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视频时间:2020-03-17
佛教智慧,保持小朋友的天真那是修定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06
本周学习了《信仰与人生》。导师从道德建设、精神追求、超然心态、慈悲大爱、生死归宿、找回自我等六个方面,为我们揭示了信仰与人生的关系。“信仰是道德的基石,信仰所关
如理思维时间:2020-02-17
真正的利他心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大的。哪怕只要发心:“我要对他好,我要利益他”,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可思议的利益。给大家分享三个公案:第一个公案:有一对母女过河,
其他文章时间:2018-02-19
因此,如果有人想要根除心的缺陷,先了解心的本质以及心的转化是很重要的。首先,努力试着去检视心的状态。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经验了不同的心识与妄念,乃是因为太多遮掩
藏传法师时间:2017-12-11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二串习。三接续。四别生。五即静。故起念者。谓起心思惟世间五欲。及杂善等事。串习念者。
汉传法师时间:2017-11-27
一信徒问师:师父,在观修中,有时候会有一些很不好的念头,该如何面对?师答:在修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好的念头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看自己有没有善于去发现不好的念头
汉传法师时间:2017-11-21
真实善者,无怨敌一、誓愿做个好人佛法的道理,很多听起来既广大又深奥。以致于人们会觉得依法而行虽然很好,但真要付诸行动似乎困难重重。四无量心,“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
藏传法师时间:2017-10-25
问: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怎样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呢?宏海法师答:关于念经的问题,之所以走神,从最根本的问题上讲,就是没当回事。至少没有再尽
汉传法师时间:2017-07-14
业,恶业要断,善业要修,我们的环境慢慢就好转。“境随心转”,这是佛经上常常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境随心转”,包括身体。身体最亲近的境界,身体的好坏与念头有关
佛学入门时间:2017-05-17
问:末学在念佛时经常妄想纷飞,而且淫欲心很重,不好的念头经常不自觉地浮现,自己控制不了,该如何去对治?答:无量劫来吾人不得解脱三界生死轮回,正因有妄想。而妄念中
佛学入门时间:2017-04-14
用只顾今生、只追求自己的健康、长寿、舒适的狭隘眼界来修持佛法,是徒劳无益的。相反的,你应该努力思惟自己在所有来世之中,将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你不应该只思及自己的未
藏传法师时间:2017-03-20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我们不住相而行布施,我们什么都不执着,三轮体空去布施,这个因地空了,那将来在果地还能不能得到功德?我们看经文中
汉传法师时间:2017-02-27
摘自《54届楞严法会》答:念头起了你再去控制它,又多了一个念头,怎样不跟坏念头跑?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当念头起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止了,这是止观最起码的要素,你要
汉传法师时间:2017-02-13
一诚长老有一回在广济寺,很多人围绕在身边,我提及“照顾心念”的话题,说了一句:“多心好。”身旁一人问:“和尚以前不是说多心不好吗?”我点头,道:“心多不乱就好。
汉传法师时间:2017-01-25
“狐与鼬”是指狐狸特别擅长躲避,即使是一块小石头后面,也能不露痕迹地将自己隐藏起来;黄鼠狼(鼬)善于贴缠,纵然是纤细的茅草,也能紧紧地贴附;猞猁也精于隐匿,马尾
藏传法师时间:2017-01-16
小心你的念头,它正在改变你的命运(资料图)这位同学问能不能算命?俗话说,生死有定。佛法也讲业力。人当然是有命运的。人的命运,通过一定的方法,也是可以进行推算的,但
汉传法师时间:2017-01-06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人会有三种观想,是哪三种呢?所谓欲想、瞋恚想与杀害想。比丘们应当要知道此三种观想。如果观欲想,命终之后便会堕
佛教故事时间:2017-01-06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是佛弟子,都是修行人,理应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去行事。释迦牟尼佛早于二千五百多年之前,就劝我们吃素念佛,大家可
汉传法师时间:2016-12-28
生起两个念头,福慧增长最快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福主要指我们外在所依存的环境;慧就是指我们内心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对人生宇宙的认知。
汉传法师时间:2016-12-07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