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学会“断舍离” 人生更轻盈

生活哲理 2014-05-21

吕晓勋最近,“断舍离”在微信朋友圈很火。这一概念原意为鼓励“放下心中执着”,有人将此融入日常生活:舍弃家里不需要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的确,“断舍离”折射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与物质短缺的过去相比,现在人们的需求多能得到满足,甚至往往是旧的未去,新的又来。手机型号必是最新款,衣服首饰必是最时尚,“新消费主义”成为一些人的崇尚。甚至对于信息的消费,也惟恐漏过自己所应该知道的,以致沉迷于信息海洋之中。然而,在不断追求、不断满足之中,不少人并未因此获得一种充实的幸福感,内心里却常常充满焦虑、孤独甚至恐慌。这让一些人变得疑惑,幸福不就是欲望不断被满足吗?为什么满足后反而有时又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他是如何雕刻出《大卫》的。他回答说: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其实,人生同样如此,只有不断剔除多余的部分,“幸福”的轮廓才会慢慢显现。这多余的部分,就是“过载”于自己的欲念。

《老子》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事实上,一味热衷于获取,追求享受,只会在物欲的漩涡中迷失方向。要追求幸福,获得那种轻盈充实的人生,恰恰在欲念的不断满足中找不到答案。哲人说,“做减法比做加法更能让灵魂成长”。很多时候,主动卸下身上不必要的担子,少一些自我限制和羁绊,减少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过度追求,反而能让自己更从容淡定,更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和张力。

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反“四风”有些不适应,觉得不如以前潇洒自在。有的领导干部内心里计较于位子、票子、待遇等实际利益。有的工作起来拈轻怕重,敷衍塞责,有好处就上,见急难险重就避,见矛盾问题就躲。凡此种种,多源于欲念膨胀而责任缺失。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私欲、私念多而拖住了前行的脚步、压住了奋飞的翅膀。诗人说,鸟儿为什么飞得高,那是因为鸟儿让自己变得很轻。为官从政者,少些欲念,反而会变得更轻盈,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摆脱应酬的羁绊,可以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卸载心理上的“五子登科”,可以让自己更轻松地干事、干成事。少些利益算计、少些风险顾虑,可以使自己更好地经受砥砺,铺就通向成功的路基。可以说,在从政之道上,少些个人考量,多些为公情怀,所获得的视野与阅历,所达至的境界与高度,所享受的风光与心灵自在,又岂可与汲汲于名利富贵者同日而语?

人生像一辆车,轻车简行,不超载、不超速,就能顺利抵达幸福车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会做减法,学会舍得与放弃,方能获得轻盈与灵动的人生。

更新于:2014-05-21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