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大师文集—杂感
圆瑛大师著
洪启嵩、黄启霖主编
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
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
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
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
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
颂余了翁居士生西感言
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祗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业,依业受报。由因感果,以善恶而定升沉;随业受身,现轮回而招生死。胎卵湿化,诸趣纷然;大小妍媸,群生复杂。然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而养自身耶?
佛制戒律,第一戒杀,凡有命者,不得故杀,应生孝顺心、慈悲心;佛说此言,诚为大孝,佛以孝为戒,信不诬也。吾人无始至今,生生皆有父母,六亲眷属,凡未了生死,未生极乐,难免有堕于畜道者。既无天眼宿命之通,罔知罔觉;而行宰杀烹食之事,可痛可悲。若是亲属杀而食之,则孝心何在?
试举一事以证之,昔日南京金耕县,有养驴家;子生三岁,而母即死,生平未有善业,遂堕驴身,即生其家,已十六年。一日负粮食返,身老行迟,子怒而鞭之,皮破血流;驴顾其子,悲哭不已,子不知其为母也。是夜神托梦告言,驴是汝母,因窃汝父四银,故堕作驴,今后勿痛鞭也。子觉遂养驴终其身,不使荷负。以此而证,故对畜类,应生孝心也。
又畜生改形易报,罪业使然,怕死贪生,与人何异?蚊见扑则飞,鸡遇捉则奔,飞奔何为,图逃命也。羊知杀则跪,牛入屠则哭,跪哭何故?求饶命也。想此凄惨情状,岂忍杀之食之,张生慈心也。
有谓天生万物以养人,故以食肉为应分。岂知万物非指万畜,以米麦豆蔬等,乃谓之物,可以养人。上天有好生之德,安有生畜养人之理?世之杀生者,乃恃强欺弱,恣意杀害畜类,怀恨在心,终图报复;望勿贪口头滋味,而与畜生结下累世冤家。古云:‘杀生直以自杀。\’请味斯言,痛改前非。世有邪说,谓畜生若不杀之食之,则日见其多,将有食人之患,此言望勿听信。世间猫狗,杀食者少,亦不见如鸡鸭之多,足证其谬。又杀生之因,能招杀伐之果。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是知世界之大战,本由杀业酝酿而成,琉璃王之灭释种,起于食鱼之冤,可为确证。
世人每以食肉为荣,吃素为耻,如逢诞辰生子等日,广集亲朋,多设筵席,恣杀生灵,不肯营办素食,但顾自己之虚荣,不惜众生之身命。岂知杀生庆生,因果相反,为祝自己长寿,竟令畜生夭寿,为庆自己一子生,竟令畜生多子死,凡有仁心,岂忍为之耶?
世界提倡素食会,本我佛慈悲宗旨,及儒教忠恕之心,深知畜类之义心仁性,不亚于人,鼋能怀物以诊疮,狐解临井而报德,可为明证。故联合同志,提倡素食,藉弭杀机,保全物命。果能由少而多,自近及远,推行全世界,人人戒杀素食,岂仅物类得免杀戮之灾,亦即世界可弭刀兵之劫,其造福于两间者,岂可得而思议哉!兹逢十周纪念,勉竭枯禅,藉申祝祷云尔。
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
浙水汪洋,甬江澄湛,地擅东南之胜,人多钟毓之才。三佛名区,四明古迹。伽蓝林立,庄严之刹耸层霄;梵呗交宣,钟磬之声响幽谷。思昌明佛学,寄长老组织机关;为培植人材,众僧界负担职责。联络五邑,经历七周;体我佛之慈悲,立国民之教育,泯畛域之意见,扇平等之真风。瑛末学下愚,谬膺选举,何异使尺鷃为大鹏;复荷欢迎,几等视驽骀如良骥。曷胜愧赧,敢惜精神。若谓进行,应尽其天职;欲期发达,当全仗乎维持。谨撰数词,聊申微悃。
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
世有不思议人,方能行不思议事。人不思议,非凡愚所能测其本;事不思议,非浅学所能考其功。世有不思议之人乎?则印公大师是;世有不思议之事乎?则劝修净土法门是。夫净土法门,教源肇启于西干,法水漫流于东震;匡庐创建念佛莲社,海内闻风继起,成为净土一宗;递代相传,迄今不坠者,非有大心之士,乘愿再来,宏扬提挈,安能耀慧灯于昏衢,竖智幢于觉路哉?是弘师称印公大心为三百年来一人,真无虚语也!盖净土法门,至平易,至圆妙,我佛尚言是为难信之法;矧志性坚强,业习深重,难调难伏之娑婆众生,则其难信,更可想而知。惟印公则自行化他,一本至诚,数十年如一日,自度则一句弥陀圣号,度人亦一句弥陀圣号。由是而不信者信,既信者深信,深信者力行,力行者得度。使苦海众生,咸登宝筏,前呼后应,提携接引,同趋向真实受用之安养国;讵非不思议人,方能行不思议事哉?世相无常,有生必灭,法身不坏,无去无来,印公去年今日,为勉穷子,示现涅槃,悲心无尽,至德堪钦!我等今逢印公生西一周之辰,非仅爇香燃灯,撰文赞叹,即为纪念也!欲真纪念,必当以公志为志,公行为行,继公之后,宏阐净宗,自行化他,历久不倦,亦如印公之继彻祖之后,而重耀祖灯,是则名为真纪念,亦为真供养也。
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
夫茫茫宇宙,济济人群,托质两间,不无智愚之别,为人一世,难免生死之关,及其大梦俄迁,幻身已灭,多皆无闻于世。而能留人之永远纪念者,或道德超著,或学问济世,或功德及人,三者必具其一而后可。惟我 印光大师,由儒入释,三者悉备于一身;念佛修心,六字包罗乎万行;故能令人永久纪念也。
语其道德,则戒行庄严,念力坚定,三业清净,历证事理一心,一行圆成,深入念佛三昧,如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道高德备,洵称末世津梁;腊长年高,堪作众僧矩范!
语其学问,则智慧弘深,性情忠直,博通三藏,智日朗耀于天;总持百家,慧炬腾辉于长夜;发于言论,著为文钞。其开示于人也,直心直语,句句皆药石之谈。其流通于世也,为偈为文,字字等珠玑之灿。觉民导世,拭翳指迷。具大辩才,上智下愚皆摄受;得正知见,佛法世谛以融通。
语其功德,则运智运悲,救灾救难;布衣粗食,宁节口体之供;舍物损资,不事衣钵之蓄。自他等视,胞与为怀。义粟仁浆,难众得资生之益;恩膏惠泽,灾黎怀感德之心。
其修持净土也,自行化他,数十年如一日,匪独面命耳提,亲承法益,乃至闻风仰德,感化殊多。以此宏法利生,积功累行,机薪既尽,应火斯亡,乃于前岁今日,因圆果满,预知时至以西归;印坏文成,亲见佛来而接引;顶门现暖相,脸上带笑容;安养莲开,九品金台高蹈;阇维火化,五色舍利光芒,岁月如流,哲人已往。兹届二周年纪念之辰,(圆瑛)欲追 先德,以阐净宗,故有三堂主人之称。撰联云:‘求福求慧生净土,为人为法为证菩提。’凡于住持之寺,均有念佛堂之设,于皈依者,咸劝精修净业,以 大师之愿行,为我愿行,即所以纪念 大师也。
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
嗟呼世道日非,法门秋晚。智灯寝耀,昏衢谁放光明;邪说竞兴,魔外乘机煽惑。指象教如同故纸,将鱼目以混明珠。浅识之流,多为疑误;有智之士,暗自悲伤。慨哲人之已往,痛大法之将倾;岂肯安心于自利,还望乘愿以再来。泛苦海之慈航,广行济渡;竖净宗之智帜,力事弘扬。圆瑛愿步后尘,力荷净教,数年来宏化南北,开讲席凡数十会,莫不因势利导,指归净土;更著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弥陀要解讲义,搜微索隐,禅精竭思,揭净宗之正旨,著念佛之法门,普劝修持,同生安养。光阴荏苒,一转眼间,已届大师三周纪念,适讲楞严于白下,未克恭趋,聊吟四绝,敬爇心香一瓣,专申祷颂!
世道衰微正法危,纷纷异说各纷歧,狮弦一奏群音绝,犹忆灵岩我大师。
弹指西归已三年,娑婆犹未靖烽烟,阿谁能挽当前劫,望泛西方大愿船。
阎浮示迹八十年,不讲台贤不说禅,惟事持名修净业,高登上品紫金莲。
阇维舍利数谁知,古圣前贤亦有之,更有一宗奇特事,叩头方布现威仪。
颂余了翁居士生西感言
了翁居士,身列茂才,富于文学,晚年信佛,归心净土,解行相应,道学双优。主持佛学半月刊,曾经十稔,不好奇而立异,不偏袒而徇私,命笔措词,一味平实。当此世事日非,益厌娑婆之浊恶,愈慕极乐而思归。忽闻灵岩印光大师,一代净宗尊宿,预知时至,蒙佛接引往生;即欲步厥后尘,一一遗嘱分明,身后要从火葬,免占人间土地;遂一心念佛,吉祥而逝,堪为居士界立一模规!谨为颂曰:
开道灵岩印大师,预知时至赴莲池,追踪芳迹留遗训,撒手西归也太奇。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属安徽)。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通宗通教,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念弥陀憨山大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久缺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佛灭后,弘法菩萨解释教义,依唯心立性宗,依唯识立相宗,各竖门庭,甚至分河饮水,而性相二宗不能融通非今日矣。唯马鸣大师作起信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林清玄大师写了一篇《沉香茶》,文字不到一千,却让我读了如大师喝沉香茶般久久回味。掩书静思仍意犹未尽,拿出保存了十几年的一把雕花檀香扇,轻拂轻煽,檀香气味淡淡的扑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圆瑛大师著圆瑛法汇序一圆瑛法汇序二圆瑛法汇序三圆瑛法汇序四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上佛说阿弥陀经讲义卷下民国三十六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圆瑛老法师七十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十一卷圆瑛大师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癸二 兼示阿难 分二 子初 阿难蹑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祗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业,依业受报。由因感果,以善恶而定升沉;随业受身,现轮回而招生死。胎卵湿化,诸趣纷然;大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