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報恩
人性本善,
即使受後天環境影響而養成種種習氣,
清淨本性仍然存在。
大部分的人看到善行義舉,
都會有所感動,
看到虐待生命的殘酷景象,
則會感到不忍心,
這就是慈悲本性的展現。
有一則寓言故事──
有位年輕人,與父親相依為命,靠著一塊小小的農田來維持生計;雖然家境貧困,但是父慈子孝,日子過得心安理得。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父親年紀愈來愈大,體力逐漸衰退。雖然他們的田地並不大,但只靠年輕人來拖犁耕田,仍然感到吃力。有一天,父親取出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筆錢,要兒子到城裡買一隻牛回來。
年輕人走啊走,走到河邊,覺得累了,就坐在石頭上休息。遠處傳來幾個小孩子嬉鬧的聲音,他感到好奇,尋聲走去,看見幾個小孩拿著竹子敲打石頭,但是那些石頭好像會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五隻烏龜,一隻比較大,四隻比較小。小孩們將烏龜翻過來,像轉陀螺般使烏龜團團轉,還用竹子打牠們,要逼牠們將頭伸出來。
年輕人覺得很不忍心,向這群小孩說:「你們為什麼要玩弄烏龜呢?牠們一樣是生命,也會痛、也會怕啊!」這些孩子不高興地說:「好不容易才抓到這隻母龜和小龜,我們愛怎麼捉弄就怎麼捉弄,不關你的事!」
小孩們故意用更殘忍的手段虐待那些烏龜,年輕人又說:「子女看到父母被人虐待,心中會很難過;父母看到子女受災殃,也會很痛苦!你們還是放了母龜和小龜吧!」
這些孩子仍然無動於衷,而且用繩子將五隻烏龜綁成一串,甩來甩去。年輕人問小孩要如何處置這些烏龜?他們說要賣給別人,年輕人問他們想賣多少錢?他們隨口說出一個很大的數目,年輕人摸摸腰包裏的錢──如果把錢給了小孩,就沒辦法買牛了。但是他看到烏龜被虐待,實在不忍心,於是毅然將所有錢都給了孩子們。
年輕人看到孩子們走遠後,蹲下來小心翼翼地解開烏龜身上的繩子,將牠們一隻隻捧到河邊,牠們抬頭望著年輕人,眼神流露出依依不捨的樣子。
年輕人說:「去吧!如果那群壞孩子再回來,你們又要遭殃了!趕快游走,讓我放心吧!」烏龜們好像能聽懂似地,游入河裏,但是到了河中央仍再三回頭。
年輕人回到家,向父親說明經過,父親聽了歡喜地說:「你做得很好!用那些錢救了五條生命,比買一隻牛更有價值!我們身體還很健康,努力工作就能賺回那些錢。」
那天半夜,父親忽然聽到「叩叩」的敲門聲,他把門打開一看,竟然有一隻牛站在門口!牛脖子上掛著一張紙條:「烏龜們在河邊收集碎金,換得一隻牛來回報恩人。」
這雖然只是一則傳說,但鮮活地顯現了兩種看待生命的態度──一種是輕浮草率地對待其他生靈,無視於牠們的恐懼與痛苦;另一種則是大愛普及眾生,即使其形貌與自己有很大不同,仍然尊重、關懷其生存的權利。
慈悲護惜眾生,是多麼溫柔的心境、多麼美好的畫面啊!期盼大家在生活中用心體會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以寬廣的愛營造一個祥和光明的世界。
鳝鱼报恩 店主改行南京人很喜欢吃鳝鱼面。城南河边有一间面馆,生意比别家好。店里有一位学徒,看见鳝鱼不容易死,虽然被砍断,还能动,心里很不忍心,每天偷拣一条肥大的
佛教知识时间:2024-05-04
报恩众生本具佛性,即使是鸟兽,也有真诚的感恩心。佛陀的僧团中,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讨论修行的方法--有位比丘说:「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任怨地为
证严法师故事时间:2024-02-29
南京人喜欢吃鳝鱼面;城南河边有一面馆,生意比别家好。有一学徒,见鳝鱼不容易死,虽砍断还能动,心很不忍,背地里每天偷拣一条肥大的鳝鱼,放入河中;学徒期满后作伙计,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8
明朝有位刘大司寇(刑部尚书),他的儿子,名字叫璟,幼时身体极为怯弱,时常生病。他上面曾有五个哥哥,都已短命死了。刘大司寇对于这仅存的第六子,这样多病,心中非常担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7
明朝末年,河南有一个人叫柏之桢,心地善良,平日非常爱护动物,小到飞禽昆虫,都曾蒙受他的恩泽。因为长年累月慈心护生,鸟雀也都能感受到柏之桢的善意。每天他们家即将开
戒杀放生时间:2023-08-03
特别提示:本文原始出处为2004年11月25日的《金陵晚报》,后被《台州佛教》(2005年第1期)改编转载,本博转自迦陵频伽共命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15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