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三)
好,那么就开始了释迦牟尼佛一代的教化,足迹遍游在恒河两岸。他在跟一切外道的对恃当中,以狮子吼、无畏说来宣说,击响正法之鼓,吹响法螺——法螺表明吹得很远,执持法剑来破解一切众生知见上的错误和烦恼,建立正法之幢。震响法之雷,这个雷就像春雷,一震响就能够觉动、震动众生的善根。“曜法电”,众生在无明长夜当中一点都看不到情况哪,这时候一个闪电过来,朗然可以照见东西了。“澍法雨”,布下慈云法雨,润泽这个三草二木,随众生的根机得到法雨的滋润。所以这一代时教,那是大事因缘。这个佛成道之后,他唯一一桩事情就是做教育家,以正法的音声来觉悟一切众生,其法性的光明普照无量的佛土。“无量佛土”表明释迦牟尼佛不仅是在我们阎浮提讲经说法,他在无量无边的刹土都在示现,一切世界都有这六时震动之相。
总的能摄受魔界的众生:震动魔的宫殿,使各种魔子魔孙都能够害怕,最终由敬畏佛的功德来皈依,得到降服。这个就像《维摩结经》所讲的,那个魔女最后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本来她不想回到魔界去,但是维摩结还是希望她回去:“你在魔的宫殿——魔界,奉行无尽灯法门,把你发菩提心的这盏心灯照亮更多的魔民,你的魔界也就一片光明。”魔界、佛界:有光明之魔界也就是佛界了。
好,“掴裂邪网”就是裂开那些邪见之网,表明这个邪见之多就像很固结的网。这就指当时的九十五种外道心外求法——这个六十二见,这些都要用中道了义来断除。在这个修道当中,见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古代的印度也常常辩论——外道之间对真理的辩论。他们倒是很真诚的,如果辩论输了是要砍头的——堕到负处是以头作为代价的。但是释迦牟尼佛跟这些外道的辩论当中,那些外道输了,佛就是很慈悲:“我法里面不断头,你只要做弟子就可以了。”所以佛跟外道辩论的时候,先要准备很多的比丘的衣服:辩论完了以后,一大批的人就做比丘了。
“散诸尘劳”,用什么散?什么叫尘?也就是憍陈如所证的圆通里面谈到的客尘烦恼问题。这个尘——这个烦恼,我们怎么样来了解它?憍陈如讲自己修道的体会,比如一个客栈里面,这个主人是不动的,这个客人或者住一天,或者住三天,或者住十天,是要走的:能走的就是客,不走的守住那里就是主。那这个动的就是烦恼,不动的就是佛性。那这个呢,用“客”。再来比较一下这个“尘”——这个微尘。微尘呢,我们感知不到,但如果一个窗户里面一束阳光过来,你透过阳光就知道这个灰尘的纷扰扰之相。但你怎么样知道?你发现这纷扰扰之相,是有两个先决前提:第一,有光亮过来;第二,是有一个不动的空——虚空在那里,透过不动的虚空才发现了尘的纷扰扰之相。好,那么不动的空就是我们的佛性,这个尘就是烦恼。所以你要“散诸”这样的一个客尘烦恼,还是要用般若的空性才能散掉。这个五欲——对五欲的猛利的追求,这些烦恼你不能照见它的空性,你认为它很真实,你必然要趋向于它,去造孽。我们了解它的空性,我们就对这些五欲的东西——刀刃上的蜜,就不会再感兴趣。所以为什么佛要讲二十二年的般若性经典。你有对这种自性,缘起法的那种自性本空——毕竟空、无所有——的般若智慧观照,烦恼的力量就会降低,甚至就没有。也是由般若的智慧来生起我们持戒的意识,来降服我们对五欲的那种猛利的追求。
五欲的这种追求就像堑——堑就是护城河——那样的深。你要保护这个城墙,护城河都要搞得很宽,都要搞得很深:来防止敌人。用这个比喻我们的五欲就像这样的一个深堑的情况。无始劫来我们都被这个五欲所欺骗了,现在——今生,闻到佛法要把它摧毁——坏掉它。坏掉了这个尘劳和欲望,我们就能庄严保护我们的“法城”。这个法城就是涅槃城——我们自性的如来藏,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佛的种子、佛的慧命。由这个来开显阐述这些法门,这些法门无非就是让我们对治烦恼进入涅槃城的。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但佛性被遮盖了,所以要“洗濯垢污”。就像一面镜子——古镜照天照地的功能,现在蒙上尘垢,你得要慢慢洗掉它。洗掉了垢污,它“清白”的功能自然显现——不从外得,这就是“显明”。你洗掉了尘,明就显出来了,不是另外制造出来的。用这样的一个智慧的光明来融化佛法,来宣唱、流布“正化”——正法的教化。正化是很重要的,我们看一切宗教、地一切哲学,它也谈教化。一切外道心外求法都是邪,所以它叫邪化;如果二乘的行人也用他的方法来教化,但是他比较偏——不圆不全,这叫偏化;唯有大乘佛法才能够得上正化。
好,佛在一代时教里面,在种种说法过程当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有持戒意识。这种持戒意识首先就表明他托钵——“入国分卫”,到哪个国家他都是要托钵的。这个托钵是佛陀在世的比丘一个常规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讲:你有托钵的因行,以后就有得三十二相中无见顶相的果报。那托钵实际上表明佛陀在世的比丘天天跟众生打交道,不离开众生。所以托钵第一为众生种福田——给他种福田的机会,然后劝化他皈依三宝。所以你有让众生种福田的机会,你本身的悲心就起来了,也能利益众生。一切众生为什么不能开显自己的智慧?就是由于他的悭吝心。你去主动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破悭吝心。在比丘这里,尤其在圣者这里种福田,他以后的后果将会很好的。这个比丘托钵也能够有利于自己道业,如果一天到晚自己要种菜,种粮食,自己要做饭,洗菜,洗碗,你一天到晚都忙不过来,哪能有心专心道业呢?少事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在道业上。
那么这个托钵也还有一些规矩,你托钵不能到哪个地方去?我看哪个地方的楼高一点,富有一点,我冲到那个地方去,那是不可以的。比丘要有平等心你托钵就是次第乞食。进了一个村落从第一家乞起,不管他是穷还是富。如果第一家没有托到,可以托第二家、第三家,最多只能托七家。如果到第七家也没有托到,说明你没有缘了,没有缘你就回自己的阿兰若去修道好了,不能托第八家。你不能说没有缘,我把整个村庄几十户、几百户都给他托完,那不行,最多七家。所以佛就示现“分卫”,这个托钵制度很好。但是来到我们中国就没有行得通,现在有的寺院会表演表演,表演一下也挺庄严。如果你到一个没有信心的村落地方去,可能还真的托不到呢。
好,这个佛做这种分卫——托钵,能够得到很多丰富的饮食。因为通过佛陀的教化,很多的信众包括社会的白衣,知道在佛那里能种上福田,那是了不得啊!那福德种一得万报。所以常常佛游化的地方后面跟着很多车子,随时给与供养。甚至为了得到一个供养的机会还去做交易:“哎!你这个机会给我,我给你十万钱。”这个佛的德行会有这么高!所以我们修道人如果一点供养都没有,你千万不要说人家,是自己不行——自己的德业不行。
好,这就是贮积无上的功德,为众生显示福田。你看看,只要想一想这一幕,我们都会感动得掉眼泪:一个做太子的这么富贵的人,竟然拿着钵站在你的门口默然。这是一个什么场景?这才是佛的慈悲,他不是一般讨饭的人。所以讲这个比丘叫乞士,不叫乞丐。他乞士,“士”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这种胸怀呀——文化人。他乞这个饮食来资身,乞法来资心的,最终的目的是修道的,也是利益众生的。
好,佛讲经说法都要观机,等他要说法的时候,首先要现出欣喜的笑容。当佛露出笑容的时候,口里都是五色的光明出来,表明这尊佛是证到了五分法身功德的,他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差误的。以种种的法药“救疗三苦”——我们的苦苦、行苦、坏苦。这个有三苦、八苦、无量苦。那么当我们处在苦难的时候,我们就有烦恼。所以每个众生都是病人,佛是大医王,开显的法门就是法药,来救疗我们离开种种的苦报。显现无上的道义——就是佛的这种无上之道,以及佛的无量的功德。为一切菩萨授成佛之记,令一切众生都能成就正觉。这个在法华一会当中就能表达得更彻底:一切众生都授记成佛,乃至于连八岁的龙女都成佛。
好,第八相就示现涅槃之相。“示现灭度”,灭度是佛的示现,实际上没有灭度佛,没有佛灭度。但为什么要示现灭度?《法华经》也告诉我们,佛可以住寿一劫、百劫、百千万亿劫,但是长久住世,众生不生稀有难遭之想,也就是为了教化、拯救众生,故示现灭度。示现灭度之前会告诉子女说:“我要出远门了,我给你们留下了药,如果你们身体不好,可以吃药。”但是如果这个父亲在的时候,子女都不把这个话听在心里。等到这个父亲出远门,派了一个人过来啦:“他在客地他乡去世了。”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这几个子女才猛然想到,他的父亲多么好,多么慈悲。这种无明、昏沉,才会醒觉一点,才忽然觉得:“哦,我的父亲还留了什么东西!”这时候就去找那个东西。一找这东西呢,就是药在那里,他就开始服药。哎,服药病就好了。所以这个长者出远门就“示现灭度”,派一个使者说:“你父亲去世了。”药就代表舍利子——舍利,佛的舍利留在这个世间——法药已经结集在这里。这些众生就是子女哪,能按法来修行就等于他的病能好。是这么一个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如果从菩萨的眼光来说,佛没有灭度,智者大师证到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既然俨然未散,那佛没有灭度。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原文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大安法师: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居士: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不专一,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原文 问:心无外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说有化佛来迎,生诸净土?答: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净土法门在佛的一代时教当中,属于特别法门,又称为胜异方便,是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圆顿妙法。既然是平等普度,所以他所实施的方法是“三根普被”。 “三根”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大安法师:法忍和生忍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诽谤我们、打骂我们的都能忍。这个忍为什么称为忍辱?因为人最难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土净能令心自空,无边妙色现其中。千灯互照身光映,十镜交辉佛土融。珠网重重悬宝树,天童历历在华宫。龟龄鹤算浑闲事,直得虚空寿量同。】——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贵贱贫富的原因是什么?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居士: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法师: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你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你一定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这个世间;鬼者,归也,所谓“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回归于天地之间。我们读《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居士: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法师: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
六道轮回时间:2025-02-09
居士: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 法师: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20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配偶已邪淫有年,怎么讲都不改,请师父开示怎么办?答:这是这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受及时行乐的思想的误导,加上种种媒体网络的诱惑,邪淫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阿弥陀佛旧业新业一揽子解决-大安法师开示问:请问师父,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问: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答: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这个观点原则上是对的。吾人目前所修的无论何种行法,都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四愿:声闻广多无量)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最低限度不能照百千亿亿佛刹的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十八讲)这个深信就是对三种不可思议的深信。这样特殊的凡圣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大愿所成就的力量显现的这种凡圣同居土,不是一般他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三十二讲)好,那么最后总结性的劝勉。净土法门大不可思议,难以相信,难以了知,没有一个人能够发问,释迦牟尼佛,以一切种智观照与会大众的根机,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二十九讲)那十方诸佛他们的功德、智慧所证到的法身功德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刹土施设教化众生的方法却有难易的差异。好,从难易的差异来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三愿:各得真金色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天人身上的颜色不全是紫磨真金色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的话,我便不取正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译文】如果我成佛,国中菩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译文】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好,我们请看下面第三段。“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莫患棘墙无客住,只愁枷锁几时空。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30
略述净宗信愿行6六、结 语净土法门,奇特胜妙,超情离见,唯信乃入。由信启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愿心坚牢,万牛莫挽。由愿导行,执持名号,仗佛慈力,往生净土,径登不退,毕竟成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