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正知正念、正观、正念与正智
>
第57 (60) 经﹙上p9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所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善哉比丘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取于色,不着于色。善哉比丘不乐于受……。想……。行……。(不乐于)识,不赞叹识,不取于识,不着于识。所以者何?若比丘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取于色,不着于色,则于色不乐,心得解脱。如是受……。想……。行……。不乐于识,不赞叹识,不取于识,不着于识,则于识不乐,心得解脱。若比丘不乐于色,心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乐,心得解脱。不灭不生,平等舍住,正念、正智。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前际俱见永尽无余;前际俱见永尽无余已,后际俱见亦永尽无余;后际俱见永尽无余已,前、后际俱见永尽无余,无所封着。无所封著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亦无所求,无所求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398 (275) 经﹙上p356﹚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说言大力者,其唯难陀,此是正说。其有说言最端政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其有说言爱欲重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诸比丘!而今难陀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念)正智成就,堪能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彼难陀比丘,关闭根门故,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若诸眼根增不律仪,无明暗障,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诸律仪,防护于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诸律仪,是名难陀比丘关闭根门。饮食知量者,难陀比丘于食系数,不自高,不放逸,不着色,不着庄严,支身而已。任其所得,为止饥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觉令息灭,未起苦觉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气力安乐无罪触住故。如人乘车,涂以膏油,不为自高,乃至庄严,为载运故。又如涂疮,不贪其味,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难陀,知量而食,乃至无间独住,是名难陀知量而食。彼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者,彼难陀昼则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于初夜时,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于中夜时,房外洗足,入于室中,右虎而卧,屈膝累足,系念明相,作起觉想;于后夜时,徐觉徐起,经行、坐禅。是名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习。彼善男子难陀胜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难陀,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如是观者,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难陀,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关闭根门,如善男子难陀;饮食知量,如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如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难陀。如敎授难陀法,亦当持是为其余人说」。时有异比丘而说偈言:
「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住,饮食知节量,觉知诸心相,
善男子难陀,世尊之所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405 (282) 经﹙上p378﹚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征伽罗牟真邻陀林中。时有年少,名欝多罗,是波罗奢那弟子,来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欝多罗:「汝师波罗奢那,为汝等说修诸根不」?欝多罗言:「说已,瞿昙」!佛告欝多罗:「汝师波罗奢那,云何说修诸根」?欝多罗白佛言:「我师波罗奢那说:眼不见色,耳不听声,是名修根」。佛告欝多罗:「若如汝波罗奢那说,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盲者眼不见色」。尔时、尊者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尊者阿难语欝多罗言:「如波罗奢那所说,聋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唯聋者耳不闻声」。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异于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阿难白佛言:「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贤圣法律无上修根!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当为汝说。缘眼、色,生眼识,见可意色,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心住,正念、正智。如是阿难!若有于此五句,心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摄持,善修习,是则于眼、色无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根」。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贤圣法律,为贤圣修根」?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弹指顷。如是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尔尽灭,得离厌不厌舍。如是耳、声缘生耳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耳识闻声,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胜妙,所谓为舍;得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大力士夫,弹指发声即灭。如是耳、声缘,生耳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是则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鼻、香缘,生鼻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圣弟子如是如实知:鼻、香缘,生鼻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莲华,水所不染。如是鼻、香缘,生鼻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舌、味缘,生舌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舌、味缘,生舌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寂灭、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舌端唾沫,尽唾令灭。如是舌、味缘,生舌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身、触缘,生身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圣弟子如是如实知:身、触缘,生身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寂灭、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铁丸烧令极热,小渧水洒,寻即消灭。如是身、触缘,生身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速灭。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是则寂灭,是则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断多罗树头。如是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阿难!是为贤圣法律,为圣弟子修诸根」。「云何为圣法律学见迹」?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阿难!是名贤圣法律学见迹。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已说贤圣修诸根,已说学见迹。阿难!我为诸声闻所作,所作已作,汝等当作所作,广说如箧毒蛇经」。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784 (622) 经﹙中p260﹚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跋祇人间游行,到鞞舍离国庵罗园中住。尔时、庵罗女闻世尊跋祇人间游行,至庵罗园中住,即自庄严,乘车出鞞舍离城,诣世尊所,恭敬供养。诣庵罗园门,下车步进,遥见世尊与诸大众围繞说法。
世尊遥见庵罗女来,语诸比丘:「汝等比丘!勤摄心住,正念、正智,今奄罗女来,是故诫汝。云何为比丘勤摄心住?若比丘已生恶不善法当断,生欲方便,精进摄心;未生恶不善法不令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修习增满,生欲方便,精勤摄心,是名比丘勤摄心住。「云何名比丘正智?若比丘去来威仪,常随正智;回顾、视瞻、屈伸、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是(名)正智。云何正念?若比丘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受……,心……,法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是名比丘正念。是故汝等勤摄其心,正智、正念,今庵罗女来,是故诫汝」。
时庵罗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却住一面。尔时、世尊为庵罗女种种说法,示敎、照喜、示敎照喜已,默然而住。尔时、庵罗女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唯愿世尊与诸大众,明日受我请中食」!尔时、世尊默然受请。庵罗女知世尊默然受请已,稽首礼足,还归自家。设种种食,布置床座,晨朝遣使白佛时到。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诣庵罗女舍,就座而坐。时庵罗女手自供养种种饮食。食讫,澡漱洗钵竟,时庵罗女持一小床,坐于佛前,听佛说法。尔时、世尊为庵罗女说随喜偈:
「施者人爱念,多众所随从,名称日增高,远近皆悉闻。
处众常和雅,离悭无所畏,是故智慧施,断悭永无余。
上生忉利天,长夜受快乐,尽寿常修德,娱乐难陀园,
百种诸天乐,五欲悦其心。彼于此人间,闻佛所说法,
为善逝弟子,乐彼受化生」。
尔时、世尊为庵罗女种种说法,示敎、照喜,示敎、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第785 (623 )经﹙中p26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仙人住处鹿野苑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言美色,世间美色者,能令多人集聚观看者不」?诸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若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又能种种歌舞伎乐,复极令多众聚集看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若有世间美色,世间美色者,在于一处,作种种歌舞,伎乐戏笑,复有大众云集一处。若有士夫不愚、不痴,乐乐、背苦,贪生、畏死,有人语言:士夫!汝当持满油钵,于世间美色者所及大众中过。使一能杀人者,拔刀随汝,若失一渧油者,辄当断汝命。云何比丘!彼持油钵士夫,能不念油钵,不念杀人者,观彼伎女及大众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世尊!彼士夫自见其后有拔刀者,常作是念:我若落油一渧,彼拔刀者当截我头。唯一其心,系念油钵,于世间美色及大众中,徐步而过,不敢顾眄」。「如是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一切心法,住身念处者,则是我弟子、随我敎者。云何为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摄持一切心法,住身念处?如是比丘,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复如是。是名比丘正身自重,一其心念,不顾声、色,善摄心法,住四念处」。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专心正念,护持油钵,自心随护,未曾至方。
甚难得过,胜妙微细,诸佛所说,言敎利剑,
当一其心,专精护持。非彼凡人,放逸之事,
能入如是,不放逸敎」。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3366 (1028) 经﹙下p736﹚正知正念以待时﹙有关病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伽梨隶讲堂。时多有比丘疾病。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往至伽梨隶讲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坐已,告诸比丘:「当正念、正智以待时,是则为我随顺之敎。比丘!云何为正念?谓比丘内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身观念处……。内外身身观念处……。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法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是名比丘正忆念。云何正智?谓比丘若来、若去,正知而住;瞻视、观察,屈申、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乃至五十、六十,依语默正智行,比丘!是名正智。如是比丘正念、正智住者,能起乐受,有因缘非无因缘。云何因缘?谓缘于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乐受,观察无常,观察生灭,观察离欲,观察灭尽,观察舍。彼观察身及乐受无常,乃至舍已,若于身及乐受,贪欲使者永不复使。如是正念、正智生苦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为因缘?如是缘身,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苦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身及苦受,观察无常,乃至舍,于此及苦受,瞋恚所使永不复使。如是正念、正智生不苦不乐受,因缘非不因缘。云何因缘?谓身因缘,作是思惟: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不苦不乐受,亦无常,有为,心因缘生。彼身及不苦不乐受,观察无常乃至舍,若所有身及不苦不乐受,无明所使永不复使。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厌离,于受、想、行、识厌离;厌离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乐觉所觉时,莫能知乐觉,贪欲使所使,不见于出离。
苦受所觉时,莫能知苦受,瞋恚使所使,不见出离道。
不苦不乐受,等正觉所说,彼亦不能知,终不度彼岸。
若比丘精勤,正智不倾动,于彼一切受,黠慧能悉知。
能知诸受已,现法尽诸漏,依慧而命终,涅槃不堕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们的知见就像电脑的程序,熏习那么久,无始以来的生命都在熏习中,里面的程序既深且远,就是在讲这个,如何改变他?如果没有那一份明白,他的运作程序永远是在颠倒执着、我见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正思维“佛告阿湿波誓:‘若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若不得入彼三昧,不应作念:我于三昧退减。”佛陀马上就开示法要,今天不管是沙门婆罗门,你修禅定,在三昧中、在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汝自记说是须陀洹果我们继续,我们现在看13369经,下册第741页,这一经就谈到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我们大家在经典上常常看到,我们今天这一经就跟他有关系,我们来看经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二大理则﹞佛法的因缘论,虽有此三层,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为事实,依此而显示真性。如上面说到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第一项 无明〕一、无明的含义即无知、不明,不是什么都不知,反而是充满错误的知,是与正智相反的知。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我们不仅不知道真理法则,反而自以为是,错误认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大家早,请坐。大家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佛(三称)。法师,各位菩萨大德,我们今天哪难得又有这样一个好的因缘,在悟空法师的发心之下,我们有一个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方便与究竟我们现在芸芸众生,整个其他的宗教都一样,他们在搞什麽,先建立一个神,然後建立一个天国,建立一个理想界,一天到晚想到那里去,为什麽我们会想到那里去?因为执着有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八、正定﹞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六、解脱与究竟解脱二乘圣者及菩萨,从证悟而得的解脱,还有不圆满处。二乘圣者,虽断尽烦恼而证解脱,但因无始来的烦恼,多且重,深刻影响于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遗留有过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道 谛※﹝八正道﹞涅槃──苦的熄灭,是由修道而证得的。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就是八正道。”四圣谛的内容是“苦集灭道”:苦是现实的一切,集是苦集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十六、 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杂阿含经>>第535 (372) 经﹙中p89﹚四食之因缘观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三十五、地藏菩萨神通力感应录顾居士今(八○)年夏九华朝山归来,百感交集。一日,定中念及在肉身殿前曾一再叩请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加持弟子能心生正念,永不退转,发挥所长
地藏菩萨灵感记时间:2024-11-19
正念获得动力(MINDFULNESS GAINS MOMENTUM) 德加尼亚尊者 Ashin Tejaniya当你对于正念练习还是新手的时候,你不得不经常提醒自己保持觉察。开始的时候,你对于意识到失去觉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陆、福慧双修问:如何无我?答:只要不断培养觉性,觉性越高,我执就自然逐渐减少了。问:无我跟空一样或不一样?空是大乘后来传承的,一直强调空。在此一直强调活在当下,究竟是指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开启解脱大门之钥心纯粹接受的状态是非常短暂的思考过程,人们几乎无法察觉到。培养「念」的方法,是为展现心的潜力,注意力多强,「全然专注」即维持多久。「全然专注」因此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你光明解脱的正念我们修行首要要去观察是那些什么把我们的身心障碍住了。是环境?是人事?还是我们个人的习气?基本上我们人在环境与人事的一波波的牵扯中,真正能下手去转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3
二十二、 四谛第542(379)经﹙中p106﹚自知.自证.三转十二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抖鹿野苑中仙人住处。尔时、世尊告五比丘:「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十九、 八不缘起第456 (335)经﹙上p414﹚ 不生不灭﹙有业报无作者﹚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8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弘法时,一位名叫吉离舍瞿昙弥的比丘尼,与其他比丘尼同住在王园精舍。早晨时,她们都会搭衣至舍卫城中托钵,回到精舍后则洗净双足,到安陀林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12
达真堪布:你能提起正念,能修持舍施,就是修行……很多人都不明白,若是不用实物做供养,仅仅做意幻供养有意义吗?能有这么大的功德利益吗?善恶在心里,不在外表。若是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3-10-02
心存正念,益人即益己张文盛,福建人,有一次出外遇贼过境扰乱,因和友人暂避入山中一石洞中,当他们入内时,见有一年轻貌美之少女先在。那少女见他们显得极为害怕,仓皇的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时间:2023-09-02
正念诸法真实之相。是名念佛 ~ 菩萨念佛三昧经菩萨念佛三昧经(大集部)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节录如下~尔时众中思义菩萨。舍非义菩萨。心勇健菩萨。分别心菩萨。无悭意菩萨。
念佛法门时间:2023-08-28
(九十八)得回生篇:天火焚烧罪簿。唐朝开元十五年,敕令将天下所有的村坊佛堂小的拆除,功德移入邻近的佛寺,大的一律封闭。很多不信佛的人都乘机拆毁佛寺,许多大佛堂及大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7
三十五、已婚妇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两位大施主平时关系非常密切,他们都认为两家关系一直很和睦,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一个施主说:「你我两家关系很好,以后应继续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常见的几个观点】:其一:认为横死肯定是堕恶道的观点很多。其二:认为临终保持正念很重要,甚至认为要在念佛声中死去才具有往生的可能性。其三:认为命终时不能动亡者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17
什么是正念?正念的意思正念,八正道之一,指正确的念头,谓不生邪念,忆念正道。也就是对正见铭记于心,时时保持。比如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等,都是正念的表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8
曾经有个修行人,有一次在坐中出了阴神,沿著斋房後面的小路,往林子里走。一路走去,就是平常散步的小径。再往前走去,是平常没有进去过的地方,那里有座房屋,大红色的门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06
得之于福皆由苦换,成之业绩必当奋取,奋之入苦,苦之出福,苦兮由福兮,了了如是耳。凡是一切幸福的得来,都是由辛勤艰苦的劳动换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凡是要成就
佛陀住世时间:2022-08-16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时故。当知念只是一,随于正则谓之正念,随于妄则谓之妄念耳。如同时念有两个,便成两人。今只
南普陀寺时间:2021-12-09
文:净界法师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你说你怎么能够往生?我们其实不必问别人,我们可以试试看,譬如说,你现在起烦恼,贪烦恼
直达彼岸时间:2021-11-30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安全。求生西方,即使是往生西方了,也不是说就是证果,也并不是就是开悟。往生和证果是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
仁清法师时间:2021-10-07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口头禅:好吃的是饺子,享福的是倒子。北方人的冬天,房里一堆火,要吃就在那里煮。过去抽鸦片的人,什么也不用想,倒
佛源老和尚时间:2021-10-03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母前换班念佛。何以故。以彼等平常若不念佛,到汝母临去时,也不肯念。平时念惯了,到时就会念。要把饬终津梁请一本,
印光大师时间:2021-08-24
问: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临终正念的问题。弟子虽明白决定往生的条件全在深信切愿,临终正念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印祖多次开示临终正念的重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1-08-24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懂得学佛修行。我们上课的时候说到,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就是告诉我们,如果真能念起这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
如瑞法师时间:2021-06-20
正念是意根。无贪无惑故分明。省庵大师《西方发愿文注》正念分明,有很多人把正念仅仅理解为是念阿弥陀佛。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个地方。正念,包括他
大安法师时间:2021-06-12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意的工作。在结夏安居时,所有比丘都回到了寺院,有时甚至有逾百位的比丘,而所有煮饭、洗碗的工作,全靠我们两个沙弥
一行禅师时间:2021-06-08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大多比丘都不敢去那里弘法,所以那里很久都没有寺庙,也没有出家人。佛陀十大弟子中说法第
如瑞法师时间:2021-05-31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说法敛念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正念的方式。其中包括余人劝导,即一般人探病时的劝导方式;和瞻病劝导,就是专门照顾病人的侍
良因法师时间:2021-04-15
问:《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阿弥陀经的另一个版本)里讲到,在临终时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量声闻弟子都会来到我们面前,前后围绕,慈悲加持护佑我们,令心不
永真法师时间:2021-03-11
问: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净界法师答:这个临终的正念,临命终与平时最大的差别,就是它比较复杂(我们前面讲到的是平常),因为它是一种阿赖耶识的现前。
净界法师时间:2021-03-08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练自己不随境转。不可能说你平常没有这种功能,临终突然间出现这种功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佛法不讲无中生有,一定
净界法师时间:2021-02-12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什
静波法师时间:2021-01-11
当自端心,正念求度。 要自己端正自己的心,要保持正念求度。倘是有了杀盗淫妄的念头,怎么好呢?倘是当下有这一念,还没赶上去拜佛,当下有一念贪心,以至于有欲念,怎么
忏云法师时间: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