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因一声鸟鸣,她30岁裸辞,捧回4座金钟奖,在山林湖海过冻龄人生

艺术人文 2016-07-21

30岁裸辞,41岁生二胎,

年近五十的她,

每天写书拍片做广播,

因四时节气而动,

翻山越岭去听高山流水、草长莺飞。

她是广播节目主持人,采集山野天籁。

她是独立影像制作者,记录生态歌者。

她是科学版专栏作家,白描自然律动。

她还是母亲,哺乳期便带孩子到自然里生长。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对于范钦慧而言,

「一切的召唤都是从声音开始的。」

▲范钦慧摄于台湾田间

40多年前的台湾,没有车马喧嚣,

是一个适合听音的岛屿。

田野蛙鸣,虫鸣鸟叫、市井之声,

对她都有着别样的魅力。

七岁那年,她第一次学会了录音,

偷偷录下爸爸的打呼声、父母吵架,

自己唱歌、说故事的声音······

▲范钦慧摄于林间

二十四岁,她远赴美国读书,

在森林里邂逅了那只改变她人生轨迹的冠蓝鸦。

野地中一声鸟鸣,像是一种命运的牵引。

此间,她与真正的自己相遇了。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回到台湾后,

范钦慧拿起了麦克风跑进山林里追寻鸟音。

她还给自己的麦克风取名为“小毛”。

▲范钦慧拍摄的飞鸟

最狂热时,5点不到她就在野外等待飞鸟起床,

每录到一种声音便立刻用望远镜寻觅歌者。

一直到八、九点人类开始出来活动了,

她才回家补眠。

▲范钦慧自拍的工作照

三十而立之年,

还是《天下杂志》记者的范钦慧,

在一次做乡土教育采访时,

忽然感受到内心涌动的对本土的热爱。

她终于听见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她想在森林当中听音识鸟,依时令而行;

她想知道什么时候会与什么动物照面,

什么季节可以去拜访什么植物。

于是,她毅然辞去了稳定的杂志工作,

向教育电台递出「自然笔记」的节目企画,

自费购买了专业录音机和麦克风,

正式成为独立制作人、野地录音师,

至此,她真正踏上了追寻自然音韵之路。

▲范钦慧亲自为自然笔记节目画的海报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因制作经费不充裕,

她经常写案子四处找资源,

收入微薄到像是在做义工,

但范钦慧仍然甘之如饴。

▲电视台于范钦慧家中花园内拍摄节目

而“自然笔记”才制作了三个月,

范钦慧就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座金钟奖。

此后,她的纪录片和文字作品也陆续获得肯定,

一连串的鼓励,彷彿都在告诉她:要持续下去。

她不再需要高跟鞋、华服和名牌皮包,

换上一双登山鞋,带上录音器材,

每天上山下水,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她走遍了台湾的山川野地,

与自然把背而行。

▲范钦慧拍摄的部分“自然歌者”

在兰屿,她邂逅了凶猛的角鸮;

在富里森林,她与朱鹂和猕猴相遇;

在知本,她看见山羌和飞鼠从眼前飞过。

▲范钦慧摄于海岸

在翠峰湖畔,她被层次丰富的虫鸣鸟语包围;

在洋流底下,她听见呼啸而来的的鲸豚之声。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许是长年沉浸于山林之中,

年近知天命之年的范钦慧,

看起来年仅四十上下。

她说:“大自然具有疗愈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近二十年来,她收录过午后的隆隆雷雨、

夜间湖畔的虫鸣清唱、步道上的山羌吶喊、

甚至是山林里猕猴的争吵。

但最让她遗憾的是,

唯一的哥哥因肺癌病逝之前,

她却来不及录下他的声音。

她仍常常想起,

小时候哥哥教她跟男孩子打架,

过马路一定要牵着她的手,

每次她在仪仗队表演都会去帮忙拍照,

以及最后在病床上聊她正在做的事······

而大自然慢慢疗愈了她的痛楚。

每当她踏入寂静之境时,

感觉便像哥哥正与她立于同一片土地上,

共同守护脚下每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每次录音时,我都相信,他就在那里。”

▲范钦慧摄于山间

声音的灌注与洗礼,给了她治愈和创作的灵感;

自然生命的生长凋零,让她感受了生命的伟大。

范钦慧攀登到台湾最高峰玉山时许下心愿——

要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自己的孩子。

愿望很快成真,34岁时她怀上了大女儿豆豆。

为人母亲之后,她依然没法老老实实待在家里,

而是想尽办法带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起走进山林。

刚开始是辛苦的,但慢慢地,

她发现,追寻土地和做母亲一点都不冲突。

她知道自己是在带着孩子走进自然,

去亲近更博大的母亲。

41岁,她又生下了二女儿芽芽。

从此带着豆芽姐妹一起做自然教育,

一起实践她的生活美学。

丈夫一直在背后给予她最大的支持,

他们成为一对「不放弃在自然中玩耍」的父母。

依着一年四时和节气流转而动,

他们带着孩子往山里钻、向海里去,

在台湾的山巅、海滨、林内、溪畔、离岛,

留下了一家四口的足迹。

如同自然孕育了生命,

而生命又会不断去反哺自然,

孩子给她带来了更加稳定而强大的创作能量。

近二十年来,

范钦慧著作了5本自然文学作品,

导演了4部生态纪录片,

斩获了4次金钟奖。

稳定的家庭元素给予了她更充实的养分,

她融合了自己的生命经验,

开始观照自己以外的故事,

慢慢地投入到环境改革运动当中。

▲图片来源于《瑞丽伊人时尚》

范钦慧发现,

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正在被人类制造的噪音覆盖、吞噬。

▲范钦慧摄于海边

她在录音笔里听到了:

白鲸美妙歌喉后面有海底打桩的运转声,

背林鸲、金翼白眉鸣唱后面有战斗机飞行声,

画眉啼叫后面有重型机车声和喧闹人声。

范钦慧焦虑地想着,

除了记录,她还能做点什么?

她遍寻资料,向国外专家学习取经,

终于,她创立了台湾第一家「声景协会」。

▲范钦慧摄于山林小径

她希望台湾每个森林公园里,

都能留有一条“寂静山径”,

让每个走进小径的人,

都把「聆听」当作应有的修为,

感受自然蕴藏的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范钦慧摄于山间

她要保护声音的“本然”,

“寂静并非无声,而是使万物之音都能存在。”

在秀姑峦溪边,

范钦慧对着一颗卵石许下愿望:

「抢救寂静、守护寂静」。

“聆听和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权利。

在石虎失去栖地,飞鸟失去森林的同时,

我们终将不再拥有。”更新于:2016-07-21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