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第八节 如幻即空即假之缘起(p.261~p.265)
一、《般若经》与《中论》以如幻等来譬喻一切法空(p.261)
《中论》在论破异执后,每举譬喻来说明,譬喻是佛法教化的一种方便。
(一)《摩诃般若经》中,说幻等十喻。1
(二)《中论》依《般若经》说幻、化等譬喻,是为了表示一切法是空无自性的,如卷4说: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皆空如炎、梦,如干闼婆城。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大正30,31 b16~19)
色等六尘,可总摄众生所知的一切法。在众生心境中,这一切似乎确实如此。
其实是虚诳颠倒,而并非真是那样的。这是被譬喻为如阳焰,如梦等的意趣;
这些譬喻,是譬喻一切法空的。
二、幻化等譬喻之意义(p.262~p.263)
【(一)「不空论者」对幻化喻的解说】
在无始惯习的意识中,虽多少知道虚假不实,而总觉得「假必依实」,「依实立假」。
对这些譬喻,也会这样的解说,如幻化就分别为二,「幻化者」与「幻化事」。
以为「幻化事」,当然是虚假不实的,而能幻化的「幻化者」,不能说是没有的。
所以对幻化喻,就解说为幻化事──境相是空无有实的,能幻者──心识是不空的。2
【(二)《中论》对幻化喻之解说】
《般若经》与龙树,却不是这样解说的,如《中论》卷3说:
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如是变化人,复变作化人。
如初变化人,是名为作者;变化人所作,是则名为业。
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与梦,如炎亦如响。3
从变化人再起变化人的譬喻,只是为了说明,能幻化者与所幻化事,一切都是幻化那样。幻化等譬喻,是譬喻众缘所生法的;一切法是缘起的,所以一切如幻化── 一切皆空。
【(三)《大智度论》对幻化等譬喻之解说】
空是无自性的,也是假名有的,所以一切法如幻化等,不但是譬喻空的,也譬喻世俗有。《大智度论》说:
是十喻,为解空法故。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卷5,大正25,101 c10~22)
诸法虽空而有分别,有难解空,有易解空。今以(幻化等)易解空,喻(根、境、识等)难解空。有人知十喻(是)诳惑耳目法,不知诸法空故,以此(十喻)喻诸法。若有人于十譬喻中,心着不解,种种难论,以此为有;是十譬喻不为其用,应更为说余法门。(卷6,大正25,105c1~10)
幻化等譬喻,表示一切法是无自性空的,然在世俗谛中,可见、可闻,是不会错乱的。世俗法中,因果、善恶、邪正,是历然不乱的,不坏世间法相。4
在世间所知中,知道有些是空无有实的,如幻化等;但有些却不容易知道是空的,所以说易解空──十喻,比喻难解的虚伪不实。
譬喻,应该理解说譬喻者的意趣所在!5 所以对那些以为没有幻事而有幻者,没有梦境而有梦心;有的以为梦境也是有的,不过错乱而已。6不能理会说譬喻者的用心,专在语文上辨析问难,譬喻也就无用了!
三、一切法「如幻如化」与「不如幻如化」(p.263)
【(一)为新学菩萨说:涅槃「不如幻如化」】
一切法如幻如化,也有不如幻如化的吗?依经文,可以这么说,不过是不了义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如化品〉说:
佛告须菩提:若有法生灭相者,皆是变化。若法无生无灭,是非变化;不诳相涅槃,是法非变化。(大正8,416a2~6)
诸法平等,非声闻作,非辟支佛作,非诸菩萨摩诃萨作,非诸佛作,有佛无佛,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若新发意菩萨7,闻是一切法毕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则惊怖。为是新发意菩萨故,分别(说)生灭者如化,不生不灭者不如化。」(大正8,416a6~14)
生灭法是如化的;不生不灭是不如化的,就是涅槃。大乘法也有这样说的,那是为新学菩萨所说的不了义教。
【(二)般若法门的究竟说:一切法如幻如化,涅槃亦如幻如化】
如实的说,一切法平等性(法法如此的),自性常空,性空就是涅槃,涅槃当然也是如化的。《小品般若经》说一切法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设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幻如梦。」8
一切法性空,一切法如幻,是般若法门的究竟说。
四、说「有为自性异无为自性」与「不离有为而有无为」之意趣(p.264~p.265)
【(一)为新学者说:「有为自性异无为自性」】
大乘法中,如对一切有为(生灭)法,说无为自性,无为自性与有为法异,那也是为新学者所作的不了义说。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0〈法称品〉(大正8,292 b24~27)说:
云何有为诸法相?
云何名为无为诸法相?若法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无垢无净,无增无减,诸法自性。云何名诸法自性?诸法无所有性,是诸法自性,是名无为诸法相。
这段经文,分别有为法相(性) 与无为法相(性),无为法性就是诸法自性。
有为法外别立的诸法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与《入中论》9所立的胜义自性10相当。
【(二)般若、中观的究竟说:「不离有为而有无为」】
《大智度论》卷59解说(大正25,480c10~15)为:
有为善法是行处,无为法是依止处,余无记、不善法,以舍离故不说;此是新发意菩萨所学。
若得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应无生忍,则不爱行法,不憎舍法;不离有为法而有无为法,是故不依止涅槃(无为、诸法自性)。
[Fig]
佛为引导众生,依二谛说法,说此说彼──生死与涅槃,有为与无为,缘起与空性。
其实,即有为为无为,即生死为涅槃,即缘起为空性。
《中论》所说,只此无自性的如幻缘起,即是空性,即是假名,为般若法门的究竟说。
注解
^1
(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
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正8,217a21~23)
(2)参见《空之探究》第三章?第九节〈法空如幻〉,p.196~p.197。
(3)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734:
「中品般若」集合为十喻:「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在「唐译本」中,「虚空」被改为「空华」。因为瑜伽学者,以空华比喻依他起性,虚空譬喻圆成实性,十喻是幻、化等为一类,所以不能说如虚空,而修正为空华了。然《般若经》古义,没有这样的严格区别。以虚空比喻说法的无碍;比喻无众生可度而度众生;比喻般若的「随事能作而无分别」;虚空是与幻所化人、影等为同类的。
^2参见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p.171~p.172。
^3
(1)《中论》卷3〈观业品第17〉(大正30,23 b27~c3)
(2)参见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p.305~p.307:
作者,作业,受者,果报,这都是世俗谛中现有的。论主已一一破斥有自性见的作者、作业、受者、受果,而正见的业果,需要成立。既可以答复外人,也可以免他人落于断见,所以结显正义。先说明缘起业的真相,后结归到业力等是如幻如化。
神通,不唯佛有,佛弟子中的罗汉圣者也有的,不过从化起化,是声闻弟子所不能作到的。经中说有六种神通,这里说的「世尊神通」,指神境通而说。由世尊神境通的力量,「作」出种种的「变化人」;由这所「变化」的「人,复」又「变作」各式各样的变「化人」。此从化起化的比喻,即说明作者、作业的都如幻化。「如」最「初」以世尊为根本所「变化」出来的「人」,是变化的,还能起化,所以譬喻本「作者」。那又由「变化人所」幻「作」出来的种种化人化事,是从幻起幻,如以无明爱而起作的「业」。
此中有一问题,如幻如化,经中所常说的。但执有自性的学者,以为所幻化的,可以是假,但幻化到底要有能幻化者才能成立;此能幻化者,不能说是假有的。所以他们归结到实有、自相有。这不但声闻学者,即以大乘学者自居的唯识家,也还是如此。这本来自性见未尽,难以使他悟解一切皆空皆假名的。所以论主特出方便,以从化起化的事象,譬喻作者作业的一切空而一切假。读者应了解论主深意,勿执着世尊是实有,否则如狗逐块,终无了期!
这「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没有一法是有实自性的,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如焰、如响」的。幻是魔术所幻现的牛马等相;梦是梦境;焰是阳焰,就是日光照到潮湿的地方,蒸发热气上升时,现出一种水波的假相;响是谷响,是人在深山中发声,这边高声大叫,那边就有同样的回响,并没有真的人在那里发声。这些,都是不实在的,(但)都是可闻可见而现有的。
这比喻无自性空,但空不是完全没有,而是有种种假相的;假使什么都没有,也就不会举这些做比喻,而应该以石女儿等来做喻了。所以,如幻等喻,譬喻自性空,又譬喻假名有。也就因此,一切法即有即空的无碍,开示佛陀的中道。
^4印顺法师《无诤之辩》p.26~p.27:
一切的一切,如幻如化。幻化,也不是都无所有,龟毛兔角才是无的。幻化是绝无自性而宛然现的,如龙树说:「幻相法尔,虽空而可闻可见。」所以一切是相待的假名有,即一切是绝待的毕竟空。
^5印顺法师《中观今论》p.215~p.216:
幻、化、水月、阳焰、谷响等等,人类所共见共闻,易于了解它的虚妄无自性,是「易解空」。经中常以此为喻,以表示蕴、处、界的「难解空」。
^6说一切有部对「梦」的看法,参见《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37(大正27,192a~194c)
^7印顺法师《初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660 ~ p.661
经说学般若波罗蜜,应亲近善知识,「汉译本」与「吴译本」,说到了「阿阇浮菩萨」。与此相当的,「唐译初分本」、「唐译二分本」作「初业」;「宋译本」作「初学」;「放光本」、「大品本」,「唐译三分本」、「四分本」、「五分本」,都作新学;原语为ādikarmika,而「秦译本」却译作「新发意」。「中品般若」的「放光本」说:深般若波罗蜜,「不当于新学菩萨前说」。这里的「新学」,「唐译初分本」、「二分本」、「三分本」,也译为「新学」,而「大品本」也译作「新发意」。在说到随喜回向时,「汉译本」与「吴译本」说到「新学」,「放光本」及「唐译本」,也作「新学」,而「秦译本」、「大品本」(及「宋译本」),都译为「新发意」。依上来对勘,可见鸠摩罗什所译的「秦译本」与「大品本」,都把「新学」误译作「新发意」了。
^8
(1)《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8,540c14~18):
须菩提言:我说佛法亦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诸天子言:大德须菩提亦说涅槃如幻如梦耶?须菩提言:诸天子设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幻如梦。诸天子!幻梦、涅槃无二无别。
(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8〈幻听品〉(大正8,276b1~9):
诸天子!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幻、如梦,须陀洹果如幻、如梦,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幻如梦,诸天子,佛道如幻、如梦。尔时诸天子问须菩提,汝说佛道如幻、如梦,汝说涅槃亦复如幻如梦耶?须菩提语诸天子: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何以故?诸天子!是幻梦、涅槃不二不别。
^9月称造 法尊译《入中论》卷5(汉藏教理院刊本p.22~p.23):
颂曰:『由本性尔故,眼由眼性空,如是耳鼻舌,身及意亦尔。
非常非坏故,眼等内六法,所有无自性,是名为内空。』
《经》云:「云何内空?内为内法,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当知此中眼由眼空,非常非坏。何以故?本性尔故。」此中常者谓不舍本性,此复暂住即灭,非全坏故。此谓若法有自性,则应是常,或永失坏。
《中论》云:「性从因缘出,是事则不然,性从因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有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论师论中所说差别行相,如是本性,论师许有耶?
曰:如薄伽梵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性,恒常安住。」所说法性可许是有。
此法性为何等?曰:即眼等之本性。
眼等本性为何?曰:谓不造作,不观待他,离无明翳慧所通达之本性。
此性有耶?曰:谁云此无?此若无者,诸菩萨众复为何义,修学波罗蜜多道。然诸菩萨为通达此法性故,如是勤修百千难行。如《经》云:「善男子!当知胜义,不生、不灭、不住、不来、不去,非诸文字所能诠表,非诸文字所能解说,非诸戏论所能觉了。善男子!当知胜义,不可言说,唯是圣智各别内证。善男子!当知胜义,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为何义故,诸菩萨众剃除须发,披着法服,知家非家,正信出家?既出家已,复为证得此法性故,勤发精进,如救头然,安住不坏。善男子!若无胜义,则修梵行,徒劳无益,诸佛出世亦无有益。由有胜义,故诸菩萨名胜义善巧。」
^10《空之探究》p.180 ~ p.181:
《大智度论》』卷46说:「自性有二种:一者,如世间法(中)地坚性等;二者,圣人(所)知如、法性[界]、实际。」(大正25,396b)
自性的第一类,是世间法中所说的,地坚性,水湿性等。地以坚为自性,水以湿为自性等,世俗法中是可以这样说的。如求坚等自性的实体,那是不可得的,也就是没有自性──无自性了。
自性的第二类,是圣人所证的真如,或名法界、实际等。这是本来如此,可以名之为自性的。
《大智度论》卷67所说:「色性者,所谓地坚性等。复次、色实性,名法性」(大正25,528b),也就是这二类自性的分别。
这二类自性,一是世俗自性:世间众生以为自性有的,如地坚性等,不符缘起的深义,所以要破斥而论证为没有自性的。
二是胜义自性,圣人所证见的真如、法界等,是圣人如实通达的,可以说是有的。所以《智论》说:「如、法性[界]、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卷1,大正25,59c);第一义就是胜义。第一义中有的自性,「下本般若」是一再说到的。
南五台距长安县城20公里,由五座山峰组成,俗称五台,即大台(又称观音台)、文殊台、 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每当天清气朗时,登上西安古城城垣便可看见南五台。这里山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八节 逃脱高楼 飘然而去金山活佛的皈依弟子,有的是高官显贵,有的是坐卖行商,等而下之,贩夫走卒也有。话说安微芜湖,有一位巨商富豪,也是皈依金山活佛的,他舍不得他
金山活佛时间:2024-10-10
任运灵觉在诗心——寒山和合思想探究荆三隆摘要:寒山修悟的“灵觉心”是以传统文化的“正心”思想为出发点,在儒学“动心忍性”认识的基础上汲取了道家自然顺性的“无为之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昨天我们简单讲了四圣谛,我解释了禅修者如何通过其亲身体验或直接体验法来认识第一圣谛,苦的止息。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主题。没有人喜欢苦,每个人都希望快乐和安详。苦有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第八卷 第四章 菩萨十地、等觉、妙觉《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禅茶缘起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属于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禅茶作为一种传统而崭新的文化形式,以佛法高度的智慧作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18
《杂宝藏经》以善光公主为例:浅释“旺夫、旺妻,克夫、克妻”之因果缘起波斯匿王有一个公主,名叫善光。她长得不但不但端正,而且聪明伶俐,所以皇宫里每一个人都非常敬爱
因果报应时间:2024-06-26
第四章 正宗分在第二章中已将序分的证信序和发起序诠解,从本章起讲正宗分。一、说净土因果:1、长者发问: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9
丙、如何才能亲见宇宙万象的缘起真理?在现在的时代里,一般的知识青年,多深信于科学、物理学的实际验证,为了适应、度化时下的知识青年信佛、学佛,以现代最新的太空科学知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4
十四、声闻无数愿前题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众生,都修成了缘觉果位,以缘觉圣者的殊胜智慧,纵然运用百千劫的时间来计算、衡量我佛国中声闻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4
20、弥陀是十方诸佛智慧圆满成就的代表者诸佛的悲智本愿在学佛修行之初,因个人学习的环境,接近的善知识及发心度生因缘的差异,容或有各种偏胜、偏执之点,但是到了最后证圆满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4
因为是为庆祝佛陀释迦牟尼佛降生而设立的,在此浴佛节法会的举办目的的影响之下,浴佛节在民间又被称为佛诞日。佛教的节日其实并不多,重要的节日更是少只有少,然而浴佛节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0
第三章_《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第五节 空之解说(p.167~p.174)一、《般若经》之空义(p.167~p.170)「空」在《般若经》中,说得非常广,到底怎样的说明呢?【(一)十八空1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十九、 八不缘起第456 (335)经﹙上p414﹚ 不生不灭﹙有业报无作者﹚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第三节十玄门为了解说事事无碍,圆融无尽的境界,故设立十种玄门,以说明深奥难测的理则,这是为了要宣扬无尽法界缘起,融通自在,以进入华严大法之玄海,所以称之为“玄门”。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9
第四章 佛学之宇宙论 第二节 三千大千世界下从地狱,上至色界诸天,一日月周遍流光所照方 处名一世界。即以须弥山为中间,九山八海的小世界。一千日月,一千六欲天,一千初
佛学知识时间:2024-04-15
达真堪布:真正了知十二缘起,等于见佛见法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无际。在所有的佛法里,十二缘起最为珍贵,最为稀有,非常深奥,犹如如意宝一般。谁能了知、亲见这样的
禅理故事时间:2023-12-21
第四章 佛法司库具足五种特质的弟子在佛陀宣布的杰出弟子当中,阿难达尊者是唯一在五种特质上被宣布为杰出者。其它比库都只擅长一种,或有两位比库擅长两种,但阿难达是被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10-09
康宁(第三福)第四章一、疾病的起因病由业起、业由心造常常听人说:我昨天晚上没有盖被,著凉了,所以感冒了。他把感冒全归罪于没有盖被。其实错了。没盖被不一定著凉,盖了被也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时间:2023-08-30
第四章 后语佛教依业而有的轮回说,有它的事实与理论的根据,不是任何人所能否定得了的,因为吾人的生命生存,并不只在这短短一期生命,依于业力的支持,无始无终的相续,如长江大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
列数部 第四章依正法念经云。饿鬼大数有三十六种。行因不等。受报各别。一、镬汤鬼 由受他雇杀生。受镬汤煎煮。或受他寄抵拒不还。故受斯报。二、针口臭鬼 以财雇人令行杀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
索达吉堪布: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问:该如何把握如梦如幻的人生? 索达吉堪布答:无垢光尊者说过:“昨天的事就像昨天的梦,都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去怀念这些。”沉浸在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第四章人性堕落的问题一、如何防止孩子步入歧途现代的父母都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他们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日夜努力赚钱,供孩子享受过舒服的生活,他们以为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时间:2023-08-12
我明白无常,想出离轮回,可为什么还明日复明日呢?由于疫情的关系,这几天一直在家陪孩子。晚上孩子写作业时,拖拖拉拉的,一个小时过去了都没写完。我心里焦急,但是又不
修行受用时间:2023-08-08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愿力,能说人语;菩萨的身口意纯正、真诚、正直,从不虚
佛教公案时间:2023-07-31
第四章 给孤独与他的朋友们由于给孤独已达到入流果,因此他坚定地持戒与净化心灵,并致力于提升他周遭的人。他清净地生活在和他心境类似的人群当中,不只最亲近的家人,连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第四章 各种事件无论经典或是注释书都并未提供我们很多马哈咖吒亚那(Mahakaccayana)在僧团中的传记资料,它们将焦点放在他的老师角色上,特别是他对佛陀略说的广解。习惯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第四章 盎古利马喇的偈除了在下述《长老偈》中他自己的说法外,关於盎古利马喇的晚年并无其他记载。①这些偈(gatha)告诉我们,他独自住在诸如森林、洞穴与山上等偏僻处,他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第四章 善辩行者:跋达昆达拉克萨在马嘎塔国(Magadha)的首都王舍城,住着一位家境良好的女孩跋达(Bhadda,意译为「贤者」,古译:跋陀),是个富商的独生女。[1]她的父母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3-07-30
第八节 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根源就是贪。贪的熄灭即是苦的终止。/佛陀一望无际的优娄频娄大草原上,一轮圆月冉冉从东方升起,这就是五月至六月间的月圆日。凉爽的微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时间:2023-07-27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佛教文化产生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相延续。这种文化传递必须有一定的教育体系来保证,于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第四章:名震剡宝国话说鸠摩罗什躲在阿丽监寺藏经楼悬梁用功,立志穷尽此中经书,其间每遇不懂之处,遂逐一记下。佛慧见之尤怜,常道:罗什,我才疏学浅,爱莫能助,不知这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时间:2023-07-23
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一)归佛因缘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为满愿,父于满江祷梵天求子,正值江满,夜梦七宝器,盛满珍宝入母怀,遂有孕,父愿得从,故言满愿。弥多罗尼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时间:2023-07-21
黄念祖居士:大教缘起 大教缘起黄念祖居士讲述 据录音带整理 谈到新近的这一部著作——《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这几年我埋头做了一个著作,几年来什么事也没有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来到这个网站.在这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看到很多佛友说自己的故事.我想我今天也把我读地藏经的故事及感应讲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相信地藏经之不可思议.也能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0
《药师忏》是以药师如来为本尊而举行的忏悔罪障的修行法门,是依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成的一种忏法,以增福延寿为旨归。一、《药师忏》的缘起《药师忏》起源于《药
药师忏时间:2023-07-18
缘起缘起(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3
二、缘起:一个平凡人素食创业的故事!韶关第一家素食自助餐厅多吃素非常感恩中华素食协会和羊城晚报出版社计划即将出版《中华素食名人》书籍,让我有幸有机会参与了征稿活
素食创业时间:2023-07-11
千年古刹河南省嵩山少林寺 佛医班部分学员早课后合影留念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少林药局院内“上药堂”门前 上课前到大雄宝殿礼佛拍照了上次供养少林寺大雄宝殿药师佛像前的药
坛城故事时间:2023-07-0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少林寺主办的佛医研究生班2016少林正骨课开讲了,主讲老师是中国著名骨伤科专家韦以宗教授。少林寺监院、少林药局总负责人延琳法师主持了开课仪式。少
坛城故事时间:2023-07-07
星光“义工”与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卫生部健康保健协会会长孙树侠女士合影留念星光“义工”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教授合影留念 中国泥灸北京讯:“第六届
坛城故事时间:2023-07-07
出版缘起佛法的深妙智慧,是人类生命中最闪亮的明灯,不只在我们困顿、苦难时,能抚慰我们的伤痛;更在我们幽暗、徘徊不决时,导引我们走向幸福、光明与喜乐。佛法不只带给
佛教法器时间:2023-07-04
缘起的重要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依师法中缘起的善恶非常重要。你最初在上'师面前种的这个因缘,将会决定你最后的结果。 玛尔巴的上’师是那洛巴。有一次,为了观察玛尔巴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6-16
八瑞供:也称八瑞物,分别为镜、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黄、黄丹和白芥子。所谓意幻供养,是将非真实拥有而是意识幻化的供品供养三宝。这些供品包括八瑞物、八瑞
文殊花开时间:2023-04-20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是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3-01-27
缘起咒嗡耶达玛,黑德扎巴瓦,黑敦爹堪达塔嘎多哈亚巴达, 爹堪匝友呢若达,诶旺巴德玛哈夏玛纳耶索哈缘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谁见缘起即见善逝。哪怕是将它放在油柑子大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1-27
缘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谁见缘起即见善逝。哪怕是将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当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持诵一遍此咒能清净一切罪业,平息,遣除一切违缘。如果观想任何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2-10-11
为了解白马寺的资料上网搜索,把收集的资料作简略汇总。整理资料时产生一个疑问:百度上显示白马寺的图片时里面有舍利塔,但在白马寺全景图中却找不到这个塔,那图片上的舍
名山古刹时间: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