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嘉兴众筹素食馆“一举成名”背后的民间公益路径

素食新闻 2015-01-31

短短3天时间,100位股东众筹了100万元,开办纯素食餐馆,无分红,所有盈利用来做公益……海宁义工的一次创举,吸引了各路民间公益组织前来谋求“造血”之道。

民间公益起于青萍之末,有的已经枝繁叶茂,有的还在使劲生长,海宁的尝试能否复制和推广?

质疑声不绝于耳:如何保证盈利不挪作他用?如何避免“三分钟热度”?但海宁公益人坚信,凭借着当地的公益大环境和专业化运营,这样布局能占据“金角银边”。

南关厢素食馆开业还不到一个月,现在说成败或许还太早,但以海宁义工为代表的嘉兴民间公益力量正在崛起,扶危助困、居家养老、心理干预……他们的身影正变得更清晰,他们期待和政府发生一次更为深远的“光合作用”。

同时,随着近年来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本在西方国家已被翻烂了的“社会公益组织使用说明书”,被政府从书架上取出,摆在了案头,用来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奔跑路径。

众筹

“筹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一颗颗便于安放的公益心。” 

上午10点半,65岁的黄大妈走进南关厢素食馆,脱去羽绒服,换上了一件印有“海宁义工”字样的夹克衫,袖口上的黄、绿、蓝三色条纹,蕴含了“付出”、“环保”、“感恩”的公益理念。

这是一个温暖的周末,冬日如春,南关厢漫步着三三两两的游客,这个昔日的硖石老街经过改造之后焕然一新。素食馆选址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承载了很多“老海宁”的童年记忆。

“我今天是第一次来,先打下手吧。”黄大妈满面春风,说话间寻来一块抹布,开始擦拭桌椅。这里只有专职厨师和少数固定的工作人员,很多服务工作由义工完成。

食客中也不乏义工的身影。还没到中午11点,范女士一家三口静静地坐等开饭。范女士两年前加入了海宁义工,但因为工作忙,很少参加活动,“饭总是要吃的,吃顿饭也算做了次公益吧。”

“众筹”、“纯公益”、“全素食”……这些抢眼的词汇,仿佛在逐利的商圈里汇聚成一条暗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

中午11点刚过,食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带动了整个南关厢的人气。购买餐券的队伍绕着弯排到了大门口,很多人由于找不到位子,在店门口拍照留念后悻悻离去。

在素食馆最热闹的当口,餐馆的发起人柴国荣坐在隔壁的义工服务站,给23岁的小义工朱骢“打下手”。柴国荣今年50岁,是海宁义工委员会的常务副会长,熟悉的人都叫他“荣哥”。

一位大姐在素食馆用餐后来到服务站,为上大学的儿子报名参加义工。“参加西片区吧,那里有一个大学生义工组织。填完表格之后,会有工作人员和你儿子联系。”柴国荣说,目前,海宁义工组织分4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上千名义工。

“一顿饭就是对公益的参与和支持,谁都能为公益奉献一份力量。”柴国荣说,而服务站则是一扇面向市民的窗户。

“每天这里都在超负荷运转。”餐馆的火爆程度让柴国荣始料未及。这个海宁首家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今年元旦开业以来,60多个餐位日均要接待400多人次的顾客,日均营业额将近1万元。

红火的背后也有不少质疑声:盈利用来做公益,谁来监督?餐馆要是没特色,还不如直接捐钱呢?对此,柴国荣表示,素食馆建立了理事会,聘请了专业经营团队,主打素食文化,不断创新菜品。另外,当地慈善总会人员介入财务管理,盈余全部打进义工委在慈善总会的专门账户,需要时再申请支取。

差钱

“或许,差的不仅仅是钱,是一个普遍认同的公益环境。”

其实,海宁义工并“不差钱”。柴国荣还有一个身份是该市企业家协会的常务副会长,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印刷企业。义工委领导班子中,绝大多数是实体经营者,甚至不乏有公司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家。

“我们是可以广泛发动企业家捐款的,5万元、10万元、20万元,都不成问题。”柴国荣说,“但自身不能‘造血’始终是个短板。”

像海宁义工这样,背后有企业家强力支撑的公益组织并不多见。柴国荣认为,这种模式不可复制,当失去这种强力支撑,困境也会随之而来。“培育能够生钱的公益项目,是公益组织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素食馆仅仅是一个开始。”

随着素食馆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差钱”的公益组织陆续来取经了。

1月23日,一位东北的张先生,原本要去广州出差,机场候机时,在微信上看到了素食馆的新闻,莫名激动,立刻改签飞到了杭州,连夜赶到海宁,寻到南关厢时,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素食馆已经打烊,柴国荣特地赶过来,和他聊到了深夜。

1月24日,平湖市民间志愿救援队负责人赵建荣慕名来到南关厢,专程向柴国荣讨教“造血”之道。

赵建荣来自汶川灾区,在平湖一家民营企业当驾驶员,感佩于当年家乡得到的八方支援,萌生了组建民间志愿救援队的想法,目前救援队的20多人中,有协警、退伍老兵和城管队员等,去年自发参加了遂昌洪灾、鲁甸地震等多次抢险救援。

“我们的经费大多是队员AA,但由于缺经费买器材,很多救援行动开展不了。”赵建荣说,去年有一次车祸救援,司机被卡在驾驶室,痛得大声哭叫,但由于没有专业液压扩张器,不敢施救,只能用铁棍撬,减轻司机痛苦,等消防队员来。

赵建荣所在公司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提供了救援车,并且报销汽油费。“自身不能‘造血’,总向企业伸手要钱,总归不是办法。”赵建荣说,他和队员目前已经凑了15万元,准备考察完素食馆,再回去继续筹钱。

“或许开一家公益餐馆很简单,但背后的公益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柴国荣指着义工服务站一台崭新的电话机说,几天前,移动公司得知这里缺一台固定电话,第二天,就把电话机送来了,既不用办手续,也不用走流程,“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信任度,公益就容易做很多。”

在柴国荣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有厚厚一叠无人认领的发票,抬头多是“爱心人士”, 最大的一笔有2.8万元,总金额近30万元。在不久前的一次义卖活动中,很多市民放下钱就要走,柴国荣让他们留下名字好开发票,大家纷纷说“我不需要发票,我们相信你们”。

“素食馆项目只是一个公益载体,除了经营和管理之外,决定成败的关键是身边的公益环境,盲目的‘造血’往往容易夭折。”柴国荣说。

理念

“迅速壮大的背后,

是有一个以人为本、人人皆可慈善的公益理念。”

短短3年,海宁义工队伍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近5000人,迅速壮大的根源在哪里?柴国荣认为,最关键的两个字还是“理念”:把慈善的门槛放低,让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点爱”。

作为全国的公益“标杆”,常常有全国各地的公益团体来海宁交流学习。柴国荣发现,很多公益组织是“勒着裤腰带做公益”,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夫妻反目,“看着让人心疼。”

柴国荣说,他很钦佩那些为了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同行,但这难道就是现代公益的方向?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样的行为究竟是会让人效仿还是敬而远之?

朱晨耀是海宁义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家里经营着一家零售连锁企业。他刚开始做公益时觉得挺委屈,“钱少捐点吧,别人会说你,家里有这么多钱,至少捐个几百万元,才捐了这么点,装什么公益人?”

出去开展公益活动,也会有质疑声:“出去搞个活动,才两三天,这有什么难的,看看别人,在灾区一待就是几个月,老婆、孩子都不管,那才叫公益呢!”

“其实我内心也很敬佩那些为了公益事业舍弃家庭的人,但一掂量,自己不是那种人,没那么伟大,只想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帮别人,并不想把家庭和钱财都牺牲掉。”朱晨耀说。

渐渐地,海宁义工的发起人发现,他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愿意做一点点好事,付出一点点爱,对社会产生价值,但不愿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这个时代需要奉献精神,需要雷锋、焦裕禄、郭明义,但只有他们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微公益’。”朱晨耀说。

通过“举手之劳”的善举,付出力所能及的爱心,围拢在海宁义工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我愿意、我付出、我成长、我快乐。”海宁义工也逐渐碰撞出一套独创的公益理念。

“我愿意”、“我付出”只针对自己,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强求别人”,通过行为去感化人心,这是海宁义工开展活动的宗旨。

2013年8月18日,海宁义工来到盐官海塘开展“弯腰一秒,拾起文明”活动,有两位游客在候潮时嗑瓜子,边吃边吐,满是唾沫的瓜子壳很难捡,海宁义工委秘书长糜江丰始终面带微笑,默默地捡着,最后游客终于不好意思扔了。

柴国荣说,海宁义工的公益理念认为,义工不是执法者,要通过自身行为打动人、影响人,而不是通过指责或说理来教育人。

义工的“付出”帮助了别人,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成长,收获了快乐,让家庭更和谐、美满——这是海宁义工的核心理念。

有一位女义工在敬老院帮老人修剪灰指甲,老人指甲很厚,味道很难闻,她憋着气,剪一会,跑开透口气,往身上喷些香水,回头再剪,足足花了半小时。回家之后,她开始和两年没说话的婆婆修复关系,如今两人感情很融洽。

有一位患侏儒症的“拇指姑娘”名叫钱钰,曾经因病自暴自弃,想自杀,做了两年义工之后,心态完全改变了,现在下班后忙着去相亲,还参加电视台的“梦想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素食馆采访时,有一位84岁的老爷爷一直在拍照,一打听,他是海宁义工的“专职摄影师”,挂在义工服务站的很多照片都是他拍的。在苏州工作的子女一直希望老人家去跟他们一起住,但他眷恋着这份“职业”,始终“赖”着不肯走。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失去了自我价值和存在感,他们通过参加义工活动,重新获得了 “成长”和“快乐”。

柴国荣告诉记者,这些公益理念来自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通,从人本位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平等出发,公益人也是普通人,不能高人一等;成就他人更是成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阳光,生活变得更美好。

对此,嘉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副教授胡平深表认同,她说:“公益行为最高境界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白了,公益要像家常便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融入日常生活,不好高骛远,要持久恒远,这样,更有利于公益精神的培养。”

“在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之间,

隐藏着一条共同成长、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共赢

“在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之间,

隐藏着一条共同成长、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在柴国荣的手边,有一份“政协委员柴国荣工作室方案”。不久之后,南关厢的义工服务站将挂上“政协海宁市委员会”的牌子,这里将被赋予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的新内涵。

“通过定期开展接访、座谈,将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以委员提案、信息、调研报告等方式,向海宁市政协进行反映。”在柴国荣的设想中,今后开设的义工工作站,还将设置人大窗口,以此推动政府工作。

在柴国荣看来,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毕竟有限,要做好“组织身边的人”,海宁市委、市政府以义工为荣,在活动开展中全力配合,义工则要协助政府把工作做得更好,在相互认同和支持中追求共赢。

目前,海宁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警部门开展了“斑马线让行”、“拒绝远光”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义工做1年,不如交警做3天,海宁义工配合交警进行劝导,刚柔并济,让城市更加文明。”柴国荣说。

从去年开始,除慈善救助之外,海宁义工将工作重点转向改善促进社会、社区进步转变。海宁义工介入了对卫生局下辖医院的考评,通过问卷、电话回访等第三方调查,衡量医院的形象、态度和服务水平;另外,海宁义工和司法局合作,成立了司法义工队,介入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干预。

当然,社会公益组织并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他们的举动在政府那头响起了回声。

2013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在注册资金、会员数量等方面降低门槛,比如注册资金,公益类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了一定的下降。

登记手续也在简化,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这四类社会组织可以不用主管部门,实行“直接登记”。受此利好推动,去年,嘉兴全市共有近百个社会组织实现“转正”,其中,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最多。

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600多家,服务范围涉及为老、助残、扶贫、关爱失独家庭等多个领域。

在公益项目社会化运作模式下,政府的培育和支持让社会公益组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嘉兴市孝慈为老服务中心于去年1月在嘉兴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该机构合作,目前已有专职工作人员60多人。另外,“孝慈”资源链接了志愿者队伍近百人,以社工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另外,嘉兴市各地都相继建立了社会组织的孵化器,为社会公益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提供资金对接、项目扶持、能力拓展、财务托管等服务。

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草根”社会公益组织从“地下”转向“地上”,开始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验证码”。

桐乡市爱心联合会去年6月份进驻该市社会组织孵化器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立了理事会,拟定了制度和章程,目前已经进入直接登记流程。该组织负责人张剑说,以前募集善款属于“合情合理不合法”,还经常遭遇开不出发票、个人账户遭质疑的尴尬,“转正”之后这一局面将得到改观。

不久前,当地政府还帮张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此前,爱心联合会募集到的爱心物资没有地方存放,只能在一些会员的家里、车库“打游击”,为此,位于桐乡市中心的杨家门社区腾出了一间闲置阅览室,专门给爱心联合会当仓库。

5天前,爱心联合会向社会捐助的20多箱衣物、书籍从杨家门社区运出,寄往贵州普安县贫困山区,帮助那里的孩子温暖过冬。

从“漫步”到“奔跑”,在政社双方共同发力下,嘉兴社会公益组织的成长有了“加速度”。

短短3天时间,100位股东众筹了100万元,开办纯素食餐馆,无分红,所有盈利用来做公益……海宁义工的一次创举,吸引了各路民间公益组织前来谋求“造血”之道。民间公益起于青萍之末,有的已经枝繁叶茂,有的还在使劲生长,海宁的尝试能否复制和推广?质疑声不绝于耳:如..

短短3天时间,100位股东众筹了100万元,开办纯素食餐馆,无分红,所有盈利用来做公益……海宁义工的一次创举,吸引了各路民间公益组织前来谋求“造血”之道。

民间公益起于青萍之末,有的已经枝繁叶茂,有的还在使劲生长,海宁的尝试能否复制和推广?

质疑声不绝于耳:如何保证盈利不挪作他用?如何避免“三分钟热度”?但海宁公益人坚信,凭借着当地的公益大环境和专业化运营,这样布局能占据“金角银边”。

南关厢素食馆开业还不到一个月,现在说成败或许还太早,但以海宁义工为代表的嘉兴民间公益力量正在崛起,扶危助困、居家养老、心理干预……他们的身影正变得更清晰,他们期待和政府发生一次更为深远的“光合作用”。

同时,随着近年来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本在西方国家已被翻烂了的“社会公益组织使用说明书”,被政府从书架上取出,摆在了案头,用来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奔跑路径。

众筹

“筹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一颗颗便于安放的公益心。” 

上午10点半,65岁的黄大妈走进南关厢素食馆,脱去羽绒服,换上了一件印有“海宁义工”字样的夹克衫,袖口上的黄、绿、蓝三色条纹,蕴含了“付出”、“环保”、“感恩”的公益理念。

这是一个温暖的周末,冬日如春,南关厢漫步着三三两两的游客,这个昔日的硖石老街经过改造之后焕然一新。素食馆选址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承载了很多“老海宁”的童年记忆。

“我今天是第一次来,先打下手吧。”黄大妈满面春风,说话间寻来一块抹布,开始擦拭桌椅。这里只有专职厨师和少数固定的工作人员,很多服务工作由义工完成。

食客中也不乏义工的身影。还没到中午11点,范女士一家三口静静地坐等开饭。范女士两年前加入了海宁义工,但因为工作忙,很少参加活动,“饭总是要吃的,吃顿饭也算做了次公益吧。”

“众筹”、“纯公益”、“全素食”……这些抢眼的词汇,仿佛在逐利的商圈里汇聚成一条暗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食客。

中午11点刚过,食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带动了整个南关厢的人气。购买餐券的队伍绕着弯排到了大门口,很多人由于找不到位子,在店门口拍照留念后悻悻离去。

在素食馆最热闹的当口,餐馆的发起人柴国荣坐在隔壁的义工服务站,给23岁的小义工朱骢“打下手”。柴国荣今年50岁,是海宁义工委员会的常务副会长,熟悉的人都叫他“荣哥”。

一位大姐在素食馆用餐后来到服务站,为上大学的儿子报名参加义工。“参加西片区吧,那里有一个大学生义工组织。填完表格之后,会有工作人员和你儿子联系。”柴国荣说,目前,海宁义工组织分4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上千名义工。

“一顿饭就是对公益的参与和支持,谁都能为公益奉献一份力量。”柴国荣说,而服务站则是一扇面向市民的窗户。

“每天这里都在超负荷运转。”餐馆的火爆程度让柴国荣始料未及。这个海宁首家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今年元旦开业以来,60多个餐位日均要接待400多人次的顾客,日均营业额将近1万元。

红火的背后也有不少质疑声:盈利用来做公益,谁来监督?餐馆要是没特色,还不如直接捐钱呢?对此,柴国荣表示,素食馆建立了理事会,聘请了专业经营团队,主打素食文化,不断创新菜品。另外,当地慈善总会人员介入财务管理,盈余全部打进义工委在慈善总会的专门账户,需要时再申请支取。

差钱

“或许,差的不仅仅是钱,是一个普遍认同的公益环境。”

其实,海宁义工并“不差钱”。柴国荣还有一个身份是该市企业家协会的常务副会长,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印刷企业。义工委领导班子中,绝大多数是实体经营者,甚至不乏有公司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家。

“我们是可以广泛发动企业家捐款的,5万元、10万元、20万元,都不成问题。”柴国荣说,“但自身不能‘造血’始终是个短板。”

像海宁义工这样,背后有企业家强力支撑的公益组织并不多见。柴国荣认为,这种模式不可复制,当失去这种强力支撑,困境也会随之而来。“培育能够生钱的公益项目,是公益组织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素食馆仅仅是一个开始。”

随着素食馆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差钱”的公益组织陆续来取经了。

1月23日,一位东北的张先生,原本要去广州出差,机场候机时,在微信上看到了素食馆的新闻,莫名激动,立刻改签飞到了杭州,连夜赶到海宁,寻到南关厢时,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素食馆已经打烊,柴国荣特地赶过来,和他聊到了深夜。

1月24日,平湖市民间志愿救援队负责人赵建荣慕名来到南关厢,专程向柴国荣讨教“造血”之道。

赵建荣来自汶川灾区,在平湖一家民营企业当驾驶员,感佩于当年家乡得到的八方支援,萌生了组建民间志愿救援队的想法,目前救援队的20多人中,有协警、退伍老兵和城管队员等,去年自发参加了遂昌洪灾、鲁甸地震等多次抢险救援。

“我们的经费大多是队员AA,但由于缺经费买器材,很多救援行动开展不了。”赵建荣说,去年有一次车祸救援,司机被卡在驾驶室,痛得大声哭叫,但由于没有专业液压扩张器,不敢施救,只能用铁棍撬,减轻司机痛苦,等消防队员来。

赵建荣所在公司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提供了救援车,并且报销汽油费。“自身不能‘造血’,总向企业伸手要钱,总归不是办法。”赵建荣说,他和队员目前已经凑了15万元,准备考察完素食馆,再回去继续筹钱。

“或许开一家公益餐馆很简单,但背后的公益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柴国荣指着义工服务站一台崭新的电话机说,几天前,移动公司得知这里缺一台固定电话,第二天,就把电话机送来了,既不用办手续,也不用走流程,“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信任度,公益就容易做很多。”

在柴国荣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有厚厚一叠无人认领的发票,抬头多是“爱心人士”, 最大的一笔有2.8万元,总金额近30万元。在不久前的一次义卖活动中,很多市民放下钱就要走,柴国荣让他们留下名字好开发票,大家纷纷说“我不需要发票,我们相信你们”。

“素食馆项目只是一个公益载体,除了经营和管理之外,决定成败的关键是身边的公益环境,盲目的‘造血’往往容易夭折。”柴国荣说。

理念

“迅速壮大的背后,

是有一个以人为本、人人皆可慈善的公益理念。”

短短3年,海宁义工队伍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近5000人,迅速壮大的根源在哪里?柴国荣认为,最关键的两个字还是“理念”:把慈善的门槛放低,让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点爱”。

作为全国的公益“标杆”,常常有全国各地的公益团体来海宁交流学习。柴国荣发现,很多公益组织是“勒着裤腰带做公益”,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夫妻反目,“看着让人心疼。”

柴国荣说,他很钦佩那些为了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同行,但这难道就是现代公益的方向?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样的行为究竟是会让人效仿还是敬而远之?

朱晨耀是海宁义工组织的发起人之一,家里经营着一家零售连锁企业。他刚开始做公益时觉得挺委屈,“钱少捐点吧,别人会说你,家里有这么多钱,至少捐个几百万元,才捐了这么点,装什么公益人?”

出去开展公益活动,也会有质疑声:“出去搞个活动,才两三天,这有什么难的,看看别人,在灾区一待就是几个月,老婆、孩子都不管,那才叫公益呢!”

“其实我内心也很敬佩那些为了公益事业舍弃家庭的人,但一掂量,自己不是那种人,没那么伟大,只想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帮帮别人,并不想把家庭和钱财都牺牲掉。”朱晨耀说。

渐渐地,海宁义工的发起人发现,他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愿意做一点点好事,付出一点点爱,对社会产生价值,但不愿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这个时代需要奉献精神,需要雷锋、焦裕禄、郭明义,但只有他们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微公益’。”朱晨耀说。

通过“举手之劳”的善举,付出力所能及的爱心,围拢在海宁义工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我愿意、我付出、我成长、我快乐。”海宁义工也逐渐碰撞出一套独创的公益理念。

“我愿意”、“我付出”只针对自己,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强求别人”,通过行为去感化人心,这是海宁义工开展活动的宗旨。

2013年8月18日,海宁义工来到盐官海塘开展“弯腰一秒,拾起文明”活动,有两位游客在候潮时嗑瓜子,边吃边吐,满是唾沫的瓜子壳很难捡,海宁义工委秘书长糜江丰始终面带微笑,默默地捡着,最后游客终于不好意思扔了。

柴国荣说,海宁义工的公益理念认为,义工不是执法者,要通过自身行为打动人、影响人,而不是通过指责或说理来教育人。

义工的“付出”帮助了别人,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成长,收获了快乐,让家庭更和谐、美满——这是海宁义工的核心理念。

有一位女义工在敬老院帮老人修剪灰指甲,老人指甲很厚,味道很难闻,她憋着气,剪一会,跑开透口气,往身上喷些香水,回头再剪,足足花了半小时。回家之后,她开始和两年没说话的婆婆修复关系,如今两人感情很融洽。

有一位患侏儒症的“拇指姑娘”名叫钱钰,曾经因病自暴自弃,想自杀,做了两年义工之后,心态完全改变了,现在下班后忙着去相亲,还参加电视台的“梦想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素食馆采访时,有一位84岁的老爷爷一直在拍照,一打听,他是海宁义工的“专职摄影师”,挂在义工服务站的很多照片都是他拍的。在苏州工作的子女一直希望老人家去跟他们一起住,但他眷恋着这份“职业”,始终“赖”着不肯走。

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失去了自我价值和存在感,他们通过参加义工活动,重新获得了 “成长”和“快乐”。

柴国荣告诉记者,这些公益理念来自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通,从人本位出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平等出发,公益人也是普通人,不能高人一等;成就他人更是成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阳光,生活变得更美好。

对此,嘉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副教授胡平深表认同,她说:“公益行为最高境界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白了,公益要像家常便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融入日常生活,不好高骛远,要持久恒远,这样,更有利于公益精神的培养。”

“在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之间,

隐藏着一条共同成长、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共赢

“在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之间,

隐藏着一条共同成长、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

在柴国荣的手边,有一份“政协委员柴国荣工作室方案”。不久之后,南关厢的义工服务站将挂上“政协海宁市委员会”的牌子,这里将被赋予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的新内涵。

“通过定期开展接访、座谈,将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以委员提案、信息、调研报告等方式,向海宁市政协进行反映。”在柴国荣的设想中,今后开设的义工工作站,还将设置人大窗口,以此推动政府工作。

在柴国荣看来,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毕竟有限,要做好“组织身边的人”,海宁市委、市政府以义工为荣,在活动开展中全力配合,义工则要协助政府把工作做得更好,在相互认同和支持中追求共赢。

目前,海宁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警部门开展了“斑马线让行”、“拒绝远光”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义工做1年,不如交警做3天,海宁义工配合交警进行劝导,刚柔并济,让城市更加文明。”柴国荣说。

从去年开始,除慈善救助之外,海宁义工将工作重点转向改善促进社会、社区进步转变。海宁义工介入了对卫生局下辖医院的考评,通过问卷、电话回访等第三方调查,衡量医院的形象、态度和服务水平;另外,海宁义工和司法局合作,成立了司法义工队,介入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干预。

当然,社会公益组织并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他们的举动在政府那头响起了回声。

2013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在注册资金、会员数量等方面降低门槛,比如注册资金,公益类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了一定的下降。

登记手续也在简化,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这四类社会组织可以不用主管部门,实行“直接登记”。受此利好推动,去年,嘉兴全市共有近百个社会组织实现“转正”,其中,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最多。

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的社会公益组织600多家,服务范围涉及为老、助残、扶贫、关爱失独家庭等多个领域。

在公益项目社会化运作模式下,政府的培育和支持让社会公益组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嘉兴市孝慈为老服务中心于去年1月在嘉兴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该机构合作,目前已有专职工作人员60多人。另外,“孝慈”资源链接了志愿者队伍近百人,以社工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另外,嘉兴市各地都相继建立了社会组织的孵化器,为社会公益组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提供资金对接、项目扶持、能力拓展、财务托管等服务。

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草根”社会公益组织从“地下”转向“地上”,开始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验证码”。

桐乡市爱心联合会去年6月份进驻该市社会组织孵化器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立了理事会,拟定了制度和章程,目前已经进入直接登记流程。该组织负责人张剑说,以前募集善款属于“合情合理不合法”,还经常遭遇开不出发票、个人账户遭质疑的尴尬,“转正”之后这一局面将得到改观。

不久前,当地政府还帮张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此前,爱心联合会募集到的爱心物资没有地方存放,只能在一些会员的家里、车库“打游击”,为此,位于桐乡市中心的杨家门社区腾出了一间闲置阅览室,专门给爱心联合会当仓库。

5天前,爱心联合会向社会捐助的20多箱衣物、书籍从杨家门社区运出,寄往贵州普安县贫困山区,帮助那里的孩子温暖过冬。

从“漫步”到“奔跑”,在政社双方共同发力下,嘉兴社会公益组织的成长有了“加速度”。

深度·访谈 多给点阳光, 帮他们快点长大 嘉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副教授:胡平 嘉兴市民政局(市委社工办)社会组织建设处处长:郑启忠 记者:社会公益组织能够发挥什么样的社会职能? 郑启忠:政府不可能满足老百姓全方位的需求,对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够的地..

深度·访谈

多给点阳光,

帮他们快点长大

嘉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副教授:胡平

嘉兴市民政局(市委社工办)社会组织建设处处长:郑启忠

记者:社会公益组织能够发挥什么样的社会职能?

郑启忠:政府不可能满足老百姓全方位的需求,对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不够的地方,公益性社会组织拾遗补缺,起到了很好的补位作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社会组织正在一些群众需求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社区居家养老、失独老人的心理慰藉、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疏导等。

胡平:随着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博弈将会成为常态,这时通畅的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就至关重要,社会公益组织能充当社会不满情绪和压力的“出气口”和“减压阀”。

社会组织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上通“天”气,下接“地”气,既可以向上传递民间的利益诉求,又可以向下传达政府的政策意图,保证沟通畅通有序。公益性社会组织如果能够广泛地介入和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社会戾气,实现社会和谐。

记者:如何看待社会公益组织的“造血”行为?

郑启忠:这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弥补资金短缺的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我个人的态度是“不鼓励也不反对”。创收行为必然会让公益组织把精力转向盈利,可能会背离公益的宗旨,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公益组织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拓宽资金渠道。

我认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办的实体,要和该组织的宗旨、业务范围相接近,做到规范经营、依法纳税,并把盈利所得用于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上。

胡平:目前,社会公益组织通过承接政府职能获得的经营性服务收费较为有限,而公众捐助的热情和参与性往往集中在一些大灾大病事件中,稳定持续的社会捐助机制的构建有待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益理念的培养,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认为,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拓展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鼓励社会组织通过承接政府职能来获得长远且稳定的自主经营性收费。与此同时,公益性社会组织也要努力寻求与政府合作的契合度。

记者: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目前需要做什么?

郑启忠:政府要加大项目化资金扶持,培养更多有一定规模和绩效、在老百姓中有口碑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现在有大量扎根在社区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他们在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政府在培育社会组织方面会更加重视对城乡社区服务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扶持,因为他们直接面对老百姓,最清楚老百姓的需求。

胡平:目前,很多社会公益组织自身发育还不够健全,在制度建设、自身定位、资金来源、组织自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待提升,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公信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尽快壮大自己。起步阶段,特别要严格自律,重视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否则会很容易毁掉社会公众对公益的认同。

更新于:2015-01-31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