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教常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问题与学佛关系重大,所谓佛性究竟是什么?
答:五十年代我曾和佛教青年探讨过有关佛性问题;近年来,也曾围绕这一问题,谈过我的一些肤浅见解,现在综合起来进行解答,作为参考,并就正于大德长者。
佛性也叫觉性、自性、本性,也叫真如、实相、圆觉、本来面目等等,随义立名,假名很多。按照佛教教义不但人类有佛性,一切众生包括蠢动含灵,也都有佛性,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因迷妄的深浅,而有明昧的不同。诸佛因悟此性而成道,众生因迷此性而流转。
问:佛性是否确实存在?怎样证明它的存在?
答:彻证本觉体性,是学佛的主要目的。因此明白觉性的是否确实存在,确是学佛的重要关键。涅槃经说:如来之性,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要知人们的一切思想活动,正像波涛的起伏,既有波涛,必有洪水,觉性正像起波涛的洪水,所以也叫性海。人们一般认为思想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但一切神经细胞都是不断在新陈代谢,而我们一生所经历的千万事件的影像哪怕是几十年前的小事情,每能遇缘显现,终不消失,这些影像究竟是藏在哪里?大家对这一具体而切要的问题,都是不加深究,含糊过去,甚至看成神秘玄妙,避而不谈。实际上,所谓脑神经不过是意识的工具,假使我们能切实依佛法去实践,使黏滞的妄念,逐步歇下以后,便能达到寂然无念的境地;正无念时,非同木石,当前这湛然常寂、圆明普照之心,正是觉性。真用功人,在这关键时刻,回光一照,顿时豁开正眼。圭峰宗密禅师说:一切众生无不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楞严经也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圆觉经说:诸幻尽灭,觉心不动。所以是非常现实,人人可以验证的。(但切勿执取言语文字,黏皮带骨,死在句下,因一有所著,早已不是本来面目。所以洞山良价禅师说: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譬如金屑虽贵,入眼成翳。所以在宗门,常不肯直说,教人离心、意、识、自参自悟,以免塞其悟门。)我们不能因自己散乱心强,一时不能亲证,便否定觉性的存在。像禅宗是佛法的骨髓,以明心见性为主,若无觉性,见个什么?千百年来,难道都在彼此欺诈吗?要知道,古来僧俗大德,所以能大雄无畏,无私奉献,自利利人,奋斗不息,莫非是亲见此性,而感到佛法的正确、伟大。永嘉大师证道歌说: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这是大师亲证佛性的很好说明,又由于觉性随境起惑,生灭相续,便转而成为眼、耳、鼻、舌等八个识,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受前面七个识的熏习,含藏著无量种子,一遇机会,便能现行,所以过去影像的再现,正是这第八识的功能啊!还应知道,世间上虽无形相,而确实存在的东西很多,如电和风都不可见,而有很大力用。佛性也这样。傅大士心王铭说: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
问:很多人说:佛性只有实践佛法,方能亲证。这岂不是叫人去盲目信仰和盲目实践吗?
答:觉性在未曾证到以前,只能在文字言语上讨分晓,但文字言语非即觉性,所以非亲证不可。要亲证就只有实践,譬如只有自己饮水,才能冷暖自知。又如有人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很想前往参观,但又恐传闻失实,一定要亲自见到胜景,方肯前去,有这种道理吗?学佛的人,假使能客观地细心钻研佛教所说无常、无我、因果相续、缘起性空、诸法实相等理论是否正确,然后下手,那就不能说是盲目信仰和盲目实践。
问:在现代佛教徒中,似乎未闻有亲证真如佛性这样的人物,即使有也是极少数,这样佛法不是仅为少数人所有,不能起到广泛利益群众的作用吗?
答:佛法有权、实、顿、渐和禅、净、律、密等等的不同,可以普遍适应客观的需要,虽不能都亲见佛性,但能依法实践一分,便能得一分利益,正像海水深广,大象小鼠前去饮水,可以各得其饱。参禅的人固可直下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而真能老实持名念佛,心心相续,念念无间,久久功夫成片,也自然能进入一心不乱境界。只怕思想上执见深,障碍重,不肯信,不肯行,在佛法看来,是很可怜悯的。
问:佛教说:佛性不落空有,不可言说,又有能离肉体而客观地存在的说法,佛性既不是物质,怎能独立存在?那岂非堕入唯心论,而与灵魂等幼稚学说名异实同?
答:不落空有即不著空有的两边,因空有对待,都是生灭的有为法,著空著有,都不能显中道佛性。不可言说正说明言语文字,只能勉强说明佛性,不能代表佛性,可见佛法重实验的精神了。同时,佛性既类似一种能量,故有客观存在的可能。佛法对哲学上的根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具有它圆融的看法心物不二,这与唯心论哲学的论点有所不同。至于灵魂之说,属于业识、中阴一类,是虚妄的、偏执的、有漏的、生灭的;而真如佛性是真实的、圆融的、无漏的、不生不灭的,不能相提并论。
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证到佛性呢?
答:切实地说,要证到佛性,首先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佛法的要领。
问:明心见性不是要求很高,一般人能行吗?
答:由于个人妄想执著有深浅,故明心见性有难易,但见性却是学佛人分内之事,因为学佛愿望成佛。成佛必须明心,当仁则不让嘛!古德说过平常心是道。可见既不是神秘玄妙,也不是要求过高。
问:明心见性简单的涵义是什么?见性和证性的关系怎样?
答:简单说来,明悟妄心生灭不可得,息下妄心,彻见真性,就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自我显现,自我认识,自我体会,自我肯定,也就是悟的阶段;悟后起修,才能证到佛性。所以严格说来,未悟以前的修,虽是必要,但不免盲修瞎炼,譬如要打扫千年暗室,苦于无从下手,必先开灯,了了见室内杂乱情况,方可有的放矢,进行清理。修心也是这样,见性正像开灯,见性后磨炼习气,才能逐步彻证本觉佛性。当然,在开灯之前,必先摸到开关。也就是说必先选修对机的法门,由依法修持而息妄显真,顿悟自性,然后绵密保任,即境炼心,趋向正修。故知由修到悟,悟后再修,由修而证,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除,实是修行成佛的一般规律。当然也有顿悟顿证的人,但毕竟是少数,而且所谓顿证,也何尝不是由积渐而来呢?
问:在无量法门中,修什么法门,最易悟性?
答:佛法重在当机,并无定法可说;且法法皆可入道,门门都是般若。当参禅到心行处灭,灵光独耀时,不是这个是什么?当研教到境观相资,圆解大开时,不是这个是什么?当持名到能所双忘,无住无染时,不是这个是什么?当修密到寂然不动,见闻了了时,不是这个是什么?可见方便不同,归元无二。以指标月,意在见月,如果执指为月,分别胜劣,岂非笑话!话虽如此,离心意识,直指本心,简便、迅速,毕竟莫过于禅宗了。
问:听说参禅方法有所谓参话禅和直指禅,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比较适宜于现代人的修持?
答:所谓参话禅是参一句无义味话头,要求发起疑情,而不能从语句上去分别、理解。参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猛著精彩,截断学人意识卜度,引发本地风光。但参话头是后来的事,宋时,杭州径山的大慧宗杲禅师才竭力提倡。当初都是用直指的方法。当二祖慧可觅心了不可得时,初祖便谓与汝安心竟。三祖僧璨因身缠风恙,要求忏罪。当他悟觅罪了不可得时,二祖便说:与汝忏罪竟。同样,当四祖道信要求三祖给予解脱法门时,三祖问:谁缚汝?说无人缚。何更求解脱法门乎?四祖便于言下大悟。这些公案干净痛快,发人深省!六祖惠能大师更开门见山,直指无住心态。祖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也言下大悟。这所谓与么时,即不思善恶时,也即历历孤明时,这是此公案的关键。所以祖师说:但能与么时,不愁不彻悟。实际上,人们正当善恶不思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只要拈取这刹那显现的空灵心体,无不恍然大悟!传心法要说:息念忘虑,佛自现前;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后来,这种直指方法一直沿用。如唐时的临济禅师示众说:要识这无位真人么?即今说法听法者是。又如龙潭崇信禅师问天皇禅师:自某到来,未蒙指示心要。皇说:你擎茶来,我接;你礼拜时,我低头,那一处不开示心要?信低头不语。皇说:要见直下便见,拟思即不是。崇信禅师当下开悟。进问:怎样保任?皇说:任性逍遥,随意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又如唐宪宗问鹅湖大义禅师:何者是佛性?师对曰:不离陛下所问。
直指本心,当下契入,可谓是正直舍方便的妙法,但是毫厘之差,失之千里。所以云岩禅师告洞山良价:承当此事,大须仔细。无准师范禅师有偈说:亦非凡,亦非圣,当体如如绝修证,道人到此须推详,莫把识神来错认。后来人们情见深固,妄想日多,于本来面目,难以契合,于是禅师们便各出手眼,或参话起疑,或即境示人,或当头棒喝,或机锋逼拶,莫非使人于识情不行处,亲自领悟无念心体。但是参话头重在起疑,如果疑情发不起,不免形成念话禅,就失去作用;何况现代人大都终日忙碌,谁能参到废寝忘食,死去活来?金刚经说: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世尊在灵山会上,何曾用过棒喝;达摩大师西来,也何尝教人参过庭前柏树子?禅是活活泼泼的,从来祖师大德,并无实法与人,岂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教参念佛是谁?参来参去,只是在妄想里作活计,到底与自性了不相干。所以反不如直指本性,承当便了,来得干脆俐落。不过从直指悟入的,也有前提,一是平时认真修法,对一切妄想、执著都作空华观,使常与无住心态相应;二是常亲近明师益友,相机点化,抽钉拔楔,助使悟入,譬如有人辛苦远行,已近宝所,却不得其门而入,经人指示、推进,便得入门。所以六祖说: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若一时未遇明眼人,也可取楞严经、楞伽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来作印证。
另外,直指悟性必须脚跟点地,经得起考验。如大寂禅师听到大梅悟后住山,便派侍者去问:和尚见马大师时,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大师向我说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侍者说:马大师近日佛法又不同了,现在他说非心非佛了。大梅却说:这老汉惑乱人,没有了日,让他去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听到后欢喜地说:梅子熟了!但唐时宰相于迪的情况便有所不同。当他问紫玉禅师:怎样才是佛?时,紫玉召唤说:大夫!于迪应诺。紫玉便说:即此是,无别物。于迪似有所悟。而当药山惟俨禅师用可惜于迪相公埋向紫玉山中了也。这句话试他时,于迪便自生怀疑,不敢承当,又转问药山禅师:怎样才是佛?说明他以前所悟,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直指悟性,必须脚踏实地,最忌似是而非。
问:有人说:明心见性后,生死便了,对吗?
答:明心见性的人,离了生死尚远,正像上面所说,暗室的电灯,虽已开亮,垃圾尚待清扫,不能认为开电灯等于扫清了垃圾;也不能认为垃圾未清,就说电灯没有开。有些人虽已开悟见性,只因习染深厚,一时不能净尽,遇个别境界当前,未能不动此心,但并不妨碍其已开正眼,自能不失觉照,知其虚妄,不取不舍,不至于黏滞执著,留连忘返。譬如有线风筝,虽在空中飘荡,却有一线牵住。只要假以岁月,勤加打扫,习染分分化,佛性分分显,毕竟能了生死、成佛道。另外,历史上高僧大德已明心见性,而生死未了的事例很多,像唐朝惠林寺的圆泽和尚,曾与李源友善,有一天他们相约去朝礼峨嵋山,圆泽想取道斜谷,李源要取道荆州。最后圆泽和尚同意从荆州方向前去,当船到南浦,看见一妇人在汲水,和尚望而悲泣。李源惊问其故,他说:我原想取道斜谷,正欲避开这妇人。因为她已怀身孕,正待我为子,不逢则已,现既相遇,实难避免。他约李在三日后相见,以一笑为信,并说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当再与公相见。圆泽和尚当晚入寂。过了三日,到妇人家探望,果生一儿,并对李源微微一笑,李便把来龙去脉向家里人讲清。十三年后,李源自洛阳到杭州,以赴前约,在葛洪井畔听到一牧童扣牛角唱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上前招呼说:泽公健否?牧童说:您真是诚信君子!但我世缘未尽,未能亲近,彼此勤修不怠,以后自可再见。大家看!圆泽和尚已知过去未来,得了宿命通,在生死关头仍然不能打破,这正说明仅仅开悟见性,而见思烦惑未尽,还是不免随业流转呀!此外,草堂青禅师转世为曾鲁公,五祖戒禅师转世为苏东坡,历史上一直流转。这几位禅师都是宗门巨匠,有解有行,只以情染未脱,依旧生死轮回,实值得人们深思!
问:这样看来,明心见性,彻悟根本,好像也不管用,生死关头仍难透脱,是吗?
答:不!人们依于般若正智而明悟本具的光明性体,这是学佛的根本。所以菩萨六度万行,都以般若为先导,若无般若,五度莫非世间有漏善法,不名为度。但众生根性千差万别,故佛随机施教,开示了无量法门。在无量法门中,学人必须自谅根性,择一专修。总的说来,专仗自力为难,兼仗他力为易。例如净土法门就是称为三根普被的、得他力加持的特别法门,也是普济一切含灵的大总持法门,这是许多往圣先贤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莲池、蕅益、彻悟、印光等诸大祖师所走过的道路,他们为我们作出了光辉榜样。总结上面所说,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实是我们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出离无尽无边苦海的正确航向!
问:有人在各种修持中,见光见佛,或类似发神通、发特异功能等等,应该怎样看待?
答:要知道学佛的真正目的在于断除我法二执,开发本具智能,解脱生死流转,成就无上菩提。虽然在修学禅定或藏密气功等过程中,有一些调身、调息的方法,不仅有防止襌病,促使长寿健康的作用,而且有发种种特异功能的效应,但这不过是修禅密功夫的初级阶段和副产品。佛法要领是无念、无相、无住。金刚经是为发最上乘者说,却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说得这样斩钉截铁,还疑什么?我们凡夫的心理,都求有所得,若无所得,就感到失望。这不仅是多生著相、贪得病根在作怪,也正是不明无相、无住的佛性所致。心经说:无智亦无得。而不少人却希求见光见佛,追慕神奇,从而走邪入魔的也大有人在。这样学佛,岂不可叹!楞严经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五祖也因此指示六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当知神通有报得的、依得的(依靠外力)、修得的(如外道也能发五种神通)、证得的(如阿罗汉,见思烦恼已断,六通齐发)种种不同。真正所谓神通,是由修而证。心神通达,由体起用,由我达彼,是人人本有的潜在功能,只因为情欲所蔽,障碍不通,有体而不能起用。一般人不了解神通的本质,就以变幻为神通,实际上是幻境、幻觉和幻术罢了。我们无始以来,识情缠缚、无明作主,如同流寇,出入六道。现能悟证佛性,在一切境缘上勤于转化,不黏不滞,不染不著,刹那间转有为空,革凡成圣,不变随缘,逍遥自在;证知自性广大圆明,万世古今不离当念,十方刹土不隔毫端,这正是难能可贵的极大神通;这时一切尘劳妄想转成自心的全体大用,用而无住,念而不著,正像流寇已受招抚,全听自性指挥,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不再为患。六祖惠能大师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又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又从前庞居士说:神通与妙用,运水与搬柴。可见道在寻常日用之中,只要悟性后时时打磨,力化五欲财、色、名、食、睡,勤去五盖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一旦时机成熟,自然六通齐发,大用现前。永嘉大师证道歌说: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且看历来祖师大德从不以神通化导学人,如莲池大师就曾力斥弟子中著于神通的人,以免偏离学佛的正确宗旨。从前百丈禅师大弟子黄檗,二十岁时游天台,遇一出家人,目射寒光,认为是有道之人,便和他同行。到了溪边,正值涧水暴涨,无法过渡。这人就以草笠浮在水面,牵黄檗禅师同渡。师说:您自己渡吧。这人便牵衣踏波,如履平地。师就说:我原来认为您是有道之士,原来是玩神通的。从此与这人分离。还有唐朝代宗时,印度来一位比丘,叫大耳三藏,自称有他心通,代宗请南阳慧忠国师勘验。师问:听说你有他心通是吗?三藏说:不敢。师问:你知即今老僧在什么处?和尚是一国之师,为什么到四川看龙舟竞赛?师又问:现在老僧在什么处?和尚是一国之师,为什么到天津桥上看弄猢狲?过了一会儿,师冥心绝想,又问:现在老僧在什么处?三藏便瞠目结舌,无话可答。师便呵斥他:你这个野狐禅,神通在什么处?这是因为大耳三藏卖弄神通,所以被国师训斥。因此敬请学佛同道老老实实,持戒修行,观心、念佛,切莫执取幻相,追求神奇,播弄精魂,自误误人。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黄念祖居士: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我们做什么,佛都知道 黄念祖大德《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法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的法身一切都入到众生心中的想念中,所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9
黄念祖居士:全舱念观音 避免一空难 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08
01『真正的护法居士』什么是护法?有不少人认为在寺庙、念佛堂或道场干义工,帮助筹办法会,或者是给寺院布施、募捐等等就是护法,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修禅的上根利智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己不是那样的根器。什么是修禅的上根利器呢?答:修禅要上上根器的人。修禅下手就较高,从此角度讲,能够在当下就敢于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佛过去就和我们一样,都是造恶业的。不动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佛,不空成就如来,过去都是破重戒要堕落地狱的,但是碰到了中间「毗卢遮那佛」的慈悲,引导他们去大忏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祗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业,依业受报。由因感果,以善恶而定升沉;随业受身,现轮回而招生死。胎卵湿化,诸趣纷然;大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这一禅门宗派诞生最晚,认为人的佛性是“现成”的法眼宗,为五代清凉文益禅师所创,属南宗禅青原行思法系,是中国禅门“五家”中成立最晚的一家。因五代南唐中主李璟赐谥为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07
一、 供养:(香)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二、 礼敬: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一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6
1、很多居士认为:皈依只是形式,佛法修行注重实质,从而错误地认为皈依是不重要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2、我们平时说皈依只是形式,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诉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聂云台居士是清末大臣曾国藩的外孙,在1920年任第一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成功人士。抗战期间,上海会长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老居士有感而作,于1942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贪名之戒药师山紫虚居士壹、前言人在世间活动面对世间各种境界时就会产生各种喜爱,喜爱到了某一个程度以上就变成贪。人贪的东西很多,如贪钱、贪色等皆是。对于贪求财色一般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紫虚居士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文 第一卷紫虚居士注解--------------------------------------------------------------------------------此为楞严经的名称。本经之全名为大佛顶、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七卷紫虚居士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0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地狱意谓地下的牢狱,分为根本、近边、与孤独三类。此在第二十四课课文及其注释中,已略说其情状,惟众生恶业,广泛重大,因之地狱器品,亦至繁多惨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大家都没有天眼,不曾看见过极乐国,也都没有神通,不曾到过极乐国,所以不应执定极乐国为有,若执为有,便是武断,这话是对的。但是,没有天眼和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观想念佛,在净土法门中,颇居重要,能使行者存留甚深印象,在识田中,以引动极乐国的整个庄严境界。观法虽然广大深玄,然而观其少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1.三十七道品,为修佛法的主要科目。修四念住,则于身、受、心、法四者,能得到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正确认识,奠定了出离世间的基本观念。修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王占元居士往生纪实王占元居士,男,八十三岁,河北省唐县人,一生务农,小学文化。有三男二女。为人善良,对子女慈悲疼爱。子女也都很孝顺。二○○三年九月。经医院查出白
净土往生时间:2024-10-23
文字禅的兴起与禅僧生活方式有关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宋代文字禅兴起的社会条件、思想根源、理论依据、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本文认为,宋代文字禅的兴起和发展,与禅僧生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一、拜佛、问讯与上香规矩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给事冯楫居士悟道因缘给事冯楫居士,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济川,四川遂宁人,号不动居士。冯楫居士青年时即信仰佛法,一度遍礼尊宿,后居龙门,从佛眼清远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10-06
黄念祖居士:广结善缘 “众生有缘,遇斯光者”(《净修捷要》)。佛的光明遍一切处,有人说,我怎么没有看见哪?这个就不奇怪嘛,有缘才遇着这个光嘛。这光是没有离开一切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黄念祖老居士:火烧功德林的真实意义!黄念祖: 修行人常犯轻敌之病,常以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烦恼,一切太平,这实是不符合实际的主观愿望。应知贪嗔痴三毒,多劫以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25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我国古代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1
龚佛龙居士往生纪实二○○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中秋节)凌晨五时三十分,安徽省芜湖市居士林林长龚佛龙居士在家中安详逝世,往生极乐,世寿九十岁。 一个多月前,龚老居士就告
金玉良言时间:2024-09-15
□所谓密和显,“密”并不是像我们人所想像的那个密,“显”也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显。在佛教里,“显”是人人都明白,我为乙说法,甲也会懂;为甲说法,乙也会懂,这是“显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9-14
四、密勒日巴修定为什么要讲密勒日巴修定呢 ?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用修定的方法获得大成就的人,他是藏传佛教中实践佛法的代表人物,他自己说:“我是一个博地凡夫,此生此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旨试释徐恒志( 2000年5月)许洪亮编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文字不多,而内容丰富,妙义无尽,谨将大旨略予试释,尚祈诸方大德指正。佛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4
三、附 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29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在世间生活难免会犯错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持戒修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如果因为种种因缘条件不小心犯错破戒了心中不免产生疑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谢允华居士往生记实母亲谢允华1940年正月初一生人,享年63岁。母亲出生于三台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在她出生时家境已日渐衰落,故母亲从小就过着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日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7-17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六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善信,大家吉祥如意!学佛证道的第一步我们前集说到持戒有护法神在护持,那么,讲良心话,保护自己还是要靠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9
搬家算得上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了,大多数中国人都习惯在搬家前选定一个吉利的日子,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传统的习俗。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迅速,有些年轻人认为,新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1
问:阿弥陀佛,师父吉祥,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家居士持戒很难,生活中有时是避免不了犯戒,比如家里种了玉米长虫子,不打药就没有收成了,打药就杀生,在家居士怎
佛答时间: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