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周贵华: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

居士人物 2024-10-15

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三)

四、略评

释印顺以人本之立场阐明其“人间佛教”思想,并以之抉择、判摄全体佛教,在相当多的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佛教相异之旨趣。下面就其与传统佛教思想相异之处予以略加比较分析。考虑到释印顺“人间佛教”倡导的仍是成佛之大乘道,主要将传统大乘佛教作为与之比较分析的对象。可略分三点讨论:

第一,关于佛教之“人间性”的问题。释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极力强调真正的佛教是人本之人间性的,将佛教的所化对象局限于人类,强调只有人才有佛性,才能接受佛法、修持佛法、最终成佛。这应该说与佛教的基本精神并不相洽。佛教的最高旨趣是超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而觉悟成佛,而其教化的对象虽然主要是人类,但实际范围应是三界内之一切凡夫以及未成佛之菩萨,所谓三界一切众生。因此,佛教的基本精神是普适于三界之一切众生,即不仅适用于人为中心之人间,而且适用于包括人间在内的欲界,以及色界、无色界。实际上大乘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皆有接受化导的可能性,而且菩萨道的精神是无住性的,菩萨可以、并且应该在三界任何一道投生修行与度化有缘众生。按照佛教教理,任何众生在三界的无始轮回中与三界其他广大众生结缘,如果只有于人位修行的人菩萨,其他道的有缘众生如何得度?考诸佛典,不仅大乘经典的菩萨往来于三界以天、人、旁生等各种生命形式度化众生,而且原始佛教《阿含经》中佛陀的本生故事中佛陀的前生作为菩萨亦是如此。概言之,释印顺所持的绝对之人本立场是不能解释传统佛教的教义的,二者甚至可以说表现出质的差异。

第二,关于“佛在人间”的问题。释印顺以最高之人格安立佛格,让佛陀永远留在人间,反对佛陀的梵天化,反对大乘佛之三身说(包括释迦牟尼作为化身佛的化身说),以及十方无量诸佛说,实际上根据的是原始佛教之立场。后者不承认十方世界同时有诸佛存在,只承认有先后次序出现、并以人菩萨之身位觉悟之诸佛。由于大乘经典所建立的佛陀观遭到否定,大乘经典由佛宣说或者由佛加持他人宣说的圣教量性随即被消解。这种对大乘圣教量性的内在消解被他的基于文献学、考据学意义上的历史观所支持与强化。结果,释印顺排除大乘经典为佛亲口所说,断言其为提倡大乘精神的佛教徒所撰造。[20]由于对大乘经典为佛亲说或者由佛加持他人宣说的信仰是大乘佛教立宗的基本条件,并以此提供了建立大乘思想的来源、依据以及圣教量,对大乘经典圣教量性的颠覆,使大乘思想的构架随即坍塌,大乘思想沦为仅仅是一些佛教徒的一场思想运动之产物而已。特别是大乘教典以教理行果所安立的众生发心、修菩萨行、最终成佛的整套教证体系,随之亦成一种想象性的逻辑构造,而非可行的成佛之道,因为一些没有成佛的众生如何能安立成佛之道?所以,释印顺的“佛在人间”的佛陀观直接导致对大乘的否定。在此意义上,他自己的“人间佛教”提倡即人成佛,亦成无根之说。

第三,关于“真正的佛教”的问题。在释印顺看来,真正的佛教(正法)必须是“人间佛教”性质的。由于传统大乘思想事实上被颠覆,释印顺唯许可“佛法(根本佛法)”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小乘符合“人间佛教”的标准。但此举却暴露出他的思想的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如果据实依于释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小乘佛教不可能被挑选而为真正之佛教。因为小乘承诺的是成就阿罗汉之道,而非成就佛陀之道,直接与其“人间佛教”提倡成佛之道相矛盾。这样,一切传统佛教(不论小乘、大乘)将皆非正法,将皆应遭到否定。[21]另一方面,如果断定唯小乘是正法,亦基于前述原因,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就要被否定。

总之,释印顺以人本之立场诠释、抉择与判摄佛教,揭橥起近代佛教史上真正具有理论意义的“人间佛教”思想。这是一种以人本思想为本色、以缘起历史观为方法的佛教思想,是在佛教信仰本位上摄取世俗理性主义的结果。换言之,是佛教信仰本位与世俗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经验主义相调适形成的。它的特色在于使佛教带上历史、经验、逻辑的合理性,而使之能够经受住现代知识标准之考量,以摄受现代之心灵。但也正是在此意义上,释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遭遇到了困难。因为佛教作为以信仰为先的言教安立,如何能优先接受世俗理性主义的严格审视?或者说,把佛教完全解释为一种与世俗知识系统相洽的知识体系是否可能?但在此处释印顺毅然决然走向了与传统佛教相决裂的方向。可以说,释印顺把现代佛教引向了一个岔路口,佛教思想面临着一个充满论诤的前景。可以预见,未来的佛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在释印顺所激发的思想的冲击下艰难地选择。

(原载于《哲学研究》2006年11期)

--------------------------------------------------------------------------------

[20]《以佛法研究佛法》【五】第153-202页,余同上。

[21]其实,这种结果是自然的。按照释印顺的人本佛教观以及逻辑主义、经验主义、历史主义的理性思维方法,不仅传统大乘佛教之圣教量性将被消解,传统小乘佛教之圣教量性亦在劫难逃。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