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修行法要”问答(二)
8.问:虽修行了一段期间,也有一些感触,但总觉得仍有些框框,如何再有效的去除那些框框呢?
这个框框每个人都有,除非你是解脱者,如果你的框框越多、越狭窄,你的烦恼就越大、你的苦海就越大,修行就是要去除掉我们内心的框框,整个解脱道就是要协助大家把内心的框框清楚照见,然后很快的把那些框框去除掉,而这必须要有闻思的基础,又再配合实修实证。
闻思基础是给你一张地图,实修实证就是按照地图逐渐的深入,如果没有实修、没有禅修的基础,你照见不到内心里面的框框。如果你没办法打坐,你的心宁静不下来,你没办法看到自己内心有很多很多的框框,有很多的界线,你看不到的时候,只要当别人讲出来的触犯到你内心框框,你就会很快的反弹,认为别人不对,而且会讲出很多、很多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立论是正确的,你会否定别人,但你看不到。
事实上是因为别人所讲的,不符合你的内心的框框的标准,你内心里面拿着一把剑:顺我则是、逆我则非,你不知道而已。真正烦恼、痛苦的原因,事实上是来自于自己,但你看不到,所以你会怪罪别人;你找很多的理由,都是别人不对;找很多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是正确。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有没有在颠倒梦想的世界,欺骗不了人的。
因此,如实回来面对自己,透过闻思修证,我们才能够看到我们内心很多的框框,当你能够照见到,佛陀就把这些从粗到微细整个过程,把它概略的讲出来,就是十个结。要有禅定力,你才能够看到,看到你才能够净化。所以,如何有效去除框框?如果讲更深入的话,就是必须要有闻思修证的深入,一定要有闻思基础,而且要配合实修实证,你才能够有效去除框框。
以目前现在来讲,就是大家要随时归零,身心柔软回到当下。有时候空海这个人会讲到一些观念、方法,或是讲到一些知见不符合你原先内心所理解的时候,不符合你原先所要的答案的时候,也许这时候你马上就会反弹:啊!这个人讲错了,我以前在其他上师那里学的,人家的方法是怎么样殊胜,他讲的这些不够啦!不够高啦!不够理想啦!这太简单了、太简便了啦!这没什么!人家那些很虚、很玄、很神秘!而且那时候我要缴很多的钱,才能够去参加禅修啊!我来这里参加禅修没有缴钱,他就让我进来啊!这个法门好像不是很珍贵……,你内心会有很多跟过去在比较,会有很多你认为的那一种界定标准在衡量,你不知道。
那都是我们自己的框框,今天就请大家把那些归零、归零、放下,每一天、每一个境界,如果遇到跟自己内心有所阻碍、有所卡住、有所冲突的时候,记得不要马上就找出答案,认为别人不对,这样我们很容易落入自欺欺人的境界而不知道,能不能让自己归零?给自己有无限的空间,让自己大死一番,让自己重新来过,每天都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每天从是从零开始,每天都是用赤子之心来吸收、来学习,这样你的进步会非常的神速,这就是有效去除内心的框框。
9.问:打坐的时候有美好的境界发生,该如何处理?
在打坐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美好的境界,也就是禅相,禅修中、禅坐中会产生一些相出来,有的人会看到莲花好漂亮、好大,或是会看到佛菩萨的相,或是会看到祥云来会集、祥云海会,这些都是属于一些所谓美好的境界,很多人就一直沉醉或是早上第一支香,那个禅相很好,然后再来第二支香要打坐的时候,就又再开始期待,结果你再期待那个相能够再出现,你看不到你被那个相的境界抓走了,把你吸引住了,《金刚经》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打坐里面的那些恶相、不好的相,你会产生恐怖,所以你会抗拒、不希望它来,但是那些瑞相、美好的相会吸引你,你内心就会产生期待的心,而这个期待里面会让你产生一种执取、一种抓取,所以有的人会跟我讲说,他多久以前就开悟了,问他:你怎么开悟啊?他说打坐的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问他多久以前?,几年前啊!现在呢?现在没有了!他以为那时候的禅相,就认为是开悟,不是这样啦!你被那个相把你捆绑了好几年,你都还不知道啊!你还一直在沉醉在那里、沉迷在那里啊!你没有活在当下。
所以,我们要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你在打坐的时候有产生种种禅相,不管是恶相、良相、好的、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注意!要不迎不拒,而且当下拿出你觉知的宝剑出来,不是去砍它,要拿出觉知的力道出来。再来,好好的去体悟三法印,不管任何相都一样,你第一个要去体悟的就是无常法印,任何相都是一样,再恐怖的相一样,拿出觉察力看着它然后去体悟什么叫无常法印?只要你有正知正念,又能够体悟到无常法印,那个相它自然的一定一直地变化、变化、变化。
你不抓取它,它不会停留;你不排斥它,它不会反弹,它不会攻击你。当你遇到一些猛兽,你不要落荒而逃,如果你遇到猛兽,你落荒而逃,要知道那个猛兽它就认为你是它的食物,你是它的猎物,它就会追捕你。也不要遇到猛兽,你就攻击它,如果你攻击它,它有可能会反扑,能不能用爱心跟它善待、和平相处呢?面对各种相都是一样,不管是恶相也好,会恐怖的相也好,我们都保持一个正知正念、明觉的心,然后用爱心、耐心来善待一切相,不迎不拒。再从中去体悟三法印,第一个就是去彻证无常法印,再好的相也是一样,它还是缘生缘灭啊!所以,千万不要去执取任何相。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你执取任何相的话,很容易走偏差,很容易走火入魔,你被那个相吸引走,如果你有贪婪贪爱之心,很容易啊!你就会走偏差。
10.问:在经行的时候提移落触,脚的幅度应该多大呢?我们脚步一步一步的幅度应该多大?
这没有固定的标准,不用太大、也不用很小,适中就好,你觉得走起来安稳、舒适,这样就好,原则上来讲,一步二、三十公分就可以了,最主要是我们要看那个脚的提、移、落、触,而不是要走快或是走多大,重要的过程是你要去看到那个有念头之后,产生的动作,当你慢慢在走,慢慢就可以变化了,脚可进、可退,可提、可落,有时候你往前走,有时候可以往后走,有时候你也可以命令你的脚,往左或是往右,你慢慢的去体会,就可以觉察到,奇怪?这个脚的动作都是随我的指令在走、在做啊!我要它右,下个指令它就往右,要它让它向左,下个指令它就向左,你慢慢就会有心得、有所体悟。
这个幅度多大,看个人情况,你觉得走起来舒服、适中,这样就好。再来,当你慢慢走到一个阶段,当你要转身的时候,也不要慌忙,一样要转身的这整个过程,你也都保持清楚觉察。至于经行还有更深、更微细的过程,以及更微细的心行。
11.问:打坐时,点、线会了,而面、全身如何用功呢?
在打坐的时候,我如何从这个点线,然后扩大到面呢?这都是属于实修方面的问题,在画图的时候,我们先画出一个点,然后这个点延伸,就可以画出线,两个点我们就可以连结出来一条线,然后再连接一个点,我们就可以画出一个面出来,所以面是由点逐渐的扩大、扩大,我们的觉察力最初就是放在人中、鼻头这里,因为放在这里容易让我们的心能够聚集下来、安定下来,它有一个聚焦的目标。
先慢慢聚集之后,再把明觉的心觉察范围慢慢的扩大,这时候我们就转移到丹田、腹部来,因为腹部起伏的范围比较大,所以你的觉察范围就会比较大,慢慢的这个过程你也清楚觉察到了,这时候就把我们的全身想像为是气球。当吸气的时候,你的觉察力一样放到全身,去感受全身随着气的充进去,而全身稍微膨胀一点;呼气的时候,你全身会像消气的气球,会稍为缩一点,这是很自然的在运作。
如果没办法清楚觉察到的时候,你可以深深的吸气,深呼吸、深深的吸气,然后不要用力,你的觉察力还是一样放在全身,然后深深的吸气,去感受我这时候的身体变化情况,然后再呼气、吐气,这个过程你去觉察身体是不是像气球消气?慢慢的缩进来,你深呼吸几次,就可以感受到我们身体会随着呼吸的频率,而在收缩膨胀,你的觉察力呢?如果一下子没办法扩大到全身的范围,你可以从丹田,再腹部、胸部慢慢的扩大,觉察的范围慢慢扩大,然后再扩大到全身,如果你的全身不容易觉察,你就觉察在呼吸的时候,有比较明显起伏的地方,就从那里开始,不要挫折。不要想说,奇怪!我看那么久,怎么都还看不到?没关系!不要挫折,只要你有耐心,并且掌握放松的要领,你就容易看到。如果再看不到,就深呼吸几次,不要快、不要急,保持明觉,深呼吸几次之后,然后慢慢的能够觉察到之后,你再把它放松,就能够觉察到那个自然在收缩膨胀,你能够觉察到全身的这一种随着呼吸在收缩膨胀,再来,你内心又更宁静、更微细的时候,你可以觉察到全身它的心有一种波动、波动,而这个波动是来自于心脏的节律、心脏的脉动,我们的呼吸一分钟是十六、十八次左右,而心跳是一分钟七十二次,所以它是更微细的波动脉动,只要你心够宁静、觉察力够,都可以清楚的觉察到。这方面,需要大家多练习,用爱心、用耐心来协助它成长,你很快就可以体会到的。
12.问:看到自己心浮气躁,如何安住当下?
心浮气躁是在修行过程很自然的现象,就像一个抽烟或是一个吸毒的人,让他戒烟、戒毒的过程,他会心浮气躁,一样的,众生习惯在欲界里面浮沉打滚,很多的刺激、很多的抓取,而今天要放下这些刺激、放下这些抓取,在这个过程会心浮气躁是很自然、很正常,这也是好的现象。你用喜悦的心来接纳它,这是很好的净化过程,你用喜悦的心来接纳它,它会很快会消失,不要用责备,如果你用责备的话,你会更多的拉扯、更多的痛苦、更多的烦恼,你用喜悦的心、用爱心来关怀它、接纳它、包容它,这个心浮气躁、调皮的小孩,它在你爱心、耐心、慈悲心的长养之下,会很快的安静下来,而且会很快的脱胎换骨、很快的改变。
13.问:我来学佛参禅、禅修,我参悟的目的是在于明心见性,这几天所学的方法,师父你所讲的身、受念处,有帮忙吗?对我明心见性有益处吗?
这是学员提出来的问题,如果没有益处的话,他就不想再修下去了,白浪费功夫啊!我目的是要明心见性……。我们一开始有稍微概略跟大家讲过,你要来到明心之前,一定要开发出你的身念处跟受念处,身体的觉察如果没有开发出来的话,你的心念是很微细的,是不可能觉察得到,就像我们有跟大家讲“名色分界智”,如果你的身心还很粗鲁、还浮动燥动不安,你没办法看到微细的起心动念。
微细的起心动念看不到,你谈明心,都只是空谈,所以修行是要有次第、有步骤,明心见性不会困难,问题在于你愿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的去修、去做呢,我们的身跟心比起来,身体的动作是比较粗的动作,你都没有清醒明觉,微细的动作、微细的念头,你怎么能够看得到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从粗的身体动作开始觉察起,平常你这一颗心是到处东飘西飘、东奔西跑,没有跟这个身对焦,你的心念处怎么开发出来呢?怎么觉醒呢?如果你的身跟心没有对焦,你就是活在梦幻世界里面,你追逐的那个明心,不是真正的明心。真正的明心一定是身心对焦、活在当下。
再来,身体的动作你都能够清醒觉察,这是醒过来的第一个步骤,你身体的动作如果没有觉察,你还是在梦中啊!身体的动作清楚觉察之后,才是醒过来的第一步。再来比较微细的受念处,你也要清楚的去觉察到,因为我们的身体是这样,由微细的意根起作用之后,然后它慢慢扩大,身口意,意行发出来之后,然后会来到口行。口行之后,会来到身行,它那个动作是由最微细,然后渐渐微细,再来到比较粗的、比较明显的,你要觉察得到很深层的、很微细的,你必须粗的能够先觉察得到。
所以禅修的前几天,着重在禅定出入息法、“身念处”的开发,都是要帮助大家进一步去开发“受念处”。这个基础功夫如果没有做好,后面的“心念处”,你就不可能开发出来,你的观察也都是很肤浅,你的震憾力不会强,见法力道不足,你的见法悟道就很薄弱,你只是用头脑的思惟在理解、在推理而已,你不是真的用心灵去直觉、去感受,所以身、受念处的开发,完全都是要帮助大家做明心的基础,逐步上来,你很快就能够见性、就是见法,那是一种开悟。
14.问:在出入息法,吸气入丹田,我可以憋在丹田吗?
意思就是说,把气停留在丹田憋住这样,那你能够憋多久?你可不可以一直都憋着?不是说不可以憋,是可以!但这是属于一种以意念去导气的一种练气功,这可以练身,如果你应用得当,对身体的练法、对强身会有益助,但是这止于练身,而且那是属于有为法,不是说不可以这样,而是这样对你“心念处”的开发,对于你的身的安定,帮助不是很大,因为我们观察出入息,最主要是让我们这一颗心能够宁静下来,心静下来之后,我们还有下一步更有意义的目标要走,而不要停留在那个练气、练身方面,当然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修行也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不要糟蹋、不要蹂躏,但目标不是在练身而已,不是在练气而已。
15.问:打坐的时候,会出现旧伤、皮痒等,是否正常吗?
有人打坐到皮痒啊?如果是皮痒的话,老禅师就会拿着香板出来,帮你抓一抓,他这里皮痒是在打坐的时候,自然会出现皮肤酸、胀、痛、麻、痒,那一种痒是正常的现象,而且我们旧伤会感受比较敏锐,因为以前当我们身心没有放松的时候,你的感觉迟钝,那个地区的气血不容易通畅,就好像一个比较坏死或是被围起来,一个封闭的地区。
当你打坐慢慢用功,身心慢慢放松、柔软下来之后,气血原来比较僵化、有受损的地方,它慢慢的气血会畅通,在这个过程,你会感受到以前这个地方不会酸痛,现在有受伤过的地方,现在怎么会酸痛起来?这也是气血渐渐在畅通的一个现象,会麻、会痒,都是气血在打通、畅通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也是好的现象,你不用慌忙、不用害怕,你继续保持放松。再来,一方面也去体会,它一样不断的在变化、变化,用爱心、用耐心来帮它渡过痛苦危机,所以这算是正常的现象,你只要能够身心宁静、放轻松,对你这些旧伤疾病也都会有所益助、有所改善的。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好好修行者人天爱戴很多人认为修行需要大块时间其实不然一分钟也能完成修行快来看看吧修行方法修行主要训练的是让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