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光法师:因果报应之吉凶祸福,乃道德仁义依违真伪之实验也
古人仁慈为政,真诚爱民,尚能感化异类。如虎不入境,鱼徙他方等瑞征。载诸史册,不一而足。果能各以慈善相感,断不至常有土匪刀兵,蹂躏劫掠等祸。然人之气禀,万有不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5
-
大愿法师:智慧是道德的基础
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公益慈善?为什么要有道德?为什么?社会舆论。舆论就觉得,啊,这个人是个善长仁翁。这个够吗?不够。慈善是本能,生命觉醒以后,做慈善,道德高尚这个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11
-
从科学与道德的角度看动物与人
从科学与道德的角度看动物与人动物活在世上并不是要被人类利用的。人类并不是动物的最终主宰者;他们是独立的,随着他们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有着自由的意识活动。我们没有必
放生起源时间:2025-06-15
-
明奘法师:直指人心 出语惊人
直指人心 出语惊人“一日思维”具体哪年哪日没有办法知道,但是这一日也可以说是现在啊。“时当弘法,不可终遁。”因缘到了,不可以再隐居。“遂出至广州法性寺。”也就是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1
-
时间:1970-01-01
-
宣化上人:有道德的人是可以超出命数之外
昔有袁了凡的人,本名袁学海,他是明朝的名儒,小时候就读书,可是父亲要他学医,济世救人,所以改学医。后来遇到一长须老相士,对他说:‘你命带官印,你应该读书可做大官
宣化上人时间:2025-03-25
-
静波法师:皈依三宝,要提升道德、人品和信仰
如果一个人变得可爱了,大家就会尊重他;那是因为他皈依三宝、脱胎换骨所导致!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皈依三宝的人真是可爱!如果说皈依三宝了,没有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3
-
静波法师:佛教徒要遵守法律、道德、三皈依
所以我们需要去认真地思考:我们今天的三皈依,有没有真正地皈依?在我们的心灵上,有没有打上深深的烙印?是不是我们一直在用纯净的心皈依三宝?我们如果没有用纯净心皈依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3
-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
道德衰败,众福消减
唯有德的人,才能有福。当人类的平均寿命减少后,一切都随之减少。当道德日趋堕落时,人类的福报也逐渐减损了。 简单地说,像七宝逐渐隐没,五谷逐渐欠收,衣食逐渐艰难,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6
-
《致善男信女语》讲解 第一课。【索达吉堪布】
《致善男信女语》讲解(一)门措空行母·造论索达吉堪布·译讲今天给大家讲解的是门措上师的教言——《致善男信女语》。这部教言是经由几位负责收集门措上师传记资料的藏族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30
-
华方田:佛教伦理道德与现代人生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
金易明:佛陀感召下的道德律令
所谓伦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人伦道德之理的略称,为人际相处道德准则之总和。汉代思想家贾谊说:商君违礼仪,弃伦理。[1]朱熹老夫子也曾教诲过弟子:正家之道在于正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3
-
净土法门法语:现代人心目当中只有利害,伦理道德的教育忘得干干净净
1 今天要办好教育,难,是真难,为什么?教育的基础崩溃了,大家迷信科学,否定了神圣的教诲,否定了宗教教学,把宗教看作迷信,把宗教看作消极,不知道宗教是最好的真善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7
-
净土法门法语:风水随着人心转,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1、风水不重要,“境随心转”,要明白这个道理。古人有所谓:天下风水好的地方都被这些和尚、道士占去了。我们听这个话如何感想?圣贤书多读了几部,看法就不一样。大乘教里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17
-
为人师表首重自身道德修养,学道修道则应尊师尊教
南无羌佛教言:“学道之识依师导故,为人师表德识照或,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终可至学于渊,是为人道之学道也”。《世法哲言》关于传道授业,我们来看看玄奘法师的《大唐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8
-
寂静法师:一个可以让人心想事成的方法
本文为2016年2月15日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福慧灯教育集团成长研讨会精彩开示节选。为什么有些人家庭好,为什么有些人家庭不好,为什么有些人孩子好,为什么有些人孩子不好?所有
寂静法师时间:2024-01-22
-
陈大惠:什么叫道德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身在现代社会,我们现在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但是大家找不到那种幸福、安全、和乐、和谐的感觉,为什么?不学传统文化,不知道道德已经很久了。
陈大惠居士时间:2024-01-22
-
人心不足蛇吞“相”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原本是从《山海经》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来,但人们却更多的相信这么一个传说:宋仁宗年间,深泽某村,一家母子两人
哲理故事300篇时间:2024-01-20
-
虚云法师开示录-修行道德高上自然龙天护佑
闰三月二十一日开示古人修行,道德高上,感动天龙鬼神,自然拥护,因为道德是世上最尊贵的。所以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鬼神和人,各有各的法界,各有所尊,何以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08
-
星云大师:人心马达
人心马达嘉义县东元机械公司的代理商游次郎居士,是嘉义佛光会的督导,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护持佛光山。每一年将近新春时,他都会与刘火旺等佛光会的会员连袂来山,协助制作春
汉传人物时间:2023-10-25
-
道德的光辉
宋朝道楷大师得法后,大扬禅门宗风。一日,皇上遣使颁赠紫衣,赐号定照禅师。大师表辞不受。皇上复令开封府尹李孝寿亲至大师处,表达朝廷褒奖之意,大师亦不领受。因此触怒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时间:2023-10-03
-
星云法师:佛教对自杀和道德的看法
中国人说:“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断。他认为这么做又不会伤害到别人,和他人有什么关系,哪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问题呢? 其实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0
-
星云法师:道德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被人比做桀纣幽厉,则要生气;比做伯夷叔齐,则会欢喜。桀纣幽厉,人君也,为何比之则生气?伯夷叔齐,饿夫也,为何比之则高兴?因为,这就是有道德与没有道德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8
-
佛陀教你不生气:反躬自省静人心
反躬自省静人心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平静与和谐,因为这是我们缺乏的东西。人人都时常经历情绪的动荡和刺激,此外还有不和谐与痛苦;如果一个人因此而受苦,他的痛苦不仅只存在于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2
-
陈大惠:人生第一课,半盆热水治天下
邪YIN女色实为命之克星!一篇深思熟虑,救国救民的好文章纷纷万象,孰真孰假;芸芸众生,是迷是悟? 人身难得,孰怜我之生死;欲火炽盛,谁与我之清凉? 古语有云:业海茫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22
-
达真堪布:应该对造恶业的人心生怨恨吗?
达真堪布:应该对造恶业的人心生怨恨吗?问:对那些造业的人,我们应该怨恨他们吗? 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答疑:发现有人造业了,我们不应该不高兴,而应该可怜他,然后替他忏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1
-
善道称为习养道德 为大众服务的一种行境
《世法哲言》(十五)善知识者诸语皆收,诸识皆藏,归己为用,施之众或所益,原何来,善知本性为或而福,劣理作己批照,善道养德为或。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都是胸怀
世法哲言时间:2023-08-05
-
现实中有道德的人并不幸福,没有道德的人反而挺快乐,就让人费解,请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现实中有道德的人并不幸福,没有道德的人反而挺快乐,就让人费解,请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问: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正准备考哲学专业的研究生。现在很多人赞同因果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31
-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第三章 中国佛教道德佛教是一种道德伦理色彩十分浓厚的宗教,它重视人的道德价值,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并把它的宗教实践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7
-
星云大师宽心:道德的光辉
星云大师宽心:道德的光辉宋朝道楷大师得法后,大扬禅门宗风。一日,皇上遣使颁赠紫衣,赐号定照禅师。大师表辞不受。皇上复令开封府尹李孝寿亲至大师处,表达朝廷褒奖之意
汉传人物时间:2023-07-22
-
人心如水,水中的三层境界
人心如水,水中的三层境界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跳湖自尽。在湖边,他碰上了一位参禅的智者。商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将自己的悲惨境遇逐一细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10
-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道德_道德是什么_佛教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什么?佛教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应有的修养,一个人伟大不伟大,不在于钱财的多少,主要在于人格和道德的有无。对社会大众有利益的就是道德,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
将心比心,方得人心
与人相处,将心比心,是一种大智慧,更是与人交往的的一大法宝!凡事换个角度,做人换个位置,如果你是我,未必能像我这样大度能容!人,永远都是相互的。虚伪,换不来真心
素食师兄时间:2022-07-04
-
广钦老和尚:佛菩萨化身来试探人心,大都化为乞丐或又脏又臭的
★佛菩萨化身来试探人心,大都化为乞丐或又脏又臭的,看世人的心是否有度量、肯吃苦。★身口意清净则事情一动到时,就会分析出正、邪,否则就会被坏的牵着跑。出家是训练收
环环素食时间:2022-05-25
-
8岁沙弥拒绝女子拥抱,语出惊人、直指人心!
8岁沙弥拒绝女子拥抱,语出惊人很久以前,当时印度由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有一次印度境内爆发传染病,阿育王担心疫情会扩大,下令阻断皇宫对外交通,并派使者前往寺院,祈
般若电影时间:2022-05-12
-
凭着良心道德做事,他的福报迟早会现前
有个商人带了十万人民币到深圳去投资,他是做铺地砖的生意,就跟一个客户谈好了要铺用这个商人的地砖。已经签了约,这个商人才发现这笔生意做下去一定是亏本,但是合同已经
蔡礼旭老师时间:2021-10-22
-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伊朗一个杀人犯被带上绞刑台,行刑的绳子已套上他的颈项,不料受害人母亲这时上前打了他一记耳光,结果男子得以逃过死罪。二○
佛慈法师时间:2021-10-15
-
我们了知天地,却看不懂人心
我们的心的本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是我们最不了解的。我们的真正的盲点,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的本性。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很多外面的东西,尤其是高科技发达了以后,我们可
慈诚罗珠堪布时间:2021-10-08
-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修得,不用求成。只因迷于声色,忘失本真,造业受报方才
元音老人时间:2021-10-02
-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只是种善根而已,算为佛教徒,然后你要进一步,你要想这个人身不失去,要持五戒,持戒才能够保住人身。从五戒做起,五
界诠法师时间:2021-08-26
-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体的生命
信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言,意味着是人说出的话就应当有信。如果一个人说的话没有信誉,就相当于自己取消了自己做人的资格。中国的儒家文化当中,对于信高度推崇,
大安法师时间:2021-08-10
-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他说,天下的学问,该说的话都被古人说完了。他就不说了。他就记录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这里专门是他听到的当时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04
-
怎样做才是有道德之人
生活中总可以听到道德一词,那么在到底何为道德,而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谓之为有道德之人呢?【道】: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也称天道,它是指宇宙运行的规律,万变不离其一,世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27
-
言语不带刀,但却能刺入人心
前世常说妄语的人,今生就会常被别人毁谤或欺骗。比如有些人本身没有什么过失,但常常受到别人的毁谤。有些人事实上没有犯罪,但却受到诬陷,而感受牢狱之苦。如果遇到这些
嘎玛仁波切时间:2021-07-23
-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其他文章时间:2021-05-07
-
少了这两块基石,一切道德理论都流于空谈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感就愈加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德国)康德身为一个影
大安法师时间:2021-04-30
-
为利益而舍道德,人生必将埋下隐患
对大众来说,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道德可以让人安心。只要不是丧尽天良的人,一旦违背道德,多少会良心不安,甚至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反之,只要遵守
济群法师时间:2021-04-07
-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时,以他的名字为名。这男孩后来也出家为比丘。有一次,这年轻比丘停留在某个村子的精舍时,有人供养他两件袈裟,他决
其他文章时间:2021-02-20
-
一个人的道德很深,名声一定就会长久
我们要谦下,实际谦下里面就包含着理解、包容、同情。我们同情一个人,就能让他一下;我们包容一个人,就可以退一下;如果我们理解一个人,那我们确确实实应该考虑一下,不
如瑞法师时间: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