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四讲)
好,下面呢,就是解释极乐世界的教主和他的弟子眷属。“佛又告长老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这里是阐明极乐世界的教主成就。前面我们讲通序里面的六种成就,六种成就就有个主成就。其实六成就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主成就。主成就了,一切就成就:成就它的时成就、处成就、眷属成就,等等。好,这里特别提出一个“于今十劫”:一个成佛已来的时间概念,是十大劫。如果从法、报、化三身的特点来看:法身,它没有什么成不成的时间概念,因为无始无终,所以不应该来讨论时间的劫数;报身,是由于他发了大菩提心来修行,到他圆满的时候得到究竟觉——实相法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可以讨论成佛的时间概念;应化身,是随着有缘众生的根机来示现救度的过程,也可以讨论成佛的时间概念。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法身的功德是由于修德有功才显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讨论成佛的时间劫数;报身是“别无新得”,应身“如月映川”——千江有水千江现,所以这个报身和应身,也无所谓成和不成的问题,也可以不讨论时间的概念。
诸佛如来示现八相成道,各有他的本门和迹门。说实在话,讨论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凡夫讨论的范围:佛度化众生的本意是神妙莫测的。你看《法华经》由迹显本,我们凡夫的眼里认为悉达多太子成佛也不就是几十年嘛,那怎么地涌出来无量无边的菩萨——功德甚深、相好庄严,却都是由释迦牟尼佛作为老师来教导的呢?那就好像一个一百岁的老人叫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叫他爸爸一样。那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也承认:“这个一百岁的人就是我的儿子。”不可思议!那么当与会的——像弥勒菩萨——都搞不清楚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追溯远古大通智胜如来的本地。通过本地的追溯,哦,我们才了解释迦牟尼佛不是这一世才成佛的,乃是尘点劫又尘点劫前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寿命无量。那你说,释迦牟尼佛都是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那阿弥陀佛呢?难道他仅仅是一尊只成佛十劫的新佛吗?所以这里讲的“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也就是他的迹门——这一期的示现而已,还不是他的本门。如果从本门里面——从释迦牟尼佛本门——去推测,那么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也应该是尘点劫又尘点劫——早已实成的一尊古佛。
好,我们只能在他所示现成佛的这个迹门当中来加以讨论。这个讨论倒也给我们一个安心。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今现在说法,就等于他成佛才刚刚不久,就是才刚刚“开张”。所以呢,我们现在赶紧去没有问题,阿弥陀佛不会圆寂。而同时阿弥陀佛又是无量寿。如果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有量的,是有限的,我们都不敢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怕不踏实。我费了一辈子——这样放下万缘念佛,五欲也没享受,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好不容易去了,一看,哎,他老人家不在了!这里面的失望、沮丧是用语言没有办法去描述的。那么现在阿弥陀佛无量寿,“成佛已来于今十劫”,教化众生的佛事刚刚才打开序幕。所以我们就要随顺释迦牟尼佛的劝告。不仅是现在的众生往生,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过去多少世的众生往生,也是“今现在说法”;未来无量无量世的众生念佛往生,阿弥陀佛仍然是“今现在说法”。我们就放心了。阿弥陀佛寿命很长,我们一去也跟阿弥陀佛一样,就一生成就道业。“成佛已来于今十劫”,时间很短,然而极乐世界却有无量无数无边的声闻弟子、菩萨弟子乃至于一生补处菩萨。这说明:这么多的一生补处菩萨都是在十劫当中所成就的。这反映什么?这反映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确实很快。如果他方世界你要到达一生补处,那要经过多少阿僧祇劫——无央数劫,才能到达这个水平。西方极乐世界一生补处,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算不清楚的数量。
从《无量寿经》我们看到,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他的第一会的弟子——就是参加他初会法会的弟子,都是没有办法算清楚的。那现在已经是开了多少法会!一般来说刚开张的法会人数是比较少的,后面的人数会越来越多的。所以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声闻弟子无量无边——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够算清楚的,更是无法言表。这就正面显示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过去现在未来无量无边的往生者,得到不退转,得到一生补处,是很多很多的,而且非常容易。它就令一切修行者心向往之——值得去,不去就吃大亏。所以我们要买股票,买这张“股票”——法界弥陀的“股票”,那是赚“大钱”。
好,请看下面经文。“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好,这是描述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之后,他的声闻、菩萨眷属的成就。主、伴圆融。如果教主很伟大,但是下面的弟子没有什么,是光杆司令,那也不庄严了。一看:噢,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这些声闻弟子都是证果阿罗汉的水平,其数量也是算数所没办法知道的;不仅阿罗汉这么多,诸菩萨众——三贤十圣的菩萨,他们的数量也是无量无边阿僧祇的——算数所不能知。好,那有人就会问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声闻呢?天亲菩萨不是说‘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吗?二乘的种子不能往生嘛,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声闻弟子?”这里面,对天亲菩萨这个偈颂有很多人误解。“二乘种不生”,不是指二乘种性的人不能往生,而是指极乐世界那个刹土不会生起声闻、缘觉二乘的种子。他方世界的声闻、缘觉,如果他具足信愿,也能往生。因为阿弥陀佛是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的,声闻、缘觉也是其中两种法界,不能遗漏的。声闻、缘觉——特别是定性二乘,他常常生起不了菩提心,不能庄严净土,饶益众生;在大乘佛法来看,称为焦芽败种,就是不能成佛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愿力有一个胜妙的利益,就是令那些定性声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能发起大乘的菩提心,就有一种巨大的转化力量。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全体都是法性土,是有大乘菩萨巨大加持力量的地方。他只要去了,一定能够回小向大。在往生之前他能够回小乘心向大乘心,当然更好:提升往生品位。但很难要求一些声闻、缘觉:在此土能够很方便的、很容易的回小向大,那不可能。《法华经》讲大通智胜佛以来的声闻都很难转生大乘心。
这些声闻,也就是用了声闻的名号,实际上他们就是大乘菩萨的种性。《无量寿经》讲到:这些声闻弟子到他方世界去救度众生,能令他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看,他都能令他方世界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自己难道还是定性声闻吗?所以这个经文告诉我们:现在这些往生的声闻弟子——闻到弥陀的名号信愿往生,他的种性已经是别教和圆教所摄的根机了。如果他是藏教乃至通教的根机,都闻不到他方世界佛的名号;闻到了,他也不相信。现在他闻到了弥陀名号,还愿意往生,从根本上来说,他已经是别教、圆教所摄的根机。
好,最后总结: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句话其实微言大义很深。在依报介绍当中,谈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现在讲正报庄严,也是谈“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怎么理解?首先从佛的一边来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教主以及声闻、菩萨的弟子伴,这些境界的显现实际上都要追溯到阿弥陀佛的因地:他作法藏菩萨发的大愿、大行所成就的。就是因地他发愿的那种编码、编程已经是作好了,这是在果上显现而已。这个显现就是“一成一切成”。什么叫“一成一切成”呢?就是他的大愿完成之后,他由法藏菩萨就自然变成了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就有佛果地上的功德,佛果地上的功德就是一切种智,由一切种智的心显现出依报庄严和正报庄严,就一现一切皆现,就显现出这样的教主和眷属的影像境。一成一切成,称性而起。那从依报来看,比如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有多少多少由旬,很高大,七宝合成,那这个宝树是怎么来的?是不是非得像我们这个世界不可,要有个树的种子播种下去,慢慢的发芽,破土而出,从小树长到高一点树,它有个生长的过程。要不要?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情况。西方极乐世界一显现这个宝树,就是那么高大:称性而起,没有一个生长的过程。这就是一切种智的心一现一切皆现、称性而起的奇妙。依报是这样的,那么正报仍然是这样的。正报就是阿弥陀佛主的功德以及菩萨、声闻眷属的功德,也是因中的种子一成——编制好了,在果上一切成就。
好,那么这样的一切成就,怎么去理解?佛——教主,和菩萨、声闻这些伴,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这里谈到两句话: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非自非他,自他不二”,这些话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难理解。我们来看看,自和他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叫非自非他,最后又落脚在自他不二?这里面就要联系到事事无碍的法界。从那种陀罗尼珠子互映互摄的原理去理解,才能够理解。好,一个谈“自”。这个“自”是不是孤立的、客体的自呢?它不是。这个“自”是对境:“他”心中的“自”。这个“他”也不是孤立的、外面的他,这个“他”是自性里面的他。所以自心中显现的他,这个“他”就叫“他亦非他”。他心中的自,这个自也就叫“非自”。你就理解“非自非他”里面是交融互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这个“非自非他,自他不二”诠释。那么阿弥陀佛是什么?阿弥陀佛是我们众生心中的阿弥陀佛。那么声闻、菩萨是什么?也不是客体的东西,他们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既然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那这个众生全体就是佛。众生心中的佛,那么全体的佛也就是众生。要了解“非自非他”,然后就契入到“自他不二”。“自他不二”实际上要从两个层面去谈。无论是自己,还是外境——跟自己相比较独立的“他”,实际上都是我们现前一念奇妙、清净、光明的心体所显现的映像。既然是现前一念妙净明体显现的自、他,这里面你就很难去讨论“有是非是”。
这里面他就进一步说,这个极乐世界庄严——现在庄严和当来庄严,是以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庄严作为本质境,作为增上缘,能令我们这些凡夫依托这样的本质境、增上缘——这个已成就的因素,产生信愿行,执持名号。信要信这个:我们只要通过信愿称名,我们就也在“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我们的愿也念念这样去求“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我们的执持名号也念念这样去持,它就自然而然的作为一种转换,念念念佛当中就是“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所以最后一句话就说“能令信愿称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那么这样的一个转换关系,实际上是非常奇妙的。有时候看到这些,思惟这些,我都觉得自己水平很有限。可能讲出来大家还是云里雾里。这里面非常神妙:这种转化的关系。我们去理解这种“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全佛即生、全生即佛、全他即自的理显现在信愿称名当中一种巨大的转换关系: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香光庄严的道理。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居士: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 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20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八讲)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译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好,我们请看下面第三段。“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莫患棘墙无客住,只愁枷锁几时空。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略述净宗信愿行6六、结 语净土法门,奇特胜妙,超情离见,唯信乃入。由信启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愿心坚牢,万牛莫挽。由愿导行,执持名号,仗佛慈力,往生净土,径登不退,毕竟成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给众生最后一次机会被疾病严重折磨的时候,你至诚去念佛,就能够在弥陀名号当中超越这些,至少会减轻很大的痛苦,绝对不会想去自杀。死刑犯在临刑的时候,跟他讲阿弥陀佛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劝修净土诗》序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什么叫菩提?菩提是觉的意思,也就是佛果的意思。心是众生能发之心,菩提是所得之果,发有激发的意思、激活的意思、发生的意思,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发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阿弥陀佛我们的依靠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释迦佛已经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所以在第四尊佛、第五尊佛之间这样的一个空荡的时间,众生就很可怜了,他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对一切人,上至诸佛菩萨,下至悠悠凡夫,一毫一善,都去随喜、赞叹,都修到了福报。这就是《普贤行愿品》第五行愿随喜功德的内在的心性价值。要让小孩子孝顺父母,要让他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戒定慧三无漏学戒,是让我们了解烦恼贼在什么地方,每一条戒都是指向我们烦恼的,降伏它的。定,就是把这烦恼绑住。慧,就是以智慧剑把这个烦恼贼杀死。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智慧光 欢喜光 清净光智慧光是对治我们的愚痴的心,让我们接纳这光明,透视诸法的性相因果,种种因缘,了了分明。欢喜光是对治众生的瞋恨。嗔恨是由于有人我的分别,有欲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东林佛号把我们的悲心唤醒东林佛号念得一定要深沉一点,然后掌握它的节奏。一句佛号走四步,它有抑扬顿挫的关系,要唱得哀婉有致,这样容易摄心,可以把我们的悲心唤醒,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厌离娑婆厌离娑婆首先要从厌离自己的身心开始。观身不净,身体是不干净的,污秽的。观心无常,心是生住异灭,没有一点真常的宁静。透过身心的厌离,再进一步厌离由这个身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幽深之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依据众生的根机而加以施设的。以禅定的功夫开发我们本具的福德智慧,哪怕你一天用上十分钟、回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问: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接着第二个问题是: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有人问:既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何必要七日克期念佛,甚至经年累月念佛呢?此问言下之意:既然说,到临终时念一声或十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问: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吗?答:不能简单的这样说,能够烧出舍利子,说明他还是不错,有修行,也感得了加被的力量,但是它不是往生的必要前提。曾
舍利瑞应篇时间:2024-09-10
为什么清末民初 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宋明理学用心性的,佛家禅宗、华严的大道理来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是在断气前进行?还是等他即将断气之时或断气之后,再进行助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8
问:我学佛有十年了,近来一年经常耳中有念佛声,有时家中也有念佛声,请问法师这个现象是不是魔障?我有些疑惑,请开示。答:对这个耳边出现的念佛声音,包括梦中出现的声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7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就会把重心放在自己这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7
请看经文:“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专持名号,就能契入三昧,就能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达就是不杀生,我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众生常常杀业很重,喜欢吃海鲜。这也是众生相互之间的共业所感,但是我们怎么去认知这个事情?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大安法师: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念佛深妙义,唤醒梦中人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讲记“佛悟此心,如醒时人;众生迷此心,如梦中人。离醒时人,无别梦中之人,岂离梦中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问: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该怎么办?答:这是物欲横流的社会比较普遍问题了,原来婚外情大家都是众口所指啊,很难站立社会上的丑行;但是现在,特别是对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6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
问: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答:我们要发一种心,今生得人身,闻到佛法,走上了一条解脱道路,就得要有壮士断腕的那种勇猛,一定要截断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湍流、急流,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