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七讲)
请看经文。“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好,看这一段经文。这还是正宗分的第二结构段,特别劝勉众生应当求往生以发愿。上面谈到了往生的利益:带业往生的凡夫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都能成为阿鞞跋致,一生都能成佛——揭示往生净土的无上利益。下面就紧接着:特别的来劝勉要发往生之愿。佛就告舍利弗长者说,如上的那种大事因缘——就是往生成佛的大事因缘,众生幸而得闻者……闻到净土法门是“幸闻”,幸闻就是本来我们的福德、智慧是不堪闻的,是闻不到的,但是由于释迦牟尼佛大悲心非常猛利,这个是众生得大利益的事情,所以就处处勉强宣说。我们能够听进去,能够相信,这就叫幸闻。这个不容易哟!《法华经》里面当佛要说成佛法门的时候,五千个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当下退场了。他就是不当闻,闻不进去;闻了生反感心,他就自然退场。这个净土法门亦复如是,很不容易闻,很不容易信。但是你还能够幸闻,就应该生起稀有难遭之想,就应当发起大愿:愿生彼国。如果这愿不发起来,你就是闻了也等于白闻。那为什么要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主要是能跟如是——就是前面所说的无量无边阿僧祇的一生补处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能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一处在空间的概念是一个极乐净土,从心性上来说就是一心——阿弥陀佛的愿心。所以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也就能够证明凡圣同居土横具上三土。一生成佛的依据就在这一句。
好,下面对《要解》里面这句经文几个重要的概念要了解。什么叫“诸上善人”?一般前面讲的声闻、阿罗汉,还有菩萨——三贤位菩萨乃至十地菩萨,这些都可以称为善人。唯有一生补处菩萨——就是等觉菩萨,在菩萨因地当中是登峰造极的。他们的数量很多,叫“诸”。“其数甚多”叫诸。这些人才能称为“上善人”。除了等觉菩萨之外都称为善人。这里讲“俱会一处”是指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也可以说是凡圣同居秽土。那么在凡圣同居土里面有凡夫,也有圣人。圣人有两种圣人。一种是叫“实圣”。实圣就是:他实际上在这个地方来修行的,是由于他有漏的业力还没有断,在这里继续断惑证圣的,这叫实圣。比如像初果圣人要七次生到天上、人间;到了二果呢,还得要“一来”;到了三果圣人才能生到五不还天:这是由于他在这里有漏业感召过来的。还有叫“权圣”:大权示现的圣人。这是上三土的圣人以及他方世界的佛菩萨。由于他们有大慈悲心的愿力,随顺这个世间凡夫众生的根机示现救度,有这二种因缘,我们这些凡夫就可以跟圣人同居在一个刹土。等到实圣——初果、二果这些圣人——他们有漏业尽了,业尽情空了,灰身灭智了,他就离开这个世间。那么大权示现的菩萨:众生能感之机尽了,他度众生的愿满了,他也离开这个世间。这一离开,他跟我们凡夫就相差很大:“苦乐悬殊”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我们这世间跟圣人同居是暂时同:暂时住在这个地方,因缘到了他就离开了。那跟西方极乐世界相比就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凡夫跟圣人同居叫究竟同。究竟同就是讲的:同为师友,同尽无明,同证妙觉,每天把手同行。所以“暂同”跟“究竟同”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这个世间虽然有圣人,但是我们有缘见到圣人的机会少;亲近他,跟他闻法学法,这种情况也极少,除非是特殊的因缘。那五台山有文殊菩萨在那里,但有几个人见到文殊菩萨了?那么这是指佛前、佛后的凡圣同居土。就是佛在世的时候,虽然圣人也很多,但是相对于地球众生的人数来说还是不多的,就像珍宝一样的稀有,就像祥瑞一样的一闪就过。他不能像极乐世界一样的——圣人可以遍满整个刹土,就好像天空当中繁星密布,就好像大地的微尘那样多。这又是一个差异。那第三个差异,就是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虽然圣人和凡夫都在这么一个刹土,但是所做的事情不一样,所办的事情不一样。圣人在这里做:他是要断惑,他是度众生。我们凡夫在这里是做什么?五欲六尘轮回之业,是迥然不同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些往生的凡夫,是以信愿称名这个不可思议的无漏功德,感得:到了“俱会一处”的凡圣同居土——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于是跟那些诸上善人为师,为友,就好像兄弟一样不相舍离,共同修行道业,共同破除无明,共同证得三身、三智。好,那透过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就能了解为什么能快速成佛。带业往生的凡夫就在阿鞞跋致三不退当中——尤其注意那个念不退,“念不退”,念念跟一切种智相应,就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尽”菩萨四十一个因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好,那这里又进一步阐释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是什么身份。这个身份你很难去标显他。如果说他是凡夫吧,但是他不要经过转生就一定能够得一生补处,一生成佛,就是哪个地方有缘分他就到哪个地方示现八相成道,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没有两样。所以你不能说他是凡夫——非凡。如果说他是圣人,是一生补处菩萨吧,但是确实他的见思烦恼没有断。从他断惑的程度来说,你又不能说他是等觉菩萨。那这种情况我们就没有办法去诠释了。这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教网、教观——所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不仅释迦牟尼佛的教网没涉及,乃至于十方无量无边刹土诸佛的教理也没有办法来诠释这个问题。这就是极乐世界的那种特殊之处:非凡非圣,即凡即圣。好,那透过这一点知道,这些众生往生后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诸上善人,他们是在实报庄严土,乃至于佛是在常寂光土;但带业往生的凡夫是在凡圣同居土。哎,这里面就有一个特别之处我们要注意:首先,我们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重要意义。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要修行,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定要考量清楚。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三界的分段生死,离开凡圣同居的秽土。但是从通途教理的这种解脱道来说,凡圣同居你要离开是最难的事情。见思惑一定要断尽,你才能离开凡圣同居的秽土。这就是:同居一关,最难透脱。
好,阿弥陀佛因地知道我们很难出离三界,所以才建构一个极乐净土——凡圣同居的净土——跟我们对应。而且这个凡圣同居的净土跟十方无量佛刹的凡圣同居土比,有他的特别之处。这个特别之处就是:你一去就是阿鞞跋致,就能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此土凡圣同居非常难以脱离;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你可以信愿称名,感通佛力,带业横超,而且一去就是阿鞞跋致,不是凡夫。但你也不能决定说他是圣人,因为他还是一个见思惑具足的人。但是他具有圣人的功能作用。要了知这个道理,了知它通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我们常常与那些宗门教下的人交流比较困难?就像印祖说的往往“通宗通教”的人不信净土。原来我看到这句话总是觉得难理解:通宗通教的大通家应该更信净土。那这些年来确实我也接触一些学通途法门的人,还真的觉得印祖这句话很有道理。他常常对净土法门用通途的教理去观照,去分析,那就是:越分析越觉得净土法门不可能哪!哪有这个事情哪?很难相信。所以我这几年才深深去倡导:学净土法门的人不仅在行上要一门深入,而且解上也必须一门深入,先看净土五经一论,先看净土宗祖师的书。如果把通途学得太多了,他就已经建立那么一个参照标准了。他情不自禁的先入为主,用那个标准来分析净土法门。你就没办法。所以要了达净土往生的这种特殊性,你才能够产生深信。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原文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大安法师: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居士: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原文 问:心无外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说有化佛来迎,生诸净土?答: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属于特别法门,又称为胜异方便,是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圆顿妙法。既然是平等普度,所以他所实施的方法是“三根普被”。 “三根”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大安法师:法忍和生忍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诽谤我们、打骂我们的都能忍。这个忍为什么称为忍辱?因为人最难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贵贱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居士: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法师: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你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你一定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这个世间;鬼者,归也,所谓“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回归于天地之间。我们读《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居士: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法师: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
六道轮回时间:2025-02-09
居士: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 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20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八讲)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译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好,我们请看下面第三段。“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莫患棘墙无客住,只愁枷锁几时空。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略述净宗信愿行6六、结 语净土法门,奇特胜妙,超情离见,唯信乃入。由信启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愿心坚牢,万牛莫挽。由愿导行,执持名号,仗佛慈力,往生净土,径登不退,毕竟成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