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下面他解释几个名词。什么叫做大业?富有之谓大业。真正富有才叫做大业,什么人富有?人都很贫穷,只有天地、自然最富有。天地为什么这么富有?天地制造
大德居士时间:2017-05-30
---------摘自《佛教仪规入门》第十二讲:睡卧、法器佛门有很多规矩,睡觉也讲求姿势,内有很大的学问。一、身体姿势有四:(1) 左侧卧 — 是一般世俗人随随便便的睡姿。此
汉传法师时间:2017-03-10
人人都有喜好,也有厌恶,所谓的“爱憎分明”,是让我们对善恶要有起码的认知,但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不要过度排斥。你可以分分明明了解善恶,并坚持正确的取舍,但不要去
藏传法师时间:2017-02-04
人为什么要睡觉?究竟为什么人要睡觉呢?这个人,“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偏于阴,或者偏于阳,这就是有了病了;那么阴阳调和,这就没有病。在睡觉的时候,这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18
去寺院该如何上香?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
佛学入门时间:2016-09-18
在中国,佛教虽然只是少数人信仰,但佛教里的有关饮食上的学问倒值得人们学习和探讨。例如“过午不食”与“素食”。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少不了进餐,而进餐次数
佛学入门时间:2016-07-16
佛教三行(一) “行”有三行提到“行”,我们会想起“行动”。或者“迁移”,或者“走路”,一般是身体从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便是现代汉语中“行”的一个常用概
其他文章时间:2016-07-04
交朋友第三个本分,要懂得互相赞叹,互相肯定。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
大德居士时间:2016-04-16
提升一个孩子的道德学问,从哪里下手?从他的存心下手,直截了当。你不要看孩子毕恭毕敬跟你鞠躬,可能你走了之后,他就变了一个脸。所以,要抓住根本,要抓住真实的东西,
汉传法师时间:2016-03-17
什么是真学问?什么是真本事? 真正的学问是看破!真正的本事是放下!即使你在别的方面有再高的学问,有再多的知识,也只是增加分别,增加妄想、执着罢了。分别、执着是远
藏传法师时间:2016-01-20
修道和做世间学问不同,世间学问越学越多,总觉得不够。而修道则相反,开悟了,一切都通了。有个道友讲,自己以前看佛经,都感觉看不懂。后来他坚持念了半年地藏经,每天坚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10
一个人的学问,第一要克服的是什么?浮躁之气要定下来。所以“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一浮躁了,看缘都看不清楚。“宁静以致远”,心静下来方方面面分析得比较
大德居士时间:2015-11-12
知识和学问不是学佛的前提,重要的是要有善根,相信因果,相信三宝,心性具备了人的品德,即可入佛门。因为佛法是清净解脱的法门,假如一个人就连基本的伦理道德都不具备,
佛学入门时间:2015-10-26
心里装着别人的错误,就会到处用放大镜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无利于自己;心里装着善良、宽容、感恩,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他人的一切不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瓦解冰消
其他文章时间:2015-06-25
“得”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没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没有悟性的人舍不得;舍得金钱才能赢得自己,主宰生活;舍得功名才能静下心来,顺其自然,品味人生。舍得之妙,
其他文章时间:2015-02-02
真正的学问是看破!真正的本事是放下!即使你在别的方面有再高的学问,有再多的知识,也只是增加分别,增加妄想、执着罢了。分别、执着是远离真理,违反真相的。不分别、不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20
学问在中西之间季羡林的学术成就与中国的东方研究 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走了,走的时候虽然已是高龄,依然让人感觉突然。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史上,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季羡林先
佛学入门时间:2014-02-16
问:学习世间学问时,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佛学上。但学佛时又不放心世间学问,因为它可以赚钱活命。因此,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应如何是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4
交朋友第三个本分,要懂得互相赞叹,互相肯定。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这
蔡礼旭老师时间:2021-10-19
知识份子如何信因果?印祖为什么劝知识份子把学问抛向东洋大海外,力修净业?知因果,则不敢损人以利已,伤天而害理矣。世之强暴,语以道德仁义,或绝无动心处。语以因果
净律社时间:2022-05-10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