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三皈五戒开示
净 慧
(1997年7月25日)
各位营员:
通过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这几天的学习、体会,以及各位没有参加夏令营以前对佛法认识上的一种积累,从而升起了要皈依三宝的这种信念,产生了对三宝的认同,并且发心要成为一个三宝弟子,我作为各位皈依三宝的一个证明人,对各位的这种发心表示欢喜赞叹,也为各位这种正确的选择、理智的选择、智慧的选择表示庆贺。
通过这几天的活动,各位法师、居士给我们作了很多开示,几乎每一位都在强调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现在各位可以说在这三方面都具足了。我们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善知识难遇今已遇。我们现前有这么多位法师、居士引导我们学佛,引导我们来正信三宝,他们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各位都很珍惜这个缘分,所以大家才发心皈依三宝。我们佛教教团由于在今天增添了这一份非常难得的新鲜血液,有这么多年轻的学佛者加入到我们的教团,我相信我们的佛教一定会更加兴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由于我们投身入佛教,由于我们对佛教这一份虔诚的心,由于我们对佛教这一份信受奉行的心,从而会影响到整个佛法的振兴,影响到整个法源的振兴。我有这个信念,我希望今天在场的和位都要有这个信念。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我们又是中国的一个佛弟子,我们也要以中国佛教的兴亡为己任。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像今天圣凯法师所讲的,首先要有出世的思想,再来从事入世的事业。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能够自觉自利,在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够觉他;在自利的基础上,才能够利他。从自觉自利上来说,今天应该是一个最好的开端和起点。所以,我对于各位加入佛教成为三宝弟子,成为佛教教团的一分子,感到非常欢欣鼓舞,我想我们大家也一定会非常珍惜这一因缘。
讲到皈依佛教,实际上就是从我们的心灵深处对佛法的认同,对三宝的回归。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既有我们外在的三宝,又有我们内在的三宝。假设我们仅有外在的三宝,没能内在的三宝,那么我们学佛或者成佛或者度众生这些事情永远都无法圆满成就。我们皈依三宝,就是要使我们内在的三宝和外在的三宝从今天开始在法脉上来一个沟通,也可以说,外在的三宝是一个广大无边的、功德无量的信息系统,我们内在的三宝是这个信息系统的接收器,我们今天通过这样一个仪式,通过我们这种发心,就把这个信息接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外在三宝的引导之下,逐步地来圆满我们内在的三宝。只有把我们内在的三宝真正地庄严、圆满起来了,我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一个最崇高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实现。
外在的三宝主要就是指住持三宝,也就是说佛、法、僧三宝在人间的体现。这里主要是讲住持三宝,其他如一体三宝、实相三宝,是内外不分,内外不二的,那是理上的事情,只有住持三宝是事相上的事情。我们只有通过事相上的皈依,才能发掘理性上的这种不二。住持三宝就是指佛像、经书和圣贤僧或凡夫僧。住持三宝是有形有相的,因为只有这三件事存在,那么佛陀的教化才能够具体体现,才说明佛教作为一种教化系统、作为一种宗教实体的具体存在。当然,法住法位是永恒的存在,但作为一个教化系统它是在一定的时节因缘条件下存在的。所以说,皈依首先是皈依住持三宝,由住持三宝的引导,然后再进一步去领悟、发掘同体三宝、一体三宝和自性三宝。
什么叫做皈依呢?皈,就是回归、归向、归投。就是我们在佛法道理上、教化上认同,在思想上回归,全身心地投奔到三宝的怀抱里来。依,就是依靠、依赖。因为世间的一切都不可以作为依靠,只有佛法僧三宝这个真理可以作为依靠,我们依赖佛法僧三宝这个真理,就能够离若得乐,所以说,皈依三宝是从事到理,以事来显理,然后才能达到事理不二。
也有一些人认为,信佛就信嘛,不必拘于形式,不必举行仪式。实际上,这是一处片面的、不正确的想法。我们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这个皈依呢?就是要在皈依仪式当中眼观坛仪,眼睛要看到佛像的庄严看到现前大众的威仪,看到这人坛场,这个道场的清净;还要耳听法言,耳听皈依师在这里讲的皈依三宝的种种道理;还要心存观想,把心里的妄想杂念都放下,观想我们现前整个生命就在三宝的怀抱当中,就在三宝的慈光加被之下。也就是说,要全身心地参与进来,投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皈依三宝这个愿望。
在皈依前,有一个忏悔仪式。我们每个人在此之前都有种种的过失,而我们不能够以一个有过失的身心来接受清净的佛法,所以在皈依之前就一定要洗涤身心。怎么样洗涤身心呢?就是要忏悔。通过忏悔,使人们的身心清净了,再来接受清净的佛法,就能够与佛法相应。在忏悔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要有一种殷勤的心、殷切的心、惭愧的心、反省的心。忏悔之后,就一定有一种像放下了千斤重担一样的轻松之感,我们以这样轻安的身心,才能真正接受清净的佛法。
正式皈依三宝的时候,皈依的文字要说三遍,每说一次大家都要心存观想。这个观想分为三个步骤,说第一遍的时候,大家要想到佛法僧三宝具有实、德、能这样一种性质、功能和真实性,这种功德充满虚空,周遍法界。因为佛法或者说佛的法身是无处不在,所以工德也是无处不在。当我说第一遍的时候,就要观想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充满虚空,周遍法界。说第二遍的时候,就要观想十方三宝的功德从无边的虚空中都聚集到自己的头顶上。当说第三遍的时候,观想进入到最重要的时刻:十方三宝的功德从自己的头顶贯穿全身,与自己的自性三宝成为一个整体,与自己的生命在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佛教受皈依的真正意义,所以说受三宝皈一定要有观想,如果没有观想,没有这一份真正的投入,这个皈依是不会完成的。由此说明皈依一定要面对面,一定是要亲临现场,不可代替。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皈依的无作戒体。所谓无作戒体,它是一种色法,是一种物质的东西,但是这种物质的东西又没有形体,不可以表示,而它又确确实实是存在,那么就把这种存在叫做无作戒体,也叫做无表色,就是不可以表示的一种色法。我们姑且把它叫做一种能量,如果我们真正获得了这种能量,那么在今后整个学佛的过程中,就会成为我们断恶修善、上求下化的一处永恒的推动力。所以我们每一个正式发心皈依三宝的人,在此时此刻一定要特别特别的慎重,一定要把一要的妄想杂念都放下,一定要生起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托付这样一种信心。实际上,皈依三宝是一种非常严肃,但也是非常单纯的事情,并没多么复杂,只要生起这种投入的心,就完全能够获得三皈依的无作戒体。这是最关键的,一切的安排、布置,无非就是要成就这一件事。我们既然皈依了,成为一个三宝弟子,那么我们从今以后就应该永远忠于三宝,永远不违背我们今天在三宝前许下的这种誓言。
接下来就是发愿,这个愿文叫做四宏誓愿。佛教的发愿有两种,一种是通愿,一种是别愿。我们现在所发的这个愿就叫通愿。通愿就是人人都可以发,时时处处都可以发。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那就叫做别愿。我们每个人每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发各种的别愿。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发这个通愿。这个通愿可以说包括了所有别愿的内容,它是一般性的内容,不是具体性的内容,但是它把整个学佛、修行、上求下化的这些内容全部包罗无遗。也就是就,我们学佛从众生到成佛无非就是这四件事:就是要广度众生,断尽烦恼,学习一切法门,最后成就无上佛果。这个四宏誓愿既是我们修行的一个目标、目的,又是我们修行的全过程。然后是回向,回向的意思就是把我们今天受皈依的功德来回向他人,回向我们的亲友,回向我们的父母,愿我们父母、亲友乃至法界一切众生都来分享这一份功德。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发心,由于我们的心愿广大,就可以使很小的功德随着我们的心愿不断地扩展。所以我们修行人不要怕我们自己做的功德给别人得了好处,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想到把自己的修行回向一切众生。这本身就是在扩大我们的心量,就是要让一切众生都来分享我们的修行。
下面还有几句话嘱托大家。我们既然学佛了,成为三宝弟子,是我们佛教教团的一分子,如果从青年的角度来讲,可以说你们就是佛教未来的希望。佛教并不单纯是老年的宗教,佛教是一个青年的宗教,释迦牟尼佛就是三十来岁成道的。所以佛法的弘扬,佛法的希望,佛法的住世,全在我们青年一代,那么我们每一位都要想一想,我们身上有那么重大的责任。所以,我们皈依了三宝之后,就一定要逐步地来把我们的信仰落实在我们的言行当中,不要成为夸夸其谈的人,不要成为只有问题没有实际行动的人。我想,我们每个人作为佛教徒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将来能够为弘扬佛法出一份力我觉得要出这份力,首先就要从自己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人做起。所以,要成佛要学会做一个好人,做一个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人。我们一定不要把信仰挂在口头上,一定要把信仰落实在言行上,哪怕我们一天只能做一点点好事,那也是我们在落实信仰,体现信仰。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想到,我应该怎样把佛教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变成自己的言行,能够由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佛教增添光彩,能够由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佛法日益发扬光大。我们绝对不要因为个人的行为不检点、言行不一致玷污佛法。这是我对各位最殷切、最殷重的嘱托。
另外,今天有些人要受五戒,也有些人只皈依不受五戒。我想,不受五戒的人在平常也应该用五戒来要求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们可以再受五戒。但不是说,我只受了三皈,反正我没受五戒,所以就可以不按五戒的要求去做,千万不能带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只有按照五戒的要求做了,这才是真正落实信仰。因为皈依了和没有皈依一定要有一些不同,如果皈依了和没能有皈依还是一样,那么这个皈依和信仰就无法落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青年佛弟子都是最优秀、最有理想的人,都能够以自己的言行来证明你们今天的这种发心是能够贯彻始终、言行一致的。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既然是佛弟子了,肯定就希望信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因为我是一个僧人,如果我不希望佛教徒越来越多的话,那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僧人,从你们在家居士来讲也是一样,也要有这种劝人为善的热情,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所以我对你们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你们每个人在你这一辈子至少发展三个教徒。我想,这并不太难,每个人恐怕都能做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展三个人,就会三三无尽。
最后还有一点,你们在这里皈依了,回去以后不要多说,要多做。我们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在家时都习惯依靠父母,早上睡懒觉,家务活不肯干。我们皈依三宝以后,首先要从这一点做起,每天按时起床,要帮助家里干家务活,要好好地孝顺父母,要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工作,以此来检验你是不是真正落实了信仰。不要一回去以后就先把菩萨供起来,把香烧起来,先不要这样。假使你家时原人都认同了,你才可以这样做;如果家里人还没有认同,你既不要烧香,也不要供菩萨,你只要好好地做事,好好地做人,默默地在心里供三宝就成了。回去以后,你们每天有什么功课呢?早上可以念《普贤菩萨行愿品》,晚上念《金刚经》。功课一定要坚持做,抽出一点时间坚持下去。只要功夫到家,就一定会受益。
下面讲一讲五戒的内容,五戒第一戒是不杀生,第二戒是不偷盗,第三戒是不邪淫,第四戒是不妄语,第五戒是不饮酒。这五条戒是佛法一切戒律的基础,是人间善法的基础,是我们社会道德的基础,应该说也是法律的基础。当然法律涉及面没有这么宽,要求也没有这么严,比如饮酒,法律只限制人们不能饮酒过量。
今天有这么多人发心受五戒,非常难得,这也突破了历届夏令营的人数。我感到本届夏令营营员佛学水平都很高,对佛法都有比较深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有几个问题跟各位简单地说明一下,第一不杀生,杀生的主要对象是指不故意伤害人命,我们要把杀生的主要对象弄清楚。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为了培养我们对一切众生都有一种平等心,所以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要爱护,都不得故杀,都不得故伤。第二不偷盗,从戒律上讲,它是有一定的标准,不是说随便拿一张纸,拿一个信封,这就算偷盗。如果说没有经过人家同意,随便拿了人家一张纸,一个信封,这只能算是一种过失,不能算是犯戒。犯戒一定是有一个量的标准,就好象什么叫做犯法一样。在戒律上讲不过五钱,过了五钱就是犯戒。这个五钱相当于多少,和我们现在的物价如何来等值呢?这个不太好计算。不会造成犯法,那就不算犯戒,但是也不要因此就觉得可以随便少拿一点,如果是这样,说明我们本身就没有想到要守戒。第三不邪淫,不邪淫主要是说作为在家的男女居士不能有婚外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也要注意非时非地不能有夫妻关系。非时,比如说诸佛菩萨的纪念日,自己父母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在这种时候,要想到报恩,不能有这种放逸的行为和思想。另外,下雨、打雷的时候,不能够有这种行为,这个时候也要想到敬天地、畏鬼神。第四不妄语,不妄语包括四个方面,就是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妄言就是说谎话,绮语就是说那些抵级下流开过度玩笑的话,两舌就是说是非,挑拨离间,恶口就是骂人。以上四条式律,总共实际上有七条,身与口应该守的戒律一共是七条,这就叫身口七支。最后是不饮酒,不饮酒应该包括不抽烟、不吸霉,应该是说一切对精神有刺激或麻醉作用的东西都不能够吸食。
我们有这么多人来受戒,是不是第个人都能把这五条戒全守下来呢?佛在制定在家教徒五戒的时候,就有一个有弹性的规定。这就说,我们每一个人可以量力而行。你能守几条,你就受几条。受一、两条叫少分忧婆塞戒,受三条叫半分优婆塞戒,受四条叫多分优婆塞戒,受五条叫满分优婆塞戒。总之,分为四个档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来决定自己能够守几条,你就受哪几条。佛法是很现实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勉强,你宁可少受两条,也不要受了以后再去犯戒。因为你不受戒而有一些过失行为的话,那仅仅是做错某件事的过失,而没有犯戒的过失。如果你受了戒又犯戒,那就有两重过失,希望大家明白这个道理。
为避免自损功德,若见闻法师以证悟知见释解大乘法义理时,先打破宗门理念局限,再以广学多闻的心态,放平身段听一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可谦下请法,又可交流知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修禅的上根利智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己不是那样的根器。什么是修禅的上根利器呢?答:修禅要上上根器的人。修禅下手就较高,从此角度讲,能够在当下就敢于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分身集会品第二无量世界的地藏分身和无量业道的出离者随众,随地藏王菩萨一起来到这个法会。由于我们的身障不知道,地藏王菩萨的分身有无量亿,无量亿的分身有无量亿的随众,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最难捉摸的问题,莫过于命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大宝法王噶玛巴:在网络上,看到了有许多的中国网友,对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发生的冲突。和对南海黄岩岛的事情,都义愤填膺。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这是种发自内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对话如月草堂徐楚峰 揭秘沉香与生活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而大多数人只知沉香价格高昂,并不了解沉香背后的历史文化。近日,如月草堂香道文化的创始人徐楚峰接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14
几年前,第一次看同修们推荐《僧伽吒经》。当时就好奇地浏览了一下,因为经中开头,用很长的篇幅,说读诵抄写此经的福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满脑子科学逻辑的我看完后狐疑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宋明一大雅沉香在文化中实属大端。宋明士人以焚香为常事,燕居而求幽玄霞举,沉香是不可或缺之物。既有刘克庄所谓沉水一铢消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更 有曾几《东轩小室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08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
邪淫果报时间:2024-12-07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美国波特兰开示——改变命运的诀窍2013.04.19学佛求离苦得乐佛法讲因缘啊,我们从凡夫也想转凡成圣,也是一种因缘。从《心经》的角度上说,佛的风光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九)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这个悲体是什么?这三段是特别的甚深的,具足神通力,真观清净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佛陀开示我们说:人和鬼同一个时空,草木屋舍房宅通通都有鬼那我们又怎么办呢?在外道的做法就是赶鬼,认为他们都是不好的,邪恶的,肮脏的,把他们赶出人所居住的地方,事实上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在佛陀一生说法的四十五个雨季中,有十九个是在沙瓦提国(Savatthi)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度过,每次雨季他都会待在那里三至四个月。给孤独长者通常一天会去拜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29
◎对寺众开示★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贾宁燕老师是国家一级茶艺师,著名香文化推动者,香道课讲师。她和著名的茶艺大师乔木森老师学习香道多年。为什么香道课要让茶艺老师来教呢?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7
有些人老埋怨:“你看那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人家现在就有钱花,花也花不完。你说我一天辛辛苦苦,又善良又做好事,一天穷得当当当!”实际那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以前修的善业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都将参禅打坐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训练,因为禅意通常能给人带来参透人生的智慧。禅家认为,心与宇宙合一,人回归自然之后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展现心境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0
生活中的佛教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著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2011年6月22日隆波通尊者关于手部动作的特别开示时间:2011年6月22日下午地点: 镇安寺翻译: 邓虹嵘居士有些学员曾参加过别的老师教导的动中禅,学习的是14个动作,现在想拜隆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二、如何开悟?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3)刚才忘了问大家什么是苦的根本原因呢?是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是苦的最近原因呢?苦的近因是贪爱,譬如说你来这边禅修的时候,你开了你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七讲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Game va yadi va'ranneninne va yadi va thale,yattharahanto viharan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08
达真堪布:生活是种修行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观色如聚沫禅七开示录(十一)――第五日大堂开示开示:性广法师纪录整理:李素卿时间:2006.07.27晚间地点:佛教弘誓学院禅堂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家晚安!今天过得好吗?我们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6
生死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自然规律。中国文化对于生与死的态度,自古以来真的是太沉重了,太不应该,也有些太落泊、太悲观了。世事本来无常,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无形之中在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2
十四日开示修行是天下最大的事情,别的事情都好商量。修行走岔路的也很多,你看吕祖说: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用错心。吕祖是道教的大祖师,见黄龙禅师而发明心地,始知从前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7
初四开示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修行不知里边的甘苦。起疑情不会起,参话头倒成了念话头,前念话头一过,后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5
广东梅州千佛塔寺大悲息灾法会开示觉明法师2003年8月4日—10日(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三日)“千手”的涵义“大悲神咒,中道神章,圆融无碍妙难量,结界净坛场。大众宣扬,热恼化清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3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原来的低矮房屋,转变为现在高大直立的现代楼房了,房屋模样的变化,风水的本质确实不便的,风水是一种磁场能量,与古代风水查看方式不同,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2
妙量法师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开示(一)2009年2月17日请大家坐好尽量不要动,今天是辛集念佛堂佛七的第一天,我们同聚一堂共修的机会是很不容易的,法师和众居士们都非常欢喜。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