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1
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
【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
下卷将《般若心经》经文分段阐述。星云大师通过一个又一个事理、一则又一则故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奥义,若能体会并活用,胜过世间一切法宝。
一、自在最难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至于“观世音菩萨”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名称,属于意译;“观自在菩萨”则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是直译。所以,不论“观自在”或“观世音”,都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叫作观自在,“观自在”用白话文说就是:你观照自己在不在?看看自己现在在不在?一般说来,往往人是在了,可是心不在。或许有人说:“我的心在。”但究竟是什么心在呢?往往是妄想心。
观自在就是要观境自在、观照自在、观用自在。
所谓“观境自在”,就是用般若观照自己的世界圆通无碍。
所谓“观照自在”,就是观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离一切障碍,一切明明了了,证得实相。
所谓“观用自在”,就是观照自己的用,于“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从体起用,可以神化自在。
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般人都没有为自己而生活,都是在为别人生活。我想要你欢喜,就说:你好美丽、那件衣服很好看、头发那么漂亮、高跟鞋样式好新。其实,衣服很好看,与他何关?高跟鞋样式新,又关他何事?但他却因此而高兴万分。我若想要他不欢喜,那么说他几句坏话,骂他一下,他马上就不欢喜了。我们要他欢喜就欢喜,要他烦恼就烦恼,那么他究竟是为谁而生活?不过是给人牵着鼻子走,人家要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罢了。
还有,环境可以改变我们,人事可以改变我们,物质可以改变我们,语言可以改变我们,这个世上,改变我们、改造我们的外在力量太强了!自己似乎是不存在的,东风吹也倒,西风吹也倒,人家说我好话我就欢喜,说我坏话我就苦恼,这样的人生很悲哀。
所以,我们讲“观自在”,如果你觉得自己“在”,那么你自己就有了力量,别人舆论的好好坏坏,种种的闲话或好话,又与“我”何干?
宋朝的大学士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两个人都打坐,苏东坡修行比不上佛印禅师,心里一直不服气。有这么一天,他在打坐的时候就说:“禅师,禅师,你看一看我,我坐在这里的样子像什么?”佛印禅师一看,说:“像尊佛。”苏东坡好开心:“今天很好,禅师终于称赞我像佛。”
佛印禅师并没有因此放过与他论道的机会:“大学士,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样子啊?”这时候,苏东坡心想:“逮到机会了,平常给你欺侮,今天终于可以报复你一下了!”于是他说:“你像什么样子啊?你像一堆牛粪。”牛粪堆成一坨,就像一个人打坐的样子。佛印禅师听了,还是一样很高兴地坐在那里。
苏东坡兴奋极了,觉得终于赢了佛印禅师一回。他的妹妹问:“哥哥,你赢了什么?”“禅师说我像佛,我说他像牛粪。”妹妹一听,说道:“哥哥,你已经输了。”“我怎么输了?”“因为禅师的心中是佛,他看你就是佛;你心中是牛粪,你看他就是牛粪啊!”苏东坡一听:“完了,今天又输了。”
好与坏并非在嘴上搬弄的,要有实际功夫。你自己在,你肯定了自己,就有真功夫;你不能肯定自己,要通过外在来肯定,要用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要用别人的荣耀作为自己的荣耀,甚至狐假虎威,那些都是虚假的。
我们要观照自在,要用般若把自己的佛性之光观照出来。
日本有一位很有名的白隐禅师,有一户人家拜他做师父,对他极为恭敬。
主人家的小姐跟外面的一个青年谈恋爱,怀孕了,爸爸知道之后,气急败坏地追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儿不敢讲,怕一说出来,男朋友会被父亲活活打死。后来被逼急了,女儿想到父亲平日那么相信白隐禅师,于是就说:“小孩是白隐禅师的。”
爸爸一听,心里顿时天崩地裂:“白隐禅师,我平常把你当成佛祖一般地信任,你怎么可以做出这种坏事?”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去打了禅师一顿,白隐禅师一句话都不讲。最后女儿生下小孩,做父亲的就把外孙抱到寺院里,朝白隐禅师一掼:“这是你的孽种,给你!”白隐禅师一句话都没说,就把他收养了下来。
为了养活孩子,白隐禅师只好四处去化缘奶水。走在路上,不断地有人骂他是坏和尚、野和尚,甚至连小孩子都在后面用砖头丢他。他却很能够忍辱,就这样,慢慢地把小孩带大了。
过了几年,跟主人家女儿私通的年轻人回来了,他问:“我们的小孩呢?”女孩说:“我们的小孩,我还能把他留下吗?我只好说是白隐禅师的。”那个年轻人也是白隐禅师的徒弟,一听她这么说,忙喊:“糟糕,糟糕!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他是我们的师父,你怎么这样害他呢?我要去向你父亲自首。”
这个爸爸一听:“唉!你们这两个畜生,误了事情,误了事情啊,怎么办呢?”一家人跑到白隐禅师那里去忏悔:“师父,我们对不起你!”白隐禅师回答:“为什么对不起我?”这个爸爸说:“那个小孩不是你的,是我们的。”“是你们的,你就抱回去吧。”禅师一点不高兴的样子都没有,一点气都没有生。“你说是我的,就是我的;你说是你的,你就抱回去吧!”由此观之,白隐禅师真是伟大。
所谓“观自在”,能有自己的自在,不需要别人给予自在,他人的毁谤、赞美也都跟我不相干,这种修养要通过般若智慧才能养成,否则谈何容易!
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能照见五蕴皆空,离开一切苦厄,对于我们的生活何其重要!
读诵心经的好处是有很多的,如果我们想知道读诵心经的好处究竟是什么的话,自己就应该每天坚持去读诵的。但是在我们读诵心经的时候,首先应当知道要怎么念心经,这样我们修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5-02-17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我们诵心经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菩萨的加持。读诵心经的好处是有很多的,如果我们想知道读诵心经的好处究竟是什么的话,自己就应该每天坚持去读诵的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5-02-10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读心经是很好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只有认真持诵心经我们才能够得到心经的功德感应。我们每天的学习一定是要有计划的,而且是不允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样学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5-02-03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属安徽)。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通宗通教,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念弥陀憨山大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久缺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佛灭后,弘法菩萨解释教义,依唯心立性宗,依唯识立相宗,各竖门庭,甚至分河饮水,而性相二宗不能融通非今日矣。唯马鸣大师作起信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这四句话,是《心经》的精华要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林清玄大师写了一篇《沉香茶》,文字不到一千,却让我读了如大师喝沉香茶般久久回味。掩书静思仍意犹未尽,拿出保存了十几年的一把雕花檀香扇,轻拂轻煽,檀香气味淡淡的扑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读诵心经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在念诵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和恭敬。我们在读诵的时候是要有思想去思考的,我们在读诵的时候一定要找个安静的地方,而多多的读诵心经也是有功德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4-12-27
读诵心经的好处是有很多的,如果我们想知道读诵心经的好处究竟是什么的话,自己就应该每天坚持去读诵的。心经是可以帮助大家提升自己内心境界的经典智慧,现在也是有越来越
心经感应故事时间: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