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胡晓光:天台佛学本性

居士人物 2024-10-20

天台佛学本性

胡晓光

中国佛教哲学发展到隋唐之际,可以说是全盛的顶峰时期。这时候,在中国汉地的佛教其盛况甚至超过佛教的发源地印度。那时候,佛教典籍十分丰富,据记载,尽在隋代,佛经便有1950部,6198卷。由于佛经典籍的丰富,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教思想已有全面深刻系统地认识了,不再需要请外来经师作佛教知识性的介绍了。在丰富的典籍与全面深刻系统地佛教理论认识为前提,中国佛教学者开始了自己独立陆的思考与体认,在隋唐之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哲学体系,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就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产生的,中国佛教学者天才地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使得佛教在隋唐时成为中国哲学史的主流,中国化的佛教哲学主要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天台宗是第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宗本《妙法莲华经》。本文试图通过对天台宗哲学思想的逻辑论析,从而揭示天台宗哲学思想的实质,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论特点也有所了解,但由于笔者无修无证,所述之言错误难免,望诸大德不吝教正。

一、一念三千的本体论与现象论

从现代哲学维度看,天台宗的一念三干这个命题,是概括哲学本体论与现象论的,它集中地表现出天台宗哲学的基本哲学观念,何谓一念三千?《大止观》讲“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念之间便具三千种世间,这三千种世间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的构成在于一念。生命有圣凡差别,佛教划分为十界,凡法界有六类(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问、天),圣法界有四类,(声闻、缘觉、菩萨、佛),各界生命所看到的世间是各不相同的,这便形成了十种世间,也就引文所说的“一心具十法界”。诸法的实相有十种,也叫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来究竟。十种世间再乘以十如是,便构成百种世问,这便是引文中说的“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十种生命并不是互不相千的,也不是永恒不能转化的,前九界可以依据修习的深浅而逐步上升以至于佛界:佛也可以为了拯救众生而示现为六道或三乘。因此,每一生命又都含其余九种生命,这就是引文中说的“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生命都是五蕴构成的,生命又都生活在山河大地中,这样每一生命都有三种世问,一五蕴世间,二有情世间,三器世间,一种生命具其它九种生命,构成十法界,每一界有三种世间,十法界便成为三十种世间,这就是引文中说的“一界具三十种世间”。三十种世间再乘以百法界,便构成三千种世间,这就是引文中说的“百法界即具三干种世间”,在天台宗看来,这三千种世间就是宇宙全体,而这个宇宙全体的三千种世间则在现前一念心中,也就是引文说的“此三千在一念心”。天台宗是以一念心为万有生成的根本,这个一念心就是宇宙的本体,由这一念心之本体而产生三千世间的宇宙万相。一念三千这个命题阐释的是世界的本体与现象的生成结构,同时也是表现万法唯心之旨,在哲学意义上,天台宗回答了世界本体本原问题,在以一念三千为理论前提,天台宗建立了性具哲学思想体系,把现象与本体统一在同一心性上,以心性为宇宙万有的终极存在,只要学人领悟到一念三千的奥义,就知心外无物,心外无法的道理,从而契证心性实柏之哩。

二、三谛圆融与一心三智的体认认识论

如果说一念三干是天台宗哲学的理论前提,那么三谛圆融则为这一理法的具体引申。天台宗是以诸法实相为宗,所谓诸法实相,就是经验其中真理,三谛圆融就是天台宗哲学的体认认识论的真理观,诸法实相就是三谛圆融,所谓三谛,就是空谛、假谛、真谛,三谛是从客体上建立的表理范畴,与之相应的在主体上又建立了表智范畴,即一心三智,所谓三智十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获得一心三智和亲证三谛圆融之理,则须一心三观的实践,天台宗既然认为现前一念即具宇宙万有的全体,对当前一念之法进行三维度的同时观照,就会呈现出三谛圆融之理来,而能证此理之智,实在一心中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天台宗的认识论是自我反思本体的体认认识论。在澄明诸法实相时,天台宗用三谛来表显实相之理,对法的整体共相,天台宗用空谛来表,为t切智所证,对法的个体殊相,天台宗用假谛来表,为道种智所证,对法的共相与殊相的统一性,天台宗用中谛来表,为一切种智所证,三谛与一智在终极上为一致,都是一心所显。从现代哲学角度看,天台宗哲学的三谛与三智是一种辩证法观念的运用,而佛教则认为是一种中道观的具体体现。其实哲学中的辩证法与佛教的中道观是有相通处的,只不过世间哲学辩证法是理性反思逻辑,而佛教中道观则是一种亲证智能,但是我们要认识研究一下,理性与直觉的关系就不难澄清这个问题,在中道观的维度上,理性与直觉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真正的辩证法一定是直觉的,彻底的直觉一定是辩证法的,从此而论,世间辩证法只不过是不彻底的辩证法而已,而佛教中道观则是彻底的辩证法,天台宗的三谛观念与一二智观念就是中道辩证法的具体呈现。在哲学认识论上,天台宗讲出一种有效的辩证逻辑,它作为天台宗哲学的认识论,很好地把其终极本体之理阐释详尽,回归到最初的一念三千的本义上。

三、止观并重的实践方法论

从一念三千到三谛圆融与一心三智讲的都是教理,在整体观念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天台宗的基本特质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宗教修为价值上,实践才是体现佛法真理的根本。因此提倡止观并重,就成了天台宗一个重要观念。《小止观》中云“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若人要成就定慧二法,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泥洹(涅槃)是佛教修证的最高目的,然而要成就涅槃,从现实出发,只有两个并重的法门,一是止,二是观,所谓止,就是正定,它可以降伏烦恼障,所谓观,就是正慧,它可以对治所知障,正定与正慧相济则成就涅槃有望。作为天台宗的实践方法论的止观并重理论,它的哲学意义是:知行合一。我们知道认识与实践不能脱节,正确的认识指导正确的实践而正确实践的方法也就是正确认识的具体体现,天台宗能够在哲学意义上建立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法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对于现实生存的人来讲,是一种可望又可及的解脱之门。从现代哲学维度看人的存在,人是一个实践性的主体存在,由于它具有实践性的本质,也就逻辑地肯定了人在本性上具有超越性本能,因此,现代意义的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人学哲学,通过对人的生存本性的窥探,从而找到实现人性自由的愿望,但是现代哲学的人学,至今还有找到自由的可证方法来,这主要原因就在于,现代哲学尽从认识论的维度出发,对自我的表层意识进行研究,并来发现人的意识深处的本性所在,故而不能解决人的与生俱来的一切业因,通过对天台宗哲学思想的初步认识,我们发现天台宗对人的生存本性确有深刻的亲证,它的实践方法的针对性十分强,可以说天台宗哲学就是一种人学哲学。佛教认为,人的存在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构成的,在以心物统一体的主体生存之人来讲,他的空问自体是受环境制约的,无多大自在可言,他的时间自体是受执情桎梏的,无自由可言。再者人的受报是前之因果,从本以来就有两大类烦恼所缠,造成烦恼所缠的原因是无明及执着,而执着也有两大类,一我执,二是法执二一执又可分为俱生我执与俱生法执和分别我执与分别法执),为了获得空间的自在与时间的自由,就必须对治身心烦恼,破除我法二执,证得我法二空,止观二法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方法。尽此一点我们就可以断定中国佛教天台宗哲学还比现代哲学要高明。

四、结语

天台宗是中国化佛教第一个宗派,它是集中国传统哲学精神重实践精神与印度大乘佛教重于思辩精神为一体,表达了中国人重视知行合一观念,天台宗哲学思想实质就在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性,中国化的佛教理论的特点也就是这一性质,研究天台宗哲学思想,也就澄明了中国化佛教原因之所在。天台宗乃至中国佛教都是重视人生的现实解脱问题。关于解脱问题,众所周知的—众生之所以能够解脱,是因为佛性本自具足;而台宗哲学本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义,更进一步地认为,无情也有性,理由是,有情无情同一种之皆是妙明真心的呈现,一切万法唯是一心,作为法法平等的真如佛性之理,应是适在一切处,非仅有情有性,无情者也有同等佛性,这是一个彻底的佛性论,基于这种佛性观基础上的解脱论也就自然地成为一个最为现实的事了。因此,我们可以称为天台宗哲学是一种真现实主义哲学。

摘自《十方》16卷7期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