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不在禅味;品茶,不在茶味。味虽非禅茶之所求,但我们不否定禅茶之味,以及禅茶一味。
俗人茶事,追求的是艺。僧人茶事,追求的是道。在佛家,煮茶与品茶,就如举行宗教活动一般庄重。品茶的规范,还被作为中国化的律条,写入《百丈清规》之中。
茶在佛教中的被推崇,例例可鉴:
供佛供祖时的奠茶;方丈招待寺众的普茶;年度公布寺院执事班子时,方丈主持的茶会;重大佛教活动期间,举办的茶宴;这些活动,皆有茶仪。寺院多设茶堂、茶鼓、茶头,还有茶状、茶汤等等。
禅茶的一味,更深的层次是体现在对种茶制茶煮茶品茶的感悟上,其实,茶事参茶就是悟茶。种是因,制是果,煮是因,品是果;种、制是煮、品的因,煮、品是种、制的果;同时,煮、品又是种、制的因,种、制又是煮、品的果。因为要煮、品,便推动了种、制。茶事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在煮、品之中,可以参悟到人生的苦、集、灭、道。茶是苦味此为苦;茶浓味更苦此是集;一壶品完,再烧白开水,没了茶味此为灭;打破茶壶,没有了煮与品此是道。有人因为遭遇荣辱而来奉茶事,以茶消烦去恼,动机虽在情理之中,却因此难得茶之真味。因为,茶事之中没有荣辱,以荣辱心或携荣辱情来实践茶道,道自然不与之相应,便不得道味也。因此,荣辱之中,当忘弃荣辱之后而奉之。
茶的禅味,如人品茶,浓淡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