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
好,请看第六首。“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情忘境自融。”好,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无尽的,而且是称性庄严。什么叫称性庄严?就是称合法性来庄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称性发的四十八大愿。能够称合法性发愿,那说明这个发愿的菩萨至少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大菩萨才能叫称性,是从实相里面显现出来的,一切庄严都是实相的表达。好,既然是称性的,那我们看这个“性”。在天台家,有个词叫“性具事造”。我们业力凡夫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也“性具”——就是本性上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具足法界所有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换句话来说,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也是我们这些众生本具的庄严。所以我们无论是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现量享受这样的依正庄严,归根到底还是自己本具的,不是从外面得到的。这一点很重要!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寿;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自性的慈悲;大势至菩萨就是我们自性的智慧。极乐世界的菩萨就是我们自性的俗谛;声闻就是自性的真谛。无尽的庄严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性德。现在好像是外面的东西——外慕诸圣,实际上回归自性,都跟我们性体无二无别。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称性庄严非外得”,如数家珍,不由外得。一定要了解这样的道理。
好,那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所享用的一切资生用具、福德智慧的果报,也是法尔自然现前的。比如说我们的饮食,念头一动,七宝钵器自然现前;我们要穿一件衣服——七宝的衣服,你念头一动,想要什么珍宝,想要什么款式,想要什么色彩,都是自然现前的。还有我们所住的宫殿,还有我们供养他方世界或者本土佛菩萨的一切华、香、幢幡、宝盖——一切供养之具,你只要念头一动,它自然地现前。而且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没有数量的限制,无穷无尽。大家想一想,这个就不得了了。我们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苦?就苦在没有天然的果报。我们吃点饭很辛苦,要耕作,要插秧,要收割,要脱粒,要……很麻烦。穿点衣服也要种植。你得到什么东西,都要辛勤的劳作。甚至生存资源越来越匮乏,就要去拼命的竞争。它没有自然现前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福报不够。既然没有自然现前的东西,得要通过劳作,通过竞争才得到。好,这一念心使我们把道德就会放在一边,“我就要得到这些资生用具”。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道德提不上来?就是生存资源的获得没有自然性。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自然福德的资生用具,所以他没有生存的压力,不需要残酷的竞争,也不需要货币的交换。他就能够非常悠闲。当然也非常精进的修行佛法,提升精神生命。把自己法身慧命彰显出来,是极乐世界往生者唯一的生活内容。然后救度众生,自利化他。好,这是“天然果报自无穷”。
那么西方极乐世界法法圆融,一个微尘就能够遍入所有的微尘里面,一个佛国也能遍入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同时其他的诸尘也收摄在一个微尘里面。所以在一微尘里面,可以显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这就是“一多相即”。一法可以遍到所有的法里面,而同时万法又能够全收到一法里面:一多相即。这就是事事无碍的境界。
在这个七宝池里面,有四色莲华;莲华又有光和色,也就交相辉映。莲华在八功德水里面,水非常的澄清。那水不是氢二氧的水,水是七宝的水。由于水是七宝,宝与宝之间也是重重叠叠的,所以它水的层次性就非常微妙。那水的层次性跟它七宝的这种成分,有一个立体的辉映。然后每个珍宝放出它相应的光,有它相应的色。这种不同的光色,互相的相渗互即、辉映。这个水又非常的澄清,于是人这身影投在水上,就有他的倒影——影子。人有倒影说明这个水非常的澄清,才显出他清晰的影子。
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得到了种种的自在,所以他能够分身散影,化身就游戏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距离的概念,在他到了事事无碍境界的时候,都是空的。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来说,他并没有像我们所感知的那种十万亿佛刹遥远的距离。十万亿佛刹的空间距离,是建立在我们凡夫的这种生灭心基础上。我们生灭心还有时间,有空间,才建立这么一个幻相。如果证到了诸法的空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话,那么他方的刹土在一念之间就可以过去;就在一念之间,他能度过很多很多的劫,作很多很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佛事。就在这种空里面,可以念劫圆融:一念可以延伸无量劫,无量劫可以融摄在一念。这个“地俱空”就是空间的距离打破了。
你要看到,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是能感知到这一点。当讲完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时候,阿难尊者希望能见到阿弥陀佛。得两土世尊的加持,就向西方顶礼,愿见阿弥陀佛。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时,一顶礼,还没起来,阿弥陀佛现前。阿弥陀佛现前,放出炽盛的光明,如黄金山威德巍巍的时候,大家注意:就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天界的宫殿、修罗的宫殿、人道的境界,以及畜生道、饿鬼道、阿鼻地狱的境界,以及他方佛国的境界,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全都现前。当全都现前的时候,你想想:就在佛光里面,我们认为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空间距离就打破了。
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处的。为什么在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的时候,弹指间就去了,一念间就去了,屈伸臂间就去了?他为什么去得这么快?你就是以光速到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外,也得要有很长的时间概念。所以到了事事无碍的境界,是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的。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好,这样无论是极乐世界的心法,还是它的色法,还是依报庄严,还是正报庄严,它都是真如法性的一种显现。真如法性,它是没有障碍的,它是绝待的,它是圆融的。所以它本源上没有任何障碍。就像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些往生者也没有障碍。可能就是在一个空间当中能够站立很多很多的人。不像我们人有血肉之躯,你在这个空间,第二个人就不可能在这个空间。为什么?他有障碍。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一个无碍的境界。可能就在同一个空间,相互都能够在里面生存着。就好像光与光、影与影、香与香一样的。香和香在一个空间,它没有障碍;光与光,它没有障碍。是不是这样的?这些都是超出我们逻辑思维的,我们很难理解。但它一定是圆融无碍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法界的土,所有的众生往生,它都能够容纳?如果有障碍的话,他可能说:“我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但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它都能容纳。它就是事事无碍了。
实际上事事无碍境界是来自于:我们执著的凡情只要超越了,消失了,那么一切的色法、心法、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这些心境一如了。心境一如,到了一种真如自性的层面,它就法尔自然地圆融到了一起。所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庄严,我们都能够时时领略到本地风光:真如——法性——实相——涅槃。透过这样事事无碍的境界,马上我们能领略到我们的自性,就能令我们豁然大悟,伏灭无明。这些境界——称性庄严的境界,都是来帮助我们修行道业的。
请看第七首。“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红藕华藏金砌鸭,绿珠帘映玉楼人。尘沙莫计声闻辈,海水难量大士伦。博地亦能容入会,何时得与圣贤亲?”好,先看这一首。这些诗句都是对依报庄严的描述,透过这个描述,最后落实在信、愿上。谈到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宝树也是琼枝。“琼枝”就是那种带有红颜色的玉。“琼枝瑶草”,一般用“瑶草”是代表那种仙境。神仙境界的一种瑞草,就叫瑶草。表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生态都是非常吉祥、美好的。这些草哇,树枝啊,它们的颜色——不会有枯萎——是永恒的,是那样的清新。表明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的世界——法性土。所以这些树木、花卉,都是称性而起,无衰无变。那么这种“世外春”,就不是我们这个世间所能看到的那种春色。春代表生机勃勃。这是我们世间之外的春色——“别有乾坤”,就是三界之外的刹土。
我们这个世间是业力感召的,有三维的空间、一维的时间,叫四维时空连续区。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它也谈四界,但是它的缘起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显现的。他这个世界产生的性功德,就像天亲菩萨在《往生论》讲的——“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因为阿弥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萨,观察到他方世界那种有时间、有空间的秽土,都是建立在众生虚妄的业力基础上的,所以他要发愿建立一个清净的刹土。众生的秽土是由他颠倒的见显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的净土就要从他正道的见——真空妙有中道之见——来建立。由这个见解,他就能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正道大慈悲”;这种大慈大悲的驱动,就结晶了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的那种蓝图,经过无央数劫积功累德的修行,就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样的大慈悲,他不是世间的,他是出世间的——出世间的功德。所以大慈悲的善根生起的西方极乐世界,它就是“别有乾坤世外春”。
好,进一步描述:它遍地都有莲华。这里特别谈到“红藕华”——红莲华。这个华伸展的非常茂密。它的宝池伸展的莲华可以藏起“金砌鸭”。就是有黄金砌成的台阶;这个鸭子呢,很优游自在的在那里行走。莲华的叶子都能够把它遮盖住,就好像把它藏起来一样。这是指宝池的情况,有鸭。那么在岸边又有宝楼。这里宝楼就提出是玉楼。白玉或者红玉的楼阁里面有人——有往生者。它的帘子都是用绿色的宝珠缀成的。那个宝珠有光又有色,就辉映到那个玉楼里面的人。这叫“绿珠帘映玉楼人”。
好,这就表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他的生处是莲华,他的住处是在宝楼。这些往生者有声闻,有天人,有菩萨,他们的数量非常之多。这里就谈到“声闻辈”。声闻辈就是阿罗汉了。谈声闻,里面也含摄着缘觉。观察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叫辟支佛,都摄在“声闻辈”里面。在《无量寿经》或者《阿弥陀经》里面,都谈到这种声闻。阿弥陀佛的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纵然很多的有着阿罗汉神通的人,来共同计算阿弥陀佛初会声闻的数量有多少,都算不清楚。所以就用“尘沙”。尘就是把一个刹土变成微尘,你算得出数量吗?算不出。“沙”是指恒河沙,也很难算出恒河沙的沙子有多少。就是比喻没有办法计算声闻的数量。那么不仅声闻辈无量无边阿僧祇数——不可计数,那些菩萨大士:菩萨有从十信位到登地的菩萨,这里谈到“大士”,都是指大菩萨——一生补处菩萨,你都没有办法算清他的数量。这叫“海水难量”,《无量寿经》有个比喻:你拔一根毫毛分成一百份,一百分之一的毫毛就非常小,来沾大海里面的一滴水;好,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像大目犍连的神通,这么多的人来共同计算这些菩萨的数量,他能计算到的就像是这个毫毛上的水,不能计算清楚的就如大海水。这就是“海水难量大士伦”。
好,那这些都是圣贤哦!他方世界四土划分,声闻辈应该是在方便有余土——断见、思惑;菩萨大士,应该是在实报庄严土。那么我们这些凡夫,实际上是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和方便有余土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特别——“博地亦能容入会”。“博地”就是指我们这些业力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见、思惑还浩浩的存在。但是博地凡夫也能够以信愿称名感通弥陀愿力,带业往生,一去之后就跟这些声闻、菩萨大士在同一个莲池海会——圣会。那么这桩事情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比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当下也有四土。我们是凡圣同居的土,有圣人,有凡夫。那圣人在哪里?比如说一些名山就有菩萨:文殊菩萨在五台,普贤菩萨在峨眉,观音菩萨在普陀山。但是一般凡夫见不到,除非是特殊的因缘。所以我们在凡圣同居土,是跟圣贤隔开了的。各人不同的业力,只能感受到跟他业力相应的时空态。见、思惑没有断的凡夫,不可能跟阿罗汉同处在方便有余土,更不可能跟这些菩萨大士在实报庄严土相会。
但是极乐世界却有一个特别,我们在《阿弥陀经》看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诸上善人”就不是一般的善人:像声闻、缘觉,这都是叫善人,菩萨也是善人的范围;一生补处菩萨才叫“上善人”。那么我们一去,就能够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把手同行,这个就是他方世界所不具备的。由于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样的一句经文,我们就能够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四土能圆融在一土。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但在凡圣同居土我们却能见到声闻,见到菩萨,乃至见到阿弥陀佛。也就等于凡圣同居土含摄着上三土,这就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这些菩萨大士都是功德甚深。在《无量寿经》里面,谈到这些极乐世界菩萨的种种功德。用了二十三个比喻,来比喻他的功德甚深。比喻他们禅定的功夫坚固不动,就像须弥山那样的;他们的智慧就像明亮的日月;他们的胸怀就像大海,生出种种的功德宝藏;他们断烦恼的这种智慧炽盛如火,烧尽烦恼的柴薪;他们的平等心、忍辱,就像大地;他们洗濯垢污,就像清净的水;乃至于他们的慈悲广大,就像虚空。你说,这样一个甚深功德的大菩萨,我们一去就跟他们同为胜友,把手同行,这样就使我们的道业有很大的增上功能。好,既然博地凡夫都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这就很值得我们向往,很值得我们去求往生。那么这样,我们就非常神往地预期: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极乐世界与这些圣人亲近在一处呢?所以就要谈到这种盼望、这种渴望、这种欣求之心。一去呢,就能够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殊胜功德。
——庚寅年五·一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原文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六)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安法师: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居士: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原文 问:心无外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说有化佛来迎,生诸净土?答: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属于特别法门,又称为胜异方便,是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圆顿妙法。既然是平等普度,所以他所实施的方法是“三根普被”。 “三根”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大安法师:法忍和生忍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诽谤我们、打骂我们的都能忍。这个忍为什么称为忍辱?因为人最难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贵贱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居士: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法师: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你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你一定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这个世间;鬼者,归也,所谓“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回归于天地之间。我们读《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居士: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法师: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
六道轮回时间:2025-02-09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居士: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 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20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八讲)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