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一节 出家制度的缘起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什么是丛林制度?
所谓丛林制度,原来专指禅宗的僧团制度,明、清之后,丛林制度则泛指所有的汉传佛教寺院制度。中国的丛林制度是由禅宗高僧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所首创,从表面上看,丛林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3
-
佛教仪轨制度:十三、忏法
十三、忏法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
佛教仪轨制度时间:2024-03-30
-
佛教仪轨制度:十一、赞呗
十一、赞呗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
佛教仪轨制度时间:2024-03-30
-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佛陀开示种姓制度现象
你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吗?种姓制度在印度有着很长的历史,现代的印度社会都没有根除这种制度。优越感是一种我慢,我执的表现,我慢、我执是烦恼与生死流转的根源。那么佛陀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时间:2023-09-26
-
星云法师: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前言语言是一种艺术,运用得体,则人际关系和谐,人生旅途平顺多彩;表达不当,则容易引起误会和纷争,伤人又不利己。其实,中国原为礼义之邦,在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之下,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7
-
营养素食的“四色制度”
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食物主要是供热能,以谷类如稻米、小麦和芋类、砂糖、食油为主,又称“白色食物”;第二类食物主要供应蛋白质,以肉类(红)为代表,包括
素食问答时间:2023-08-26
-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日] 铃木大拙著 何燕生译一、问题所在丛林,又称僧堂、禅堂、道场,即教育禅宗僧侣的场所。佛教其它宗派也有各自不同的僧侣教育机构,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
铃木大拙: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铃木大拙: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铃木大拙(1870-1966)铃木大拙,日本佛教学者。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石川县金泽市人。1892年秋,师事临济宗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6
-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赠送精舍的制度
赠送精舍的制度罗侯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更加地提高,尤其在家的信徒,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不容否认的,在比丘中,要以罗侯罗所受的供养最多。本来供养多了,物质生活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时间:2023-07-30
-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四十七节 佛顶山沙弥祖师辟丛林
第四十七节 佛顶山沙弥祖师辟丛林煮云法师著据说佛顶山的开山祖,是一个小沙弥,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传奇故事。后山有四大房头之一的悦岭庵,全山以此庵子孙为最多,一直到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3-07-29
-
壮面哥商城分销奖金制度
微商开创了社交碎片化零售,虽然市场初期部分也称自己为微商的人影响了口碑,但是社交零售的趋势依然是不可阻挡的,而且发展的会越来越迅猛,社交零售不是因为想买才去搜索
素食创业时间:2023-07-10
-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丛林_佛教丛林指的是什么_佛教丛林的意思
佛教丛林是什么意思?丛林,梵语贫婆那,指大寺院,僧人聚居之处,许多僧侣住在一起修行的地方。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僧众住于深山大泽的丛林之中,不易受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5
-
中国禅宗四大丛林
“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天宁的唱念盖三江!”这首响亮的民间谚语中的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常州天宁寺与宁波天童寺俗称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扬州高旻寺高旻寺位于江苏
和尚家风时间:2022-10-17
-
过七日后火化,检视他的寮房,仅剩破旧的僧服一件而已
清静禅静禅,湖南宝庆人。生性喜欢孤独,平时很少言笑,也不与人冲突争执。常常喜好坐禅,对于心地法门,颇有悟入。清光绪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八年)返回湖南,在南岳的祝
净律社时间:2022-07-28
-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福州长乐(福建)人,俗姓王。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县),故世称百丈禅师。百丈禅师自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30
-
丛林及禅法
一、丛林之兴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边,老的就住在屋里,年轻的化饭,回到寺里大家分着吃。早晨、中午两餐,过午不食。没有帐子,什么
一诚长老时间:2021-08-03
-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也是学戒持戒,听经闻法,究明心地的指导。这些丛林律仪主要有秉拂、说戒、传戒、小参、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18
-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坡不仅
-
丛林四十八单执事
丛林中除设方丈和尚作为僧团的首领之外,还设有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和堂主。他们是方丈的助手,辅佐方丈的工作。班首一般都由戒腊较长、威望较高的僧人担任,与方
广行法师时间:2021-04-26
-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在这些丛林道场中,不但年龄有老少、学历有高低、年资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3
-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在这些丛林道场中,不但年龄有老少、学历有高低、年资有深
其他文章时间:2021-02-14
-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世街廛不能办,因人事纷繁,日无静处,夜无静声,正兴此法反;乡村荒野不能办,人声畜声,及男色女色,世俗风习,至深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0-12-11
-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无大志,何事不能行,何事不能成。但志有向上志,有向下志,行人必强加研审。否则,被人谤曰:你吃饭的这点志向总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0-11-17
-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以无事为兴盛”这句话?传印长老:祖师要求高啊,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上有这条,一共有二十几条的训示
佛学入门时间:2014-07-06
-
时间:1970-01-01
-
明学长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这便是灵岩山寺。从古老的东晋时期,西域而来的智积菩萨开山建寺,直到民国初年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在此卓锡弘法,前后几千
佛教故事时间:2015-04-29
-
时间:1970-01-01
-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过去,印度多在都城郊外选择幽静的林地,营建精舍,所以僧人所住的地方,就称之为丛林或兰若。经典中对“丛林”一语
佛学入门时间:2015-11-17
-
时间:1970-01-01
-
时间:1970-01-01
-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是如何出现的?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由来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它是指活佛圆寂之后,按照他生前提供的线索寻找其转世灵童,然后依照一定的程序加以确认,使之成为该话
佛学入门时间:2016-10-18
-
专访丨多识仁波切:详解藏传活佛的转世制度
活佛转世,这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一种制度,开始于噶玛巴三世。活佛在藏文上翻译不是活佛的意思,是化身的意思,祖古,就是化身。转世的不一定是佛、菩萨,普通人也可以转世。
藏传法师时间:2016-12-02
-
时间:1970-01-01
-
多识仁波切:详解藏传活佛的转世制度
活佛转世,这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一种制度,开始于噶玛巴三世。活佛在藏文上翻译不是活佛的意思,是化身的意思,祖古,就是化身。转世的不一定是佛、菩萨,普通人也可以转世。
藏传法师时间:2016-12-16
-
丛林宪章:百丈禅师立清规
百丈怀海禅师(资料图)怀海,俗姓王,原籍太原,远祖移居福州。怀海幼年出家,是洪州宗开山祖师马祖道一的法嗣,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今江西奉新),故世称百丈禅师。
其他文章时间:2017-02-15
-
温金玉:合众以成丛林马祖道一禅师纪念
马祖道一禅师像(资料图)禅林广传“马驹踏杀天下人”的公案。据禅典载,马祖道一的老师南岳怀让曾得到六祖慧能大师预言:“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这一“马驹
其他文章时间:2017-02-27
-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也是学戒持戒,听经闻法,究明心地的指导。这些丛林律仪主要有秉拂、说戒、传戒、小参、
佛学入门时间:2017-02-28
-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福州长乐(福建)人,俗姓王。因其后半生常住于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县),故世称“百丈禅师”。百丈
其他文章时间:2017-03-09
-
时间:1970-01-01
-
一诚法师:丛林及禅法
一诚法师:丛林及禅法一、丛林之兴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边,老的就住在屋里,年轻的化饭,回到寺里大家分着吃。早晨、中午两餐,过午
汉传法师时间:2017-04-19
-
详解佛教僧服“海青”
详解佛教僧服“海青”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气候、国情及实际需要等种种关系,原有之三衣不再适用,所以就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原有之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
佛学入门时间:2017-05-16
-
见穑法师:丛林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15
-
见穑法师: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28
-
嘎玛仁波切:以戒为师以制度为师
令行禁止我们经常讲,一定要以戒为师,以制度为师,这两者是齐头并进的。寺庙僧人的管理和部队管理差不多,令行禁止。佛学院的喇嘛们,六点钟必须起床,掌堂师会巡逻。我以
藏传法师时间:2017-12-04
-
来果老和尚: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当济度此四洲渚。世尊弟子一切苾刍及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令其皆得增长忆念。增长守护忆念。增长寿命。增长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0-02-21
-
这个聪明的小孩,用智慧把农村不孝顺老人的制度给废除了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06
-
如何看待结了婚的仁波切穿僧服的现象?
佛学视频时间:2020-04-21
-
学佛小故事——尊重佛的制度
第十一讲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们在上一次讲到了,宝箧印陀罗尼超度的功德,下面又要讲到它除病的功德,确实此法有无量的作用!我们来看经文:【复有众生重罪报故,百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09
-
来果老和尚: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烦恼,是《涅槃》义。如佛告父王:汝今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常勤精进,当得佛道。mdash;mdash;《佛说阿弥陀经疏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