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语译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原译
法戒提供现代汉语转译
原 典: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才。成就智慧具足功德。以自在神通游诸佛世界。放无量光明说无尽妙法。教诸菩萨入一相门。得无所畏。善降众魔教化度脱外道邪见。若有众生乐声闻者说声闻乘。乐缘觉者说缘觉乘。乐世间者说世间乘。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摄诸众生。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泥洹者令得泥洹。究竟菩萨所行。善入诸佛法藏。如是种种功德皆悉具足。
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弥勒菩萨。普光明菩萨。不舍勇猛精进菩萨。药王菩萨。宝掌菩萨。宝印菩萨。月光菩萨。日净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得勤精进菩萨。力幢相菩萨。法相菩萨。自在王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并余天龙鬼神等一切大众。皆悉来集。
尔时世尊于中夜时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杂颇梨色。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触此光者。皆从卧起见此光明。皆得法喜。咸生疑惑。此光何来普遍世界。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作是念已。于一一光复出大光明。照耀殊特胜于前光。如是展转乃至十重。一切菩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咸皆踊跃得未曾有。各各思念必是如来放此光明。我等应当疾至佛所礼拜亲近恭敬如来。
是时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摩诃萨众遇此光者。欢喜踊跃充遍身心。各从住处到祇洹门。尔时舍利弗。大目揵连。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皆从住处到祇洹门。帝释四天王上至阿迦尼咤天。亦睹光明叹未曾有。与其眷属赍妙天花天香天乐天宝衣。一切皆悉到祇洹门。其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遇光欢喜皆来到门。
原 典:
尔时世尊一切种智。知诸大众悉已在门外。从住处起出至门外。自铺法座结珈趺坐。告舍利弗。汝今晨朝来门外乎。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等菩萨摩诃萨。皆悉先至。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于晨朝先至门乎。文殊师利白佛言。如是世尊。我于中夜见大光明十重照耀。得未曾有心怀欢喜踊跃无量。故来礼拜亲近如来。并欲愿闻甘露妙法。
现代汉语译文:
此时世尊以一切种智,知道一切大众都聚集在门外,世尊从座而起走到门外,自己铺好法座,结珈趺坐。世尊问舍利佛:你今天一早就来到门外了吗?
舍利佛回答说:世尊,文殊师利等等大菩萨都先我而至。
这时世尊问文殊师利:你今天早上先来到门外的吗?
文殊师利禀告世尊说:是的,世尊,我在中夜看到大光明照耀十方,内心生出从来未有的欢喜,有无量的喜悦,所以前来礼拜亲近世尊,并且希望听闻世尊演说甘露妙法。
原 典: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今真实见如来乎。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法身本不可见。我为众生故来见佛。佛法身者不可思议。无相无形不来不去。非有非无非见非不见。如如实际不去不来。非无非非无非处非非处。非一非二。非净非垢不生不灭。我见如来亦复如是。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如是见如来乎。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实无见亦无见相。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世尊告诉文殊师利:你现在真实的看到了如来吗?
文殊师利秉告世尊说:世尊,如来的法身本来就是不能用肉眼看见的,我为了众生的缘故,所以来见你。佛的法身不可思议,没有相貌,没有形状,不曾来也不曾去,不是有也不是无,不是我们所见也不是我们看不见,实际上的真如本心是没有来也没有去,不是没有也不是有,不是有所处也不是没有处,不是单一存在也不是多数存在,不是清静也不是杂染,不是生起也不是消灭,我也是以这样来见如来的。
佛问文殊师利:你现在也是这样见佛的吗?
文殊师利说:世尊,我其实没有任何意识分别也没有见到色相。
原 典:
尔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我今不解汝之所说。云何如是见于如来。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大德舍利弗。我不如是见于如来。舍利弗白文殊师利。如汝所说转不可解。文殊师利答舍利弗。不可解者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是可解非不可解。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于众生起慈悲心不。汝为众生行六波罗蜜不复为众生入涅槃不。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汝所说。我为众生起慈悲心。行六波罗蜜。入于涅槃而众生实不可得。无相无形不增不减。舍利弗汝常作是念。一一世界有恒河沙等诸佛。住世恒河沙劫。说一一法。教化度脱恒河沙众生。一一众生皆得灭度。汝有如是念不。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常作是念。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虚空无数众生亦无数。虚空不可度众生亦不可度。何以故。一切众生与虚空等。云何诸佛教化众生。舍利弗言。若一切众生与虚空等。汝何故为众生说法令得菩提。文殊师利答舍利弗。菩提者实不可得。我当说何法使众生得乎。何以故。舍利弗。菩提与众生不一不二。无异无为无名无相实无所有。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舍利佛问文殊师利:我现在不明白你所说的意思,怎么能这样来见到如来呢?
文殊师利回答:大德舍利佛,我并不是这样而见到如来。
舍利佛问:如果依照你所说的,我更加无法理解了。
文殊师利回答:舍利佛,不能理解的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是可以理解,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舍利佛问:你是否对众生起慈悲心呢?你是否为了众生行六波罗,不再为众生而入无余涅槃呢?
文殊师利回答舍利佛:如你所说,我对众生起慈悲心,行六波罗蜜而不入涅槃。然而众生实际上是不可得的,没有相貌没有形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舍利佛,你是否常常有这样的想法,一一世界有恒河沙数量的诸佛,久住于世如恒河沙数的时间,说一一法来教化度脱如恒何沙数量的众生,于是一一的众生都得以灭度,你是否有这样的想法?
舍利佛说:文殊师利,我是常有这样的想法。
文殊师利回答舍利佛:就像虚空一样无可数量,众生也是一样无可数量;就像虚空不可度化,众生也一样不可度化。为什么呢?一切众生与虚空是等同的!哪里有诸佛教化众生呢?
舍利弗问:如果一切众生与虚空相等,你为什么要为众生说法,让他们得到菩提?
文殊师利答舍利佛说:菩提其实是空不可得的,那我应该要说什么样的法来让众生得到菩提呢?为什么呢?舍利佛,菩提与众生不是相同也不是不同,没有分别,没有作为,没有名字,没有形相,其实全都是虚妄不可得,无所有的。
原 典:
尔时世尊出大人相肉髻光明。殊特稀有不可称说。入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法王子顶。还从顶出普照大众。照大众已乃遍十方一切世界。是时大众触此光明。身心快乐得未曾有。皆从座起瞻仰世尊及文殊师利。咸作是念。今日如来放此奇特微妙光明。入文殊师利法王子顶。还从顶出普照大众。照大众已乃遍十方。非无因缘必说妙法。我等但当勤修精进乐如说行。如是念已。各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放此光明。非无因缘必说妙法。我等渴仰乐如说行。如是白已默然而住。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世尊显现瑞相,由肉髻中发出稀有无法形容的光明进入文殊师利菩萨的头顶,再由头顶出来普照大众和十方一切世界。接触到这个光明的大众感受到从未曾有的身心快乐,都从座位起立瞻仰世尊及文殊师利,共同生起念头,今日世尊放出如此奇妙的光明进入文殊师利法王子的头顶,又从头顶发出普照大众和十方,一定有相当的因缘要宣说妙法。我们应当勤奋修行,精进实行佛陀的教法。生起这样念头后,各自向佛秉告。世尊。您今日放此光明,一定有相当的因缘要宣说妙法,我们都渴望请您说法,依教奉行,说完后默然等佛开示。
原 典: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放光加我神力。此光稀有非色非相。不去不来不动不静。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一切众生无所观见。无喜无畏无所分别。我当承佛圣旨说此光明令诸众生入无想慧。尔时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善快说。吾助汝喜。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此光明者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是如来。如来者是一切众生。世尊。我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汝今如是说深般若波罗蜜。我今问汝。若有人问汝有几众生界。汝云何答。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人作如是问。我当答言。众生界数如如来界。文殊师利。若复问汝众生界广狭云何。汝云何答。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人作如是问。我当答言。如佛界广狭。文殊师利。若复问汝众生界系在何处。当云何答。世尊。我当答言。如如来系众生亦尔。文殊师利。若复问汝众生界住在何处。当云何答。世尊。我当答言。住涅槃界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您放光加持我的神力,这种稀有的光明不是颜色也不是形状,不是来也不是去,不是动也不是静,不是眼见不是听闻不是感觉不是认知,一切众生都观看不到,没有欢喜没有畏惧也没有任何分别。我应当承佛威神,藉由佛陀的加持来诉说这种殊胜微妙光明,让众生得以了解进入无想慧。
这时佛告诉文殊师利说:很好,很好,你快述说,我为你高兴。
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这个佛加持的光明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一切众生。世尊,我就是这样修行般若波罗蜜的。
这时佛告诉文殊师利:善男子,你今天就是如此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我现在问你,如果有人问你众生世界的数量种类有多少,你怎么回答?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有人这么问,我就回答:众生界的数量就是如来界的数量。
佛说:文殊师利,如果有人问,众生世界的宽窄如何,你怎么回答?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有人这么问,我会回答他:众生界和佛世界的宽窄一样。
佛说:文殊师利,要是又有人问,众生界位置在哪里?你怎么回答?
文殊师利说:世尊,我会回答说,佛世界在哪里,众生界就在那里。
佛说:文殊师利,如果又有人问你,众生界依止在哪里,你如何回答?
文殊师利说:世尊,我会回答,依止涅槃界处。
原 典:
佛告文殊师利。汝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住处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无有住处。佛告文殊师利。若般若波罗蜜无住处者汝云何修。云何学。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般若波罗蜜有住处者。则无修学。佛告文殊师利。汝修般若时。有善根增减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有善根可增可减。若有增减则非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为法增不为法减。是修般若波罗蜜。不断凡夫法不取如来法。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不为得法故修。不为不得法故修。不为修法故修。不为不修法故修。世尊。无得无舍。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为生死过患。不为涅槃功德故世尊。若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取不受不舍不放。不增不减不起不灭故。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作是思惟。此法上此法中此法下。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上中下法故。世尊。我如是修般若波罗蜜。
现代汉语译文:
佛对文殊师利说:你这样的修行般若波罗蜜,而般若波罗蜜有所依止之处吗?
文殊师利说:世尊,般若波罗蜜没有依止之处。
佛对文殊师利说:如果般若波罗蜜没有依止之处,那你如何修行,怎么学习呢?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如果般若波罗蜜有一定的依止住处,就不是修学般若波罗蜜了。
佛对文殊师利说:你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善根有增减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并没有善根可增可减,如果有任何的善根增减发生,就不是修般若波罗蜜了。世尊,善根并不会因为修法才增加,善根也不会因为修法而减少,这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不断灭凡夫法也不执取如来法,才是修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世尊,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得到法才修学,也不是为了不得到法而修学;不是为了修行而修,也不是为了不修行而修。世尊,没有任何得到也没有任何舍弃,是修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不是为了恐惧生死轮回而修,也不是为了求取涅槃功德而修。世尊,应该这样来修学般若波罗蜜,一切不取,不受,不舍,不放,不增,不减,不起,不灭。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上等法门,这是中等法门,这是下等法门,他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本来就没有上中下法的分别。世尊,我就是这样修行般若波罗蜜的。
原 典: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佛法非增上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法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乃至凡夫法皆不可得。何以故。毕竟空故。毕竟空中。无佛法凡夫法。凡夫法中无毕竟空。何以故。空不空不可得故。佛告文殊师利。佛法无上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有一法如微尘许名为无上。何以故。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十力十力空。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萨婆若萨婆若空。空中无无上。无上中无空。空不空毕竟不可得故。世尊。不可思议法是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汝不思惟佛法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若思惟佛法我则见佛法无上。何以故。无上无故。世尊。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毕竟不可得。一切佛法亦不可得。不可得中无可得不可得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中凡夫乃至佛。无法无非法。我当思惟何法。佛言。善男子。若无思惟。汝不应说此凡夫法此缘觉法。乃至不应说此是佛法。何以故。不可得故。世尊。我实不说凡夫法乃至佛法。何以故。不修般若波罗蜜故。
现代汉语译文:
佛对文殊师利说:一切佛法不都是增上法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佛法、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乃至凡夫法都是不可得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法都是毕竟空的,毕竟空的境界中没有佛法,也没有凡夫法,而凡夫法中没有毕竟空。为什么呢?空,不空都是不可得的。
佛对文殊师利说:佛法是最至高无上的吗?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没有任何一种法,甚至是像微尘一样微小的法,叫做至高无上的法门。为什么呢?布施波罗蜜是毕竟空,乃至般若波罗蜜是毕竟空,如来十力是毕竟空,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于连一切智菩提也是毕竟空不可得。在这究竟空的境界中,没有至高无上,而至高无上之中没有空,但是空、不空都是不可得的。世尊,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
佛问文殊师利:你不思惟佛法吗?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我若是思惟佛法,我就会见到佛法的至高无上。为什么呢?至高无上的法是不存在的。世尊,五蕴、十二入、十八界都是毕竟空不可得的,一切佛法也都是毕竟空不可得的,在不可得的境界中并没有可得或是不可得。世尊,般若波罗蜜中,没有凡夫乃至没有佛,无正法也无非法,那我该思惟什么样的法呢?
佛说:善男子,如果你没有去思惟法,你不应该说这个是凡夫法,这个是缘觉法,乃至不应该说这个是佛法,为什么呢?因为所有法都是空不可得的。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我其实没有宣说凡夫法乃至宣说佛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修般若波罗蜜的缘故。
原 典:
佛言。善男子。汝亦不应作如是意。此欲界此色界此无色界。何以故。不可得故。世尊。欲界欲界性空。乃至无色界无色界性空。空中无说我亦无说。世尊。修般若波罗蜜。不见上不见不上。何以故。世尊。修般若波罗蜜。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毕竟空中无取舍故。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说深般若波罗蜜。此是菩萨摩诃萨印。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非于千万佛所深种善根得闻此法。乃于无量无边佛所深种善根乃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怖畏。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威神当更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恣听汝说。
现代汉语译文:
佛说:善男子,你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是欲界、这是色界、这是无色界。为什么呢?这些都是空不可得的。
文殊师利说:世尊,欲界是空不可得的,乃至无色界都是空不可得的。空中没有任何说法所以我也无所说法。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没有见到上也没有见到不上。为什么呢?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不会只执取佛法,也不会舍弃凡夫法。为什么呢?在毕竟空的境界中,并没有取或舍的分别啊!
佛对文殊师利说:很好很好,你能这样的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法印啊。文殊师利,任何善男子善女人,没有在千万佛所种下善根,是不能得闻此法的。乃至在无量无边佛土种下善根,才能听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而不生恐惧。
文殊师利又秉告佛说:世尊,我凭借佛的威神力,应当再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
佛说:很好很好,文殊师利,我们就听你宣说吧。
原 典: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不得法生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法无有生故。若不得法住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法如实故。若不得灭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法寂灭故。世尊。若不得色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识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如焰故。世尊。若不得眼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意是修般若波罗蜜。若不得色乃至法。不得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不得法界意识界。是修般若波罗蜜。若不得欲界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无色界亦如是。世尊。若不得檀波罗蜜。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般若波罗蜜。是修般若波罗蜜。若不得佛十力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内空故。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现代汉语译文: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不得一法生起,无一法可得,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若是不得一法安住,不依止于任何一法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法本来就真实存在。如果如果不得一法灭除,不灭除一切法,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法本来就寂灭毕竟空。世尊,如果不得色阴,不着于色阴就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识阴、不着于识阴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诸法如幻术,如火焰空不可得。世尊,如果不得眼识,不着于眼识就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意识,不着于意识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如果不着于色尘乃至于法尘,不着于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不着于法界意识界,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若了解欲界毕竟空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了解无色界也是毕竟空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世尊,若是明白布施波罗蜜也是毕竟空,这样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明白般若波罗蜜也是空无一法,这样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如果明了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也是空不可得,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体性都是原本空寂,乃至无法和有法都是毕竟空,不可得的。
原 典:
世尊。若得生住灭。非修般若波罗蜜。若得五阴十二入十八界。非修般若波罗蜜。若得欲界色界无色界。非修般若波罗蜜。若得檀乃至般若。若得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以有得故。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疑不怖不退。当知是人久于先佛深种善根。
现代汉语译文:
世尊,如果有任何法生起、安住、灭除的想法,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如果认为五蕴十二入十八界有任一可取,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若是认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可得可知,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若是认为布施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有所可得可知,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认为有所可得的缘故。
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这个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不惊恐不怀疑不怖畏不退堕,应该知道这个人自久远以来在许多佛前已种下善根。
原 典: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若不见垢法净法不见生死果不见涅槃果。不见佛不见菩萨不见缘觉不见声闻不见凡夫。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诸法无垢无净。乃至无凡夫故。世尊。若见垢净乃至见凡夫。非修般若波罗蜜。世尊。若见垢法差别净法差别。乃至见佛差别。凡夫法差别。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差别故。
现代汉语译文:
文殊师利又秉告佛说:世尊,若是不执着区分染污或是清净,不执着区分生死苦空或是涅槃常乐,不执着区分佛、菩萨、缘觉、声闻、凡夫之差别,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诸法本自无垢无净,乃至无凡夫。(众法都是众生内心自行分别取舍的关系显现,才不见实相啊!)世尊,如果见到干净和染污,乃至见到凡夫,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世尊,如果见到染污和干净的差别,乃至见到凡夫的差别,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般若波罗蜜是没有任何差别相的!
原 典: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是真修行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汝云何供养佛。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幻人心数灭我则供养佛。佛告文殊师利。汝不住佛法耶。
文殊白佛。佛无法可住。我云何住。佛告文殊师利。若无法可得谁有佛法。文殊白佛言。世尊。无有有佛法者。佛告文殊师利。汝已到无所著乎。文殊师利白佛。无着则无到。云何世尊问已到无着。佛告文殊。汝住菩提不。文殊白佛言。世尊。佛尚不住菩提。何况我当住菩提乎。佛告文殊师利。汝何所依作如是说。文殊师利白佛。我无所依作如是说。佛告文殊。汝若无依为何所说。文殊白佛。如是世尊。我无所说。何以故。一切诸法无名字故。
现代汉语译文:
佛告诉文殊师利:很好很好,你是真的修行般若波罗蜜啊!文殊师利,那你如何供养佛呢?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虚幻的人心都除灭妄想,我就是供养佛了。
佛对文殊师利说:你不安住于佛法吗?
文殊师利说:佛都不住一法,我有什么法可以安住呢?
佛告诉文殊师利:若是无佛法可得,那谁有佛法呢?
文殊师利说:没有人有佛法。
佛问文殊师利:你已经到达无所著的境界了吗?
文殊师利回答:无所著本身就无法到达,为何世尊还要问我是否已到达无着的境界呢?
佛问文殊师利:你是否住于菩提?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佛尚且不住菩提,何况我呢!
佛问文殊师利:你是凭借什么来做出这些回答的呢?
文殊师利回答:我并没有根据什么来做出这么回答。
佛问:你既然没有任何根据,那你为何还有说法呢?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是这样的,世尊,我其实并无所说。为什么呢?一切诸法并没有名字啊!
原 典:
尔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此深法。不惊疑怖畏。必定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此深法。不惊疑怖畏。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尔时有天女名无缘。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深法。不惊疑怖畏。当得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不。尔时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此深法。不惊疑怖畏。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为大施主第一施主胜施主。当具足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当具诸功德成就相好。自不怖畏令人不怖畏。究竟般若波罗蜜。以不可得无相无为成就第一不可思议法故。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长老舍利佛对佛说:世尊,如果菩萨听闻此甚深法门,不惊疑怖畏,是否就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了吗?
这时弥勒菩萨问佛:世尊,如果菩萨听闻此甚深法门,不惊疑怖畏,是否就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了吗?
这时有天女名为无缘,亦问佛: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听闻此法门,不惊疑怖畏,是否就应当得到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吗?
这时佛告诉舍利佛:是啊是啊,舍利佛,如果菩萨听闻这甚深法门,不惊疑怖畏,一定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一定成为个大布施主、第一布施主、最殊胜的布施主,也同时具足其它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波罗蜜,也具足功德,成就相貌端好,自然不怖畏,也让别人不怖畏,究竟明了般若波罗蜜,以不可得无相无为而成就第一不可思议的法门。
原 典:
佛告文殊师利。汝何所见何所乐。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无见无乐故求菩提。佛告文殊师利。若无见无乐亦应无求。文殊白佛。如是世尊。我实无求。何以故。若有求者是凡夫相。佛告文殊师利。汝今真实不求菩提耶。文殊白佛。我真实不求菩提。何以故。若求菩提是凡夫相。佛告文殊师利。汝为定求为定不求。文殊白佛。若言定求定不求。定求不求定。非求非不求。是凡夫相。何以故。菩提无住处故。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说般若波罗蜜。汝先已于无量佛所。深种善根久修梵行。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汝所说行。文殊白佛。我不种善根不修梵行。何以故。我若种善根则一切众生亦种善根。我若修梵行则一切众生亦修梵行。何以故。一切众生则梵行相。佛告文殊师利。汝何见何证说如是语。文殊白佛。我无见无证亦无所说。世尊。我不见凡夫不见学不见无学。不见非学非无学。不见故不证。
现代汉语译文:
佛对文殊师利说:你为了要见证什么,或是为了得到什么快乐,而求取无上正等正觉?
文殊师利说:我并没有为了要见证,或是得到快乐,而求取无上正等正觉。
佛问:如果不要任何见证,也不要得到快乐,照理来说应该是无所求。
文殊师利说:是的,世尊,我实际上是无所求的。为什么呢?若有所求,就是凡夫相。
佛问:你是真的不求菩提吗?
文殊师利回答:我是真的不求菩提。为什么呢?如果有心求菩提,就是凡夫相。
佛问:你是肯定求取菩提还是肯定不求取菩提?
文殊师利回答:如果说是肯定求或是肯定不求,肯定求或是不求肯定,不求或是非不求,都是凡夫相。为什么呢?菩提没有依止之处。
佛告诉文殊师利:很好很好,你能这样的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你之前已经于无量佛国种下甚深的善根,而且长久修习清净梵行,所有菩萨也应该像你所说的那样去做。
文殊师利说:我不种善根也不修梵行,为什么呢?我如果种善根则一切众生也种善根,我如果修梵行则一切众生也修梵行。为什么呢?一切众生就是梵行相。
佛问文殊师利:你是有怎样的见地或怎样的修证能这样说?
文殊师利回答:我没有见地,没有修证,也无所说。世尊,我不分别凡夫,不分别有学也不分别无学,不分别非学不分别非无学,一切都不分别,所以没有修证。
原 典:
尔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见佛不。文殊答舍利弗。我尚不见声闻人。何况我当见佛。何以故。不见诸法故谓为菩萨。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今决定不见诸法耶。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大德大比丘。汝止不须复说。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谓为佛者是谁语言。文殊师利答舍利弗。佛非佛不可得。无有言者无有说者。舍利弗。菩提者不可以言说。何况有佛可言可说。复次大德舍利弗。汝说佛者是谁语言。此语言不合不散。不生不灭不去不来。无有一法可与相应。无字无句。大德舍利弗欲见佛者当如是学。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文殊师利所说。新发意菩萨所不能解。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是如是。大德舍利弗。菩提非可解。新发意者云何当解。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舍利佛问文殊师利:你是否见到佛?
文殊师利回答:我连声闻都不分别,何况是见到佛。为什么呢?不分别诸法才称为菩萨。
舍利佛问:你现在决定不分别一切法的吗?
文殊师利回答:大德大比丘啊,请你停止,不要再问这个问题了。
舍利佛又问:成佛成就是谁说出的?
文殊师利回答:佛和非佛都是空不可得,没有言者也没有说者。舍利佛,菩提也不是言语文字可以形容的,更何况说有佛境界可形容可描述。而且,舍利佛,你问是谁言说成佛的,这些言语不合不散,不生不灭不去不来,没有一法可以形容与之相应,不能用字用句书写言说,大德舍利弗,欲见佛者应当如此修学。
这时舍利佛问佛:世尊,文殊师利所说的法,初发心的菩萨不能了解啊。
文殊师利回答:是啊是啊,舍利佛,大德舍利佛,菩提本来就是无法形容理解的,初发心的菩萨如何能了解呢。
原 典: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觉法界耶。文殊师利答舍利弗。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觉法界。舍利弗。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舍利弗。法界者即是菩提。菩提者即是法界。何以故。诸法无界故。大德舍利弗。法界佛境界无有差别。无差别者即是无作。无作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无说。无说者即无所有。舍利弗白文殊师利。一切法界及佛境界。悉无所有耶。文殊师利答舍利弗。无有无不有。何以故。有及不有一相无相无一无二故。舍利弗白文殊师利。如是学者当得菩提耶。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是学无所学。不生善道不堕恶趣。不得菩提不入涅槃。何以故。舍利弗。般若波罗蜜毕竟空故。毕竟空中无一无二无三无四。无有去来不可思议。大德舍利弗。若言我得菩提是增上慢说。何以故。无得谓得故。如是增上慢人不堪受人信施。有信人不应供养。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何所依作如是说。文殊师利答舍利弗。我无所依作如是说。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与诸法等故。诸法无所依以平等故。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不以智慧除断烦恼耶。文殊师利答舍利弗。汝是漏尽阿罗汉不。舍利弗言。不也。文殊师利言。我亦不以智慧除断烦恼。舍利弗言汝何所依作如是说。不怖不畏。文殊师利言。我尚不可得。当有何我而生怖畏。舍利弗言。善哉文殊师利。快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
现代汉语译文:
舍利佛问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觉知法界的存在吗?
文殊师利回答:诸佛是空不可得,怎么会说有佛了觉法界呢?舍利佛,法界也是不可得,如何说有法界可以被佛觉知。舍利佛,法界就是菩提,菩提就是法界。为什么呢?一切法没有边界啊。大德舍利佛,法界和佛的境界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就是没有造作,没有造作就是没有作为,没有作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无法可说,无法可说就是无所有啊!
舍利佛问文殊师利:一切法界还有佛的境界都是无所有的吗?
文殊师利回答: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为什么呢?有或没有,一相或无相,不是一样,也不是不同啊。
舍利佛又问:如果这样修学,可以得到菩提吗?
文殊师利回答:这样的修学是无所学,不生于善道也不堕于恶道,不得菩提也不入于涅槃,为什么呢?舍利佛,因为般若波罗蜜是毕竟空的缘故啊。毕竟空的境界中没有一二三四等分别,没有来去,不可思议。大德舍利佛,如果有人说他得到菩提是增上慢的说法,为什么呢?菩提不可得却妄说有得,这样的增上慢人不能受人信仰布施,有信仰的人不应供养他。
舍利佛又问:你到底凭借什么而能说出这番话来?
文殊师利回答:我无所依才能做如是说,为什么呢?般若波罗蜜与一切法是一样的,一切法也是无所依,所以是平等的。
舍利佛问:你不用智慧断除烦恼吗?
文殊师利问舍利佛说:你是漏尽的阿罗汉吗?
舍利佛回答:不是。
文殊师利说:我也不用智慧断除烦恼。
舍利佛问:你凭借什么,能够这样说而不怖不畏呢?
文殊师利回答:我尚且不可得,哪里有我能生出怖畏呢?
舍利佛赞叹:很好,文殊师利,赶快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吧。
原 典: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有菩萨摩诃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何以故。菩提心不可得。无上菩提亦不可得。五无间罪是菩提性。无有菩萨起无间心求无间罪果。云何有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菩提者是一切诸法。何以故。色非色不可得故。乃至识非识亦不可得。眼不可得乃至意不可得色不可得乃至法不可得眼界乃至法界亦不可得。生不可得乃至老死亦不可得。檀波罗蜜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佛十力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得。菩提心无上菩提皆不可得。不可得中无可得不可得。是故世尊。无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菩提者。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佛问文殊师利:善男子,有菩萨安住菩提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吗?
文殊师利回答:没有菩萨安住菩提心求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呢?菩提心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亦不可得。五无间罪实是菩提性,但是没有菩萨发起无间心求无间罪业果报,所以哪里有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即是一切法。为什么呢?色阴或非色阴是不可得的,乃至识阴或非识阴也是不可得;眼识不可得乃至意识不可得,色尘不可得乃至法尘不可得,眼界不可得乃至法界亦不可得。生不可得乃至老死亦不可得,布施波罗蜜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佛的十力不可得乃至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也不可得,菩提心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不可得。不可得的境界中之中没有可得也没有不可得的分别。所以世尊,没有菩萨住菩提心求无上正等正觉。
原 典:
佛告文殊师利。汝意谓如来是汝师不。文殊师利白佛言。我无有意谓佛是我师。何以故。世尊。我尚不可得。何况当有意谓佛是我师。佛告文殊师利。汝于我有疑不。文殊白佛言。世尊。我尚无决定。何况当有疑。何以故。先定后疑故。佛告文殊汝不定言如来生耶。文殊白佛。如来若生法界亦应生。何以故。法界如来一相无二相。二相不可得故。文殊师利。汝信诸佛如来入涅槃不。文殊言。一切诸佛即涅槃相。涅槃相者无入无不入。佛告文殊师利。汝言诸佛有流转不。文殊白佛言。世尊不流转尚不可得。何况流转当可得。佛告文殊师利。如来无心。唯如来前可说此言或漏尽阿罗汉及不退菩萨前可说此言。若余人闻。此语则不生信起惊疑。何以故。此甚深般若波罗蜜。难信难解故。
现代汉语译文:
佛告诉文殊师利:你认为佛是你的老师吗?
文殊师利回答:我没有生起认为佛是我的老师的想法,为什么呢?世尊,我尚且不可得,何况有想法认为佛是我的老师啊。
佛问:文殊师利,你对我有什么疑问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我实不可得,尚且没有决定性,何况对其它事物生出疑问。为什么呢?必须要先确定真有实体后才能发出疑惑。
佛问:你不肯定如来生出于世间吗?
文殊师利回答:如果说如来出生于世间,法界也应该出生。为什么呢?法界和如来是一不二。
佛问:文殊师利,你是否相信诸佛如来入涅槃吗?
文殊师利回答:一切诸佛如来就是涅槃相,涅槃相并不能说入也不能说不入。
佛问:文殊师利,你说诸佛有流转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不流转都不可得,何况流转呢?
佛告文殊师利:诸佛如来没有分别心,只有在如来、漏尽阿罗汉或是不退转菩萨前可以说这种话。若其它的人听闻这些话,不生信心反而会生起惊恐怀疑。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难信难解的缘故啊。
原 典:
文殊白佛言。世尊。复何等人能信此甚深法。佛告文殊师利。一切凡夫能信此法。何以故。如来无心一切凡夫亦无心故。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故作如是说法。新发意菩萨及阿罗汉咸皆有疑。愿闻解说。佛告文殊。如实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中有佛有凡夫差别不。文殊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文殊。若无差别何故生疑。文殊白佛言。世尊无差别中有佛有凡夫不。佛言有。何以故。佛与凡夫无二无差别。一相无相故。佛告文殊。汝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不。文殊白佛言。世尊。我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世尊。若我信如来于一切众生中最胜。则如来成不最胜。佛告文殊。汝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不。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世尊。我若信如来成就一切不可思议法。如来则成可思议。佛告文殊师利。汝信一切声闻是如来所教化不。世尊。我信一切声闻是如来所教化。世尊。我若信一切声闻是如来所教化。则法界成可教化。佛告文殊师利。汝信如来是无上福田不。世尊。我信如来是无上福田。世尊。我若信如来是无上福田。如来则非福田。佛告文殊师利。汝何所依作如是答我。文殊白佛言。世尊。我无所依作如是答。世尊。无所依中无胜无不胜。无可思议无不可思议。无教化无不教化。无福田无非福田。
现代汉语译文:
文殊师利问佛:世尊,那还有什么人能相信此甚深法门?
佛回答说:一切凡夫能信此法,为什么呢?如来没有分别心,一切凡夫也没有分别心。
文殊师利问佛:世尊,为什么要这样说?新发意菩萨及阿罗汉都有疑惑,希望您能解说。
佛说:一切实相、法性、法住、法位中,实际上有佛和凡夫的差别吗?
文殊师利回答:没有,世尊。
佛说:既然没有差别,为什么要生出疑问呢?
文殊师利问:世尊,在无差别境界中有佛有凡夫吗?
佛说:有,为什么呢?佛与凡夫没有什么差别,无二无别,一相无相。
佛说:文殊师利,你相信如来在众生中是最为殊胜的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我相信如来在一切众生中是最殊胜的。世尊,但是如果我这样相信如来在一切众生中是最殊胜的,则如来就变成了不是最殊胜的。
佛问文殊:你相信如来成就了一切不可思议法门吗?
文殊师利说:世尊,我相信如来成就了一切不可思议法门。世尊,但是我如果这样相信如来成就了一切不可思议法门,如来就变成了可思议的。
佛问:你相信一切声闻是如来所教化的吗?
文殊师利说:我相信一切声闻都是如来所教化。世尊,但是我如果这样相信一切声闻是如来所教化,则法界就变成可以教化的了。
佛问文殊师利:你信如来是无上福田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我相信如来是无上福田。世尊,但是我如果这样相信如来是无上福田,则如来就不是福田了。
佛问:你是凭借什么而这样回答我的?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我实际上没有依靠任何一法来做这样的回答。世尊,在无所依中,没有殊胜和不殊胜,没有可思议和不可思议,没有教化和不教化,没有福田和非福田。
原 典:
是时以佛神力地六种震动。一万六千比丘众。以无可取心得解脱七百比丘尼众。三千优婆塞四万优婆夷众。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六万亿那由他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是时长老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此地大动。尔时佛告阿难。此说般若波罗蜜。往古诸佛皆于此处说此法。以是因缘故此地震动。尔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文殊师利所说不可思议。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如舍利弗所说。此文殊师利所说不可思议。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不可思议则不可说。若可说则可思议。不可思议者无所有。彼一切声亦不可思议。不可思议者无声。佛言。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议三昧。我初发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实无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合。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因为佛的神力,大地发生六种振动,有一万六千比丘以无可取心得到解脱。有七百比丘尼,三千优婆塞,四万优婆夷远离尘世之污染,得到法眼净。六万亿那由他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这时长老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的问佛:世尊,什么样的因缘使得大地震动?
这时佛告阿难:这个般若波罗蜜的法门。往昔古佛都在此处说此法。因为这样的因缘所以此地震动。
这时舍利佛秉告佛:世尊,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的真是不可思议啊!
佛对文殊师利说:如舍利佛所说,你所说的确实不可思议。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若是不可思议,则不能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若能用语言文字来形容表达就是可思议的。不可思议原来就不可得,无所有。一切的声音也是都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的就没有声音。
佛问:你进入不思议三昧了吗?
文殊师利回答:不是的,世尊。我就是不思议,我从不见有心能思议,怎么能说我进入不思议三昧呢?我在初发心的时候想进入这个三昧定境,现在思惟,实际上并无心可以进入这个三昧定境。就像是一个人学习射箭久了熟能生巧,后来即使不用心,但是因为长久练习的关系,发箭也能射中目标。我现在也是这样,刚开始学不思议三昧的时候把心系缚在一个所缘境上,时间一久,不刻意用心也能常与三昧定境相应合。
原 典: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更有胜妙寂灭定不。文殊师利言。若有不思议定者。汝可问言更有寂灭定不。如我意解。不可思议定尚不可得。云何问我寂灭定乎。舍利弗言。不思议定不可得耶。文殊师利言。思议定者是可得相。不可思议定者不可得相。一切众生实成就不可思议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议定。是故一切众生相及不思议三昧相。等无分别。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于诸佛。久殖善根净修梵行。乃能演说甚深三昧。汝今安住如是般若波罗蜜中。
现代汉语译文:
舍利佛问文殊师利:还有比般若波罗蜜更加殊胜的其它寂灭定法门吗?
文殊师利回答:如果真的有不可思议定法,你就可以问我是否还有更殊胜的寂灭定法,但是按照我的理解,不可思议定法尚且不可得,何况寂灭定法啊!
舍利佛说:原来不可思议定法是不可得的!
文殊师利说:由心思惟的定法是可得法,不可思议的定法是不可得的。一切众生实际上都成就了不可思议定,为什么呢?一切心相就是非心(真心实相为非心),这个就叫做不思议定法。所以一切众生相和不思议三昧相是等同没有差别的。
佛赞叹文殊师利:很好很好,你在诸佛国土,长久种下善根,修习清净梵行,才能演说甚深三昧法门。你现在也安住在这个甚深般若波罗蜜中。
原 典:
文殊师利言。若我住般若波罗蜜中。能作是说。即是有想便住我想。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罗蜜便有处所。般若波罗蜜若住于无。亦是我想亦名处所。离此二处住无所住。如诸佛住安处寂灭非思议境界。如是不思议。名般若波罗蜜住处。般若波罗蜜处。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作。般若波罗蜜即不思议。不思议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不思议。不思议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界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即法界。法界即无相。无相即般若波罗蜜界。般若波罗蜜界即不思议界。不思议界即无生无灭界。无生无灭界即不思议界。
现代汉语译文:
文殊师利回答:要是我住在般若波罗蜜中,而宣说这样的法门,便是有所想法,便是住于我想,如果住于有想或我想中,般若波罗蜜便有所住;般若波罗蜜如果住于无,也落入我想,也是有所住;离开有无二处,住于无所住,就像诸佛如来安住于寂灭不思议境界,这样的不思议,叫做般若波罗蜜的住处。般若波罗蜜的住处,一切法没有相貌,一切法没有作为,般若波罗蜜就是不思议法,不思议法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无相,无相就是不思议。不思议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和法界无二无别,无二无别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无相,无相就是般若波罗蜜界,般若波罗蜜界就是不思议界,不思议界就是无生无灭界,无生无灭界就是不思议界。
原 典:
文殊师利言。如来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者。即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相离即般若波罗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不可着。无知无着是佛所知。不可思议无知无着即佛所知。何以故。知体本性无所有相。云何能转法界。若知本性无体无著者。即名无物。若无有物是无处所无依无住无依无住即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即是有为功德。若如是知则无心想。无心想者云何当知。有为无为功德。无知即不思议。不思议者是佛所知。亦无取无不取不见三世去来等相。不取生灭及诸起作。亦不断不常。如是知者是名正智不思议智。如虚空无此无彼。不可比类。无好恶。无等等。无相无貌
现代汉语译文:
文殊师利又说:如来界和我界是不二相,如此修行般若波罗蜜,也是不求菩提,为什么呢?舍离菩提这个名相就是般若波罗蜜。世尊,如果通达了悟我相而不执着,无知无着就是佛所证觉知的,不可思议无知无着就是佛的觉知,为什么呢?知道物体本性是不可得,无所有相。为什么能转法界?若了解本性无实体无所著,就名为无物。无有物就是无处所无依无住,无依无住就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就是有为功德,如果能有如此觉知就是无心想,如何知道无心想者呢?于一切有为和无为功德无知就是不思议,不思议是佛所证知,于一切无取无不取,不见三世去来等相,不取生灭和诸起作,也不断灭无常,如此知见就名为正智不思议智,如虚空一样,无此无彼,不可区分类别,无好恶,无种种分别,无相无貌。
原 典:
佛告文殊师利。若如是知名不退智。文殊师利言。无作智名不退智。犹如金鋋先加搥打方知好恶。若不治打无能知者。不退智相亦复如是。要行境界。不念不着无起无作。具足不动不生不灭。尔乃显现。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诸如来自说己智。谁当能信。文殊言。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灭行。不断贪欲瞋恚愚痴。亦非不断。何以故。无尽无灭。不离生死亦非不离。不离修道非不修道。作是解者名为正信佛告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深解斯义。
现代汉语译文:
佛告诉文殊师利:如果有这样的知见,就名为不退智。
文殊师利回答:无作智也叫做不退智,像金矛一样要先锤打才知道好坏,金属如果不锻炼一下,不能知道质地的好坏,不退智也是这样,要在境界中修行,不起念不贪着没有生起没有作为,具足真如不动,一切不生不灭,这个不退智才会真正显现。
这时佛问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自己宣扬自己的佛智,谁能相信呢?
文殊师利回答:这样的佛智不是涅槃法不是生灭法,是寂灭行,不断贪欲嗔恚愚痴,也不是不断,为什么呢?佛智没有穷尽没有灭除,不离生死也非不离生死,不离修道也非不修修道,能这样思惟见解的就是正信佛智。
佛告诉文殊师利:很好很好,正如你所说的,真是深切了解般若波罗蜜的意义。
原 典: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未来世谁能信此深法。谁乐听此法。佛告迦叶。即今日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未来世能信此法。闻说此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此法当求此法。迦叶譬如长者或长者子。已失一大宝珠价直亿万两金。大生忧恼。今更还得生大欢喜忧恼悉灭。如是迦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未来世闻此最深般若波罗蜜经。与般若相应。闻已生喜心得安乐。无复忧恼亦复如是。当作是言。我等今日得见如来供养如来。所以者何。以得闻此甚深微妙六波罗蜜故。迦叶。譬如三十三天见波利质多罗树初生疱时。作如是念。此疱不久必当开敷。如是迦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此般若波罗蜜经心生欢喜。亦复如是。我于来世必得此法。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长老摩诃迦叶问佛说:世尊,于未来世有谁能相信这甚深法?又有谁爱听闻这法门呢?
佛说:迦叶,就是现在正在听法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在未来世听到这甚深的般若波罗蜜法门时能完全相信,他们听到此甚深法门,应当知法,应当求法。迦叶,譬如长者或长者子,遗失了价值亿万两黄金的大宝珠,非常忧恼,现在突然失而复得,生大欢喜,烦恼都没有了。就像这样,迦叶,未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闻到此最深般若波罗蜜经,当下与般若相应,听闻已经生出喜悦,心得安乐,不再忧恼,应该说出这样的言语:我们今日得见如来,供养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得以听闻此甚深微妙波罗蜜的缘故。迦叶,譬如三十三天见到波利质多罗树初生芽疱时,就会心想这芽以后会开花结果,心生欢喜一样。迦叶,现在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闻到甚深般若波罗蜜,心生欢喜,因为知道未来世能够听闻此法。
原 典:
迦叶。此深般若波罗蜜如来灭后。当住不灭处处流行。迦叶。以佛力故。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当得此深般若波罗蜜。迦叶。如摩尼珠师见摩尼宝心生欢喜。不假思量即知真伪。何以故。以串见故。如是迦叶。若人闻此般若波罗蜜相应法。闻已欢喜生信乐心。当知此人先世已闻此般若波罗蜜从久远劫来已曾供养诸佛。迦叶白佛言。世尊。此善男子善女人今闻此法。于未来世转复信解。佛告摩诃迦叶。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现代汉语译文:
迦叶,此深般若波罗蜜法在我灭后,应当常住不灭,处处流行。迦叶,因为佛的威神力,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到此经,就像是珠宝师看到了珠宝一样满心欢喜,不用思考就马上知道是真法还是伪法。为什么呢?因为往昔就曾经见闻此法的关系。就是这样,迦叶,如果有人听闻此般若波罗蜜法门,心生欢喜,充满信乐,应该知道此人历世累劫已经听闻过此般若波罗蜜,从久远劫来已经供养诸佛。
迦叶对佛说:世尊,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今天听闻此法,在未来世还是会再信解受持。
佛告摩诃迦叶:是的是的,如你所说。
原 典: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此法无行无相。说此法者亦无行无相。云何世尊。说有行相。佛告文殊师利。我本行。菩萨道时。修诸善根。欲住阿惟越致地。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学般若波罗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众生心界皆悉同等。当学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欲学一切佛法具足无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学一切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相好威仪无量法式。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诸威仪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空法中不见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如是等相无疑惑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诸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应作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法无过去未来现在等相。当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法界性相无去来现在故。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无罣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三转十二行法转亦自证知而不取着。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众生而无限齐亦不作念有众生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于一切众生不起诤论亦复不取无诤论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是处非处十力无畏住佛智慧得无碍辩。当学般若波罗蜜。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文殊师利说:世尊,这个法门没有作为没有形象,说这个法的人也没有作为没有形象。为什么世尊会说他有作为有形象呢?
佛说:文殊师利,我以前行菩萨道的时候,修习各种善根,想到达不退转的果地,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希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欲了解一切法相,欲知道一切众生心皆同等,当学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欲学一切佛法具足无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学一切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相好威仪无量法式,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佛,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及诸威仪,当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在空的境界中不见诸佛不见菩提的缘故。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想知道如此等相而无疑惑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般若波罗蜜,不见诸法若生若灭若垢若净,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修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法无过去未来现在等相,当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法界性相没有去来现在。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无罣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三转十二行法转亦自证知而不取着,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慈心遍覆一切众生而无限齐亦不作念有众生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于一切众生不起诤论,亦复不取无诤论相,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是处非处十力无畏住佛智慧得无碍辩,当学般若波罗蜜。
原 典: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观正法。无为无相无得无利。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知者无见者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戏论无有分别。一切法无尽离尽。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舍生死不证涅槃。非思议非不思议。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当学般若波罗蜜。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知诸法相。是名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若欲学菩提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及知一切诸佛名字。亦悉了达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当如文殊所说般若波罗蜜中学。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文殊师利秉告佛:世尊,我观察正法实相,无为无相无得无利,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知者无见者无作者,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境界,非证非不证,不作戏论,无有分别。一切法无尽离尽,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佛法,非得非不得,不舍生死不证涅槃,非思议非不思议,非作非不作,法相也是如此,不知该如何修学般若波罗蜜?
佛告诉文殊师利:若能这样通达明了一切法门相貌,就是在修学般若波罗蜜了。菩萨想要学习菩提自在三昧,, 得到三昧以后,观照一切佛法以及了知一切诸佛的名字,同时知道诸佛世界没有障碍,应当根据文殊师利所说的来修行。
原 典:
文殊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如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所从生故。何以故。以无生故。是故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菩萨行具足诸波罗蜜。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得坐道场成无上菩提。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以大慈大悲遍覆一切众生。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起一切定方便。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得一切三摩跋提。当修此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三摩提无所为故。
现代汉语译文:
文殊师利说:世尊,为什么这法门叫作般若波罗蜜呢?
佛说: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不可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如法界无有区分边界,亦无限数,叫做般若波罗蜜,也叫做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都归入一乘叫做非行处。为什么呢?没有动念没有作为。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处)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皆由此而生。为什么呢?因为一切诸佛无生。所以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菩萨道,具足一切波罗蜜,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得坐道场成无上菩提,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以大慈大悲遍覆一切众生,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起一切定方便,当修此般若波罗蜜;若欲得一切正受正定(三摩跋提),当修此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一切正定正受是无所为的缘故。
原 典:
一切诸法无出离无出离处。若人欲随逐此语。当修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如实不可得。若欲乐如是知。当修般若波罗蜜。一切众生为菩提故修菩提道。而实无众生亦无菩提。若人欲信乐此法。当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实与菩提等如。非众生行不舍自性彼众生行是非行。彼非行是菩提。彼菩提是法界。若欲不着此法。当修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受持般若波罗蜜一四句偈为他人说。我说此人得不堕法。何况如实修行。当知彼善男子善女人住佛境界。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怖畏。当知此人受佛法印。此法印者是佛所造是佛所贵。何以故。以此法印印无着法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此印所印。当知是人随菩萨乘决定不退。不堕声闻辟支佛地。
现代汉语译文:
一切诸法没有出离也没有出离之处,如果有人想要探究此语,就应该修学般若波罗蜜;一切诸法如实存在却不可得,如果想得到明白此语的快乐,就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一切众生为了得到菩提而修菩提道,而实际上并没有众生,也没有菩提,如果有人想要相信并乐于此法门,就应当修学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本来就如实存在而且本质和菩提相同!异于众生之行还是不舍离自性,这些众生之行称为非行,而这些非行就是菩提,这个菩提就是法界,如果要不执着系缚于此法,就要修行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般若波罗蜜,以一首四句偈宣说给别人听,我说这个人得以不退转于正法,更何况实际上修行精进呢!应该知道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已经身处于佛国境界。
文殊师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听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怖畏,当知此善男子善女人已经受到佛的法印授记,这个法印是由佛所造出,是佛所珍贵的。为什么呢?用此法印来印证不着法相的缘故。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被此法印所印记,应该知道此人跟随菩萨乘而决定不退转,不会堕落于声闻辟支佛的果地。
原 典:
尔时释提桓因及诸天子。从三十三天。雨细末栴檀及细末金屑。又散郁波罗华钵头摩华拘物陀华分陀利华及曼陀罗华。以供养般若波罗蜜。供养已作如是言。我已供养无上无着最第一法。愿我来世更闻此深般若波罗蜜。若人已为此深般若波罗蜜印之所印。愿其未来复得听受。究竟成就萨婆若智。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般若波罗蜜一经于耳。我为增长佛法故。守护彼人。面百由旬不令非人得其便也。是善男子善女人。究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当日日往到其所而设供养。尔时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当知彼善男子善女人具足佛法。必定得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帝释和他的眷属子女从三十三天洒下旃檀香粉和黄金粉细末,又散出郁波罗花、钵头摩花、拘物陀花、分陀利花及曼陀罗花等等香花来供养般若波罗蜜,供养完毕而开口说:我已经供养了无上无着的最殊胜第一法,祈愿我来世轮回也能听闻这甚深般若波罗蜜。如果有人已经被这甚深般若波罗蜜法印所印记,祈愿他未来也能再听闻摄受此法,究竟成就一切智。
这时帝释问佛: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般若波罗蜜,有一字一句经历耳根,我为了护持增广佛法,会守护此人,在百由旬内不让非人干扰其方便。此善男子善女人,毕竟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我应当每天到他的住所而广设供养。
这时佛告诉帝释:正是正是,帝释,应当知道此善男子善女人具足佛法,一定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原 典: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唯愿世尊。以威神力持此般若波罗蜜久住于世。为欲饶益诸众生故。文殊师利说此语时。以佛神力大地六种震动。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以威神力持此般若波罗蜜令久住世。尔时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放此光明是持般若波罗蜜相。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当如是。文殊师利。我放此光明是持般若波罗蜜相。文殊师利。汝今当知知我已持此般若波罗蜜久住于世。若有人不轻毁此法不说其过。当知是人已为此深般若波罗蜜印之所印。是故文殊师利。我于久远安住此印。若人已为此印所印。当知是人不为魔王之所得便。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文殊师利说:祈愿世尊以威神力加持让般若波罗蜜久住于世,能饶益更多的众生。
文殊师利说此语时,佛的威神力使得大地生出六种震动。这时佛便微笑,放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佛以威神力加持令般若波罗蜜久住于世。
这时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放出此大光明就是加持般若波罗蜜的形相。
佛告文殊师利说:正是,就是这样,文殊师利,我放出此大光明,就是加持般若波罗蜜的形相。文殊师利,你现在已经知道我加持般若波罗蜜久住于世,如果有人不轻易损坏此法,不毁谤此法,应当知道这个人已经被这甚深般若波罗蜜法印所印记。所以文殊师利,我会长久安住此印,如果有人已经被此法印所印记,应当知道此人不会被魔王干扰其方便。
原 典:
佛告帝释。汝当受持读诵此经广宣流布。使未来世诸善男子善女人得此法印。复告阿难。汝亦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时天帝释及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言。此经名文殊师利所说。亦名般若波罗蜜。如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于恒沙劫。以无价宝珠布施恒河沙等众生。众生受已悉发道心。是时施主随其所宜示教利喜。令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是人所得功德宁为多不。阿难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善男子。若人起一念心。信此般若波罗蜜经不诽谤者。比前功德。出过百倍千倍百千万亿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何况具足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是人所得功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说不能尽。何以故。能生一切诸佛萨婆若故。若虚空有尽。则此经功德尽。若法性有尽。则此经功德尽。
现代汉语译文:
佛对帝释说:你应该受持读诵此经并广宣流布,让未来世更多善男子善女人得此法印。
佛又告诉阿难:你也应该受持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这时帝释和阿难问佛:世尊,应当如何称呼此经?我们要如何受持?
佛说:此经叫做文殊师利所说经,又叫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这样受持。如果有善男子女人于恒河沙劫岁月,用无价的宝珠来布施给恒河沙数目的众生,而这些众生受用布施之后都发出修道之心,这时布施主随顺方便来开示教化,利益众生法喜,令众生得到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这个人所得功德是否很多呢?
阿难秉告佛说:很多,世尊。
佛说:善男子,如果有人起一念心,相信般若波罗蜜经而不诽谤者,比前面所述的功德超过百倍千倍百千万亿倍,乃至算数譬喻所无法形容,何况具足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个人所得到的功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说不能尽,为什么呢?此经能生一切诸佛之一切智。如果虚空有尽,则此经功德有尽,若法性有尽,则此经功德有尽。
原 典:
是故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懃行精进守护此经。此经能灭生死一切怖畏。能摧天魔所立胜幢。能将菩萨到涅槃果。示教训导离于二乘。尔时帝释长老阿难俱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佛言。我等当顶戴受持广宣流布。唯愿如来不以为虑。如是三白言。愿不为虑。我等当顶戴受持。佛说此经竟。文殊师利等诸菩萨摩诃萨。舍利弗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持。
现代汉语译文:
所以,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该勤劳精进,守护此经,这部经能灭除生死烦恼和一切怖畏、能摧灭天魔所设立的幢幡、能让菩萨得到涅槃果、开示教导远离二乘。
这时帝释和长老阿难都秉告佛:世尊,正是正是,如佛所说,我等应当顶戴受持,广宣流布,希望如来不用忧虑。如此的话语总共说了三次,祈愿如来不要忧虑,我等当顶戴受持。
佛说完此经,文殊师利等等菩萨摩诃萨,舍利弗等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持。
说可以挽回女友的话语不如付出挽回的行动这一点很多人都不理解是为什么,其实是因为在进行挽回的时候如果只是会花言巧语的话,是不能够让自己挽回成功的。当你的女友出轨的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9
不要让心太累,不要追想太多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事。知道自己的价值,懂得珍惜自己,一切的不完美,你都可以坦然面对。人生要看得清晰,幸福要懂得珍惜!1.我们有时会错误
其他文章时间:2014-10-22
佛教的闭关圣凯法师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
更多文章时间:2020-06-28
这4句农村老话俗语,句句现实,在如今社会也相当灵验
佛学视频时间: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