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学佛方法
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是目前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表明,中国老年人学修佛法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经过一生的学修,道业已成,智慧朗发,正以慈悲之心,行教化的事业,不阵劳苦,不虑後事,惟以无住之心广施法益。这一类是一切佛子的榜样与皈依处,是弘扬佛教真精神的导师。
二、一生忙於世事,无暇修行用功,到了老年始发心专志修行,或在家庭中,或住寺庙,或与诸居士和合山居清修,一意於道业的成就。此类虽然根基不够,但因抛弃一切世缘,专心行道,仍有较大的希望。三、到了老年始知人生如梦,但一生习染深重,仍然放不下来,或累於家庭,或执於习惯,或贪於享受,或迷於爱好等等,学佛不能专一,意境无法开启,故毫无道力,修行成为戏论。此类老年人虽言学佛修行,但因没有真正发心了生死成佛道,故无成就之可能。
四、以求拜心理为出发,神佛不分,注重於世俗化的佛事,或拜一个师父,或参加一个净土会,适佛教节日到寺庙襄朝礼一下,遇家庭灾难诸事,到寺庙打普佛等。因为不了学佛宗旨,只是随著一己的需求而去信佛,所以根本未入佛门,也就谈不上修行佛道。这一类在民间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农村和不发达地区,无知识的妇女居多。因其信佛首先是依赖寺庙,而寺庙裏对一般信众讲经说法极少,即使拜了师父,其师也没有真正对弟子的慧命负责,只在世俗人情上建立某种特殊的关系。
第一种老年优秀佛子固已随意自在,故毋须论其修行方法。第四种老年一般信众是目前社会性的佛教教育问题,乃由佛门弘法大德负其责任。因此,我们要讨论的只是第二与第三两种类型的老年学佛方法的问题。
依据老年人心理素质与生理状态及经验与智慧的成熟度,应该注重於以下三个方面的修养,方能成就道业。
一、了悟人生 百事不管
老年人学佛,因为有几十年的人生履历,及有切身的体验人间的悲欢与忧喜的经验,无一不体验到苦、空、无常、无我的佛法真谛,如今已到了暮年,怎能不回首往事而蓦然觉悟呢?那如梦如幻的一场场戏剧,如今何在?那些一向以为真实的东西也一去不复返了。此刻才明白人生最大的事业乃是解脱烦恼,开启智慧,清净三业。由此了悟,豁然如梦初醒,顿觉大道在即,妄虑潜踪!
了悟人生,方能放下一切尘缘,一心修习佛法。如《净土圣贤录》下册所载百不管老媪的事迹:
百不管老媪,失其姓,杭州人。尝问於孝慈庵道源和尚日:「修何法门,一生决离苦海?」和尚日:「无过念佛。然念佛不难,而难於持久。持久不难,而难於一心。汝若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名,至诚发愿往生。临终佛来接引,即得离苦海矣!」媪欢然拜谢。归,即将家事,委子妇等,净室供佛,修持其中。年余,复问和尚日:「自蒙开示,弟子弃舍家务,专事念佛,自问亦可谓久而不懈,但苦一心之难,师当复有以教我?一和尚日:一汝虽抛却家务,而儿孙眷属不无系念,此则爱根未拔,如何一心?汝今加功,先拔去爱根,将一切放下,然後能得一心也。 媪叹日:师言是也!我虽不管於身,不能不管於心,从此真当百不管矣!。遂加精进,爱心偶动,即默持此「百不管」三字,以自驱除。或谘以家事,亦依此三字拒之。於是「百不管」之名,播传亲党间。如是者又年余,一日 诣庵谢曰:「师不我欺也。弟子西行有日矣!」数日後,无疾而逝。嘉庆初年事。 像百不管老太太,当了悟人生无常,欲求出离苦海时,以身心不管一切尘劳之
事而後才获得成就。由此可见老年人修行,要在了悟人生的时候,真正了断尘缘,方能契证佛法。正如明代张守约居士所云:
物外寄闲身,诸缘任运歇,不染半点尘,唯念一声佛。
但在许多老年居士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他们在佛教中浸润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仍然执著世味,沈迷凡事,在俗事中忙於应酬,诸事皆管。因为未能了悟人生故,念佛修行毫不得力,成了「百事管」的俗人,到了临命终时,必定手忙脚乱,随业流转去了。
二、心闲专注 空灵超脱
数十年的生活经历,艰难的人生跋涉,在老年人的心中已装下太多的影子,因此,悲欢离合的人生闹剧,不断浮现在惯於回忆的脑海中。生活在过去的影子裹而又以丰富的经验称能的老年人,往往不甘示弱,不愿退出社会,不耐寂寞的生活,所以到了应该休歇的时期,仍旧日夜忙碌,不肯闲下心来;心既不肯歇,则修道之念,必不能专注;既不能专注於道,就不可能进入空灵超脱的境界。
「心闲」是老年人学修佛法的一个关键。因为只有心真正地闲静了,才能洗涤过去的生活刻痕,才能摆脱由经验带来的妄动。所以当心念进入闲静状态时,道念才突显出来,智慧也就不期然而然地开发流露,於是心地空灵意境超脱,修道的生活就能趋於平淡而无求。道果就在空灵超脱中得到成就。
老年居士除了不能了悟人生,百事要管外,在佛法的学修方面,往往因犯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而使心不闲:
㈠、偏於经论的研读
有的老年居士,费了五年乃至十年的时间去探讨教禅等理论,形成了一套深刻的见解,但却不从事实际的修持体验,因此烦恼不断,妄想纷飞,使心念不得闲静,修道的真趣即无法产生,等到想下手用功时,争奈身体虚弱,精神不振,已经不能从正途起修了。
㈡、偏於繁复的修法
有些老年人不知年岁已大,精力有限,而去学修那些仪规繁多,观想复杂,次第严密,修持艰难的法门,因为耗费身心精力,心地不得安宁,於是久久不得真正利益。所以老年人宜修简单省力,养神安心的法门,作为调摄身心的行持,心念就可闲静安乐。
㈢、偏於精进的追求
由於意欲的执著,以为人生无常,老死将至,故不顾一切,一往直前。因为过於用心,使身心疲倦,精神萎顿,造成心识暗蔽、昏迷,烦恼重重。所以老年人修法宜应适意,不可太过急切,顺其身心的自然而趋进,只要能专注一法,随时念兹在兹即可,大可不必摧折身心,固执急进,由於精进的追求之意不化除,心地也不可能进入闲静。不闲静的精进,正与道悖离,无法得到相应。
「心闲」如果不「专注」一法,也是不能合道的,因为「心闲」易落放逸,而专注正救此偏。「专注」如果不达空灵超脱,也无法显无碍慧,证真实道,因为落於境、法及能修之心,都不能真正契悟中道。所以,「心闲」而後「专注」,由「专注」而达「空灵超脱」,是老年人学佛的第二个重要方面。
三、明师善友 道化无迹
老年人学修佛法,因为不可能过多地研教,也不允许走弯路,所以最需要明师的指示,以符合於正思与正行。但是由於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在求师时往往不能放弃成见,消除世俗的经验,有些人尽管表面上很谦恭,但内心却仍固执己见,不能完全随顺师教。如果在求师上做不到真正虚心至诚,必然会在修途中出现许多障碍。因此,老年人不但要求明师、识明师,更重要的是真正依师教悔,毫无妄执地进行暮年的清净之行。
结交一些真正修行的道侣也是老年人修行的一个重要方面。修行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发生许多影响,如果修行人结交的尽是世俗迷执之人,那么受熏的也是不净的种子,菩提心就会退转。反之,假如与真正修行者结成同修,那么,三日一行,也必然深受启发,在不知不觉中,道业也就逐渐圆成。明师犹如带头的向导,善友好像同行的伴侣,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更可随著人流毫不费力地到达涅槃宝山,成就道果。
正当我们往前迈进时,也在无形中帮助他人进步,利乐有缘的众生了。因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开口吐言就是不一样,能使与他接触的人得到教益,受其启示,因而获得出世的利益。
但老年人的道化,不在有形的建立,执意的追求,应是随缘无住的。因此,在绵绵无间的行持中,遇到有缘的人,可以方便指点佛法真义,使之悟入正道。如果标新立异,宣示己德,以吸引信众,使自己处在领导的地位,那么,名利之心不忘,巧伪之机即生,结果是自欺欺人,不但道业不得成就,且有堕落恶趣的危险。道化无迹,才能流显真正的妙用,因此,拜师也好,结交善友也好,都以道业为重,并应在隐然阿进行,不能沽名钓誉,以取虚声。在道的教化上,更应无形无迹,无住无为,如此才使自身与他人,都相应於空灵妙性而成正慧之照。
从上所述老年人的学佛方法,仅为笔者的初步观察。因周围的老年佛子在学佛中,存在著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使道业滞碍於一途,故将其通病总结出来,以显示老年人的正确修法。其中虽偏重於净土,但佛教中的各宗各派的晚年修持之旨,莫不与此相通。因此,老年人如能珍惜垂暮的岁月,在了悟人生的同时,放下世缘,百事不管,使心地闲静地专注於一法,化有归空,转识成智,并在师友的提携下,以庄严悲智不二的菩提之心,共行无相的化道。
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一串很拿在手里,重量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
蜜蜡知识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紫檀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以前多为皇家贵族所使用,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如今喜欢紫檀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就将介绍一下紫檀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常言道“紫檀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05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要知道,佛陀看我们人生是最宝贵的。人生怎么样宝贵?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了凡情作祟,人间的平安就没有了,又怎么得到佛陀无上寂静之乐?有烦恼的人把烦恼当成敌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