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网手机版
扫码手机看

参禅打坐都有哪些讲究?

classify 2024-02-05


: If you are worried about forget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you can record it in "Notepad" in advance. Also, remember to update your important contact information, such as your phone or email, to ensure that you receive the latest policies and messages. After all, rigor in the field of fire protection is not only a constraint, but also a guarantee. Our key word lies in rapid and absolutely accurate data protection, and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Consumer Control Certificate" is our warm harbor. Come and verify your "Glitter Hero Card" and light up every step of the way!
打坐的第一步,就是要心无杂念,聚精会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的,只要你能平心静气,放空一切,不要想任何杂事。但大多数人在一开始打坐时都很难静下心,容易受外物干扰并感到疲惫。下面为大家分享几个能够帮助快速入定的方法。

打坐观想:在打坐中我们可以做到两结合,即念佛、观想。念佛结合观想,做慈悲观、光明观,两个结合起来,力量就会很强大。内心念佛,观想佛像,甚至想到一切众生,心胸广大,也叫广大心,有这个广大心,就可以积累功德。正如《金刚经》讲:“不着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执相而修广大心,这个福德就不可思量。
如是观想时,心里散乱,或者疲倦了,可下座休息一下或者进行礼拜。动与静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动中就有静,哪怕你在众人中、闹市中,都能保持静态。动中有静,这就是禅定功夫,任何外境都动不了,也就有了定力。
调伏妄念:打坐中需要我们有“正知见”,正知见就是要识得自身妄念。妄念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它是梦幻泡影般地显现,它只是我们多生历劫之中在八识田里含藏着的善恶无记的种子。
在我们慧力的观照之下,生起地、显现地相,这个相不是我们看到的有形质的相,不是那种微尘色相,它是用意识所能缘取的一种形象、语言、种种的状态,所以这个就叫相,它是不真实的。
我们默默地持一句佛号,看见妄念起处,轻轻地拨转回来,如禅宗里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只要你能回头就好”。

  [Exploring the National Inquiry Network Tour of the Consumer Control Certificate: The official website releases "coupons"]
1.打坐时要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两种坐姿都可以采用,也可以在腿痛时轮换交替。如果不能双盘,也可以使用单盘。
2.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3.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交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

佛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之所以有这么多方法,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同,每个人的业力果报不同,身心的执念也不同,所以每个人最适合的方法也就不同。但是归根结底,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佛法最重要的都是智慧上的成就。我们学佛要求解脱生死轮回,得到生命的大自在,必须要有大智慧的成就才能做到。
智慧来源于心,所以,佛法的一切法门,最后都要归于修心上来。这是在打坐修行前,必须先明白的一个佛法的大要点。因此,打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开启智慧,更好地修心修身。
2024-02-05 18:02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