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62集)

居士人物 2024-08-30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62集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三十九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这品经文的主要内容是说,弥勒菩萨述说自己亲见的境界,为我们做证明,让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真实不虚的。

看下面一段经文: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看两个名词:

〔色究竟天〕这是色界十八层天最顶的一层天。

〔唯然〕表示非常恭敬地回答,就是是的。唯是表示答应的词,然是是的。

看下面两句经文: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

慈氏菩萨就是弥勒菩萨。阿难和弥勒这两位,是本经的当机者,也就是与会大众的两位代表,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代表。阿难是声闻众代表,弥勒是菩萨众的代表。

〖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

佛对两位当机者说,你们都亲眼看见了极乐世界,看到这里的宫殿是菩萨们住的,是佛住的,是声闻大众住的。

楼阁。泉池。林树

这只是在生活的大环境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具足微妙。清净庄严

是指前面所说的宫殿、楼阁、泉池、林树,极乐世界的一切一切,样样都是微妙、清净、庄严。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

极乐世界是纯一菩萨的法界,不但没有声闻缘觉,哪里来的天人呢?但是在经上又明明说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色界天就是四禅天。

天人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法会中散花供养,这个境界怎么理解?

如果我们同修们读过《华严经》,对这个事实自然就明了了。如果没有读过《华严经》,对这个说法、这个境界,的确是比较难理解。

佛讲《华严经》,是在定中讲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证入圆满的菩提。他就在菩提树下入定,二七日中宣讲的《华严经》。这个法会要是不能入如来的大定之中,就没有办法参加。所以参与《华严经》的大众,皆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我们在《华严经》的开头,就看到许多天龙鬼神,不但有鬼神,还有山神、树神,也都来参加法会。经中列举的神众,就有三十多种。这些都是居于欲界。

比如说饿鬼道的鬼神,他们为什么有能力参加法身大士的境界呢?

大家大部分都读过《地藏经》,《地藏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讲的。在天上召开法会,天人参加这个法会,那就不足为奇了。那为什么阎罗王也来参加,而且他还带来了许多鬼王来参加?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恶道的众生,他有什么能力参加佛的法会呢?还能在忉利天宫,面对释迦牟尼佛,提出问题向佛请教?你要是把这个事弄明白了,你就不会有疑惑了。

怎么弄明白呢?这是诸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在六道里没有一道不化身,他们化身在六道中,救度苦难的众生。这些人从形相上看是天人、是鬼王、是阎罗王,实际上他们都是大菩萨。他们回到西方极乐世界,身相没有改变,还是他方世界天人的样子,其实他们是大权示现,不是真正的天人。他们是现天人之身,在十方刹土六道中度化众生的。

通过这一段解释,我们大家就明白了。佛在《普门品》中说,应以什么身度化,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相,可见他们不是真正的天人。极乐世界没有真的阿罗汉,也没有真的声闻、缘觉,这些人全是菩萨,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是来表演的。这是一类。

第二类是阿弥陀佛以神力变化。依正庄严无非是佛的神力变化所作,这是真正的庄严,显示出大自在。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

佛问阿难,你有没有看到诸天散花供养?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阿难恭敬地回答:是的,我已经见到了。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我们在这里说说这个大音。

〔大音〕是指佛陀说法的音声,普及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闻。并能普度一切众生,一生圆满成佛。

这一句话是问:阿弥陀佛说法,你听见了吗?

弥陀大音周遍法界,大音在这里可以这样解释,它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大音是说无处不闻。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听不到的。

第二层意思,是阿弥陀佛藉此说法,教导我们要一生圆满成佛。佛不是教你成阿罗汉,不是教你成菩萨,而是教你一生成佛。这是大音,没有比这个教导更大的了。

第三层意思,阿弥陀佛教化的对象,不只是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十方三世一切世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经的无比殊胜,这个法门的不可思议。

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给众生说的什么法?就是说这部《无量寿经》,就是说净土念佛法门。

所以说,佛出现在世间所说的第一经,我们在这里得到了证据。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阿难与大众都听到了,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明白。看看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真是令我们羡慕。

看下面一段经文: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解释一下〔净行之众〕这个词语。

这是具足清净行持的大众,在这里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

在这句经文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净行这两个字。

西方世界称为极乐,极乐是从哪里来的?即是从每一个人都修净行而来的。这就是大经里常说的,心净则土净,人人修净行感得的净土。我们身心清净,将来到哪里去?当然生净土。心不清净生秽土。

只要一念发心求愿往生,佛必定来接引你。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不要以为谁念佛多就能往生。

念得再多,心不清净,往生不了。一定要心行与佛相应,心清净、行清净,业就清净。

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都是净业之众。大家要记住,这个净业是非常重要的。

〖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

这几句经文,是讲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日常生活概况。他们的生活很自在,比如说他们不需要翅膀,就可以在虚空中自在地飞行,站着、坐着、躺着都能飞行。不但身体能够飞行,他们所住的宫殿,也能够自在飞行。这太自在了!

不但在西方世界他们飞行自在,就是到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无不自在。无论距离有多么远,念头才起来,身体已经到达了。这个自在真是太让我们羡慕了!

〖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

这是世尊又问:你有没有见到他们在念佛?

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的功夫从来不间断,真正是百分之百地圆满地做到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

阿弥陀佛以他的神力,变化出很多珍奇的异鸟,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

为什么佛不现佛身说法,而变现出许多鸟,来给大家说法呢?我们是不是想听听这个答案。

因为十方众生根性不同。有的喜欢端身正坐听佛讲经说法;有的喜欢歪着,有的喜欢躺着,有的喜欢翘起腿来听经。这样变现小鸟为他讲法,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可见在这个世界修行,真的是得大自在。

不但鸟会说法,风也会说法,树也会说法,六尘皆说佛法。妙不可言,不可思议。

〖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凡是佛在经上所说的,《无量寿经》所讲的,《阿弥陀经》上讲的,《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大家都看到了。所看到的状况跟佛说的一模一样,证明佛在《金刚经》上讲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是完全正确的。

这是佛与慈氏菩萨及阿难尊者的一问一答,在给我们做表演。

看下面一段经文: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胎生。

在这里〔胎生〕是比喻,说明因疑惑心而念佛,往生到边地,在莲胎中不能见佛闻法。和我们这个世界的胎生完全不同。

〔夜摩天〕是欲界的第三层天。

〔跏趺坐〕是盘腿而坐,就是我们所说的双盘。表端身正心。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佛提醒弥勒菩萨,西方世界还有胎生的,你们看到没有?

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胎生,为什么说胎生?因为胎生很苦。西方世界都是化生的,这一类虽然也是化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不自在。不自在就苦,这是比喻。

〖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

有一类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不自在。没有听佛说法,没有见到佛菩萨,好像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被幽禁在禁闭室里一样,不得自由。这种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员。

他们虽然不见佛、不闻法,除了这个之外,他们生活上享受的快乐,如夜摩天。处于宫殿。这样的情形在西方极乐世界,已是苦不堪言。一天听不到佛法都不得了,日子都不好过,这是他们很大的苦恼。

〖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

这是弥勒菩萨为我们说出来的。一般正常的九品往生的,都是莲花化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在莲花里盘腿打坐。这样的姿势,跟一般佛的坐相是一样的。皆是这样往生,而且是自然化生。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莲花自然化生,从上上品到下下品,皆是莲花中自然化生,因此西方极乐世界称为极乐。

〖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到底是为了什么样的缘故,有九品往生的;也有一般化生的;还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住胎的,也就是不能见佛,不能闻法。弥勒菩萨在这里把问题提出来了。释迦牟尼佛在下一品经文里,为大众解答。

上面的内容就是第三十九品经文。

我们下面看看这一品经文里的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这一品经文,是弥勒菩萨向与会大众,述说他的亲见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真实不虚的境界,用他亲见的境界作证转。

第二个要点,解决大众的一个疑点问题。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在定中为法身大士讲的,为什么居于欲界三十多种天龙鬼神前来参加?如山神、树神、饿鬼道的鬼神等。他们为什么有能力参与法身大士的境界?

《地藏经》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讲的,在天上召开的法会,何以阎罗王带了许多鬼王来参加?他们都是恶道众生,有什么能力参与佛的法会?能在忉利天宫面对释迦牟尼佛,并提出问题向佛请教?他们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吗?

这个答案有三。

第一,这些天人、鬼王、阎罗王等,都是大权示现。这是诸佛菩萨慈悲到了极处,化身在六道里度众生的,他们是来表演的。

第二,是阿弥陀佛以神力变化所作的,这是真正的依正庄严。显示出佛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彰显佛的威神和大自在。

第三,阿弥陀佛教化的对象,不只一个极乐世界,而是十方三世一切世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无量寿经》的无比殊胜,念佛法门的不可思议。

第三个要点,只要一念发心求愿往生,佛必定来接引你。不要以为念佛多就能往生,念得再多,心不清净往生不了。一定要心行与佛相应,心清净、行清净,业就清净。

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都是净业之众。

这就是这品经文的三个要点。

下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第四十品经文。

这一品经文的题目是:

【边地疑城第四十】

这一品经文是说明,有一类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为什么是胎生的原因。当然胎生是形容词,不是真的胎生。从而劝导人们,深信切愿,莫生疑虑,一心求生净土。以免堕入边地疑城,导致五百岁中,不能见佛闻法,不得自在。

这一品经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边地疑城。

看下面一段经文: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一段经文,有几个很生僻的词语,先来给大家说明一下。

〔不了佛智〕就是不能相信和明了佛的智慧。这一句是总说。

〔不思议智〕佛的智慧深不可测,即成所作智。另外一个名字叫成所作智。

〔不可称智〕佛的智慧众多,不是言语所能尽述的。另外的一个名字叫妙观察智。

〔大乘广智〕佛的智慧深广,能够穷尽一切法门,这个叫平等性智。

〔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这个是说佛的智慧至高无上,究竟圆满,无与伦比,也叫大圆镜智。

看经文: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世尊告诉弥勒菩萨,因为疑惑心所致,不能说他不信,否则他怎么会念佛呢。

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信、愿、行,缺少一个都不能往生。因为信不纯才有疑惑。

这里讲修诸功德,这个功德就是指信、愿、行。

既然是这样,他怎么能信呢?他怎么可以修呢?

愿生彼国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说明这个人他有这个愿力,他想往生极乐世界,只不过是他有怀疑。

下面说: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一段经文,是说第一类往生边地疑城的业因。

他们对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没有真正地了解而产生了疑惑。这是哪类人呢?知识分子居多。

有一类知识分子,怀疑经典里所讲的佛的智慧。比如我们佛家常常赞叹,佛有圆满的大智,万德万能。不但一般的知识分子听了不相信,甚至佛的弟子,也以为这是对佛恭敬赞叹的话,不是真的。他们认为,佛也有所不能。就是这样的人,如果念佛往生,就可能会生到边地疑城。他不知道佛的能力是圆满的。

这是第一类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业因。

不了佛智

这一句是总说。佛智就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

我们下面,再具体把这个四智和同修们简要地介绍一下。

第一,不思议智,即是成所作智。

说白了就是佛有大智慧,能成就一切圆满的誓愿,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无所不能。这个成所作智,就是无所不能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法中,没有一样是佛不能的,没有一样是佛做不到的。这就是不思议智。

第二,不可称智,就是妙观察智,这种智慧就是无所不知。

刚才第一个是无所不能,这第二个是无所不知。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完全没有障碍,这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第三,大乘广智,即是唯识里所讲的平等性智。

佛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都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

第四,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个智慧是没有与它相等的。这个伦是同类的意思,没有与佛同类的,是至高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唯识经论里称大圆镜智。

这四种智慧,确实是有许多知识分子,听了疑惑,这是对佛智慧德能的怀疑。但是这种人他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也相信经典里所说的念佛可以往生。他具足了信愿行三资粮,只是因为他一念疑惑,而往生到边地疑城。

这种人的疑惑不信,是对佛圆满智慧德能的疑惑。但这种人犹信罪福,他们相信在六道里轮回是罪,相信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是福。因此他们能够修习善本,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断恶修善,正助双修,所以能够往生西方,只不过是往生到边地疑城。

看下面一段经文: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里面又出现一个普遍智。

〔普遍智〕就是大乘广智。

〔无等智〕即无等无伦。最上胜智。

〔威德广大不思议智〕即是不可称智,即不思议智。就变化一个说法而已。

这一段经文,是给我们讲第二类往生边地疑城的业因。

我们前面讲的是第一类业因,这一回讲的是第二类业因。

这一类人,他们对佛的智慧、对佛的德能没有怀疑,崇敬到了极处。那他们怎么会生到边地去呢?他们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们怀疑自己造的业太重,能往生吗?虽然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但还不算是那么严重,可以试试看。他们心是这样想的,往生了当然更好,不往生那也就算了。这种人呢,他们也很用功,因为他们修积的善根,使他们临终能够往生到边地疑城。

这是第二个往生边地疑城的业因。

〖积集善根〗

是信愿行三资粮具足。

〖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

如来果地上的五种圆满智慧都具足。

〖于自善根。不能生信。〗

认为自己罪业深重,没有资格参与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的法会,过失就在于这里。

所以他〖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

对于净土法门的修学与果德,时信时疑,信心不坚定。处在这样状态的人很多。我们要反思自己,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断疑生信。

这一类人,虽然他们对于自己的善根有怀疑,可是他们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

〖然犹续念不绝〗

他肯真念佛。

〖结其善愿为本〗

他确实具足了信、愿、行三个条件,临终佛一样来接引。

〖续得往生〗

所以,我们看这两种人,一是对佛的智慧怀疑,一是对自己的善根怀疑。但是都是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了,还是能够往生,只不过是往生到边地疑城。

看下面经文: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看下面这一个词语:

〔道止〕就是停留的意思。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

这几句经文就告诉我们,因为他们有怀疑,虽然不是大疑,只是心中稍有一点疑惑。

我们一定要警惕自己,于自、于他不应该有丝毫的怀疑,才能够成功。

学佛的人心地要清净,平常处世、待人、接物都要随缘。

这个随缘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就是绝不自作主张,于随缘中断恶修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善与恶的基本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凡是对自己有利的都是恶;凡是对整个佛法有利益的都是善,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都是善。就这么个标准,非常容易记。

一定要学随缘。须知人的一生,只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这里不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既然是在这里作客,何必认真,何必计较。因为不多时日,我们就走了。

随缘什么都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能跟他欢喜相处。因为他们有执著,我没有执著;他们有分别,我没有分别;他们有妄想,我没有妄想。没有,就什么都能够随顺;有了,就对立,就摩擦。

能够随缘、随顺,哪有不能相处的环境,哪有不能相处的人和事呢?

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些人,虽然是他们带着疑惑,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立刻见佛,止于佛国的边界。

七宝城是比喻,其实还是莲花化生。绝不是极乐世界真有边界。

极乐世界没有边界,不见佛,都是边界。不管在什么地方,甚至在阿弥陀佛讲经的大讲堂外面,或者在七宝池里,只要见不到阿弥陀佛的地方,都是边地。如果我们解义,看到边地这两个字,以为就是极乐世界的边缘地区,那就想错了。是我们的分别执著,是我们自己在打妄想,错解了如来的真实义。

这回大家应该清楚了,什么叫边地。

〖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世尊告诉我们真相,不是阿弥陀佛故意不跟他们见面,是他们自己有障碍。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佛与众生是感应道交。佛看到众生,众生看到佛,说经、听经都是缘。这个缘是平等的,佛对众生是没有障碍的,是众生自作障碍,是往生的人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自然受身是化生,依然是莲花化生。

他们生活的快乐,就像忉利天人一样。

看下面经文:

【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先看下面这四句经文:

〖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

他的苦处,不如九品往生的人,可以在莲花里自由出入。居住的宫殿可以随意大小,可以在空中飞行,可以停住在莲花里,随心所欲。这是九品往生的人,是这种状况。因为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人,他有障碍。他的宫殿虽然像忉利天,但是如果他想让这个宫殿大一点儿,不行;想让它小一点儿,也不行。想飞也飞不起来。这和人家九品往生的,是没法比的。人家那个是自由出入,可以随意大小,可以在空中飞行,还可以停住在莲花里。边地疑城往生的,就没有这个了。

〖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他真正的苦是什么呢?是要在那里住五百年。这个五百年是指人间的五百年,不是指极乐世界的五百年。我们人间,感受到这五百年的时间很长,但是在忉利天是五天,在夜摩天是两天半。

这里告诉大家,这个五百年是个极限,很少有超过五百年的。不到五百年就觉悟了、就忏悔了,知道自己错了。只要知道自己错了,认错悔改,就立刻得自在了。

认错就是忏除业障。我们凡夫的业障,为什么忏除不掉?是因为不肯认错。尤其是现在,总是喜欢把错推给别人,把功归给自己。

〖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这里的胎生,是比喻这个人智慧少,读的经也少。若是能够多读诵大乘经论,也可以帮助人开智慧。智慧开了,信心就坚定了。

必须读经研教的人有两种。

这里老法师特别告诉我们,有的人不是喜欢读经研教嘛,有两种人是必须读经研教的。哪两种人呢?

一种人是负有弘法责任的人。一定要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基础之上,广学多闻。这是一种人,读经研教。

另一种人是想学佛,但由于对佛的经典不甚了解,他们是心不开解。就是对佛所说的真实义,不能领悟,也不能完全相信。他们意不欢乐,就是心里有疑惑、有障碍,生不起法喜。这种人,也必须通过读经研教开启智慧。

看下面经文: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胜智〕是指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

这一段经文是说,一般正常念佛往生的人,也有两大类。

一是专修净土,就是上、中、下三辈往生者。这是一类人。

另一类不是专修,而是修学其他大乘法门的。但是他临终时,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往生,这就是慈舟大师所判的一心三辈,这在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了。他们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如何,完全是看他的修学功夫。

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可以把他的功夫分作上、中、下三等。净宗,上等是理一心不乱,中等的是事一心不乱,下等的是功夫成片。禅宗也分三等,上等的是照见,中等的是照住,下等的是观照。

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专精。

自古至今修学大乘,回向往生的人很多。明末清初许多学《华严》的,比如说杨仁山居士,他是教宗华严,行在弥陀。江味农居士,一生四十年在《金刚经》上下功夫,他留给后人一部《金刚经讲义》。他是念阿弥陀佛往生的。

这说明,净土法门非常广大,阿弥陀佛并不是限定你非学我这个法门不可,否则就不能往生,而是随便你修学哪个法门,回向求生净土,都能往生。

因此,我们遇到修学其他法门的人,应当赞叹,劝他专修,回向求生净土。他已经用了那么多年的功夫,你不要劝他更改,如果他改了,他还不习惯。所以他念观世音菩萨,就劝他一直老实念下去;他念地藏王菩萨,也要劝他一直念下去,受持地藏王菩萨,回向求生净土。只要是真正发心,希望往生之后见到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都能满愿。我们修学这一宗,诽谤别人的宗派,看轻其他法门,这都叫诽谤三宝。

这一段经文说明,如果有众生,对佛的智慧甚至四种不可思议的智慧,都能诚信,断除疑惑,这是信佛的智慧德能。同时又能相信自己的善根,对念佛往生法门,真正生起坚定的信心,不怀疑,肯欢喜接受,证明你的善根非常深厚。

从现在起,努力〖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专念阿弥陀佛,断恶修善,把功德回向求生净土。

将来往生,〖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这个自然就是自在的意思。

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居住的地方,虽然是十万亿佛国土那么远,但我们的神识,速度是非常之快。

〖须臾之顷〗

就是刹那之间就到达了。

到了西方世界之后,自己的身相。光明。智慧。功德跟等觉菩萨是相同的,没有两样,也就是跟佛一样。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这是讲四土九品往生的,是智慧超胜。

智慧超胜表现在哪里?就是不怀疑。凡是有怀疑,即是业障深重。有业障,他才怀疑。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怀疑。对佛的智慧德能,对自己的善根,都不怀疑,这叫智慧超胜。

看下面一段经文: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不见三宝〕是指不见阿弥陀佛以及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也听不到佛说法。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生在边地疑城是有期限的,最长不会超过五百年。

边地的苦处是什么呢?是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总结归到业障。

疑惑

这个疑心,就是思惑里的五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个疑称为根本烦恼。由此可知,这个疑的障碍有多么的大!因为这不是对一般事理的疑惑,而是对大乘佛法的疑惑,对净土法门的疑惑,这个障碍就大了。

这一品经文,我们就讲到这里。

这一品经文的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明了往生边地疑城的业因。

有两种念佛人往生边地疑城。

第一种,有信,但信不纯,他们对佛圆满的智慧德能有疑惑。

这一类人知识分子居多。

但这类人,相信在娑婆世界,六道里轮回是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是福。因此能够修习善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能够往生西方。但是因为有疑惑,所以生到边地疑城。

第二种,这一类人,对佛的智慧德能没有怀疑,对佛非常崇敬。他们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怀疑自己的业造得太重,能往生吗?

因为这种人他们也很用功,修积善根,所以他们往生到边地疑城。

第二个要点,怎么样正确理解佛国边界。

极乐世界没有边界,这里所说的边界,是指凡是见不到佛的地方,都是边地。如果我们看到边地,依文解义,以为边地就是极乐世界的边缘地区,那是我们错解了如来的真实义。

第三个要点,怎样正确理解于五百岁。常不见佛。

这里的五百年,是指人间的五百年,不是指极乐世界的五百年。五百年是个极限,很少有超过五百年的。什么时候觉悟了,知道自己错了,忏悔了,就见佛闻法了。

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不是阿弥陀佛故意不见他们,是往生者自己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就是疑惑。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