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大般涅盘经40卷连载 第十卷

佛教知识 2024-02-06

《大般涅盘经第十卷》(第四品 佛性 第七节 众生同一佛性)(第五品 一切大众所问  第一节 最后供养  第二节 尚有余义)

―― ―

大般涅盘经

第四品 佛性  第七节 众生同一佛性

本节主题:

1 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同一。

2 佛与众生,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 — —

大般涅盘经卷第十

第四品 佛性  第七节 众生同一佛性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此纯陀犹有疑心,唯愿如来,重为分别,令得除断。”

佛言:“善男子,云何疑心?汝当说之,当为除断。”

文殊师利言:“纯陀心疑,如来常住,以得知见佛性力故。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见时应是无常。若本无常,后亦应尔,何以故?如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是无常,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无有差别。”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善男子,以是义故,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文殊师利赞言:“善哉,诚如圣教,我今始解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性无差别’。唯愿如来分别广说,利益安乐一切众生。”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譬如长者,若长者子,多畜乳牛,有种种色,常令一人守护将养。是人有时为祠祀故,尽构诸牛着一器中,见其乳色同一白色,寻便惊怪,牛色各异,其乳云何皆同一色?是人思惟,如此一切,皆是众生业报因缘,令乳色一。

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同一佛性犹如彼乳,所以者何?同尽漏故。而诸众生言:‘佛、菩萨、声闻缘觉,而有差别。’有诸声闻、凡夫之人,疑于三乘,云何无别?是诸众生,久后自解,一切三乘,同一佛性,犹如彼人,悟解乳相,由业因缘。

复次善男子,譬如金矿,淘炼滓秽,然后消融,成金之后,价直无量。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皆得成就同一佛性,何以故?除烦恼故,如彼金矿,除诸滓秽。以是义故,一切众生同一佛性,无有差别。以其先闻如来密藏,后成佛时自然得知,如彼长者知乳一相,何以故?以断无量亿烦恼故。”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佛与众生有何差别?如是说者多有过咎,若诸众生皆有佛性,何因缘故,舍利弗等以小涅盘而般涅盘?缘觉之人于中涅盘而般涅盘?菩萨之人于大涅盘而般涅盘?如是等人,若同佛性,何故不同如来涅盘而般涅盘?”

“善男子,诸佛世尊所得涅盘,非诸声闻缘觉所得,以是义故,大般涅盘名为善有。世若无佛,非无二乘得二涅盘。” 【世若无佛,声闻缘觉、菩萨还是可以得二涅盘】

“迦叶复言:“是义云何?”

佛言:“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乃有一佛出现于世,开示三乘。善男子,如汝所言,菩萨、二乘无差别者,我先于此如来密藏大涅盘中,已说其义。

诸阿罗汉无有善有,何以故?诸阿罗汉悉当得是大涅盘故。以是义故,大般涅盘有毕竟乐,是故名为大般涅盘。”

迦叶言:“如佛说者,我今始知差别之义、无差别义。何以故?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盘,譬如众流归于大海,是故声闻缘觉之人,悉名为常,非是无常。以是义故,亦有差别,亦无差别。”

迦叶言:“云何性差别?”

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以是义故,大涅盘中说四种性,而有差别。”

迦叶复言:“一切众生性、相云何?”

佛言:“善男子,如牛新生,乳血未别。凡夫之性,杂诸烦恼,亦复如是。”

迦叶复言:“拘尸那城有旃陀罗【杀心盛大之人】,名曰欢喜。佛记是人,由一发心,当于此界千佛数中,速成无上正真之道。以何等故,如来不记尊者舍利弗、目犍连等速成佛道?”

佛言:“善男子,或有声闻、缘觉、菩萨作誓愿言,我当久久护持正法,然后乃成无上佛道。以发速愿,故与速记。

复次善男子,譬如商人有无价宝,诣市卖之,愚人见之,不识轻笑。宝主唱言,我此宝珠价直无数。闻已复笑,各各相谓,此非真宝,是颇梨珠。善男子,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若闻速记,则便懈怠,轻笑薄贱,如彼愚人不识真宝。于未来世有诸比丘,不能翘勤修习善法,贫穷困苦饥饿所逼,因是出家,长养其身,心志轻躁,邪命谄曲。若闻如来授诸声闻速疾记者,便当大笑,轻慢毁呰。当知是等即是破戒,自言已得过人之法。以是义故,随发速愿,故与速记。护正法者,为授远记。”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当得不坏眷属?”

佛告迦叶:“若诸菩萨,勤加精进欲护正法,以是因缘所得眷属不可沮坏。”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众生得此唇口干焦?”

佛告迦叶:“若有不识三宝常存,以是因缘,唇口干焦。如人口爽,不知甜、苦、辛、醋、咸、淡六味差别。一切众生,愚痴无智,不识三宝是常住法,是故名为唇口干焦。

复次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知如来是常住者,当知是人则为生盲。若知如来是常住者,如是之人虽有肉眼,我说是等名为天眼。

复次善男子,若有能知如来是常,当知是人,久已修习如是经典,我说是等亦名天眼。虽有天眼,而不能知如来是常,我说斯等名为肉眼,是人乃至不识自身手脚、支节,亦复不能令他识知,以是义故,名为肉眼。

复次善男子,如来常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种种形类,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佛以一音而为说法,彼彼异类各自得解,各各叹言:‘如来今日为我说法,以是义故,名为父母。’

复次善男子,如人生子,始十六月,虽复语言,未可解了。而彼父母,欲教其语,先同其音,渐渐教之,是父母语,可不正耶?”

“不也,世尊。”

“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随诸众生种种音声而为说法,为令安住于正法故,随所应见,而为示现种种形像,如来如是同彼语言,可不正耶?”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所说,如师子吼,随顺世间种种音声,而为众生叹说妙法。”

= = =

大般涅盘经

第五品 一切大众所问 分目录

第一节 最后供养

第二节 尚有余义

— — —

大般涅盘经

第五品 一切大众所问

本品主题: 佛所说一切契经,亦有余义,亦无余义

— — —

大般涅盘经

第五品 一切大众所问  第一节 最后供养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色,青、黄、赤、白、红、紫,光明照纯陀身,纯陀遇已,与诸眷属,持诸肴膳,疾往佛所,欲奉如来及比丘僧最后供养,种种器物,充满具足,持至佛前。尔时有大威德天人,而遮其前,周匝围绕,谓纯陀言:“且住,纯陀,勿便奉施。”

当尔之时,如来复放无量无边种种光明,诸天大众遇斯光已,寻听【允许】纯陀前至佛所,奉其所施。尔时天、人及诸众生,各各自取所持供养,至于佛前,长跪白佛:“唯愿如来听【允许】诸比丘受此饮食。”

时诸比丘,知是时故,执持衣钵,一心安详。尔时纯陀为佛及僧,布置种种师子宝座、悬缯、幡盖、花香、璎珞,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微妙,犹如西方安乐国土。尔时纯陀住于佛前,忧悲怅怏,重白佛言:“唯愿如来,犹见哀悯,住寿一劫若减一劫。”

佛告纯陀:“汝欲令我久住世者,宜当速奉最后具足檀波罗蜜【最后具足布施解脱到彼岸】。”

尔时一切菩萨摩诃萨、天、人、杂类,异口同音,唱如是言:“奇哉,纯陀,成大福德,能令如来受取最后无上供养。而我等辈,无福所致,所说供具,则为唐捐。”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众望满足,于自身上一一毛孔,化无量佛,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是诸世尊,及无量众,悉皆示现受其供养。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设者。尔时纯陀,所持粳粮成熟之食,摩伽陀国满足八斛,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会。尔时纯陀见是事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一切大众,亦复如是。

尔时大众,承佛圣旨,各作是念:‘如来今已受我等施,不久便当入于涅盘。’作是念已,心生悲喜。尔时树林,其地狭小,以佛神力,如针锋处皆有无量诸佛、世尊及其眷属等坐而食,所食之物亦无差别。是时天人、阿修罗等,啼泣悲叹而作是言:“如来今日已受我等最后供养,受供养已当般涅盘,我等当复更供养谁?我今永离无上调御,盲无眼目。”

尔时世尊为欲慰喻一切大众,而说偈言:

“汝等莫悲叹,诸佛法应尔。我入于涅盘,已经无量劫。

常受最胜乐,永处安隐处。汝今至心听,我当说涅盘。

我已离食想,终无饥渴患。我今当为汝,说其随顺愿。

令诸一切众,咸得安隐乐。汝闻应修行,诸佛法常住。

假使乌角鸱,同共一树栖。犹如亲兄弟,尔乃永涅盘。

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睺罗。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盘。

假使蛇鼠狼,同处一穴游。相爱如兄弟,尔乃永涅盘。

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睺罗。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盘。

假使七叶花,转为婆师香。迦留迦果树,转为镇头果。

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睺罗。云何舍慈悲,永入于涅盘。

假使一阐提,现身成佛道。永处第一乐,尔乃入涅盘。

如来视一切,皆如罗睺罗。云何舍慈悲,永入于涅盘。

假使一切众,一时成佛道。远离诸过患,尔乃入涅盘。

如来视一切,皆如罗睺罗。云何舍慈悲,永入于涅盘。

假使蚊子尿,浸坏于大地。诸山及百川,大海悉盈满。

若有如是事,尔乃入涅盘。悲心视一切,皆如罗睺罗。

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盘。以是故汝等,应深乐正法。

不应生忧恼,号泣而啼哭。若欲自正行,应修如来常。

当观如是法,长存不变易。复应生是念,三宝皆常住。

是则获大护,如咒枯生果。是名为三宝,四众应善听。

闻已应欢喜,即发菩提心。若能计三宝,常住同真谛。

此则是诸佛,最上之誓愿。”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以如来最上誓愿而发愿者,当知是人,无有愚痴,堪受供养,以此愿力,功德果报于世最胜,如阿罗汉。若有不能如是观了三宝常者,是旃陀罗。若有能知三宝常住实法因缘,离苦,安乐,无有娆害能留难者。”

尔时人、天、大众、阿修罗等,闻是法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其心调柔,善灭诸盖,心无高下,威德清净,颜貌怡悦。知佛常住,是故施设诸天供养,散种种花、末香、涂香、鼓天伎乐,以供养佛。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汝见是众希有事不?”

迦叶答言:“已见,世尊。见诸如来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受诸大众、人、天所奉饭食供养。又见诸佛其身姝大,所坐之处如一针锋,多众围绕不相障碍。复见大众悉发誓愿,说十三偈。亦知大众各心念言,如来今者独受我供。

假使纯陀所奉饭食,碎如微尘,一尘一佛,犹不周遍,以佛神力,悉皆充足一切大众。

唯诸菩萨摩诃萨、及文殊师利法王子等,能知如是希有事耳,悉是如来方便示现。声闻大众及阿修罗等,皆知如来是常住法。”

尔时世尊告纯陀言:“汝今所见,为是希有奇特事不?”

“实尔,世尊,我先所见,无量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今悉见为菩萨摩诃萨体貌傀异,姝大殊妙,唯见佛身,喻如药树,为诸菩萨摩诃萨等之所围绕。”

佛告纯陀:“汝先所见无量佛者,是我所化,为欲利益一切众生,令得欢喜。如是菩萨摩诃萨等,所可修行,不可思议,能作无量诸佛之事。纯陀,汝今皆已成就菩萨摩诃萨行,得住十地,菩萨所行具足成办。”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纯陀所修成菩萨行,我亦随喜。今者如来欲为未来无量众生作大明故,说是大乘大涅盘经。世尊,一切契经说有余义,无余义耶?”

“善男子,我所说者,亦有余义,亦无余义。”

纯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所有之物,布施一切,唯可赞叹,无可亏损。’世尊,是义云何?持戒、毁戒有何差别?”

佛言:“唯除一人,余一切施,皆可赞叹。”

纯陀问言:“云何名为唯除一人?”

佛言:“如此经中,所说破戒。”

纯陀复言:“我今未解,唯愿说之。”

佛言:“纯陀,言破戒者谓一阐提,其余在所一切布施,皆可赞叹获大果报。”

纯陀复问:“一阐提者,其义云何?”

佛言:“纯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粗恶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于佛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唯除如此一阐提辈,施其余者一切赞叹。”

尔时纯陀复白佛言:“世尊,所言破戒,其义云何?”

答言:“纯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谤正法,如是等人名为破戒。”

纯陀复问:“如是破戒,可拔济不?”

答言:“纯陀,有因缘故,则可拔济。若被法服犹未舍远,其心常怀惭愧恐怖,而自考责:‘咄哉,何为犯斯重罪?何期怪哉,造斯苦业?’其心改悔,生护法心,欲建正法:‘有护法者,我当供养。若有读诵大乘典者,我当咨问,受持读诵,既通利已,复当为他,分别广说。’我说是人不为破戒,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能除一切尘翳、闇冥。是大涅盘微妙经典出兴于世,亦复如是,能除众生无量劫中所作众罪,是故此经,说护正法,得大果报,拔济破戒。若有毁谤是正法者,能自改悔还归于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惊惧惭愧。除此正法,更无救护,是故应当还归正法,若能如是如说、归依、布施,是人得福无量,亦名世间应受供养。

若犯如上恶业之罪,若经一月或十五日,不生归依发露之心,若施是人果报甚少。

犯五逆者亦复如是,能生悔心,内怀惭愧;‘今我所作不善之业,甚为大苦。我当建立、护持正法。’是则不名五逆罪也,若施是人得福无量。

犯逆罪已,不生护法归依之心,有施是者福不足言。

又,善男子,犯重罪者,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广说,应生是心:‘谓正法者,即是如来微密之藏,是故我当护持建立。’施是人者得胜果报。

善男子,譬如女人,怀妊垂产,值国荒乱,逃至他土,在一天庙,即便生产,闻其旧邦安隐丰熟,携将其子,欲还本土,中路值河水涱暴急,荷负是儿,不能得渡,即自念言,我今宁与一处并命终,不舍弃而独渡也。念已母子俱共没命,命终之后寻生天中,以慈念子欲令得渡。而是女人本性弊恶,以爱子故,得生天中。犯四重禁、五无间罪,生护法心亦复如是,虽复先为不善之业,以护法故,得为世间无上福田,是护法者,有如是等无量果报。”

纯陀复言:“世尊,若一阐提能自改悔,恭敬供养、赞叹三宝,施如是人得大果报不?”

佛言:“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善男子,譬如有人食庵罗果,吐核置地,而复念言,是果核中应有甘味。即复还取,破而尝之,其味极苦,心生悔恨,恐失果种,即还收拾,种之于地,勤加修治,以苏油乳随时溉灌。于意云何?宁可生不。”

“不也,世尊。假使天降无上甘雨,犹亦不生。”

“善男子,彼一阐提亦复如是,烧然善根,当于何处而得除罪?善男子,若生善心,是则不名一阐提也。

善男子,以是义故,一切所施所得果报,非无差别,何以故?施诸声闻所得报异,施辟支佛得报亦异,唯施如来获无上果,是故说言一切所施非无差别。”

纯陀复言:“何故如来而说此偈?”

佛言:“纯陀,有因缘故,我说此偈。王舍城中有优婆塞,心无净信,奉事尼犍,而来问我布施之义,以是因缘故说斯偈,亦为菩萨摩诃萨等说秘蜜藏义。如斯偈者其义云何?一切者,少分一切,当知菩萨摩诃萨人中之雄,摄取持戒,施其所须,舍弃破戒如除稊稗。”

―― ―

大般涅盘经

第五品 一切大众所问  第二节 尚有余义

“复次善男子,如我昔日所说偈言:‘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一切丛林,必名树木。一切女人,必怀谄曲。一切自在,必受安乐。’”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臂,右膝着地,前礼佛足,而说偈言:“非一切河,必有回曲。非一切林,悉名树木。非一切女,必怀谄曲。一切自在,不必受乐。”

“佛所说偈,其义有余,唯垂哀悯,说其因缘。何以故?世尊,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渚【小块陆地】名拘耶尼,其渚有河,端直不曲,名娑婆耶,喻如绳墨,直入西海。如是河相,于余经中佛未曾说,唯愿如来,因此方等阿含经中,说有余义,令诸菩萨深解是义。世尊,譬如有人先识金矿,后不识金。如来亦尔,尽知法已,而所演说有余不尽。如来虽作如是余说,应当方便解其意趣。

一切丛林必是树木,是亦有余,何以故?种种金银琉璃宝树,是亦名林。

一切女人必怀谄曲,是亦有余,何以故?亦有女人善持禁戒,功德成就有大慈悲。

一切自在必受乐者,是亦有余,何以故?有自在者转轮圣帝,如来法王不属死魔,不可灭尽,梵释诸天,虽得自在,悉是无常。若得常住无变易者,乃名自在,所谓大乘大般涅盘。”

佛言:“善男子,汝今善得乐说之辩,且止,谛听。文殊师利,譬如长者身婴病苦,良医诊之,为合膏药,是时病者,贪欲多服。医语之言:‘若能消者,则可多服。汝今体羸,不应多服。当知是膏,亦名甘露,亦名毒药。若多服不消,则名为毒。’善男子,汝今勿谓是医所说,违失义理,丧膏力势。善男子,如来亦尔,为诸国王、后妃、太子、王子、大臣,因波斯匿王、王子、后妃,憍慢心故,为欲调伏,示现恐怖,如彼良医,故说偈言:‘一切江河,必有回曲。一切丛林,必名树木。一切女人,必怀谄曲。一切自在,必受安乐。’

文殊师利,汝今当知,如来所说无有漏失,如此大地可令反复,如来之言终无漏失。以是义故,如来所说一切有余。”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知如是之义,悯哀一切,欲令众生得智慧故,广问如来如是偈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复于佛前而说偈言:“于他言语,随顺不逆。亦不观他,作以不作。但自观身,善不善行。”

“世尊,如是说此法药,非为正说,于他语言随顺不逆者,唯愿如来垂哀正说。何以故?世尊,常说一切外学、九十五种,皆趣恶道。声闻弟子皆向正路,若护禁戒,摄持威仪,安慎诸根,如是等人深乐大法,趣向善道。如来何故于九部中,见有毁他则便呵责?如是偈义,为何所趣?”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我说此偈,亦不尽为一切众生,尔时唯为阿阇世王。诸佛世尊,若无因缘终不逆说,有因缘故乃说之耳。

善男子,阿阇世王害其父已,来至我所,欲折伏我,作如是问:‘云何世尊有一切智,非一切智耶?若一切智,调达【此指人名,调婆达多】往昔无量世中,常怀恶心,随逐如来,欲为杀害,云何如来听其出家。’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为是王而说此偈:‘于他语言,随顺不逆。亦不观他,作以不作。但自观身,善不善行。’

佛告大王:‘汝今害父,已作逆罪,最重无间,应当发露,以求清净。何缘乃更见他过咎?’善男子,以是义故,我为彼王而说是偈。

复次善男子,亦为护持,不毁禁戒,成就威仪,见他过者,而说是偈。若复有人受他教诲,远离众恶。复教他人令远众恶,如是之人则我弟子。”

尔时世尊,为文殊师利,而说偈言:“一切畏刀杖,无不爱寿命。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尔时文殊师利,复于佛前而说偈言:“非一切畏杖,非一切爱命。恕己可为喻,勤作善方便。”

“如来说是法句之义,亦是未尽,何以故?如阿罗汉、转轮圣王、玉女、象马、主藏大臣,若诸天人及阿修罗,执持利剑能害之者,无有是处。勇士、烈女、马王、兽王、持戒比丘,虽复对至而不恐怖,以是义故,如来说偈,亦是有余。

若言恕己可为喻者【对待别人就象对待自己】,是亦有余,何以故?若使罗汉以己喻彼,则有我想及以命想,若有我想及以命想,则应拥护。凡夫亦应见阿罗汉悉是行人、若如是者,即是邪见,若有邪见,命终之时,即应生于阿鼻地狱。又复罗汉设于众生,生害心者,无有是处。无量众生亦复无能害罗汉者。”

佛言:“善男子,言我想者。谓于众生,生大悲心,无杀害想。谓阿罗汉平等之心,勿谓世尊无有因缘而逆说也。

昔日于此王舍城中,有大猎师,多杀群鹿,请我食肉,我于是时,虽受彼请,于诸众生,生慈悲心,如罗睺罗,而说偈言:‘当令汝长寿,久久住于世。受持不害法,犹如诸佛寿。’

是故我说是偈:‘一切畏刀杖,无不爱寿命。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为诸菩萨摩诃萨故,咨问如来如是密教。”

尔时文殊师利,复说是偈:“云何敬父母,随顺而尊重。云何修此法,堕于无间狱。”

于是如来,复以偈答文殊师利:“若以贪爱母,无明以为父。随顺尊重是,则堕无间狱。”

尔时如来,复为文殊师利菩萨,重说偈言:“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一切憍慢,势极暴恶。贤善之人,一切爱念。”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是亦不尽。唯愿如来,复垂哀悯,说其因缘,何以故?如长者子,从师学时,为属师不?若属师者,义不成就,若不属者亦不成就,若得自在亦不成就,是故如来所说有余。

复次世尊,譬如王子,无所综习,触事不成,是亦自在,愚闇常苦。如是王子,若言自在,义亦不成,若言属他,义亦不成,以是义故,佛所说义,名为有余。是故一切属他不必受苦,一切自在不必受乐。

一切憍慢势极暴恶是亦有余。

世尊,如诸烈女,憍慢心故,出家学道,护持禁戒,威仪成就,守摄诸根,不令驰散,是故一切憍慢之结不必暴恶。

贤善之人一切爱念是亦有余。

如人内犯四重禁已,不舍法服,坚持威仪,护持法者见已不爱,是人命终必堕地狱。若有贤人犯重禁已,护法见之即驱令出,罢道还俗,以是义故,一切贤善何必悉爱?”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有因缘故,如来于此说有余义。又有因缘,诸佛如来而说是法。

时王舍城有一女人,名曰善贤,还父母家,因至我所,归依于我及法、众僧,而作是言:‘一切女人势不自由,一切男子自在无碍。’我于尔时,知是女心,即为宣说如是偈颂。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今能为一切众生,问于如来如是密语。”

文殊师利复说偈言:“一切诸众生,皆依饮食存。一切有大力,其心无嫉妬。一切因饮食,而多得病苦。一切修净行,而得受安乐。”

“如是,世尊,今受纯陀饮食供养,将无如来,有恐怖耶?”

尔时世尊,复为文殊,而说偈言:“非一切众生,尽依饮食存。非一切大力,心皆无嫉妬。非一切因食,而致病苦患。非一切净行,悉得受安乐。”

“文殊师利,汝若得病,我亦如是应得病苦,何以故?诸阿罗汉及辟支佛、菩萨、如来,实无所食,但欲化彼,示现受用无量众生所施之物,令其具足檀波罗蜜【布施解脱到彼岸】,拔济地狱、畜生、饿鬼。若言如来六年苦行身羸瘦者,无有是处。诸佛世尊独拔诸有,不同凡夫,云何而得身羸劣耶?诸佛世尊精勤修习,获金刚身,不同世人危脆之身,我诸弟子亦复如是,不可思议,不依于食。

一切大力无嫉妬者,亦有余义。如世间人,终身永无嫉妬之心,而亦无力。

一切病苦,因食得者,亦有余义。亦见有人得客病者,所谓刺刺、刀剑、鉾槊。

一切净行,受安乐者,是亦有余。世间亦有外道之人,修于梵行,多受苦恼。

以是义故,如来所说一切有余,是名如来非无因缘而说此偈,有因故说。昔日于此优禅尼国,有婆罗门名羖羝德,来至我所,欲受第四八戒斋法,我于尔时为说是偈。”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无余义耶?云何复名一切义乎?”

“善男子,一切者,唯除助道,常乐善法,是名一切,亦名无余。其余诸法,亦名有余,亦名无余。欲令乐法,诸善男子,知此有余及无余义。”

迦叶菩萨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前白佛言:“甚奇,世尊,等视众生如罗睺罗。”

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汝今所见微妙甚深。”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说是大乘大涅盘经所得功德。”

佛告迦叶:“善男子,若有得闻是经名字,所得功德,非诸声闻、辟支佛等所能宣说,唯佛能知,何以故?不可思议是佛境界,何况受持、读诵通利、书写经卷。”

尔时诸天、世人及阿修罗,即于佛前异口同音,而说偈言:“诸佛难思议,法僧亦复然。是故今劝请,唯愿小停住。尊者大迦叶,及以阿难等。二众之眷属,且待须臾至。并及摩伽主,阿阇世大王。至心敬信佛,犹故未来此。唯愿于如来,小垂哀悯住。于此大众中,断我诸疑网。”

尔时如来为诸大众,而说偈言:“我法最长子,是名大迦叶。阿难勤精进,能断一切疑。汝等当谛观,阿难多闻士。自然当解了,是常及无常。以是故不应,心怀于忧恼。”

尔时大众以种种物供养如来,供养佛已,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菩萨辈,得住初地。尔时世尊,与文殊师利迦叶菩萨及以纯陀,而受记莂,受记莂已,说如是言:“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疾,举体皆痛,我今欲卧,如彼小儿及常患者。汝等文殊,当为四部,广说大法,今以此法,付嘱于汝。乃至迦叶、阿难等来,复当付嘱如是正法。”尔时如来说是语已,为欲调伏诸众生故,现身有疾,右胁而卧,如彼病人。

中华佛典宝库 大正藏

第 12 册 No. 0374 大般涅槃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李鑫森注释

欢迎传播 欢迎指正

2016-12-10修改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