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义、善、见,病与勤,寸阴当惜
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五页,请看第七小段。示杜义见曰:“善则为义,不善不义,义善无二,所见唯义。以义为见,不见非义,见非义时,见无见义。”第七小段就是对杜义见居士的开示。这个开示很巧妙,就以他名字的内在义理给他来谈。
杜义见,什么叫义?善就是义——“善则为义”,你的善良、你的善行,就叫义。这个“义”在我们中文里面讲,一般是适宜的意思、正当的意思、理的意思。一般的我们讲“仁义”,把仁、义摆在一起,实际上表达一种体、用的关系。以仁作为体,义就是仁的体在现象上的表达。所以仁义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善端、善行,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这个“义”有时候也反映为正义。这个“义”的义理非常深广。你说这个人有不有义——有义气,比如中国文化讲桃园结义——像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人桃园结义,就是仁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果你是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你就称不上义,就是不义,不正当,不符合天理,不合适。跟仁的境界相违背,这就不义。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正义和善良是一体无二的,实际上就是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诚的一种表现形式。“诚则明矣”,你的诚和明也是体和用的关系。“杜义见”,实际上你所见的应该全体都是义,全体是善。那义、善的本体是仁,是真诚。所以告诉他要思惟到这一点:“由这个现象上的善,看到你本体上的仁心——同体的仁爱之心、那种真诚无妄的心。以这个‘义’——正义、适宜,作为自己的见地。自己的行为包括念头当中,不要出现非义。”“不见非义”,这个见就是现,不现出不正当的、不合理的、不适宜的念头和行为。
那最后两句呢,是直接就指向心性。“见非义时,见无见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要通过“见”指归到见性——见能见之性。能见之性就是我们的妙明本心。这叫圆净妙明的体性,在《楞严经》对这一点有深入的讨论。《楞严经》佛开示文殊师利菩萨及与会的大众,当住在首楞严大定的时候,这时候“见与见缘,并所想相”——这里谈“见”就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见缘”就是阿赖耶识的相分,“并所想相”就是前六识所感知现象界的印象,这些都是什么呢?“如虚空华”——虚空里面的花,“本无所有”。为什么会觉得虚空里有花呢?是由于眼睛出了毛病——叫瞪目为劳,显现了一种花的形态。实际上是自己病眼的产物。所以本质上虚空当中是没有花的。那么在“本无所有”的当下,你体认什么?见以及见缘,原来都是“菩提妙净明体”——就是我们妙真如性的体性。在这个妙真如性里面,超越了现象界的对待。所以在这样的见性里面——就是菩提妙净明体当中,怎么会“有是非是”呢?“是”和“非是”都没有,它没有“是”和“非是”的对待。好,那就这个来看,你“杜义见”在事相上要见到这种行为的善、行为的正当性、行为的合宜性;那终极层面指归向上——指归自己的本性。在你的见性层面,实际上你的见性并没有见义和见非义的差别,你见义和见非义,这些也都是像虚空花“本无所有”。指向你的见性——就是你当下的妙明觉性——这个禅宗讲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段开示就比较深邃了,在事相上要为善为义是从,在理上要把它托空,见到见性的那种体性。
好,那么我们请看下面。示女弟子意安曰:“汝因病不念佛耶?噫!病愈甚,念愈勤,乃好也。若病到念不得的时节,却是错了也。”好,这就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念佛却病。可见这个意安在生病状态,生了病被病苦所缠绕,很难提起念佛的正念。所以就根据这个情况来指点:“你因为有病就不念佛吗?噫!”噫,就是让她注意。有一点:你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你更要念佛;病越重的时候你念得更勤快,这个病就能好。这个事情对症下药:我们大家都生过病。平时可能也念念佛,等到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就被这个生病的痛苦所笼罩了?发高烧哇,疼痛不已呀,心里就是“哎哟、哎哟、哎哟”,这时候念佛的念头就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这时候想到的:赶紧请医生,赶紧吃药,赶紧做这个治疗、那个治疗。可能这个佛号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
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念佛人来说,这时候一定要觉照到:一定要把佛号提起来。在我们疼痛的当下,你得要思惟:我们的心性当中有不疼痛的东西。可能开始这个痛苦很难忍,但你要思惟到:这个身体是假的——四大假合的身体。既然身体都是假的,身体所感受的痛苦它也不是真的。何况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性是离开的。就由于我们太执著这个身体为我,所以我们的心性都在这个身体里面去了,所以它才会有很强烈的疼痛感——受不了。你要知道身体和心是分开的话,那身体自然痛苦跟我的主人翁——我的妙明真性,有什么关系呀?!它痛它的,我的心——我自己——在念佛。当这个身体在痛苦的时候,好像我这个心奈何不了它。但是我当下提起正念念佛的时候,这个身体的痛苦又能奈何了我们这个心吗?它也奈何不了。所以开始觉得疼痛的身体和不疼痛的心好像是一个对待。渐渐的你去念佛,念念念,你全身都靠倒在这个佛号当中,你只知道有这个心,不知道有这个身体了。这时候你的痛苦就会减缓,甚至你就感受不到这个痛苦。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就能治疗好疾病。因为疾病或者是四大不和,或者是多生多劫的业力,那么这句佛号可以调节四大、脏腑的和谐,也可以消除宿世乃至今生的业障。它就能够治疗好疾病;如果命终已到,他愉快地跟阿弥陀佛往生。
那古往今来很多念佛人都有这个体会。好像是清代有一个念佛人,他病好了以后说他一个经验,说:“我这次病得很厉害,只能叫‘哎哟、哎哟、哎哟’。”幸好有个善知识开示:“你别忘了念佛啊!”他说:“哎哟!我念不起来。”“那你就‘哎哟、阿弥陀佛’嘛!”他一听有道理,他就:“哎哟!阿弥陀佛!哎哟!阿弥陀佛!”反正他就是拖一下:哎——哟,阿弥陀佛!最后念到:“哎哟、哎哟、阿弥陀佛”,慢慢的这句佛号越来越有力量了,最后就“哎哟”没有了,剩下了“阿弥陀佛”了——病就好了。你看这个人:开始病得只有“哎哟、哎哟、哎哟”,结果“哎哟”里面加了“阿弥陀佛”,最后是“哎哟”没有了,“阿弥陀佛”有了。所以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要被这个“哎哟”完全“哎哟”掉了,要打上“阿弥陀佛”的这个佛号进去,它就能够治疗疾病。如果认为:“哎呀!我病得没办法,病到念不得佛号的时节。”你这个观念完全是错的。这就要平时加强信、愿、行的力量,一定要有坚固的信心。无论病苦、急难的时候,这句佛号一定要现前才好。
好,请看下面。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莫贪旧游,前途永失。”这是开示无朽珍惜光阴。无朽是这个群体当中为头的,对他的要求显然就更高。“尺璧岂宝”,尺璧就是直径一尺的那个大璧——大璧就是很好的玉器,一般用尺璧表明这个东西很珍贵。一般古代的玉器都作为祭祀之品,那些达官贵人身上也要佩玉。虽然这么珍贵的尺璧,但是跟一寸光阴相比,还不如光阴来得更为珍贵:寸阴当惜。一寸光阴,实际上这个时间就是生命了。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平均寿命或者七十岁,或者八十岁,你把它分解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年三千六百五十天,一百年也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那么你说活一百岁都很难,一般人的寿命,日子也就是二万到三万天的时间。你过完了一天,就迈向了坟墓一天。所以这个时间就是生命。那这样的一个生命,时间怎么爱惜?体现爱惜的行为就是要全身心的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在念弥陀名号当下,信愿的光明就灿烂炽盛。
好,关于这一点,彻悟大师也有一段比较详细的开示。这段开示,我们净业行人好好要观照一下,讲得非常恳切,也非常有道理。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就是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有精神,精神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世间最可爱惜的莫过于光阴。”你要爱惜什么?不是爱惜金钱。连那个“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这样的宝都不是珍宝——跟时间相比,更何况一般的金钱。那为什么要珍重精神、爱惜光阴呢?我们当下这一个念头——这一念,实际上就是精神,这个精神落在哪一个法界当中很重要。因为十法界都是由念头决定的:我们当下这一念头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佛法界就现前了;我们不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九法界现前了。如果我们念五戒、五常,只是人法界;如果贪、瞋、痴现前,都是三恶道的法界。所以你只要动一念,就是十法界的种子现前。你对这一念的精神还不要珍重吗?那十法界当中最好的法界是佛法界,于是念头落在佛号上是最珍贵的!
再就是我们每天做晚课都会念《普贤警示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所以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怎么能不爱惜呢?如果知道这个生命的能量——精神——值得珍重,就不要随便地使用。不能随便使用,怎么使用好呢?就是念念执持弥陀名号。如果知道光阴不可虚度,那么就每分每刻都要熏修净业。这是对精神和光阴的最好投资。如果你放弃弥陀名号不念,而去从修行的角度修声闻、缘觉、菩萨这些圣贤的方法,那么这都是什么?这就叫浪费的用精神。因为你修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法,还没有到达佛法界,不是最好的投资项目,这叫浪用精神。也就等于你的精神本来要做一个最大最好的事情,但你没有选择好,得到的收获很小。就好像你一把千斤之弩可以射得很远——射重大目标的,但是你却为一只小老鼠来发机了。大炮打麻雀了,这就是你不值得。
修三乘圣贤的行持都是浪用精神,更何况你用这个精神来造六凡法界的事业呢?那你看看,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天天就是办公司,想到当官,想到做世间的东西,那站在一个净土圆顿的立场来看,那都是叫浪用精神了。如果放下念佛往生净土的净业不去修行,你就追求那些声闻、缘觉的果位,这也就是虚度光阴。这就比如你有一个无价的如意宝珠,你把它换几件衣服、几顿饭吃一样。你追求声闻、缘觉、权教的果位都是虚度光阴,更何况你追求世间的人天福报——有漏的果报,那更是虚度光阴。所以要在这个层面认知我们有限的精神、我们有限的光阴投注在哪一方面。就是要投注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你能够一心一意念弥陀名号,心就专一,一专一,跟阿弥陀佛就容易感应道交。你的修行能够一门深入,能够精勤不已,你这个净业就容易精熟,就容易成办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一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成阿鞞跋致、一生补处菩萨,很快成佛。这才是对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的方法。
觉明妙行菩萨又提醒无朽“莫贪旧游”,就是不要贪恋原来的修行。因为他原来喜欢修道家的功夫,告诉他:“你不要再回到原来修行的路子上。如果这样,你就会放下信愿称名,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今世不能往生,那你未来的前途就堪虞哟!你往生净土的前途就永远失去。”因为你不能往生极乐净土,想得人身都很难,一到三恶道里面去就不知道多少劫才能出得了头的。所以莫贪旧游——“前途永失”。一定要珍惜光阴,正念弥陀,成办净业。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原文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大安法师: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居士: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原文 问:心无外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说有化佛来迎,生诸净土?答: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属于特别法门,又称为胜异方便,是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圆顿妙法。既然是平等普度,所以他所实施的方法是“三根普被”。 “三根”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大安法师:法忍和生忍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诽谤我们、打骂我们的都能忍。这个忍为什么称为忍辱?因为人最难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贵贱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居士: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法师: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你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你一定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这个世间;鬼者,归也,所谓“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回归于天地之间。我们读《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居士: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法师: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
六道轮回时间:2025-02-09
居士: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 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20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八讲)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译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好,我们请看下面第三段。“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莫患棘墙无客住,只愁枷锁几时空。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略述净宗信愿行6六、结 语净土法门,奇特胜妙,超情离见,唯信乃入。由信启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愿心坚牢,万牛莫挽。由愿导行,执持名号,仗佛慈力,往生净土,径登不退,毕竟成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