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觉性来敲门
有时,在人来人往过后,于夜深人静之际,展转难眠的夜晚。
总有种,空虚却上心头,又有种莫明的焦虑盘旋于心。
那就是内心的觉性来敲门了!
只是,一般人都未曾追问……总是当面错过!
当觉性来敲门
有时,在人来人往过后,于夜深人静之际,展转难眠的夜晚。
总有种,空虚却上心头,又有种莫明的焦虑盘旋于心。
那就是内心的觉性来敲门了!
只是,一般人都未曾追问……总是当面错过!
因此,我们可以更直接的说:“净土法门就是诸佛彻底真实之利的所在!”因为它彻显了诸佛的无尽大悲、大愿、大力与大用。这也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十方诸佛没有净土法门,下无以度尽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时间:2025-07-15
善士问:世上有些人一生做的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学佛,往生后能到极乐世界吗?法藏法师答:「修得很好,做得很好」,你那个什么叫做好?是一边钓鱼,怡情养性,然后又去捐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9
善士问:佛七中,意识到自己的焦虑症,要怎样调整?法藏法师答:焦虑的事情是这样。焦虑,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我也是有,我不是这种焦虑,我是什么?我从小就会把事情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9
放生的真实内涵,是从内心之中发起一份不忍众生苦的慈悲心,不忍见彼遭受杀戮命断之难,予以救赎,放其生命,令彼重获自由。这是行放生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要点与要求,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9
善士问:做定课可以让身心感到安稳,但若当天有特殊情况,没有做定课,会觉得怪怪的,当天会过得不太顺,卡卡的,这样是否定力不够,心不能做主。对定课有依赖性是否是心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8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修行的目的,在去〝我执我爱〞、断〝烦恼〞持咒、诵经、拜佛、听经、闻法,都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佛教的修行手段,不是为了求神通,是为了调练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8
所以净土法门让你当生还活着的时候,就要渐渐的得到自在,得到仰信、仰承、投归、不疑惑,先信而后行。这有点像禅宗的先悟而后修。其实净土法门也是这样,你先信你能往生,然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7
你看看世界上,求财的是什么人?是乞丐在求财,大叔大婶给点吧,好心的人给点吧,是这个样子,乞丐才求财呢!你天天抱着个求财的心,你天天都是乞丐,因为你有乞丐的心理正报,就有乞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7
如果能够分辨心及觉性,而认识到原初本性,究竟的见地会渐渐清楚。即使内在觉性现在还不清楚,只要不让心散乱于外,即可;因为觉性就在心的甚深处。一种说法是,就像是水和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1-18
编者按:乔达弥,她的事迹记载在《法句经》中,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时间:2024-01-03
达真堪布:如果心空了,觉性会一直存在吗? 如果心空了,那我们的觉性会一直存在吗?答:诸法的本性空,但因果的作用是不空的,万法的作用也是不空的。所以说,“色即是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苏卡的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名字叫做苏卡的七岁小沙弥。有一天,他随着舍利弗拖钵路上看到农夫正在引水灌溉,他问舍利弗:尊者!水可以被引导到任何地方吗?舍利弗说:只要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大象的故事古时印度,有一只大象,年轻时非常强壮,打起仗来,神勇无比。但是岁月不饶人,年纪一大,却是开始衰弱不堪。一天它走到池塘边喝水时,不幸陷在泥中,脱困不得。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朴娜的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女仆名字叫做「朴娜」。有一天为主人桩米,晚上继续加班,看到比丘们很晚才休息,她心里想着:「我因为命苦,必须工作到这么晚。这些比丘们为什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富楼那的故事佛陀时期,有一位大弟子叫做富楼那。有一天,他向佛陀报告,他要到印度西部输卢那去弘扬佛法,度化输卢那人。佛陀说:输卢那人性情凶暴,好勇斗狠,他们当面骂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提沙的故事一天,佛陀宣称四个月后,他就要入灭了。很多比丘尚未证得圣位的,感到很伤心,就整天紧紧追随在佛陀的身边。但是有一位名字叫做提沙的比丘却整天到静僻的地方禅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梵吉沙的故事脱离三界的束缚,是禅修的最终目的,在于得到真正的自在,不被世间的各种现象所迷惑。佛陀时期,有一位名字叫做梵吉沙的婆罗门。他有一项特别的本领,只要将死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波斯匿王的故事佛陀时期,印度憍萨罗国有个长得身体肥胖的国王,叫做波斯匿王。一天,波斯匿王吃完丰富的早餐后,坐车到祗树给孤独园聆听佛陀说法。他全身冒汗,气喘喘的来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年青比丘的故事佛陀时期,在舍卫城里有位年青的比丘去找他的舅舅一起生活,他的这位舅舅是个长老比丘。住了不久,年青的比丘便生起了还俗的念头。这一天,他正在服侍着长老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珠宝商的故事生活中突发的事件,我们只有将觉性提高后,才有能力以智慧与慈悲来面对。没有觉性,我们就会被贪、瞋的习性拉着跑,做出错误的行为。佛陀时期,舍卫城有一位珠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车匿的故事要在禅修的过程中,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伊估达那的故事佛陀时期,在舍卫城郊区的一个果园里,住着一位名字叫做伊估达那的比丘。佛陀所教的偈颂他只能熟记一首,但是其中的道理他能够彻底体会。每次他读完这个偈颂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时间:2023-07-31
达真堪布: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1
净律社时间:2022-10-26
净律社时间:2022-10-26
净律社时间:2022-09-29
净律社时间:2022-09-23
净律社时间:2022-09-19
净律社时间:2022-09-16
净律社时间:2022-09-12
净律社时间:2022-09-06
净律社时间:2022-09-05
净律社时间:2022-09-05
净律社时间:2022-09-01
净律社时间:2022-08-29
净律社时间:2022-08-28
净律社时间:2022-08-25
净律社时间:2022-08-22
净律社时间:2022-08-06
众生不是烦恼就是痛苦,这是因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没有钱,不是因为没有权力,而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话,有再大的权力,有再多的财富,也一样会烦恼,一样会痛苦。有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接下来给大家谈觉悟。觉悟是个大的题目。在生活中、工作中,别人说你的思想要觉悟一点、做事要自觉一点。这个觉是证悟的觉察,不是书本上从概念到概念的记忆、不是把这段话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他是一位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儿,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草原上。母亲为了他的成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那个时候的他一点也不理解母亲。淘气、贪玩儿,常
佛学入门时间:2014-08-23
欲免轮回之苦果,须植菩提之正因。(图片来源:资料图片)《谛闲大师全集》:“诸佛众生,觉性本自平等;六凡四圣,迷悟乃有阶差。我人祗由无始不觉,以致旷劫长迷。茫茫于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17
我们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够脱死。什么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梦死,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洒脱、自在。学了佛法以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09
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的供养,护法是佛法的相互增上。所以在护法时不要观念不清,以至把目标弄错……把世间的斗争、群体性和封闭性全放到佛门来。观念要正确护法是你“自己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10
女子为死去的儿子找解药,挨家挨户敲门。编者按:乔达弥,她的事迹记载在《法句经》中,是佛教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
佛教故事时间:2015-12-08
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佛学入门时间:2016-03-03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我们从内在的修心来说,内心的杂念是由于什么?由于瞋恨心。内心,你看我们有种种的贪心,是因为
汉传法师时间:2016-06-17
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物质丰富多样,但这个时代的人看上去却并不安乐。生活富足却不快乐,不是幸福的生活。什么是快乐?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如果不把快乐一味寄
藏传法师时间:2017-05-23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