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品静虑
1.发起精进已, 意当住禅定;
心意涣散者, 危陷惑牙间。
2.身心若远离, 散乱即不生;
故应舍世间, 尽弃诸俗虑。
3.贪亲爱利等, 则难舍世间;
故当尽弃彼, 随智修观行。
4.有止诸胜观, 能灭诸烦恼。
知已先求止, 止由离贪成。
5.自身本无常, 犹贪无常人,
纵历百千生, 不见所爱人。
6.未遇则不喜, 不能入等至;
纵见不知足, 如昔因爱苦。
7.若贪诸有情, 则障实性慧,
亦毁厌离心, 终遭愁叹苦。
8.若心专念彼, 此生将虚度;
无常众亲友, 亦坏真常法。
9.行为同凡愚, 必堕三恶趣;
心欲赴圣境, 何需近凡愚?
10.刹那成密友, 须臾复结仇,
喜处亦生瞋, 凡夫取悦难!
11.忠告则生瞋, 反劝离诸善;
若不从彼语, 瞋怒堕恶趣。
12.妒高竞相等, 傲卑赞复骄,
逆耳更生瞋, 处俗怎得益?
13.伴愚必然生 自赞毁他过,
好谈世间乐, 无义不善事。
14.是故近亲友, 徒然自招损。
彼既无益我, 吾亦未利彼。
15.故应远凡愚, 会时喜相迎,
亦莫太亲密, 善系君子谊。
16.犹如蜂采蜜; 为法化缘已,
如昔未谋面, 淡然而处之。
17.吾富受恭敬, 众人皆喜我。
若持此骄慢, 殁后定生惧。
18.故汝愚痴意, 无论贪何物,
定感苦果报, 千倍所贪得。
19.故智不应贪, 贪生三途怖。
应当坚信解: 法性本应舍。
20.纵吾财物丰, 令誉遍称扬,
所集诸名利, 非随心所欲。
21.若有人毁我, 赞誉何足喜?
若有人赞我, 讥毁何足忧?
22.有情种种心, 诸佛难尽悦,
何况劣如我? 故应舍此虑。
23.睥睨穷行者, 诋毁富修士;
性本难为侣, 处彼怎得乐?
24.如来曾宣示: 凡愚若无利,
郁郁终寡欢, 故莫友凡愚。
25.林中鸟兽树, 不出刺耳音,
伴彼心常乐, 何时共安居?
26.何时住树下、 岩洞无人寺?
愿心不眷顾, 断舍尘世贪!
27.何时方移栖 天然辽阔地,
不执为我所, 无贪恣意行?
28.何时居无惧, 唯持钵等器、
匪盗不需衣, 乃至不蔽体?
29.何时赴寒林, 触景生此情:
他骨及吾体, 悉皆坏灭法。
30.吾身速腐朽, 彼臭令狐狼,
不敢趋前尝; 其变终至此!
31.孑然此一身, 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 更况是他亲?
32.生既孤独生, 殁复独自亡,
苦痛无人摊, 亲眷有何益?
33.如诸行路客, 不执暂留舍;
如是行有道, 岂应恋生家?
34.不待众亲友 伤痛且哀泣,
四人掮吾体, 及时赴寒林。
35.无亲亦无怨, 只身隐山林;
先若视同死, 殁已无人忧。
36.四周既无人 哀伤或为害,
故修随念佛, 无人扰令散。
37.故当独自栖 事少易安乐、
灵秀宜人林, 止息众散乱。
38.尽弃俗虑已, 吾心当专一;
为令入等至 制惑而精进。
39.现世及来生, 诸欲引灾祸;
今生砍杀缚, 来世入地狱。
40.月老媒婆前, 何故屡恳求?
为何全不忌 诸罪或恶名?
41.纵险吾亦投, 资财愿耗尽;
只为女入怀, 销魂获至乐。
42.除骨更无余; 与其苦贪执,
非我自主躯, 何如趣涅槃?
43.始则奋抬头, 亲近羞垂视,
葬前见未见, 悉以纱覆面。
44.昔隐惑君容, 今现明眼前,
鹫已去其纱, 既见何故逃?
45.昔时他眼窥, 汝即忙守护;
今鹫食彼肉, 吝汝何不护?
46.既见此聚尸, 鹫兽竞分食,
何苦以花饰, 殷献鸟兽食?
47.若汝见白骨 静卧犹惊怖,
何不惧少女 灵动如活尸?
48.昔衣汝亦贪, 今裸何不欲?
若谓厌不净, 何故拥着衣?
49.粪便与口涎, 悉从饮食生,
何故贪口液, 不乐臭粪便?
50.嗜欲者不贪 柔软木棉枕,
谓无女体臭。 彼诚迷秽垢。
51.迷劣欲者言: 棉枕虽滑柔,
难成鸳鸯眠; 于彼反生瞋。
52.若谓厌不净; 肌腱系骨架,
肉泥粉饰女, 何以拥入怀?
53.汝自多不净, 日用恒经历,
岂贪不得足, 犹图他垢囊?
54.若谓喜彼肉, 欲观并摸触;
则汝何不欲 无心尸肉躯?
55.所欲妇女心, 无从观与触,
可触非心识, 空拥何所为?
56.不明他不净, 犹非稀奇事;
不知自不净, 此则太稀奇!
57.汝执不净心, 何故舍晨曦
初启嫩莲华, 反着垢秽囊?
58.若汝不欲触 垢秽所涂地,
云何反欲抚 泄垢体私处?
59.若谓厌不净; 垢种所孕育,
秽处所出生, 何以搂入怀?
60.粪便所生蛆, 虽小尚不欲,
云何汝反欲 垢生不净躯?
61.汝于不净身, 非仅不轻弃,
反因贪不净, 图彼臭皮囊。
62.宜人冰片等, 米饭或菜蔬,
食已复排出, 大地亦染污。
63.垢身浊如此, 亲见若复疑,
应观寒尸林, 腐尸不净景。
64.皮表迸裂尸, 见者生大畏;
知已复何能 好色生欢喜?
65.涂身微妙香, 栴檀非她身;
何以因异香, 贪着她身躯?
66.身味若本臭, 不贪岂非善?
贪俗无聊辈, 为何身涂香?
67.若香属栴檀, 身出何异味?
何以因异香, 贪爱女身躯?
68.长发污修爪, 黄牙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 躯体自本性。
69.欲如伤己器, 何故令锋利?
自迷痴狂徒, 呜呼满天下!
70.寒林唯见骨, 意若生厌离,
岂乐活白骨 充塞寒林城?
71.复次女垢身, 无酬不可得;
今生逐尘劳, 后世遭狱难。
72.少无生财力, 及长怎享乐?
财积寿渐近, 衰老欲何为?
73.多欲卑下人, 白日劳务疲,
夜归气力尽, 身如死尸眠。
74.或需赴他乡, 长途历辛劳,
虽欲会娇妻, 终年不相见。
75.或人为谋利, 因愚卖身讫;
然利犹未得, 空随业风去。
76.或人自售身, 任随他指使;
妻妾纵临产, 荒郊树下生。
77.欲欺凡夫谓: 求活谋生故;
虑丧赴疆场, 为利成佣奴。
78.为欲或丧身, 或竖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 乃至火焚烧。
79.历尽聚守苦, 方知财多祸;
贪金涣散人, 脱苦遥无期。
80.贪欲生众苦, 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车牲, 唯得数口草。
81.彼利极微薄, 虽畜不难得;
为彼勤苦众, 竟毁暇满身。
82.诸欲终坏灭, 贪彼易堕狱;
为此瞬息乐, 须久历艰困。
83.彼困千万分, 便足成佛道。
欲者较菩萨, 苦多无菩提。
84.思惟地狱苦, 始知诸欲患,
非毒兵器火、 险敌所能拟。
85.故当厌诸欲, 欣乐阿兰若。
离诤无烦恼, 寂静山林中,
86.皎洁明月光, 清凉似檀香,
倾泄平石上, 如宫意生欢。
林风无声息, 徐徐默吹送,
有福瑜伽士, 踱步思利他。
87.空舍岩洞树, 随时任意住;
尽舍护持苦, 无忌恣意行。
88.离贪自在行, 谁亦不相干;
王侯亦难享 如足闲居欢。
89.远离诸尘缘, 思彼具功德,
尽息诸分别, 观修菩提心。
90.首当勤观修 自他本平等;
避苦求乐同, 护他如护己。
91.手足肢虽众, 护如身则同;
众生苦乐殊, 求乐与我同。
92.虽吾所受苦, 不伤他人身,
此苦亦当除, 执我难忍故。
93.如是他诸苦, 虽不临吾身,
彼苦仍应除, 执我难忍故。
94.我应除他苦, 他苦如自苦;
我当利乐他, 有情如吾身。
95.自与他双方, 求乐既相同,
自他何差殊? 何故求独乐?
96.自与他双方, 恶苦既相同,
自他何差殊? 何故唯自护?
97.谓彼不伤吾, 故不护他苦;
后苦不害今, 何故汝防护?
98.若谓当受苦; 此诚邪思惟!
亡者他体故, 生者亦复然。
99.若谓自身苦 应由自防护;
足苦非手苦, 何故手护足?
100.若谓此非理, 执我故如此;
执自他非理, 唯当极力断。
101.心续与身聚, 假名如军鬘;
本无受苦者, 谁复除彼苦?
102.既无受苦者, 诸苦无差别。
是苦即当除, 何需强区分?
103.不应有此诤: 何需除他苦?
欲除悉应除, 否则自他如。
104.悲心引众苦, 何故强催生?
若愍众生苦, 自苦云何增?
105.一苦若能除 众多他人苦,
为利自他故, 慈者乐彼苦。
106.妙花月虽知 国王有害意,
然为尽众苦, 不惜殉自命。
107.如是修自心, 则乐灭他苦;
恶狱亦乐往, 如鹅趣莲池。
108.有情若解脱, 心喜如大海;
此喜宁不足? 云何唯自度?
109.故虽谋他利, 然无骄矜气;
一心乐利他, 不望得善报。
110.微如言不逊, 吾亦慎防护;
如是于他苦, 当习悲护心。
111.如亲精卵聚, 本非吾自身,
串习故执取 受精卵为我。
112.如是于他身, 何不执为我?
自身换他身, 是故亦无难。
113.自身过患多, 他身功德广。
知已当修习 爱他弃我执。
114.众人皆认许: 手足是身肢。
如是何不许: 有情众生分?
115.于此无我躯, 串习成我所;
如是于他身, 何不生我觉?
116.故虽谋他利, 然无骄矜气;
如人自喂食, 未曾盼回报。
117.微如言不逊, 吾亦慎回护;
如是于众生, 当习悲护心。
118.怙主观世音, 为除众怖畏,
涌现大悲心, 加持自圣号。
119.闻名昔丧胆, 因久习近故,
失彼竟寡欢; 知难应莫退。
120.若人欲速疾 救护自与他,
当修自他换—— 胜妙秘密诀。
121.贪着自身故, 小怖亦生畏。
于此生惧身, 谁不似敌瞋?
122.千般欲疗除 饥渴身疾者,
捕杀鱼鸟兽, 伺机劫道途。
123.或为求利敬, 乃至杀父母,
盗取三宝物, 以是焚无问。
124.有谁聪智者, 欲护供此身?
谁不视如仇? 谁不轻蔑彼?
125.若施何能享? 自利饿鬼道。
自享何所施? 利他人天法。
126.为自而害他, 将受地狱苦。
损己以利人, 一切圆满成。
127.欲求自高者, 卑愚堕恶趣。
回此举荐他, 受敬上善道。
128.为己役他者, 终遭仆役苦。
劳自以利他, 当封王侯爵。
129.所有世间乐, 悉从利他生。
一切世间苦, 咸由自利成。
130.何需更繁叙? 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 且观此二别!
131.若不以自乐, 真实换他苦,
非仅不成佛, 生死亦无乐。
132.后世且莫论; 今生不为仆,
顾主不予酬, 难成现世利。
133.利他能成乐, 否则乐尽失;
害他令受苦, 愚者定遭殃。
134.世间诸灾害、 怖畏及众苦,
悉由我执生, 留彼何所为?
135.我执未尽舍, 苦必不能除;
如火未抛弃, 不免受灼伤。
136.故为止自害, 及灭他痛苦,
舍自尽施他, 爱他如爱己。
137.意汝定当知: 吾已全属他。
除利有情想, 切莫更思余。
138.不应以他眼, 成办自利益,
亦莫以眼等, 邪恶待众生。
139.故当尊有情; 己身所有物,
见已咸取出, 广利诸众生。
140.易位卑等高, 移自换为他,
以无疑虑心, 修妒竞胜慢。
141.蒙敬彼非我, 吾财不如彼,
受赞他非我, 彼乐吾受苦。
142.工作吾勤苦, 度日彼安逸;
世间盛赞彼, 身败吾名裂。
143.无才何所为? 才学众悉有;
彼较某人劣, 吾亦胜某人。
144.戒见衰退等, 因惑而非我;
故应悲济我, 困则自取受。
145.然吾未蒙济, 竟然反遭轻;
彼虽具功德, 于我有何益?
146.不愍愚众生, 危陷恶趣口,
向外夸己德, 欲胜诸智者。
147.为令自优胜 利能等我者,
纵诤亦冀得 财利与恭敬。
148.极力称吾德, 令名扬世间;
克抑彼功德, 不令世人闻。
149.复当隐吾过, 受供而非他,
令我获大利, 受敬而非他。
150.吾喜观望彼 沦落久遭难,
令受众嘲讽, 竞相共贵难。
151.据云此狂徒 欲与吾相争;
彼才貌慧识、 种性宁等我?
152.故令闻众口 齐颂吾胜德,
毛竖心欢喜, 浑然乐陶陶。
153.彼富吾夺取; 若为吾从仆,
唯予资生酬, 其余悉霸取。
154.令彼乏安乐, 恒常遇祸害。
我执于生死, 百般折损我。
155.汝虽欲自利, 然经无数劫,
遍历大劬劳, 执我唯增苦。
156.是故当尽心, 勤行众生利;
牟尼无欺言, 奉行必获益。
157.若汝自往昔, 素行利生事,
除获正觉乐, 必不逢今苦。
158.故汝于父母, 一滴精血聚,
既可执为我, 于他亦当习。
159.应为它密探; 见己有何物,
悉数尽盗取, 以彼利众生。
160.我乐他不乐, 我高他卑下,
利己不顾人, 何不反自妒?
161.吾当离安乐, 甘代他人苦;
时观念起处, 细察己过失。
162.他虽犯大过, 欣然吾顶替;
自过纵微小, 众前诚忏悔。
163.显扬他令誉, 以此匿己名;
役自如下仆, 勤谋众人利。
164.此身过本多, 德寡奚足夸?
故当隐己德, 莫令他人知。
165.往昔为自利, 所行尽害他;
今为他谋利, 愿害悉归我!
166.莫令汝此身, 猛现顽强相,
令如初嫁媳, 羞畏极谨慎。
167.坚持利他行, 切莫伤众生;
妄动应制止, 踰矩当治罚。
168.纵已如是诲, 汝犹不行善,
众过终归汝, 届时唯受罚。
169.昔时受汝制, 今日吾已觉;
无论至何处, 悉摧汝骄慢。
170.今当弃此念: 尚享自权益。
汝已售他人, 莫哀应尽力!
171.若吾稍放逸, 未施汝于众,
则汝定将我, 贩与诸狱卒。
172.如是汝屡屡, 弃我令久苦;
今忆宿仇怨, 摧汝自利心!
173.若汝欲自惜, 不应自爱执;
若汝欲自护, 则当常护他。
174.汝愈献殷勤, 护此不净身,
彼愈趋退堕, 衰朽极脆弱。
175.身弱欲爱增, 大地一切物,
尚且不餍足; 谁复惬彼欲?
176.逐欲未得足, 生恼复失意;
若人无所求, 彼福无穷尽。
177.乐长身贪故, 莫令有机趁;
不执悦意物, 厥为真妙财。
178.可怖不净身, 不动待他牵,
火化终成灰; 何故执为我?
179.无论生与死, 朽身何所为?
岂异木石等? 怎不除我慢?
180.奉承此身故, 无义集诸苦;
于此似树身, 何劳贪与瞋?
181.细心极爱护, 或弃鹫兽食,
身既无贪瞋, 何苦爱此身?
182.何毁引身瞋? 何赞令身喜?
身既无所知, 殷勤何所为?
183.若人喜我身, 则彼为吾友;
众皆爱己身, 何不爱众生?
184.故应离贪执, 为众舍己身;
此身虽多患, 善用如宝筏。
185.愚行足堪厌, 今当随圣贤;
忆教不放逸, 奋退昏与眠。
186.如佛大悲子, 安忍所当行;
若不恒勤修, 何日得出苦?
187.为除诸障故, 回心避邪途;
并于正所缘, 恒常修三昧。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中正中学讲──中国平常人的观念,以为菩萨就是偶像的代名词,其实偶像很多不是菩苈,菩萨也不一定有偶像;立像不过表示恭敬的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三十五、地藏菩萨神通力感应录顾居士今(八○)年夏九华朝山归来,百感交集。一日,定中念及在肉身殿前曾一再叩请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加持弟子能心生正念,永不退转,发挥所长
地藏菩萨灵感记时间:2024-11-19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黄柏霖:讲佛典故事化解老菩萨心结我以前在讲佛典故事给老菩萨听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她在做资源回收,她讲给我听,她说她儿子非常地不孝,要夺她的财产,还逼她把房地产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6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慈云忏主净土文慈云忏主净土文又称小净土文,为宋朝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 原文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 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凡眼不识菩萨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法如愿。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法子,就是广行布施,设宴供养沙门,并且在会场正中央,设了个高高的座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1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22
权巧现化影应十方◎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2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导读地藏菩萨跟娑婆世界众生因缘甚深,能度脱三涂众生的苦难,末法时代,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障碍很多,念地藏菩萨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梦参老和尚圆满讲过“地藏三经”,弘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达真堪布:对菩萨生恶念果报原来是那么可怕假设任何众生对这样慷慨布施的施主菩萨生恶心,不要说亲自伤害,仅仅生起了一个恶念,就要堕入恶趣。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念,就要堕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二十六 妙音菩萨来往品---妙音菩萨品药王本事依宿王华三昧而起,因地行相也。本品所依三昧,同源异流;乃据一切种智开敷为妙相,果地净用也。若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问:或问关公圣人,何以与韦驮并侍于弥勒菩萨左右。又传关公继任玉帝,究有实据否。范古农答:关公之神,曾受戒于智者大师,以护法为责任。故寺中供之为伽蓝神。并无与韦驮侍弥勒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 还着于本人“咒诅诸毒药”:咒,就是念的咒。诅,也就是咒的意思。咒诅,就好像讲《楞严经》时,不有蜾蠃?那蜾蠃抢那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30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文:梦参长老昨天我们讲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为什么?说我们发三藐三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消业障得福德,那这些个帮助别人或者度别人没有一个我相,意思是说我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梦参老和尚开示:眼睛少看,耳朵少听,嘴巴少说,就是少说离开三宝的话。佛弟子互相谈论的时候,就多说佛法的事。你们想想,是静的时候不散乱呢?还是走的时候不散乱?我是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敦煌 中唐 第159窟南侧 阿难、菩萨此为吐蕃时期彩塑中的精品。阿难是一个虔心侍立的小和尚。菩萨身体S形,面相丰腴而略方,两眼角上翘,服饰彩绘精致细腻。天王盔甲式样大
敦煌雕塑时间:2024-09-14
大智,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他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2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六)为什么《金刚经》只列了千二百五十大比丘而没有列菩萨?这个问题,是我读《金刚经》时所产生的,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而大乘经典都是以菩萨为听法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3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五章:授记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第六篇:什么是波罗蜜的基本条件?简短的说,它们是:一、 至上愿(abhinihara);二、 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三、 四佛地(Buddhabhumi);四、 十六种内心气质(ajjhasaya);五、 省察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第八篇: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什么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它的答案是:不被渴爱、我慢与邪见污染破坏,以及(有如上述的)无分别心是净化波罗蜜的因素。因此,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为什么抱着烦恼不放?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
佛答时间:2024-08-18
根据《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00部,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栴檀居士恭诵。句读、注音及诵经音频仅供参考
仁慧草堂时间:2024-08-18
根据《永乐北藏》大乘经五大部外单译经第0441部,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等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原藏影印校正注音。栴檀居士恭诵。句读、注音及诵经
仁慧草堂时间:2024-08-18
第八卷 第四章 菩萨十地、等觉、妙觉《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