下,这个大死一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啊!因此,佛陀就告诉我们一条解脱之路,你一步一脚印的这样上来,很快就能够到达。
所以这个盘腿,不是我们的目的,但却是很重要的过程,打坐、静坐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是是很重要的过程、很重要的工具,就好像我们错误的观念知见来修禅定,有的人又把修定当为目标,在炫耀他的定力有多深,那又是走偏差。走在解脱道上,禅定不是我们的目的,但那是帮助你见法很重要的过程,这个“定”就是我们“心”的开发,“心念住”的这个心啊!心,本来就是浮动、躁动不安,你世间的世智辩聪再怎么厉害,如果你的心定不下来,你的心镜就是一面凹凹凸凸的镜子。
如果你静不下来,就没办法看清真理实相,很多的判断都是从自我的意识,去投射、去解析、去论断是非、好坏,而你所论断的是非、好坏,不是如实观,你没办法来到“如来”的境界。如果你心静不下来,没办法来到“明心”的阶段,没办法见性,没办法大彻大悟,没办法真的彻证真理实相、远离颠倒梦想,所以不是空海刻意要让你们来受苦、来这里练腿功,来这里这样折磨啊!不是我要折磨你们,而是我们有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大家有这样很好的因缘能够在这里,让我们的身心稳定下来、沉淀下来,这样知道吗?
当你身心沉淀、稳定下来之后,“明心”的过程开发出来了,一方面你身心会越来越柔软,一方面你对事情的看法,就能够真的越来越客观、越如实。当你有定力之后,对事情的看法,你会有空间出来,不会像以前这样的盲目,随着个人的好恶跟境界都黏着在一起,你的判断力都会不一样。
打坐、练腿功不是目的,但它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让我们身稳定下来。为什么需要打坐呢?因为打坐可以让我们身稳定,当你身稳定之后,才能够开发微细的“心行”,才能够看到微细的起心动念,这都是环环相扣逐渐的深入的,所以你这几天的打坐,不会白浪费。那都是协助你逐渐的迈向解脱。
22.问:打坐的时候单盘、双盘,除开发明觉之外,是否对身体健康有益处呢?
会的,应该是说静坐,静坐对身体的健康有没有益处?有的,因为静坐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身体的这一匹牛,你一直把他当牛当马,在蹂躏它、在折磨它,打坐可以让它得到充分的休息,打坐也是一种关怀,让我们的身体能够消除疲劳,一方面当你的身体的疲劳消除之后,你的心也比较容易明觉开发出来,所以打坐对我们的身心都会有益助。
如果我们七情六欲不协调,很容易暴怒、很容易生气、很容易冲动,你的身体就容易出毛病。如果我们身心越能够详和,你的身体也会比较健康。
23.问:打坐的时候进入一种似乎是深沉的睡眠,但是又不是睡眠也不是昏沉,当下只有呼吸,除了呼吸之外,没有其他的妄念,这是否正确?是否落入“世间定”?
问得很好,这是很多修行人容易产生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闻思观念,再来你不知道要怎么走下去?或是会有出现一些禅相、异相,然后很容易走偏差而你不知道,所以现在有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如果你有正确的闻思基础,有正知正见、有见法的话,打坐就算你进入刚才所叙述的情况,那也无所谓。因为这是回到涅槃寂静,能够让你休息、安心自在,但是前提是来自于你有深厚的闻思基础,以及见法、开悟,这时候的打坐,回到涅槃寂静,是让你充电、让你休息,让你能够更祥和、更安详。但是如果你没有深厚的闻思基础,没有正知正见的话,你打坐落入在这种情况,不错!这就是“世间定”,而且很容易落入一直停留在“顽空”的世界里面,世间的“定”,不管你定力多久,不管你能够打坐维持几个小时,或是入定几天,你还是开不了智慧,因为你不知道如何止观双运?
打坐、禅定不是目的,如果你没有见法、没有来到安心自在,而你一直停留在禅定的世界里面,你的心灵会停滞不前,你没有善用这个定力去“止观双运”,你的智慧就没办法开发出来,所以这都有很微细的区别,八正道的正定是排在最后一节第八个阶段,而你要产生到正定的这个阶段,必须有前面的“正见”为首。你有正见,你再怎么打坐、再怎么禅定,那都可以。你可进可出、可浅可深,“三界”出入自在,但是如果你没有正见、没有见法、没有安心自在,就容易停留在“世间定”里面,这个很微细,大家要深度的去觉察。
24.问:虽说众生平等却仍有强凌弱、众欺寡的现象,或隐藏各种欺骗、诈拐之行为,修行之人只能够修自己,却改变不了环境,反击、报复之心往往使受害者更加痛苦,如何面对?
这一位学员内心对这世间有很多的困惑,他也有慈悲之心,只是感觉自己的力量很薄弱;他也有正义之心,只是怕用得不当的话,又会形成一种反击报复,而引来更多的灾祸。不错,在现在的社会情况是存在着,但佛陀是希望我们解决事情,能够从治本来着手,治标方面当然是要兼顾,但是因为很多的原因、很多的现象,是来自于众生的无明、颠倒梦想,如果我们能够从这里下手的话,这个世间才能够有祥和,社会才能够充满着慈悲,如果大家不知道从净化我们的身心开始,都只是在看别人的脸黑,这世间就会冲突不断。
众生就是因为没有了悟真理实相,所以很多的观念知见跟真理实相是背道而驰,一般人很少回来看自己的脸黑,然后都是在看众生的是是非非,所以世间的冲突不断,众生体会不到“无我”,所以用着很根深蒂固的身见,我见,一直在欲贪的世界不断的在追求,不断的满足自己的欲贪,然后不断的啃蚀大地的资源,以强凌弱、大欺小的这一种姿态,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欲贪,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佛陀也深观到世间众生的颠倒梦想,所以发誓一定要找寻出一条出离苦海的解脱之路,治病一定要从根本,所以佛陀本来他是王子、太子,可以是王位的继承人,如果他当个国王的话,一样可以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佛陀一样觉得这一种治国的方式,还是只能够治标,而且世间的冲突还是不断,人在政存、人去政亡啊!所以佛陀发现要解决世间的冲突、世间的苦难,唯有从根本去着手。所以,他就用生命去找寻一条究竟的解脱之路、究竟的解决之路,当佛陀走过这一条解脱之路之后,倒驾慈航回来告诉众生,怎样才能够来到真正的大同世界?怎样才能够来到真正的净土、真正的极乐世界?而这些的起点就是在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人开始做起。
你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世界祥和,唯有从我们本身开始做起,如果我们摆不平自己,我们如何让社会祥和?如何改革社会、改良社会呢?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痛苦、矛盾不断,我们自己还有嗔心、还有嫉妒心、还有我慢,我们本身自己的内心是凹凹凸凸,我们又怎么有能力去要求别人是个解脱者呢?所以。真的要改变社会、促进社会祥和、世界和平,唯有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
如果你的心地平静了,就会散发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氛,来回馈这个世间、回向这个世间,这里问到修行人只能够修自己,却改变不了环境,这是不正确的。从古至今,对人类的影响力之大,有哪一位国王能够胜过佛陀?有哪一位国王能够胜过耶稣?他们没有一兵一卒,他们有的就是只有慈悲善待一切众生。但是两千多年来,他们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一位国王能够比得上?这不正是一个人只要能够真的净化自己、开发智慧出来,远离颠倒梦想之后,你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之力、慈悲之力,是非常巨大的,你能够净化自己,就能够净化世间。苦海无边的众生,需要我们大慈大悲来救度他们,但是一切都要从净化我们自己开始。
问:参禅的时候,不思善、不思恶,当下契入法流脉动并深观之,请问如何觉知心行?不思善、不思恶溶入法流并深观?
不错,这是用功来到相当深入的清况,你的身心来到很和谐,而且要很柔软,你才有办法契入法流、脉动,这时候你保持清醒明觉,如何觉知心行呢?一样的,你这一种觉照、觉察力,它还是有很微细的心行,有时候你是晴空万里,但是有时候还是一样会有念头浮现出来,那个很微细的念头,一样要能够觉察得到,而且我当下的心的状态,是昏沉、是无明?有没有明觉?当下的心的状态,一样都清清楚楚的觉察,有念头,微细的念头清楚的觉察到,没有念头起来晴空万里,这也是心的展现,。所以,一样这时候,可以觉察到我们的心的状态,以及心行,当然这是必须要相当宁静,身心要很稳定,你才能够看到那些微细的念头,以及是否晴空万里,但不求无念,如果你求无念的话,你那个求、那个打压里面,它本身就有念头,你是全然的来到一个很客观的如实观,这就是来到不思善、不思恶的那种境界。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好好修行者人天爱戴很多人认为修行需要大块时间其实不然一分钟也能完成修行快来看看吧修行方法修行主要训练的是让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